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第48节

  何大就在旁边出谋划策说道,“国舅爷,要不然先用棉弦好了。”

  弓弦不一定都是用牛筋,棉弦、丝弦也都是常见的弓弦材料。

  马寻一想有道理,立刻说道,“先试几张弓出来,用不着最好的材料。一定要测好拉力、准心,要测好稳定性。”

  老赵等人赶紧记下,虽然国舅爷设计的弓古里古怪的,不过大家也都摸到了头绪。

  说到底就是这张弓看似特别,不过本质上和其他的弓没有太大的区别,制造难度并不大。

  就在马寻还在造弓的时候,一个太监开开心心的跑来了,“国舅爷,大喜!”

  马寻愣了一下,“什么大喜?”

  小太监立刻说道,“徐大将军在沈儿峪大败王保保,生擒其部将严奉先、韩扎儿、李察罕不花等,王保保仅与其妻子数人逃窜逃至和林。”

  不要说马寻了,何大等人都振奋起来,这么说来西北已经安定了。

  小太监继续说道,“大将军生擒元廷官员一千八百余人,俘获士卒八万余人!”

  这确实是大喜,现在北边的威胁几乎是彻底解除了。当王保保被赶出宁夏之后,元廷想要和明朝对峙,就彻底的失去了主动权。

  马寻带着刘姝宁立刻入宫,这么大的喜事肯定要去称贺,这是社稷大事。

  满朝文武都在为徐达的大胜而欢喜,很快又一个大喜传来。

  元顺帝在正月的时候就病重了,然后太子监国。在四月底元顺帝驾崩,元惠帝就即位。

  李文忠派人探知此情,率军昼夜兼程奇袭应昌,元惠帝仓惶逃跑,但是他的儿子买的立八剌及后妃、宫女、诸王、将相官属数百人被俘。

  都以为当年打的张士诚抱头鼠窜是李文忠的军事高峰了,结果他这一次更狠,几乎将元廷的宗室一锅端!

  北方几乎无忧了,元惠帝从北平逃到开平再逃到应昌,现在的元朝可以称得上是北元、故元、残元了。

  常遇春也带来了好消息,在河北云州的火儿忽答全军覆灭,蒙古人想要南下成为彻底的奢望。

  三路大军几乎是同一时间大胜,这看似秋风扫落叶一般的强势,也在情理之中。

  “这么一来北边没什么可担忧的了,怪不得先前就让李善长告老。”马寻仔细在琢磨着,“现在就是开始抓权的时候了,外患几乎没有了。”

  辽东的纳哈出、四川的明升、云贵的元梁王和段氏等,这些势力虽然依然存在,但是对大明不会是真正的威胁。

  接下来才是内政的时刻,是皇帝要开始集权的时刻了。

  这也意味着很多的文官开始争权夺利、武将的嚣张跋扈,都要冒出来了。

  没了外患,很多人自然就要自然的将主要矛盾点转移到其他的地方了。

  看着马寻和刘姝宁携手而来,朱元璋打趣说道,“小弟,你那破弓没了用处。保儿差点连元帝都给擒了,鞑子已经不成气候了!”

  马寻不乐意的说道,“怎么没有用处?元鞑子还没灭,元帝没有被擒、王保保还在和林,朝廷肯定会继续用兵。”

  朱元璋哈哈大笑起来,“这个王保保倒是能逃,和元帝一个样!”

  元惠帝和王保保确实是逃跑的高手,好几次都是带着几个人、数十个人就溜掉了,泥鳅都比他们好抓!

  李贞也笑着说道,“那小弟就早些添几个子嗣,到时候领着保儿去抓元帝。”

  “姐夫,是保儿领着我吧?”马寻就笑着说道,“保儿可是我大明的冠军侯、骠骑将军,等我的弓造好了,让他带着我去打仗!”

  院子里的人也都笑了起来,三路大军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朝廷再无外患。李文忠又表现的如此出色,一大家子人当然无比开心和骄傲了!

