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就笑着劝道,“陛下和殿下也都会为小弟考虑,小弟也该为太子殿下、为徐王后裔着想。”
马寻忽然间觉得徐达可能是收到了皇帝、皇后的旨意,所以也是在劝马寻做些‘正事’。
正事,自然是指以后要辅佐太子朱标,要为马氏一族的延续承担起来责任,一个郎中显然不太够格,哪怕成为了孙思邈那样的人物都不行。
从政,在如今的封建王朝才是正途,尤其是马寻这样的外戚,在天下初定的时候还要做不少事情。
看看现在的大明就知道了,李贞、李文忠父子虽然也算淮西勋贵,但是外戚的属性更重。
除了他们,现在找不到外戚了,直到马寻蹦了出来。
而且李氏父子还是属于皇帝那边的外戚,马寻这个外戚是属于皇后那边的,这就是留给太子的人了。
李氏父子大概率是忠诚于‘朱’,马寻这个外戚就要为‘标’尽心尽力。
颇为头大的马寻说道,“徐大哥,我这人不聪明,给人卖了可能都要给人数钱。”
徐达笑着宽慰,“小弟也用不着多想,陛下和殿下雄才大略,太子殿下也英明睿智。小弟只要安心办好吩咐的事情就行,没人会去坑骗你。”
在官场和那些宦海浮沉的人斗,马寻自认为没那个本事。李善长、胡惟庸这样的人就不单纯的是政客,而是政治家。
马寻也从来都不敢小看古人,尤其是这些当官的古人,能够在史书上留名的,更是人中龙凤了。
沐英兴冲冲的来了,“大将军、舅舅,本部兵马得胜归营了。”
徐达笑着下令说道,“那就安排将士们休整,一会儿自然会有酒肉送去。小弟,你也下令去催一催辎重。”
马寻从善如流,他不懂一些事情,好在知道听话。
不过他随即问道,“徐大哥,辎重不是送上来了吗?”
“小弟写信回京城,去催陛下。”徐达笑着解释,“到时候陛下自然会去催李相国,军中越冬的物资越多越好。”
似乎是怕马寻多想,徐达说道,“我此前已经奏报陛下了,小弟也要奏报。”
这么说马寻就理解了,“你我就去书信奏报陛下,到时候还请徐大哥帮忙看看。”
徐达笑着点头,这位国舅爷来了,他可是觉得压力小了很多。
就算皇帝、皇后不下达命令,他也会将这位国舅爷放在身边。
自己的功劳足够多了,可是徐达觉得自己还能继续为大明出力,还没有打败王保保呢,还没有俘获元帝呢!
第45章 众人皆醉我独醒
关陇已定,大明在北方的版图已经达到了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一线。
但是这不代表大势已定,但王保保仍驻扎在甘肃的沈儿峪,火儿忽答驻扎河北云州,纳哈出有大军二十万屯兵辽东金山,失喇罕驻军西凉州。
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隐患,接下来的几年大明肯定要持续用兵。
在伤兵营忙了一天的马寻骑着驴回到了中军大帐,这是他的日常生活状态了。
看到马寻,徐达笑着说道,“小弟,准备收拾收拾,三天后回京。”
马寻立刻来了精神,“陛下的旨意到了?”
徐达笑着点头,“旨意到了,命我等班师。”
马寻抓紧问道,“是大军凯旋,还是只有我们几个回去?”
徐达就回答说道,“大军自然不能班师,要不然王保保必然进犯。冯胜驻守庆阳、节制诸军。顾时担任静宁州经略,杨、傅友德等也都留守各处。”
不管是朱元璋还是徐达,都明白这一次的班师只是几员大将回去,大军还是要继续扼守要塞,全面的战争还会持续下去。
马寻就说道,“徐大哥,我觉得如果王保保知道你回京了,必然会趁机攻打兰州。”
徐达笑着赞许说道,“小弟说的不错,我料定他也必会出兵,留下大将张温镇守兰州。倘若王保保敢来犯,冯胜得也能驰援。”
马寻最担心的事情出现了,“徐大哥,就不怕有人擅自班师?”
