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第86节

  “就是去转转、去露个脸就行。”朱元璋怂恿说道,“就说老二几个练兵,你也能撒手交给其他人,用不着你时刻都盯着。”

  朱标也跟着说道,“知道舅舅在意学校的事情,那边也有教习管着,用不着您每天去坐堂。抽个时间去中书省坐一下午,很多人就该本分了。”

  马秀英继续说道,“李相现在不在中书省,可是和他在也没什么差别。那个胡惟庸现在也得意着,有李相做靠山呢!”

  朱元璋也头疼,以前李善长在中书省一家独大。

  可是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李善长告老的那段时间杨宪嚣张跋扈。现在杨宪是没了,但是胡惟庸隐隐也有这样的趋势。

  以前一些看着谨慎的官员一旦可以执掌中书省,总是会在最短的时间里像变了个人一般。

  以至于朱元璋都动了心思,他不担心自己、也不为朱标担心,可是以后的子孙就难说了。

  要是后世子孙没有本事,不得给丞相欺负的很惨?

  到了那时候,权臣说出现就出现了。

  当着他这个开国皇帝的面,李善长、杨宪、胡惟庸这些人都敢结党营私,都想着把持着权力不撒手。

  这要是遇到了一个平庸的君主,这些丞相不还反了天!

  丞相这个职位,肯定得想办法废掉,必须要将权力集中在皇帝手里!

  马寻头大如斗,他最不想去的衙门就是中书省,可是现在好像不去都不行了。

  他现在做的事情已经算是比较多了,可是在朱元璋一家三口来看,这还有些远远不够,他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皇帝是一个工作狂,皇后和太子也都不是喜欢享乐的人,其他人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

  只要被认为有能力、有必要,那就要跟着勤快一些了。

  即使马寻自认为已经做了很多的大事,朱元璋等人也不会觉得马寻就是真的游手好闲。

  不过还是可以努努力,争取将一些事情做的更好,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也是一种义务。

  马寻就默默吃菜,下回再有人说他游手好闲之类的,他就将人拎过来。

  让那些不开眼的人看看国舅爷这一天天在忙些什么,看谁还敢嚼舌头!

第133章 感同身受

  有着很多正经事要做的马寻根本就闲不下来,主要是事情太多了。

  一大早的他就起来洗漱,这反常的一幕反倒是让不少府里人意外,这才什么时候啊,国舅爷就起来了?

  吃着饭,马寻对刘姝宁说道,“你一会儿进宫,过几天就要大封功臣了,姐那边还有很多事情要忙。”

  刘姝宁就立刻回答说道,“知道了,那我一会儿就进宫。”

  “和常家嫂子一块过去,带着婉儿。”马寻吩咐说道,“朝堂大封功臣,后宫要招待女眷,事情都不算少。”

  刘姝宁就连忙点头,出身官宦人家的,对于这些事情都是有所耳闻。

  不过以前也就是听一听而已,她一个未出阁的女子,还不是核心的淮西集团,自然就不要指望参与命妇的招待了。

  但是现在不一样,即使岁数最小,但是在命妇的群体当中也非常的‘显赫’。

  这就是嫁了个好丈夫的体现,如今这年代基本上是妻凭夫贵、母凭子贵。

  和刘姝宁说完这些事情,马寻就出门了,这一次他要监考了。

  相比起马寻的若无其事,国子学这里的师生们就有些担心了,因为忽然间多了一场考试。

  不只是他们一头雾水,就算是一些大本堂的侍读、侍讲们也都是一头雾水,这都是奉命前来的。

  根据国子学里的学子们的水平,也给出了不同的试题。

  马寻仔细看了一下,策问的重点是北境防卫、休养生息、收归民心以及吏治整顿等。

  这也是大明现在最为重要的一系列事情,虽然这些国子学的学子们大多数还都是没有历练,不过也有必要让他们知道很多事情。

  这些读书人不只是摇头晃脑、之乎者也,策论对于这些读书人来说也无比重要。

  哪怕现在的大明看似是八股取士,不过依然需要学子们学会就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这也是这些学子们政治理念的体现。

  马寻只是在监考,偶尔看看这些学子们的文章,不会轻易做出评价。

  阅卷的事情还是让这些侍讲们去完成,最终的一些摸底考试成绩也要交给朱标。

  基本上被确定为大明第一次会试主考官的马寻提前进入状态。

  早点搞清楚这些学生的水平,明年的第一次会试才更有针对性的安排。

  即使成绩一般,也不能闹出笑话。

  监考一天结束后的马寻在国子学师生送瘟神一般的神态中离开,不过他也越来越担心了。

  明年的会试难说了,这些学生的水平实在一般。

  除非是蹦出来一些不在国子学就读的学生,要不然明年的会试很难出现真正的贤才。

  这些读书人现在也顾不上了,马寻还要继续训练朱等人呢。

  “向左转!”

  “向左转!”

  “向左转!”

  朱等人没有任何的意见,转向这些对于他们来说不难,只要刻苦、专注就好。

  沐英趁着休息的时候小声说道,“本来还担心他们有些娇气,现在看看这些人还是适合在军中。”

  马寻也笑着说道,“我原本也担心他们不服管教或者太娇气,毕竟这些都是有身份的王孙将相之后。”

  不过现在再看看,先前的一些担心是多余的,朱等人的表现比预期要好。

  “明天让他们摸一下兵刃。”马寻随即做出安排,“这些队列还要持续练,只是也不好让他们一直都是列队形。”

  说到底就是要稍微的激励一下朱这些人,枯燥的队形训练只是基础。

  在这些小子们的耐心即将消耗结束的时候,让他们摸摸兵器提振士气。

  而在士气激励之后,让这些小子们以为就要进入新的训练篇章时,继续这些枯燥的基础训练。

  朱、常茂等人对军营充满向往,不过现在到底还会不会向往,这就难说了。

  好在现在的他们还在坚持,或许这些少年们也都明白,现在只是在历练,他们不用一直如此。

  毕竟现在是将他们当做兵在练,而以后这些人不是帅就是将,是他们操练其他将士。

  马寻有些好奇,“你十八为将,这些年军功也不少,这次大封功臣也没你,你是怎么想的?”

