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第94节

  朱本来是打算死皮赖脸的跟着,但是被马寻赶走了,有些事情不适合他知道。

  不要说朱不知道了,邓愈看到了马寻过来也非常的意外。

  虽然先前算是有些交流,甚至他这个泗县人和皇后、国舅也算是‘老乡’,但是也仅限于看似关系还算融洽。

  甚至看到了被接来的刘姝宁,邓愈自认为他和马寻的交情,还没到拖家带口的来串门的程度!

  邓愈的妻子曹氏一副热情的模样,“实在是有劳国舅爷了,只是这事情不好多说。”

  邓愈更是一头雾水,他这个一家之主怎么就什么都不知道啊?

  马寻就笑着说道,“嫂子能信我,那也是看得起我!”

  曹氏连忙说道,“国舅的医术天下皆知,人不行了都能救的过来,这得多大的本事!”

  常遇春那家伙靠不住,半只脚踏进了鬼门关之后,那也成为了他在老弟兄们面前吹嘘的本钱了。

  马寻的医术被夸的神乎其神,常家那一家子功不可没。

  毕竟明面上马寻医术的成果,也就是皇后和太子的‘气疾’,以及抢救了常遇春。

  邓愈连忙关心问道,“怎么了?怎么就要劳烦国舅了?”

  曹氏是邓愈的糟糠之妻,虽然只生了一个女儿,不过地位稳固。

  “女儿家的事情,你用不着知道。”曹氏就直接说道,“你去准备一下饭菜,这边用不着你。”

  邓愈这时候只能选择离开,女大避父啊。

  被客气请到书房后,邓氏有些害羞,主要是马寻虽然是郎中,但是太年轻了。

  马寻看了一眼邓氏,直接说道,“我是你长辈,也是郎中,问你什么就说什么。不是我吓唬你,这症状要是重了,说不准不能生育。”

  这一下不要说邓氏吓了一大跳,旁边的曹氏和刘姝宁也是脸色大变。

  曹氏连忙问道,“国舅爷,真的这般严重?”

  “还要看到底是什么情况,也用不着太担心。”马寻吓唬完之后安抚说道,“实话实说,不得隐瞒,知道吗?”

  邓氏连忙回答,“舅舅所问,外甥女绝不敢隐瞒。”

  马寻这才满意的点头,随即直接问道,“你月事是这一两年来的?”

  邓氏脸色通红,随即轻声回答,“大约是两年前。”

  “就是两年前!”曹氏急忙说道,“那会儿她吓坏了,丫头小不懂事。”

  马寻就说道,“那还算好,应该不算严重。你是来之前疼,还是之后疼?是小腹还是其他地方?”

  马寻在认真问,邓氏也认真的回答。

  曹氏和刘姝宁都在旁边听着,也在感慨着幸好是求到了马寻这里,一般的郎中哪能知道的这么多!

  “原发性的,问题不大。”马寻问了许久后说道,“女子大多数都是如此,就是你疼的厉害,还不算最重,中度吧,算是没有大碍。”

  曹氏大喜,连忙问道,“国舅爷,该开什么方子?”

  止疼药、避孕药这些,我也没有啊。

  马寻就说道,“到时候卧床,热敷小腹。主要是这丫头怕,你越是怕越不行。”

  特效药什么的现在是不能指望了,现在也只能增强信心,只能是科普一些生理知识等。

  曹氏没怎么读过书,现在只能不断的拍巴掌、后知后觉,还是国舅爷厉害,什么都懂。

  邓氏也有些后怕,要不然舅舅一个人在乱世也活的很好呢,学的一身本事。

  最主要的是本来以为自家是比较富贵的,身边也有有经验的嬷嬷照料。可是要论仔细,还是舅舅才是真仔细。

  刘姝宁反倒是一点都不意外,因为很多事情马寻也对她提起过,是那么照顾她的。

  而对于痛经之类的比较了解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毕竟这是一个会利用计算月事时间来提高受孕的‘神医’,懂其他的女子事也正常。

  不是正常,这是神医才有的本事!