  马寻也丝毫不担心他的弓没有用武之地,造出来之后肯定可以派上用场。

第79章 谁都拿我当枪使

  作为朱元璋最没有能力的亲戚,马寻一点压力都没有。

  李文忠立下大功是好事,他回来可以执掌大都督府,可以帮助皇帝控制兵权,马寻这个挂名的右都督可以继续隐身。

  三路大军都建功了,外部的环境稳定了,这就可以人心思安,开始安心的内政了,可以开始继续休养生息等。

  对一些人来说,这时候也可以开始争权夺利了,因为时机成熟了。

  汪广洋在杨宪、胡惟庸等人的围攻下只能被放逐回乡,中书省的斗争也越发残酷了。

  朱等几个皇子回凤阳,等他们回京城的时候就是封王的时候了。

  马寻再次来到了鸡鸣山下,陈之栋有些炫耀的说道,“国舅,现在看来用酒精擦拭伤口确实有用。”

  “我一直都觉得有用,只可惜现在酒量产量不够。”马寻就笑着开口说道,“伤口化脓的事情少了,也能救不少将士。”

  陈之栋也连忙说道,“用热水煮布也有效果,下官也觉得伤口首先得洗。”

  清创,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这也是医治外伤的关键一环。

  伤口缝合不用马寻多操心,止血药等现在也有,只不过马寻造不出来更有效果的,也只能继续学习、研究。

  看到马寻从国子学门口经过,魏观连忙出声,“国舅。”

  马寻有些疑惑,“有事?”

  “国舅爷!”魏观是真的急了,“你可是领着国子学的差事,陛下也有意让国舅主持国朝第一次抡才大典,难道就不该多用心?”

  马寻点头,不过随即说道,“我读书不多,再说出题等也用不着我来定,我到时候多留意会试就行。”

  魏观心里一跳,虽然传言是国舅主持第一次会试,但是这只是传言而已。而从国舅的话语中,也能意识到他其实已经了解这个事情了。

  既然这位国舅对于会试、国子学不是很重视,魏观就有其他的一些话题。

  看着马寻,魏观颇为忧虑的说道,“国舅,御史中丞在被胡惟庸攻讦,你可知道这事?”

  马寻愣了一下,“他为何攻讦?”

  魏观赶紧回答说道,“汪广洋归乡,如今中书省缺官。朝中上下也都明白,如今御史中丞最有可能入中书。”

  看到马寻不说话,魏观继续说道,“胡惟庸贪权,他本就是淮西人,和我浙东人有仇怨。如今李相告老,胡惟庸必然不想看到浙东人入中书省。”

  马寻看向魏观说道,“我算起来也是淮西人。”

  魏观立刻拉拢说,“国舅自然算不上,国舅本是在浙江出生、漂泊于福建,不过到底是我浙江人。如今是刘兄贤婿,更是我浙东人!”

  对于这样的拉拢和示好,马寻可不会领情,他不想将自己框定在淮西勋贵或者是浙东文官的行列中。

  看到马寻还是不着急的样子,魏观就继续说道,“胡惟庸嫉妒贤能,为人又爱钻营,他若是执掌中书,这是社稷之祸!”

  马寻看向魏观问道,“那我该做些什么?”

  魏观想都不想的说道,“国舅一向贤明,既然知晓杨宪气量狭小、知道胡惟庸嫉妒贤能,当禀明陛下。”

  马寻就纳闷了,“你为何不奏报陛下?”

  魏观就赶紧说道,“下官自然会奏报陛下,只是国舅为人沉稳,国舅之言陛下必然重视。”

  这是拿我当枪使呢?

  杨宪弹劾汪广洋的时候想要拉拢,现在魏观等人想要扳倒杨宪、胡惟庸,还是想要拿他当枪使。

  马寻自认为不是冤大头啊,怎么一个个的好像都觉得他很好骗一样?

  杨宪、胡惟庸可能有不足之处,但是这些浙东文官也不见得就是完人。浙东人也想要执掌中书省,想要打击政敌。

  李善长这座大山不在了,汪广洋现在也倒了。杨宪在文官系统没有多少根基,胡惟庸资历太浅。

  这就是浙东文官的机会,只要控制住了中书省,他们就可以和淮西的那帮人好好斗一斗了!

  让我带头请封诸王没事,那是没办法拒绝的,也是因为不算敏感。

  可是现在一个个的让我当马前卒去攻击政敌,这就不太好了吧?