  沐英不以为意的说道,“我能留的性命,全都是陛下和皇后殿下恩赐。再说了,陛下也封我为镇国将军、大都督府佥事,我知足了。”

  镇国将军,按理来说是郡王嫡长子外的其他子嗣会封的爵位。

  沐英就是大明第一个镇国将军,李贞和马寻则是镇国上将军。

  沐英不只是知足常乐,也是一直心怀感激,所以对于自己没有被封爵根本没在意。

  更何况他也明白自己虽然有些军功,可是放在军中根本就不起眼。

  如果给他封个爵位,那么军中一大堆人都要封爵。

  沐英、蓝玉这样的人就是门槛,比他们军功大的人才有资格纳入封爵的讨论,要不然就想办法得个官职。

  朱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说道,“舅舅,一会儿咱们几个得先回去。”

  马寻好奇问道,“怎么回事?”

  “大封功臣呢,皇兄让我们提前一个时辰演练一下。”朱就指着不远处的一个黑小伙说道,“花炜都来了,是他说的。”

  花炜的父亲就是花云,朱元璋早起最猛的猛将之一,据说个人勇武甚至比常遇春等人都强。

  不过在当年被陈友谅攻破城池,花云被陈友谅绑在船桅杆上乱箭射死,花云的妻子投水自尽。

  而花云妻子的侍女抱着三岁的花炜四处躲藏,用了大半年才逃回一百多里外的应天府。

  花炜如今只有十四岁,现在已经是虎贲右卫副千户,一直都是朱标的伴读、玩伴。

  马寻笑着招了招手,花炜立刻跑了过来,“国舅爷。”

  马寻笑着开口问道,“你娘现在还好吗?”

  “好着呢。”花炜立刻笑着说道,“前两天还去给皇后问安了。”

  花炜也是知道感恩的,一直称呼他母亲的侍女孙氏‘娘’,当初帮助他们逃生的渔夫雷老头也处处关照。

  “过些天给太子殿下请个旨意,和你娘回趟太平府。”马寻叹了口气说道,“想法子找到你亲娘的遗骸,和你爹合葬才好。”

  花炜立刻跪下,说道,“我就听国舅的,我回去就请旨。”

  旁边的沐英表情严肃,而朱有些惴惴不安了,该不会是舅舅见着了花炜就想到他自个儿了吧?

  马寻随即问道,“你娘的遗骸能找到吗?”

  “难说。”花炜有些为难的说道,“当年上位也派人找过,没找着。”

  马寻微微点头,随即说道,“当年战乱,现在安定了。多找人问问,现在军中还有不少老人在,能问出来。过些年他们不在了,你想找到都难,知道吗?”

  马寻越是和颜悦色,朱、沐英等人心里就越是担心,到时候父皇和母后心里也该跟着难受了。

  摸了摸花炜的脑袋,马寻笑着说道,“你是愿意随太子伴读,还是想要从军?”

  “我没主意,都听上位和太子安排。”花炜就憨笑着说道,“我娘也说我脑袋不灵光,空有一身蛮力。”

  马寻就说道,“按道理来说,你跟着太子是好事。只是你想要好前程、不负你爹的威名,还是从军为好。”

  花云还是说道,“我就听上位和太子的,我娘说的也行。”

  这憨小子看似脑袋不灵光,不过不惹人讨厌。

  孝顺、憨厚,这也是优秀的品质,这样的晚辈招人喜欢。

  “行了,那你先回去。”马寻笑着说道,“没事让你娘去我府里,我家蛾子和你娘能聊到一块。”

  花炜立刻笑着说道,“我娘和蛾姨关系不好,她俩总吵嘴。”

  马寻无语,花炜的乳娘按照如今的观点是‘忠仆’,将主人、主母的骨血千辛万苦的带回来,一直在用心照料。

  而徐蛾算得上是贞洁烈妇,这是和花炜的亲娘、乳娘一路人,可是没想到居然是不投契。

  “那就不去。”马寻也笑了起来,“好好照料你娘,她带你回来不容易。”

  花炜用力点头,在他的观点里也是天大地大,除了皇帝皇后和太子之外,就是他娘最厉害了。

  看着花炜骑着马回宫复旨,马寻笑着说道,“这小子有意思,我得要过来好好训练一下。”

  “舅舅,这可不行。”沐英连忙说道,“他家里头就这点骨血,没有子嗣肯定不能让他从军。”

  朱也在旁边用力点头,他可是听说了,汤伯要出征四川,不少人都想要跟着去打仗。

  他更听说了,徐大将军、常大将军等人都想带着舅舅去打王保保,舅舅也心里想去,可是父皇和母后就是不准。

  原因很简单啊,舅舅没有骨血,马家现在就一根独苗。

  马寻随即挥了挥手,说道,“收拾一下,你们也都回去。”

  随即马寻去找陈之栋,这位学校的实际管理者现在被调入了大都督府,已经是从五品的经历了。

  这就是升官,这可是都督府经历司,这才算是平步青云,连升好几级。

首节上一节86/13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