徐达刚刚还高看马寻一眼,觉得能看出王保保可能进犯是有了长进。可是下一刻提出来的问题,白痴都不会去想。
擅自班师?
马寻也知道这个问题有多白痴,正常人自然不会这么做,可是有些人他就不是正常人!
马寻只能说道,“大军一路高奏凯歌,士气正旺不说,不少将士也有些得意忘形了。现在觉得关陇已定,虽然后方的辎重还在运送过来,只是还有不少人叫苦连天。”
对于马寻的这个说法,徐达回应道,“小弟说的也是,军中上下是有些自满了。”
但是对于班师这个可能性,徐达不认为有任何的可能性存在。
因为明年还要继续对王保保用兵,现在谁敢擅自班师、打乱现在的防线呢?
这都是军中战将,都是从乱世当中杀出来的,这么点战局还是能够看明白。
现在班师了,那关陇的防线就乱了,明年要重新抢一些要地,又要多死伤了!
马寻就跟着说道,“保儿现在还在马邑,他能不能过来?”
徐达果断说道,“不行,文忠得留在那边。明年用兵他那一路有大用,这边只是冯宗异节制大军就足以。”
马寻问道,“那留下汤大哥怎么样?汤大哥在军中威望高,可以限制冯胜。”
徐达不免多想,他是一个谨慎的人。现在马寻这个国舅爷一再的表达了对大军的一些担忧,明显就是不放心一些大将。
徐达谨慎回答说道,“小弟,按理来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是陛下下达的旨意。”
马寻也明白,赶紧解释说道,“徐大哥用不着多想,我就是担心军中有人太过得意忘形。冯胜节制大军,这是陛下的旨意,只是也有人得辅佐他。”
徐达回答说道,“那也不行,汤大哥有其他安排,留不住。”
马寻立刻说道,“那就让沐英和蓝玉留下来,他们还是归冯胜麾下。只是有些事情,也能及时报给陛下或者保儿。”
徐达觉得马寻多心了,“小弟,军中自然会有这些安排。”
在徐达看来也确实用不着多想,军中现在是归他这个大将军统帅,可是或多或少也会有皇帝安排的人,有些情况一旦出现会立刻飞马去奏报皇帝。
不过看到马寻坚持,徐达说道,“只要小弟能说动沐英就好,蓝玉留下也就留下。沐英就难说了,他到底身份不一样。”
蓝玉是军中将校,归徐达调遣。但是沐英不一样,这是皇帝义子,而且又是身怀任务。
马寻就自信说道,“那倒没事,我随大将军回京,他能有什么不放心的。他也渴望建功,在京城有些浪费了。”
随即马寻看向刘,这个准二舅哥也是渴望建功,只是一路上几乎没有任何施展的机会。
徐达也心领神会的说道,“那这样吧,小弟的部属留在军中,归蓝玉和沐英调遣。”
这些看起来就是最好的安排了,和皇帝的旨意并不冲突,也可以让马寻‘交差’,这是皆大欢喜的局面。
没有人会多想,马寻的身份和任务是摆在明面上的,大家都心知肚明。
这一次他来到战场,就是监军以及分功劳。
既然准备回京了,该安排的事情自然需要继续安排,只是这一切和马寻的关系谈不上大。
将沐英叫过来,马寻仔细叮嘱,“军中的事情你清楚,我也没本事吩咐你。只是你得盯着人,除非是战事,要不然不准撤军。”
沐英对此自然心里有数,“舅舅尽可放心,军中上下都知道这些。”
这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无奈了,正常人都知道有些事情不可能发生,也不会放在心上,可是偏偏他就会发生。
“如果事情紧急,立刻派人去报陛下。”马寻说道,“你和其他将军不同,你是陛下义子,有些事情你能做。”
沐英反而糊涂了,不解的问道,“舅舅,外甥愚笨,还请舅舅明言。”
马寻压低声音说道,“冯胜节制大军,正常军令你自然是听他的。可是如果他贸然去打王保保,你得及时去报陛下。”
沐英一本正经得说道,“舅舅想的周到,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必劝谏,再派人飞马去报陛下!”
