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第56节

  不要说杨宪、胡惟庸了,就算是李善长等人也不会觉得皇帝废丞相制度,因为这是在历史上没有先例的事情。

  朱元璋忍不住再次提醒说道,“这话别传出去,传出去了给你自己惹麻烦。”

  马寻自然连连点头,他也清楚这些话肯定不能再外面去说,要不然影响实在太大。

  有些事情就是需要循序渐进,朱元璋想要废黜丞相制度,那也需要一个过程。

  虽然官职名称不同,但是自秦至明朝的一千六百余年间,丞相的设置断断续续,这就是大家公认的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是百官之长。

  要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实际上也就是对丞相的描述。

  上天欲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

  不管是现在让杨宪在中书省大权独揽、独断专行,或者是以后可能让胡惟庸看似权倾一世,这都是朱元璋刻意的放纵。

  兵权一直牢牢的在掌控之中,朝堂上下也都是在自己的控制之中,就算是所谓的权臣等在朱元璋手里也是翻不出什么风浪。

  等到朱元璋回京的时候,就是杨宪被诛的时候。等到时机成熟了,胡惟庸就会随着丞相制度一起消失了。

  不过马寻还是有些诧异,“姐夫,不是说杨宪是你亲信吗?”

  “亲信就靠的住了?”朱元璋反问说道,“自起兵以来,多少人给权柄蒙蔽了?现在不要说是权倾朝野了,就是有些人当了个小官就忘乎所以。”

  马寻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反驳,因为朱元璋说的这些是非常在理。

  有些人最初是有着赤子之心,或者是谨慎、清廉,但是慢慢的就变了。

  有些人一开始仁善、宽厚,有着同理心,但是当尝到了权力和地位的滋味后,立刻就变了个人,甚至比起当初自己厌恶的那些人做事做的更恶!

  杨宪现在的做法看似是让人意外,可是也正常,这都已经膨胀的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看向马寻,朱元璋笑着说道,“这一次回去要准备大封功臣,怕是也要开始杀一些人了。”

  杨宪这样的作死算是死有余辜,可是一些开国功勋也别觉得冤枉。洪武早期被杀的一些功臣大部分都是死有余辜,为这些人叫屈就没必要了。

  马寻仔细想了想说道,“我知道一些骄兵悍将更加嚣张跋扈,那我是不是得躲远些?”

  朱元璋瞬间笑了起来,“你还要躲远些?准备躲哪去?标儿带着你走的亲近人家,你该走还是走,淮西的那帮人找你玩闹,你爱去玩闹就去玩闹。”

  马寻觉得有道理,“标儿带着我走动的那些人家基本都是靠的住,和咱们亲近不说,基本上都是聪明人、本分人。”

  朱元璋就骄傲起来了,“也是你外甥心疼你,你性子要是张扬,他当初就带着你见另一批人。你看看标儿带你走动的人家,哪个是能惹祸的?”

  这话虽然绝对了一些,只是也有一定的道理,还真不算夸张。

  去年朱标带着马寻走动、认识的人家,大多数都是比较省心的,不怕这些人惹出来祸事牵连到他。

  马寻瞬间高兴起来了,“这两年朝堂上下都不安稳,那我就安心做我的事情!”

  不对、不对!

  朱元璋有些慌张了,他告诉马寻这些事情,只是想要说朝堂上有些人和他不是一条心,哪怕是当初一起打天下的那些老弟兄,不少人都忘乎所以、嚣张跋扈了。

  说这些是希望马寻上进些,可以帮忙分忧。

  怎么到了马寻的理解之中就是朝堂危险、争斗很多,所以就可以心安理得的置身事外,去做他那些别人看着不起眼的事情呢?

  看着马寻欢天喜地的样子,本想说什么的朱元璋忽然不打算说什么了。

  他一开始就知道马寻是本分人,同样是一个聪明人,他的心意马寻不是不知道。

  可是这时候就是在故意装傻,就是明摆着对于‘分忧’的事情不感兴趣。

  “姐夫,我回头去研究一下其他的事情。”马寻一本正经的说道,“有些药我还想研究,对伤兵好、对百姓有利,说不定以后对子孙也有好处。”

  朱元璋不耐烦的摆手说道,“随你,你爱当郎中就去当郎中。”

  猛然想起来了事情,朱元璋警告说道,“你少招惹老五,前段时间你姐还提起这事,差点给忘了。老五在宫里到处找草药,跟你学的吧?”

  马寻也意外,本来以为朱是到了开封之后闲着无聊再研究植物和医术,难道是从小就有了这个志向?

