大明第一国舅 第133节

第196章 一致对外

  李贞伸手将马寻拎着的包拿走,而马秀英也只能带着马寻先回去。

  刚进屋,板着脸的李贞更加不高兴了,“骂媳妇、欺负小舅子,现在还砸杯子!怎么,是不是要打媳妇、打小舅子,这才威风?”

  “姐夫,哪有的事!”朱元璋就告状说道,“姐夫,真不是我和他们一般见识,我是皇帝,得想着社稷。”

  李贞直接问道,“社稷?社稷就是你朱重八的?我弟媳是皇后,什么事情她不能说?你是天,她是地,有事不和她商量,这能行吗?”

  看到朱元璋还要开口,李贞继续开口,“真要是社稷之事,老朽这就告罪。不该在皇帝跟前倚老卖老,臣有罪!”

  朱元璋慌慌张张的搀扶着李贞,“姐夫,这是哪一出啊!”

  “重八,你是皇帝。”李贞语重心长的说道,“你置气归置气,哪能乱说话。恶语伤人六月寒,你就是再有火气,也不该对着你媳妇说那些话!”

  看到朱元璋不说话,李贞继续说道,“妹子的事情咱不说,你小舅子那般品行。他护着老二有错了?君臣君臣,你只说君臣不论亲近,还有没有点人情了?”

  朱元璋急忙解释,“姐夫,真不是我不讲理。我这不是为了标儿么,再者也确实该收拢蒙古人心。”

  朱标就开口说道,“爹,这么一来只会让老二对我有意见。”

  朱元璋立刻狠狠的瞪向朱标,要不是你私下传信,事情会闹到这一步,你娘都要回娘家了!

  李贞就看向马秀英,和颜悦色说道,“弟妹,我就托大了。重八有重八的考量,你和小弟也有自己的心思,咱们和气的说话。哪能回去,这不是让人看笑话吗?”

  随即李贞调转火力,对马寻就是严厉了,“还有你,帝后因朝政争辩,你不帮着参谋也就罢了。有怂恿皇后回去的吗?打了尚书就打了尚书,有什么难办的?”

  马寻都要哭了,“大姐夫,我真没打尚书!”

  李贞立刻松了口气一般,“没打尚书就好,那就不是朝政大事。那你姐夫就不为难了,老朽拼着脸面不要,就说是我指使的,他们不会和我为难。”

  朱标就是最开心的了,有个德高望重的姑父就是好。三言两语的,争吵的事情就变成了自家舅舅打尚书的事情了。

  先前争吵的理由也变了,变成了对马寻处罚导致的帝后意见不一致。

  马寻有些时候是打岔的高手,可是现在再看看就是小巫见大巫啊。

  李贞才是捣糨糊的高手,一时间大家就算是想要解释,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理头绪。

  李贞哪里不知道一些矛盾的源头,无非就是现在仗着身份和年纪,先稳住局面再说。

  我七十岁的老头平时就稀里糊涂的,唯独知道不该在火气大的时候争吵,那只会越吵越凶、伤了情分,先坐下来和气的说话。

  李贞就先坐下,看着朱元璋问道,“重八,要是家事,那我托大就厚着脸皮听听。要是国事,那臣就告退。”

  朱元璋更加无奈,“姐夫,是国事也是家事。”

  朱标连忙说道,“姑父,先关起门来议事,以往也是这般。就是这次有些出入,声量大了点。”

  李贞好像明白了,“那咱们先自家人说清楚,然后再去朝堂论,如何?”

  朱元璋点头,马秀英就坐下,李贞这个姐夫在场,大家都不好发脾气。

  李贞就开口说道,“重八,事情我大概听说了些。你说说,你是如何想的?”

  朱元璋说道,“姐夫,老二是秦王,有些事情该为社稷考虑。我也不是偏心,实属无奈。”

  看到马寻要开口,李贞直接拦住,“等你姐夫说完再说,有理不在声高。炮仗脾气,这事情完了得罚你俸禄!”

  俸禄,马寻根本就不靠俸禄生活。

  再说了,今天被罚了俸禄,明天说不定皇后就找到理由给了赏赐。

  朱标就觉得姑父还是厉害,三言两语的就将舅舅的事情再次给降格了,所谓的处罚就是走个过场。

  朱元璋指了指马寻,说道,“他只知道一味惯着老二,老二是秦王,怎么也该为社稷考虑。”

  “他护着的可是你儿子,这还有错了?那是晚辈,不护着能行?”李贞先不同意了,不过随即说道,“不过你说的也是在理,老二是秦王,不能只看私情。”

  朱元璋顿时扬眉吐气,还是姐夫识大体。

  马寻这才开口说道,“大姐夫,老二性子如何大家都清楚。他是秦王不假,我也知道陛下良苦用心。只是这么对老二,以后让他如何做人?让标儿如何处置老二?”

