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这东西就是刘姝宁从马寻这得到的词汇。国公府里经常酒味十足,买了不少酒、反复蒸馏,在提炼着所谓的酒精。
马寻就说道,“过几天可能宫里派人过来,我要是不在家里,你就管一管那些工匠。”
刘姝宁也不拒绝,说道,“那就按照夫君所说,试着去造那些器具。”
马寻画了不少草稿图,或者是寻找了一些现有的器具进行改进等。不一定有效果,可以先实验了、先改进了再说。
马寻忙着外面的事情,在持续不断的进行实验,作为贤内助的刘姝宁也没有闲着,在尽可能的帮忙分忧。
夫妻同心,有机会其利断金。
马寻又开始‘酿酒’了,看着酒精不是很满意,但是有总比没有好,过两天拿去实验。
小两口难得的来了刘家,刘家的护卫一时间都有些恍惚了。
恍惚的还有刘伯温,在女儿出嫁之前,那位国舅爷隔三差五的会过来坐坐。可是大婚之后,能见到一次才是稀罕事。
马寻很热情的打招呼,“小婿见过丈人。”
刘姝宁也赶紧行礼,“女儿见过父亲。”
刘伯温露出笑容说道,“无需多礼,到底是成家了,务必以夫家为重,不该以娘家为挂念。”
刘姝宁恭谨回答,“女儿谨遵父亲教诲,谨守妇德。”
马寻在旁边听着,这是刘伯温在教女,他就不好多说。可是仔细想想,觉得老丈人话里有刺。
还是不要多想,想多了容易内耗,那不是好事情。
刘伯温随即问了一些事情,随即让刘姝宁回内宅,去和她的嫂子、妹妹说说话。
看着坐在旁边喝茶的马寻,刘伯温问道,“国舅,近来在忙些什么?”
“忙着朝廷差事,这几天常在大都督府行走。”马寻张口就来,完全就是一副忙于公务的样子,“丈人也知道我蒙受皇恩,就该忙于国事。”
刘伯温觉得马寻的话有道理,正常人是该这么理解。可是他不知道马寻说这些的时候怎么来的底气,说的就这么理所当然。
刘伯温沉默片刻后才说道,“国舅,我记得你除了领着大都督府的差事,还是太子少师,也领着国子学事。”
看到马寻点头,刘伯温问道,“你自从去年出征归来,到现在也四个月了。国子学那边,你过问过几次?”
马寻仔细想了想说道,“国子学那边的事情我也问了几次,只是我才疏学浅,就不好去多说什么了。”
刘伯温直接问道,“那国舅可知道现在国子监祭酒是何人?”
马寻一时间语塞,他问了一些国子学的事情,知道现在的国子学是从朱元璋打下金陵就开始筹建等,在努力的培养着读书人、在培养着文官。
看到马寻说不出话,刘伯温又问道,“朝廷有意在明年开首科抡才大典,既然国舅领着国子学,是不是该多过问这些事情?”
马寻更是愣住了,“朝廷此前还没有开科举?”
刘伯温都觉得荒唐了,无语后才说道,“自然有院试、乡试等,只是尚且还未会试。”
马寻顿时有压力了,随即不确定的问道,“我就是领国子学事,真要是会试,是不是改由礼部来主持?”
刘伯温深吸一口气平复心情,“国舅是不是觉得陛下让你领国子学,你就只管国子学?”
看到马寻真诚的点头,刘伯温无言以对。
片刻后刘伯温才说道,“既然陛下让国舅领国子学,天下文治、教化,国舅就要负责。国子学本就是我大明文教重事,首科肯定也是以国子学诸生为主。”
开科取士,理论上自然是取天下英才。
可是明朝才刚刚建立,文治教化还有待持续发展。
所以第一次开科取士,大概率还是以国子学的学子为主。这里到底是大明最高学府,大明如今最有才学的学子基本都在国子学。
马寻试探着问道,“我学问不够,怎么主持科举啊?”