  “姐夫,我都不敢教他们,生怕跟着我学坏了。”马寻立刻表明立场说道,“老五也是胡来,哪能自己在宫里找草药,这东西得先会认、再炮制,到时候才能入药。”

  听到马寻这么说,朱元璋直接挥手,“滚。”

  马寻立刻起身,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处境不妙,到时候又要被上课、被洗脑了。

  看到马寻钻出营帐,郭英笑着问道,“国舅爷,这是又挨骂了?”

  “我就不愿来,来了就挨骂。”马寻没心没肺的说道,“郭二哥,你说这叫什么事。他也知道我是屡教不改的,说了也不听,还非得每天说我一顿。”

  郭英就笑着说道,“我十八岁随上位征战,这么些年就见过三个出入上位军帐、后殿无需禀告的。”

  李贞是一个,另一个大概率是朱文正,现在大概是算上了马寻。

  作为朱元璋宿卫出身的郭英也劝道,“国舅爷,现在朝中、军中都有大事,国舅爷也该为上位分忧。”

  “二哥,真不是我在偷懒。”马寻只能说道,“我做的事情也是正事,现在天下安定了,恢复民生、休养生息也是大事。我现在在忙的事情就是让大家伙能多吃点,能造出来更多的好东西,这怎么就不是正事?”

  这大概也就是观念上的一些分歧了,马寻的’不务正业’,也只是因为现在的一些人看来如此。可是马寻不这么认为,他在努力的提升生产力。

  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他也没有丝毫的松懈。

  看着马寻脚步轻快的离开,朱元璋走出军帐,“还是劝不动?”

  郭英就说道,“上位都劝不动,我们哪能劝的动?再者说了,小弟早些年吃了苦,我们听着都心疼。就是皇后那边不说,我们也都要护着小弟。”

  郭英的话让朱元璋无言以对,因为这才是最棘手的原因。

  要是其他人,朱元璋早就打骂一顿了,他安排的事情没人可以拒绝。

  可是马寻打不得、骂不得,要考虑马秀英的感受不说,也是因为马寻岁数小、小时候吃了苦,所以大家现在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马寻只要不是误入歧途就行了,不上进什么的,劝了也没用的话,那就少劝一点,他过的开心就行。

第91章 我管皇帝的九族

  杨宪在京城大有排除异己、结党营私的趋势,可是不要说朱元璋不慌,马寻都不放在心上。

  因为现在纵马驰骋的这群人就是朱元璋最大的底牌,这是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等人,沐英、蓝玉等人现在都上不了桌。

  看着这一面面将旗就足以让人心潮澎湃,小小的杨宪自然不用放在心上,因为他的权力本身就是来自于朱元璋的给与。

  对付杨宪这样的人根本没有任何阻碍,真的就是朱元璋一道旨意的事情。

  现在的杨宪上蹿下跳的厉害,就好似整个朝堂无人敢违背他的意志,不过这也就是秋后蚂蚱了,等到朱元璋回京了,他就知道厉害了。

  “二哥。”沐英快速追赶上来,说道,“要不然咱们几个赛赛马?”

  李文忠来了兴趣问道,“哪几个?”

  “蓝玉、徐司马几个呗,也不知道舅舅愿不愿意。”沐英觉得闲着也是闲着,“要我说舅舅肯定不愿意赛马,他知道必输肯定不乐意来。”

  李文忠立刻说道,“那加点彩头,你去攒局。”

  沐英立刻活跃起来了,本来就是军中的一些粗豪好汉,再加上很多人才三四十岁,正处在壮年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力气。

  看到皇帝也想上场,徐达就开口阻止了,“上位,您要是去比试,肯定没人敢赢。”

  “我看未必,常茂那小子就敢,蓝玉估计也敢。”朱元璋看向跃跃欲试的马寻说道,“这个估计也敢,就是没本事赢。”

  常遇春则笑着说道,“上位,还是拦着点小弟。他好不容易才有心气和咱们赛马,这要是输惨了,他又不知道要躲角落生多久闷气。”

  朱元璋不以为意的说道,“那就怪他技不如人,怨不得其他人。你们只管放开手脚,我就添个彩头,御马一匹,谁有本事谁牵走!”

  虽然这些将帅都有骏马,可是军中之人本就喜欢骏马,好马谁还嫌多啊?

  有了皇帝添了份彩头,其他人更加跃跃欲试,不过普通的士兵没资格,都是一些封公封侯的大将才有资格。

  “骑着旺财去!”朱元璋热心的出谋划策说道,“现在是要夺羊,旺财跑的慢了点但是耐力好。你骑术又不佳,还是骑着它才能有胜算。乱中取胜,最后拼的还是耐力。”

  马寻有些心动了,“真的假的?”