  朱元璋顿时就来了火气,“老二还敢做什么?啊?”

  “你先不说话。”李贞立刻看向朱元璋,“火气这么大,能不能好好说话了?”

  马寻就继续说道,“陛下和姐一直偏向标儿,我觉得这是不错。老二这些年一直本分,也从不敢有其余心思。这是他懂事,也是陛下和姐教的好。”

  朱元璋微微点头,老二在有些事情上的表现确实让人满意。

  马寻继续说道,“皇子肯定是和勋贵联姻,这事情大家都知道。到时候偏偏是老二不能和邓家丫头成亲,明摆着就是说你们不信他。”

  朱元璋不高兴的说道,“不信他,那他能是秦王?”

  “秦王是他能选的?”马寻立刻怼道,“他是皇次子,只比储君小一岁。看看朝堂之上,有哪个是老二有心去结交的?提起老二,除了喜欢打仗,他什么时候对朝政感兴趣了?”

  听到马寻这么说,在场的众人也都不反驳。

  在有些事情上,朱确实做的很好,这个看似天然可以威胁到朱标地位的皇次子,也从未让人觉得他会威胁到储君的地位。

  马寻继续说道,“父母偏心,又对他提防,你让这孩子以后如何自处?他以后是不是还要再做些荒暴的事情,这才能让人安心?”

  朱元璋更加不高兴了,“哪能如此?”

  马寻反问,“怎么不能?让他娶了王保保之妹,老二能不多想?他自小聪慧,多少事情都是嘴上不说心里明白。等他就藩没了管束就能胡作非为,到时候是不是要让标儿下手?”

  朱元璋瞪眼拍桌,不过李贞立刻开口,“小弟说的有理,爹娘一偏心,子嗣心里想的多。当年我家也算富户,家中兄弟姊妹五个。我是老大本该继承家产,弟弟们对爹娘怨言太多,闹的家宅不宁,险些气死老娘。”

  这一下朱元璋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自家姐夫的家事他多少也知道一些。

  当年李贞的父亲刚过世,他的弟弟们就吵着分家。李贞就直接表示暂时不分家,因为老娘还在,田地房屋都可以给弟弟们,不过必须要先孝顺老娘。

  就算是到了现在,李贞一旦找到了当年流落在外的亲族,也都是要接回来。

  李贞的德行,不会只是在朱元璋这里有德行,他一直都是品行出色的典型,是一个优秀的大家长。

  他说的一些话也有足够的说服力,这是真正的言行合。

  马寻只能说道,“父母偏心本就容易让人多想,现在又如此对待老二?到时候偏激一些,该怪他还是怪标儿?”

  朱元璋沉默不语,心理健康的事情他是想不到,一直都是觉得当老子的就该天经地义的管着儿子,儿子们也也应该乖乖听话不能有半点违逆。

  李贞说的例子,马寻提起的这些,现在想想看还真不是不可能发生。

  朱标也开口了,“爹娘恩爱,家中和睦,我们这些做子女的自然看在眼里。老二又是个长情的,真要是不许他娶邓家的,他不敢不从,只是心里必然别扭。”

  这一下朱元璋更加不知道该怎么说,他的儿子性格如何不敢说全知道,只是大的这几个还是比较了解。

  让邓氏为侧妃,看似是能让朱如愿。只是如今这个年代,名分有些时候大过一切。

  马寻非常认可的说道,“那些文官的心思,姐夫不可能想不到。给老二逼的无路可退,再埋个坑,以后文官们也好做文章。”

  马秀英就开口了,“就你把人心想的坏,那些文官偏袒标儿。”

  朱元璋本来想要反驳,忽然说道,“就是!宋濂是太子师,自然为太子筹谋。皇子与功臣联姻,这事没得商量,就你整天往坏处想人。”

  马秀英接话继续说道,“老二不娶邓家的丫头娶谁?标儿岁数小、经历事情少容易慌神,你听风就是雨的瞎闹,像什么话!”

  马寻有些反应不过来,朱标也是一头雾水。

  朱元璋那叫一个痛心疾首,“朝堂之上都没说明白,保儿都给拦下来了。你非要胡闹一番,闹的天下皆知才好?还动手打了尚书,你让我如何护你?”

  “如此狂悖,罚俸半年、禁足一月。”马秀英面无表情的说道,“不许百官登门,闭门反思!”