  科普结束,这才到了正堂,邓愈早就安排了一大桌子饭菜。

  邓氏忽然脸色一变,连忙说道,“把鱼撤了!”

  邓铭、邓铎不解其意,不过还是连忙按照姐姐的吩咐去撤菜。

  邓愈和曹氏也有些意外,可是他们是乱世中过来的人,哪怕最初是底层,可是有些人情世故都心里清楚。

  马寻连忙说道,“用不着如此!是老二说的吧?那小子一向就会夸大其词,用不着理他。”

  曹氏瞪眼,邓铭几个撤菜的速度更快了。

  邓氏也有些内疚的向马寻道歉,“舅舅,实在是外甥女失礼。劳烦舅舅来为我医治,连一顿饭菜都招待不周。”

  邓愈和曹氏也尴尬啊,这事情是他们女儿的疏忽,他们是不知者不怪。

  他们的女儿显然知道一些事情,可是没有提前说一声。

  这就不是闹笑话了,在讲究的人家里,这就是在怠慢贵客了。

  马寻显然是贵客,这是国舅不假,更是秦王的亲舅舅,还是来登门医病的,这要是传出去不得被人骂啊!

  马寻连忙说道,“用不着如此,我在自家都不在意这些,该吃的就吃。我不喜欢不动筷就行,说来我不喜欢别人给我夹菜、我也不给人夹菜。”

  邓愈连忙说道,“这次是我们做的不周全,下回我开个酒宴,专门赔罪。”

  “邓大哥,都是自家人用不着这么见外。”马寻就笑着说道,“要不是丫头,我肯定不愿来。其他不说,邓大哥和秦王的面子还是给的。”

  邓愈就立刻说道,“小弟这么一说,更显得我家没礼数了。过几天我就开几桌,到时候再好好赔罪!”

  马寻忽然间觉得以后他可能再也在饭桌上见不到鱼了。

  这事情以前也就是朱元璋那一家子知道,常家人多少知道一点。

  马寻早年流浪以及当假和尚的事情瞒不住,主要是头发都没有长起来。可是他疑似民之类的,可没人提起过。

  富贵了,有些人也有意无意的在隐瞒马寻的一些过往经历,或者是在稍微美化一下那段过去。

  而现在在邓家来这么一出,估计邓愈也会提醒一下关系好的兄弟,那以后这消息就传播的更快了。

  到那时候,还真的是不可能在饭桌上见到鱼。

  吃饱喝足打道回府,邓愈没有来送,但是邓镇、邓铭几个小子一直将马寻和刘姝宁送到家才回去。

  马寻就看着刘姝宁说道,“要不然我教你些法子,我就怕以后这样的事情他们还得找我。”

  刘姝宁心动了,不过随即说道,“夫君,我倒是愿意为你分忧。只是医道,岂能是学些皮毛就去看病下药,那也丢了你的人。”

  马寻就忍不住吐槽了,“我要是白发苍苍的还能有些仙风道骨,现在这个岁数去看这些病,也就是亲近人家才行,要不然肯定给当成登徒子。”

  刘姝宁就笑着说道,“你本来就是医者,没人去想那些,哪能讳疾忌医。”

  “这可难说了。”马寻就说道,“有些人心里的成见像座大山,也就是邓家关心子女才如此。”

  刘姝宁忽然想到了什么,怪不得自己夫君藏拙、留了一手,他会瞧妇人病的事情,还真的不好评价。

  主要是岁数不大,这要是在民间肯定不能指望了,肯定会被人误解。

第144章 困难时刻

  继续练兵、继续安安稳稳的过自己的生活,马寻认为这是自得其乐。

  但是其他人的生活未必那么如愿了,薛显这个永城侯即使满腹牢骚,也开始南下去海南了。

  虽然大封功臣当中不少人被记明过失,但是真正被处罚的是他这个永城侯。

  十一月末,朱军训结束后说道,“舅舅,母后让你和舅母去宫里住两天。”

  “又去宫里?”马寻不是很愿意,“我月初才去住了几天啊。”

  朱就说道,“舅舅,您觉得这事情外甥们能说得上话吗?我就是个传话的,您去和父皇、母后说啊,实在不行去找皇兄抱怨。”

  旁边的朱棣已经牵着旺财了,他们三兄弟的任务就是将舅舅和舅母接去宫里。

  常茂不甘寂寞,坏笑说道,“舅舅去了宫里,我们就快活了!我去骑马,我去打猎,谁也管不了我!”