  朱元璋严肃的说道,“知道如何夺羊吗?一大伙人骑着马去抢放在地上的彩球、羊头,他们镫里藏身、飞马垫步,你有这本事?”

  马寻瞬间被说服了,虽然知道自己肯定赢不了,不过重在参与。

  看着马寻欢天喜地的去找旺财,朱元璋顿时破功笑了出声,一会儿有好戏看了。

  骑着旺财的马寻整装待发,但是忽然间觉得自己社死了。徐达、常遇春等人都骑着高头大马,就他骑着匹驴,所有人都戏谑的看向他。

  意识到自己被耍的马寻还来不及声讨,朱元璋一声令下,“走!”

  数匹骏马载着骑士们飞驰而出,旺财则是昂着头叫唤着跟着一路小跑,即使四条小短腿倒腾的非常有力,也改变不了跟在屁股后面吃灰的结局。

  邓愈刚撇过腿,郭兴就冲了过来。常遇春单手抓住缰绳弯腰,汤和已经跳下马了。

  但是他还是慢了半拍,王弼左手抓着缰绳、抬腿下马、右手抓起羊头借力跳起,稳稳的坐在马背上。

  这些人兜了一圈回来了,马寻还骑着在叫唤的旺财欢天喜地的往回跑。

  这才是真正的社死。

  对于马寻来说这是社死了,是被信任的姐夫坑了。

  但是对于旺财来说,这是一场酣畅淋漓、势均力敌的比赛。

  常遇春拍着马寻的肩膀,大笑问道,“这是谁给你出的主意?”

  “还能是谁!”马寻气的不轻,“还以为真是为我着想,哪知道是要看我笑话!”

  邓愈开玩笑说道,“国舅爷这么说就没良心了,照咱们这样的比试,你肯定要摔下马。还是骑着驴好,赢不了可是安全呐!”

  汤和也跟着说道,“就是如此,上位也是心系你安危,这才给你出谋划策。”

  朱元璋现在心情也很好,看着这一众老弟兄们本身就开心,稍微坑一下小舅子,这也不是什么坏事情。

  被小小坑了一把的马寻也没生气,这么点无伤大雅的玩笑实在不算什么。

  大队的人马回京,暂且不说声势如何,而是这些人一旦回到了京城,势必会对朝局有着巨大的影响。

  徐达、常遇春等人不在京城,那些文官们还可以上蹿下跳的。一旦这些人回到了京城,文官们就要担心自己说话声音太大是不是吵到了这些骄兵悍将。

  看着昔日的繁华汴梁如今只是一片残破之相,马寻心里更是五味杂陈。

  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相国寺、樊楼、刘诗诗。

  不对,是李师师。

  也不知道她有没有跟着燕青走了,要不然宋徽宗相信江湖骗子郭京能撒豆成兵守住汴梁,以李师师的名声肯定下场凄凉。

  朱元璋看着马寻问道,“又在做什么呢?”

  “伤春悲秋呢,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马寻就笑了起来,“姐夫,这边肯定是要留人就藩,是哪个外甥呢?”

  朱元璋有些不确定的说道,“按说是该老五过来,只是那孩子有些难说。他本事不如他其他几个兄长倒也罢了,老六也比他有本事。好好的孩子,都叫你姐给宠坏了。”

  老六朱桢也是一个有本事的,虽然不如朱棣等人,但是带兵打仗也是一把好手,镇压蛮民叛乱等得心应手。

  马寻就笑着说道,“照这么说,那我还是觉得老五最好在开封。这边离京城近一点,他也用不着像老二几个一样要去带兵。以后云贵那边要是不安稳,老六也能带兵,他得去南边。”

  朱元璋笑着点头,对于那几个儿子,他还是有些信心,就藩后能节制大将、收拢兵权。

  朱元璋忽然问道,“标儿明年就成亲,老二按说也到了年龄,你说谁家的合适?”

  马寻赶紧说道,“姐夫,不是说老二和邓家的青梅竹马吗?还是说姐夫觉得邓大哥位高权重,不适合成老二丈人?”

  朱元璋自信的说道,“那倒不至于,你那些外甥们肯定是要和这些勋贵人家的嫡女成亲。”

  马寻立刻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让老二和邓大哥家的成亲。他们夫妻要是和睦,到时候也少了很多麻烦,老二毕竟是宗室诸王之长。”

  朱元璋点头,随即小声说道,“邓家的那个女子有些不修妇德。”

首节上一节56/13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