  更何况那些人,还不一定就是和马寻有仇呢!

  冷着脸的马寻也不愿和魏观多聊,这些人一个个的都没安好心,想要借他的手去铲除政敌。

  魏观看着马寻的背影也叹了口气,得去劝劝刘伯温了,国舅这么好的一个助力不把握住就太浪费了。

  为了浙东文官,为了江南士大夫,这个国舅必须要控制在手里!

  心情不好的马寻刚刚回府就听到一片喝彩声,连忙问道,“怎么回事?”

  护院立刻说道,“试弓呢!”

  马寻一下子也来兴趣了,赶紧去凑热闹。

  一个护院撅着屁股拉开弓,将明显粗壮一圈的箭矢搭上。松弦的瞬间,四十多米开外的靶子直接碎掉。

  马寻顿时笑了起来,“果然是小型抛矛器!”

  看到马寻来了,老赵非常开心的说道,“国舅爷,这弓算是制出来了!”

  马寻笑着说道,“看到了,只是还要再多试试。看看稳定性如何、极限如何,我看这弓射速有些慢。”

  射箭的护卫立刻说道,“国舅爷,这弓确实不如现在的弓射速快。只是厉害啊,这一箭射下去,马头都能给射穿!”

  另一个护卫就说道,“射起来也稳,这要是被射中了肯定没的救!”

  马寻兴高采烈的在和护卫、工匠讨论着弓的改进和使用等,魏观带来的一些不愉快立刻烟消云散。

  徐蛾笑着走了过来,“老爷,该用饭了。”

  马寻虽然意犹未尽,不过还是先回后宅吃饭。

  刘姝宁看到马寻就笑着问道,“夫君看似心情不错。”

  “我哪天不是乐呵呵的。”马寻一边洗手一边说道,“现在弓造出来了,再完善一下就能拿去献宝了。”

  刘姝宁有些好奇的问道,“大军告捷,还有大仗?”

  “北边还不算安稳,迟早是还要打。”马寻就说道,“明升那些人现在还没灭,有些地方也有叛乱,都得用兵。”

  北边的心腹大患暂时不用担心,但是绝对不代表大明就可以彻底的罢兵,接下来还有持续不断的战争,只不过规模会比较小。

  听到马寻这么说,刘姝宁就问道,“二哥什么时候回来?”

  刘去年跟着马寻出征,那可是一直都留在军中。

  马寻说道,“应该快回来了,姐夫已经让保儿他们几个先回来了。”

  刘姝宁笑着说道,“这一回抓了不少残元贵人,听闻现在元帝只有一个子嗣,这也被抓了。”

  元惠帝这时候肯定惊恐不安,他是逃出去了,可是他的儿子被李文忠俘虏了,他可就这么一个儿子。

  马寻就笑着说道,“不只是元帝的子女、后妃被抓,王保保也好不到哪去,他的弟弟妹妹也被抓了。”

  自从明军北伐之后,王保保的日子可不好过。算起来他两次从徐达手里逃掉了,可是损失了十几万大军,家眷几乎也丢光了。

  大前年逃走时只穿了一只鞋,只有十八名骑兵跟着,常遇春一路穷追猛打都没赶上。

  这一次又逃了,郭英一路追杀,王保保抱着木头过了黄河,亡命狂飙逃到了漠北的和林。

  这一次虽然带着妻子、二弟跑了,但是妹妹观音奴和三弟金刚奴被俘虏了。

  元惠帝要和王保保在和林碰头了,他们可以交流一下屡次从明军手里逃脱的心得,抒发一下家眷丢了的悲伤。

  马寻和刘姝宁说说笑笑,小夫妻婚后的生活还是非常融洽、和谐。

  刘姝宁就觉得自己嫁对了人,她的丈夫性格好,稳重、平和,也喜欢说笑,没有因为国舅的身份就嚣张跋扈,这可是千金难求了。

  不要说皇亲国戚了,就是一些家世比较好的读书人家也有不少纨绔。

  女子要是嫁错了人,那一辈子就毁了,甚至生不如死。

  徐蛾进屋后笑着说道,“老爷、夫人,皇后让您二位进宫小住几天。”

首节上一节48/13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