  常升也开心说道,“我去划船,我去钓鱼!”

  汤鼎心动了,随即嫌弃,“这个天气去划船,也不怕冻坏了!”

  “舅舅,我就在家里看书。”邓镇就殷勤的说道,“我就在府里看书,肯定不跟着他们胡闹。”

  不要说常茂大惊失色了,就算是朱几个也意识到了不对。

  以前这些勋贵里面,常茂三兄弟是最得马寻喜欢。就算是汤鼎、王德这几个,也因为汤和、王弼的原因和马寻更亲近。

  可是也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天邓镇对马寻格外亲近。

  问了问不清楚,反正就是他的爹娘、姐姐都说了,对马寻要比对亲舅舅还要亲。

  马寻觉得孺子可教,笑着说道,“回去好好看看书,你爹用不了多久就要出兵了,抓紧时间讨教一下兵法战略。”

  邓镇觉得舅舅还是一如既往的沉稳,对于很多的大事就是看的明白。

  常茂等人产生了危机感,除了那几个皇子之外,难道有人要跟我们抢舅舅了?

  朱骑着马,好奇问道,“舅舅,怎么邓镇现在这么敬重你?该不会是前几天去了卫国公府,您医好了卫国公?”

  其他几个王孙贵族也都是竖起耳朵,这看起来是最好的解释了。

  马寻没好气的说道,“没那回事,你舅舅品行高洁,邓镇仰慕难道不应该?再说了,你们这几个小子,难道对我的尊敬就是假的?”

  常茂几个立刻摇头,朱的脑袋更是摇的跟拨浪鼓一样。

  只是他们也想不到舅舅学会挖坑了,明明说的是另一件事情,舅舅偏偏就提到了这个事情。

  三个皇子就在等着,刘姝宁也快速的打包好了行李。主要是习惯了,反正她现在也习惯了每个月都要去宫里住两天,打包行李自然方便。

  甚至不打包行李都行,因为宫里的小院里也不缺衣被等。无非就是马寻有时候格外讲究,刷牙的牙刷、贴身的衣物等,都格外挑剔。

  等到了宫里,马寻直接去李贞院里,“姐夫,保儿又不进宫?”

  李贞伸出手,马寻自然的搭脉,别管马寻的医术如何,他进宫之后给自家人搭搭脉也成为常态了。

  “小弟,你该抓些紧了。”李贞语重心长的说道,“保儿现在又添了子嗣,你这要是再不添个子嗣,你姐心里得多急,你如何向你爹娘交代?”

  马寻距离成为不孝子孙越来越近了,现在大家似乎不再是提及他千里扶棺的事情了,只是记得他成亲接近一年还没有一儿半女。

  马寻头疼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现在就暂时处在这样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

  成亲了不假,可是刘姝宁的肚子暂时没有什么动静,这就成了其他人催促他的理由了。

  主要是他还不好说些什么,朱元璋和马秀英就不用说了。李贞这个大姐夫也有责任督促马寻,就算是常遇春、常蓝氏等人,也可以说一说。

  谁让马寻是弟弟呢,他这个时候也只能是乖巧的听话了,谦虚一点是应该的。

  马寻抱起来李景隆,没孩子就没有发言权、说话的底气就不足,还是逗一逗胖小子吧。

  等到李贞教训结束,马寻问道,“姐夫,这一回让我进宫做什么?”

  “一家人吃吃饭,你还有些人估计也不认识。”李贞就笑着解释,“现在大事也都忙完了,你姐和你姐夫闲了些,一家子人碰个面。”

  也对,朱元璋还有一大堆妃嫔,还有其他的一些子女,马寻还真的不是全都认识。

  李贞随即小声说道,“你姐和你姐夫吵起来了,让你过来当和事佬。”

  马寻顿时奇怪了,“他们怎么又吵起来了?”

首节上一节94/13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