刘伯温就说道,“国舅只需负责这事就好,自有礼部尚书、国子学祭酒帮助。”
有人帮忙就好,马寻稍微松了口气。要不然的话,他真的担心自己能不能弄好这事。
要是大明第一次的科举就出现南北榜案、舞弊等,那他就没脸见人了。
刘伯温继续说道,“一会儿国子监祭酒就会过来,魏观与我、宋师同时应召为陛下效力,他有才学、有政绩,国舅可以多问问。”
第68章 我在办学
科举,这可是大事,因为大家都知道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
朱元璋不缺少猛将,可是在文官这方面属于比较短板。
尤其是经历了燕云十六州丢失、蒙元百年统治,在民心、文治方面,更是思想很难统一。
很多人提起八股文就各种抨击,可是这种在北宋时期就出现的文体,在明初也可以起到统一思想的优势。
只是后世不断的变化,使得八股文越来越束缚思想。
魏观出现了,见到马寻笑着作揖,“下官见过国舅。”
魏观的官职不低,但是在马寻面前自称‘下官’没问题。现在的官场上,除了徐达、李善长等极少数人,在马寻面前自称‘下官’都不会有人挑理。
马寻笑着客气说道,“用不着多礼,魏先生才学渊博,还曾教授太子,我实在是佩服。”
这些也是马寻刚知道的,这个魏观曾经也在大本堂教授朱标等皇子读书。
魏观就说道,“前几天见到国舅从国子学前路过,本想与国舅奏报国子学之事,可惜没能见着。”
这一下马寻就尴尬了,只能说道,“前几天奉皇命去鸡鸣山下选址,实在忙了点。下回有事,魏先生可去我府上。”
魏观就说道,“下官此前数次送了拜帖,只是国舅从未回复。”
想要见马寻一面实在太难,这不只是魏观的感受,包括其他的一些文武官员都有这类感想。
也就是和马寻比较亲近的人家可以见到他,要不然就算是送了拜帖,基本上也都是石沉大海、毫无回复的结局。
马寻觉得这个魏观有些耿直,有些事说出来了就不好了,太不给面子了。
不过下一刻马寻说道,“大概是去我府上的人太多了,一时间也有些分不清。我回去说一声,下一回魏先生就用不着担心。”
不只是魏观表示怀疑,刘伯温都不太相信马寻。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马寻不喜欢和文官来往,甚至很多的淮西人都不愿意接触。
所以有些话听一听就好,真要是当真了,那反倒是显得自己有些傻了。
魏观开口说道,“既然国舅领国子学,是不是该去国子学看看?”
马寻直接回答说道,“行,后天我过去一趟。魏先生,还有什么事?”
魏观继续说道,“陛下早年定下规矩,凡天下府州县各学,每年贡举一名到国子监学习。”
马寻就点了点头,正常来说国子监的生源是举监、贡监、荫监、例监。
也就是说举人、秀才,因为父辈做官而得到名额,或者是直接捐钱得到名额。
魏观就继续说道,“国舅爷,如今天下初定,只是国子学内学子人数还是不多,很多也都是才学平平。我想是不是该再从各地书院选取良才入国子学?”
马寻也严肃起来了,“陛下早年也曾令人分行天下、访求遗才吧?”