  朱元璋有些担心,“罚俸就行了,禁足做什么?回老家,正好和老二说说话,免得老二听到了多想。”

  马秀英直接说道,“不禁足直接让他走,你怎么维系朝堂法度?国舅就能殴打尚书?”

  李贞乐呵呵的说道,“小弟这事情做的不对,先回府歇半个月。”

  朱元璋也反应过来了,真要是给马寻禁足,这小子不知道多开心呢,给足吃喝、他能十天半个月不出门。

  这些处罚,算处罚吗?

第197章 小心我撞死于秦王府

  有些事情的变化就是这么让人始料未及、瞠目结舌,明明就是本来在正式的讨论朱的婚事问题,是值得上纲上线的。

  可是忽然间就变了,这一切的问题就是马寻不够沉稳,以至于闹出来了大笑话。所以这件事情,也只能是他背锅。

  马秀英看着朱标,“一会儿你去趟中书省,记好了是罚俸半年、禁足一个月。”

  朱元璋看了眼马秀英,随即对朱标说道,“罚俸半年,禁足半个月,听明白了没有?”

  马秀英扭头看了眼朱元璋,也不说话。

  李贞就乐呵呵的说道,“话说开了就行,这事情也是怨小弟。他是好心,就想护着他姐,不想他外甥受委屈。你俩也别怪他,岁数小做事冒失。你们这岁数的时候,还不如他。”

  马秀英不高兴的说道,“姐夫,他就是仗着岁数小做事才不考虑后果。以后还是如此,那可怎么办?”

  “娘,舅舅就是关心则乱,要是不关系着您和我,舅舅不会如此。”朱标连忙说道,“我一会儿就去下旨,宋师他们也说不出理。”

  朱元璋点头,朕的小舅子都给罚俸、禁足了,这事情就过去了,谁也不许再提。

  至于马寻被禁足在府到底是惴惴不安,还是在安心休养,那是他自己的事。

  马寻稀里糊涂的被赶出乾清宫,李文忠连忙迎上来,“舅舅,如何了?”

  “没事。”马寻就笑着说道,“我先回去了,你俩也躲远点,免得他们没事找你们的麻烦。”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马寻现在都给拎出来罚了一顿。真要是逮着了李文忠和沐英,罚起来就更加没有心理负担。

  乾清宫里,马秀英担心说道,“我看小弟哪天跑了,全都是怨你!”

  朱元璋想要反驳,只是一时气短,“等驴儿出生了就好,你多去看看。把他儿子养在跟前,我看他往哪怕。”

  朱标就笑着表达不满,“爹就是认准了舅舅重亲人,所以才会如此说。”

  “他自幼孤苦,本就是重亲人的性子。”马秀英就开始抹泪了,“现在你又如此对他,他心里该怎么想?”

  朱元璋慌了神,求助的看向李贞。

  而李贞瞬间从精神矍铄的长者变成了老态龙钟的老头,扶着椅子半天才站起来,颤颤巍巍的朝外走。

  皇帝的家事,现在不好多说什么了,让那一家三口去自己商量。

  朱标也有些抱怨的说道,“爹,舅舅一向就是只在乎我娘。现在这么说他,我看舅舅以后必然是更加不愿意做事。”

  马秀英忽然说道,“不要对他说公义,聊亲谊。你舅舅心软,多去诉苦就行。”

  朱元璋和朱标都忍不住看向马秀英,妹子(老娘)还是有手段,小弟(舅舅)肯定是跑不掉的。

  朱元璋随即有些气恼的说道,“陶凯这老匹夫没安好心,小弟颠沛流离对人心看的准。真要是这么做了,老二心里的疙瘩怕是解不开。”

  马秀英就嘲讽说道,“现在想明白了?朱皇帝听不得好言相劝,非得有人和你吵起来才能明白?”

  朱元璋气恼不已,一甩衣袖,“懒得和你见识!标儿,你舅舅得罚禁足十天,你也不许登门!”

  马秀英不高兴的起身,“这乾清宫我住不下去,我和闺女回坤宁宫,免得拿我们撒气。老大,你舅舅罚俸半年、禁足半月,不许宽恕!”

  朱标看着爹娘都离开,只能叹气,“先给屋子扫扫。”

  乾清宫,什么时候轮到太子来安排了?

  最主要的是爹娘虽然现在看似还是在生气,可是以朱标的观点,那两口子明天就要一起有说有笑。

  可是我怎么办啊?

  到底是罚舅舅禁足半月还是十天?先前不是说一月吗?

  还是得先去和舅母说清楚,舅舅心大不在意一些事情。可是舅母心思敏感现在又有身孕,不能让她多有忧虑。

首节上一节133/13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