别看沐英说的一本正经,可是心里根本不认为这类情况会发生。
冯胜节制大军不假,不过没本事去直接打王保保。就算是立功心切,现在也没打王保保的条件。
马寻也不以为意,继续说道,“他不打王保保,想要去接应你二哥,你也得拦着。他要是想要退回关中,你还得告诉陛下。”
沐英还是在认真听着,不过也都认为自家这位舅舅是真的一点都不了解军中的事情。
因为舅舅假设的种种情形,那都是不可能发生的!
马寻希望自己所担心的那些事情不会发生,如果真的是他杞人忧天了,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可是如果有些事情可能还会发生,他希望自己留下的这些小小后手,能够稍微的扭转一下不利局面。
三天的时间很短暂,马寻骑着马、带着旺财跟着徐达就要回京了。
这一次出征他转战数千里,但是手里的善良之枪一次都没有刺出,甚至都没有见到一个拿着刀枪的敌人。
就要回京的徐达心情很好,笑着问道,“小弟,明年可要随我继续出征?”
马寻好奇问道,“徐大哥,明年要打王保保吗?”
徐达笑着说道,“王保保自然是要打,我要是没猜错。这一次回去后必然是商讨出兵的事情,你到底是随我出征,还是随老常出征?总不能是文忠吧?”
三路大军?
对啊,常遇春还活着,冯胜大概率很难独自领兵。
可是好像也不对啊,要是明年打仗,那就不是岭北之战。
岭北之战才是徐达、李文忠的痛点,是他们辉煌的军事生涯中真正的失利。
难道明年的战争,是岭北之战的预热?或者是真正将元廷的势力彻底清除出北方?
最关键的是怎么在徐达看来,我这个不通军事的吉祥物好像肯定也是要出征的?
第46章 徐大忽悠
秋高气爽适合远行,更何况这一次只有一千多人的军队,还都是精锐骑兵,所以行军的速度就非常快了。
一路到了关中,大家在继续南下。
休息的时候马寻开始准备草料了,旺财亲昵的用脑袋蹭了蹭马寻的胳膊。它还是驮着马寻的家当,换洗衣裳等都是它驮着。
“旺财,你说我明年要不要跟着出来打仗?”马寻抓着旺财的脑袋,说道,“不出来打仗总觉得遗憾,男儿何不带吴钩,对不对?可是我总觉得没有一两年,我想出来都难!”
旺财没有回应,继续低着头在大快朵颐,这头驴是真的贪吃。
马寻就继续说道,“要是不跟着出来吧,总觉得我本事不够,说不定就是在帮倒忙。我想要完善一下护理学,可是一下子未必能够培养出来足够人手。”
旺财依然不理马寻,继续开心的大吃大喝,怪不得最近是真的皮毛油亮、膘肥体壮,这都是吃出来的,没其他原因。
马寻压低声音,神秘兮兮的说道,“旺财,我觉得真要是大封功臣,说不定还是开国六国公。冯胜的气运说不定就是给我夺了,他只能当侯爷了。”
旺财似乎是嫌马寻聒噪,不耐烦的甩了甩头,但是马寻觉得这是回应。
马寻就开心说道,“大封功臣应该是明年年底,冯胜封国公没问题啊,他是冯国用的弟弟,现在也是军中数得上号的大将。”
一旦冯胜私自班师,这就要被皇帝惩处了,庆阳之战的头功就要打折扣了。
而冯胜的军事高峰则是庆阳之战和岭北之战。
而岭北之战原本是中路军徐达大败,李文忠的东路军得失相当,只有冯胜率领的西路大军有斩获。
现在常遇春还在,冯胜哪有机会越过军方的三驾马车啊。
好像也不对,岭北之战应该不是明年的事情,可能还要过几年。明年的重点是打王保保,只有将王保保打出了宁夏,才会有岭北之战。
明年的战争,可能就是岭北之战的预热,只有真正的将元廷的残余势力赶回草原,大明才可以挥军北上,争取一战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