魏观点头,他就曾经去各地寻访贤才,举荐的人大部分也都进入了官场。说到底就是明朝缺读书人,缺少一些地方官。
马寻就直接说道,“这些事情实在太大,我想魏先生还是直接报与陛下或者太子殿下,我不敢擅专。”
油滑的马寻可不做出头鸟,想要经他的手直接扩大国子学的生源,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魏观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说了,有些事情他不是没有对皇帝、太子提起,但是没有得到满意的回复。
本来是想要拉拢这位国舅,这样可以为说服皇帝增添一些砝码,可惜看起来效果不好。
马寻就继续说道,“魏先生可能也知道,我早年流落乡野,所以才学不足。也就是陛下垂怜,这才许我官职。只是我实在愚笨,做不来大事。”
果断的将皮球踢走,如果可以的话,马寻会选择性的文盲,反正也没人会和他较真。
魏观看向刘伯温,而刘伯温满脸微笑,显然是不打算帮忙说说话了。
能够将马寻给约出来,这就是刘伯温看在同僚的份上了,要是帮忙再劝,那就不合适了。
魏观有些失望而归,不过也不算完全死心。有机会继续劝,说不定就可以说动马寻。
更何况这一次也算有所收获,好歹是让马寻愿意去国子学看看。看到国子学内都是才德兼备的学子,这位国舅说不定就会改变想法呢。
等到魏观离开,刘伯温说道,“如今中书省斗的厉害,这时候切莫卷入其中。”
马寻立刻说道,“我知道,我肯定两不相帮。”
刘伯温沉默片刻后说道,“杨宪与我关系不错,他若是因此拉拢你,千万要留些心眼。我无非告老,不能害了你和姝宁。”
马寻小心问道,“这个杨宪厉害吗?”
“他是陛下心腹,早年曾经辅佐左副将军治理浙江。”刘伯温就说道,“他恃才傲物,上表奏言左副将军不听他的安排。”
这个杨宪果然不是省油的灯,连李文忠的刁状都告过。
刘伯温继续说道,“他虽然与我交好,只是我一直觉得他不该去中书省,他打探消息是好手。”
马寻更加心里有数了,笑着说道,“那这样的人我就敬而远之,反正我也不喜欢去中书省。”
刘伯温谨慎的问道,“你现在身上官职不少,中书省的加官可有眉目了?”
马寻现在可以说是在各种要紧的衙门都有官职。
在军方是大都督府的右都督,在东宫有太子少师,再加上有一个领国子学事,中书省的加官很快也可能出现。
“让皇后帮我先挡着,不过估计快了。”马寻也忧心忡忡的说道,“反正肯定不会是丞相,最多就是平章政事。”
“这时候千万不要进中书省,斗的厉害。”刘伯温说道,“不出意外的话,汪广洋、胡惟庸和杨宪,总要斗出来一个胜者,败者只怕是死路一条了。”
马寻肯定不会卷入中书省的一些斗争,那里才是真正的是非窝。
看到马寻点头,刘伯温奇怪问道,“按说国子学的事情,你用不着太忌讳,该做的时候还是要做。”
马寻立刻说道,“我不是在鸡鸣山下建学堂吗?我就懒得和那些国子学的人多搅和,国子学我稍微看一下就行,我自己建我的学。”
刘伯温都愣住了,“已经有国子学了,用不着再建一个学舍。”
“不一样,国子学教的是四书五经。”马寻笑着说道,“我试着教其他的东西,再找一些才学之士,和国子学的那些大儒不一样的才学之士。”
听到马寻这么说,刘伯温也就不再多问,问了也没什么用。
马寻谨慎,这一点刘伯温是可以放心的。帝后也信任马寻,这一点大家都看在眼里。
现在他要在国子学外再建一个学堂,说不定就是帝后的意思。
而且就算不是帝后的意思,真要是出了差错,也会有帝后兜底。
就在京城、就在帝后的眼皮子底下,能犯多大的错呢?
更何况刘伯温很清楚,不管是皇帝还是皇后,对于朝堂上的读书人都有一些不满,现在的文官集团的压力可不小。
这不只是因为很多文官都是江南人、浙东人,更是因为有些文官的理念、施政方式和皇帝的意见不一致。
第69章 正经事
马寻还窝在后院看书,徐蛾匆匆跑来,“老爷,太子来了。”
马寻放下书连忙快步走向正堂,他也没有想到朱标连个招呼都不打一声就跑来了。
虽然在皇宫的时候,朱标经常带着弟弟妹妹跑去李贞的院子,但是那到底是在皇宫里啊。而现在不一样,马寻是住在宫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