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169节

  原本士卒零散的北门城头,忽然之间窜出了数千身影,转眼便将城头空位补齐,甚至达到了拥挤的地步。

  刘备马鞭放下,不禁奇道:

  “城中江东军不过五千余人,怎么北门一线,突然间冒出这么多江东军,难道细作情报有误?”

  甘宁等诸将,皆是面露疑色,一时间无可解释。

  “主公,那并非是江东士卒,皆是平民百姓!”

  法正目光锐利,第一个看出了不同寻常之处。

  经他一提醒,刘备再次定睛细看向城头。

  果不其然,那新出现的数千人马,皆非披甲执刃的士卒,而是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

  男女老幼,加起来有两三千之众,正惊慌失措,哭哭啼啼的被江东军驱赶于城垛前,好似生怕他看不清这些人是平民生份。

  “黄盖这是想干什么?”

  刘备眉头皱起,眼中困惑不解。

  甘宁等众人,皆也神色茫然。

  “还能是什么,当然是拿百姓来做挡箭牌呗。”

  萧和一语戳破,冷笑道:

  “黄盖自知兵力不足,军心又为我们动摇,光凭几千士气低落的士卒,绝无可能挡得住我十倍大军围攻。”

  “所以他才想出了这道下作手段,将南陵城中百姓皆驱赶上城,充当他的挡箭牌。”

  “他是算定主公心存仁义,断然不会不顾百姓死伤而强攻南陵,所以才有此毒计!”

  听得此言,刘备恍然大悟。

  “这南陵百姓,现下可是他孙权子民,他黄盖身为孙氏老臣,又是成名已久的老将,没想到竟能使出如此无耻下作的手段?”

  “他就不怕遭世人唾弃,不怕有损孙权的声名不成?”

  刘备脸上燃起怒色,目光如刀刃般射向那面“黄”字旗。

  萧和嘴却扬起一抹讽意,不屑道:

  “孙权若是在乎什么名声,就不会两次背盟了,孙策孙权两兄弟,屠城的事可是没少干,黄盖身为孙家之臣,其心狠手辣自然是上行下效。”

  “现下他为了守住南陵,替孙权拖住我们,拿区区几千百姓做肉盾,又算得了什么。”

  刘备若有所悟,眼中再添厌恶之色。

  深吸一口气强下怒火后,却叹道:

  “孙氏主臣视百姓为刍狗,我刘备却不能,看来强攻南陵是不成了,得另想破城之策才是。”

  左右众人议论纷起。

  “若不强攻,就只能智取,上上之策乃是挖一条地道暗通城内,以奇兵里应外合破城。”

  “只是这黄盖久经战阵,必精通守城之道,未必不会有所防范,多半会于城墙下埋设水缸,以监听地下动静。”

  “我军想暗挖地道入城,只怕又瞒不过他的监听…”

  法正捋着细髯喃喃自语。

  “地道,地道…”

  萧和听着法正碎碎念,忽然眼眸一亮:

  “孝直,我倒有个办法,或许能神不知鬼不觉挖一条地道入城,叫黄盖那老匹夫无从察觉!”

第148章 这就是挟民作盾的报应!刘备:给我破南陵,诛黄盖!

  神不知鬼不觉挖条地道入城?

  刘备惊喜的眼神中,又透出些许狐疑。

  要暗挖地道入城,必定要动用士卒,于地下进行掘土作业,且要从南陵城墙下方穿过。

  你这一敲敲打打,挖挖铲铲的,势必要折腾出不小的动静来。

  黄盖只需在城墙根下,埋设有足够的水缸监听,他除非是安排了一群聋子监听,否则怎么可能察觉不了地下的地静。

  那你又怎么神不知鬼不觉,偷挖地道入城?

  “伯温军师,你这是何等手段,竟能瞒过敌军监听?”

  刘备压下狐疑,满眼新奇的问道。

  法正甘宁等众人,皆也瞪大眼睛,满腹好奇的望着萧和。

  “和这一计,说来也简单,咱们…”

  萧和不紧不慢,将计策道了出来。

  刘备眼中疑色渐消,脸上渐渐涌起惊喜之色。

  “伯温军师这障眼法,当真是妙啊。”

  “既然没办法避过敌军监听,那我们就让他们什么也听不到!”

  “我竟没想到,我们可以从这个思路入手…”

  明悟的法正,啧啧赞叹起来。

  萧和一笑,目光转向刘备:

  “主公,此计能不能成,还得试一试才知,反正也就几天功夫而已,若是不成咱们再想其他法子便是。”

  刘备收起脸上惊喜,一脸笃信道:

  “伯温你这一计另辟蹊径,以那黄盖智计,量他作梦也不可能识破。”

  “吾就用伯温孝直你们联手所设这地道之计,三日内踏破南陵城!”

  计议就此定下,刘备遂放弃攻城,下令鸣金收兵。

  “铛铛铛!”

  金声响起于四门之外,各路刘军闻令,只得放弃攻城,井然有序撤回大营。

  四门城墙上,神经紧绷的江东士卒,眼见刘军不攻而退,皆如蒙大赦一般,无不暗松一口气。

  “老将军,那大耳贼竟是不战而退了?”

  贺齐惊喜的指着城外退走的刘军,一脸不解的望向黄盖:

  “我军不过五千,纵然把这些百姓算上,也就多了几千人而已,况且这些百姓半数还是妇孺,连乌合之众也算不上。”

  “那刘备竟会心生忌惮,就这么被咱们吓退了?”

  黄盖嘴角钩起一抹讽刺,捋着半白细髯冷笑道:

  “那大耳贼并非是被我们吓退,他是投鼠忌器,怕强行攻城误伤了这些百姓,有损他的仁义之名罢了。”

  贺齐愣怔了一下,猛的恍然大悟。

  此时他才幡然省悟,明白了黄盖为何将满城百姓,尽数驱赶上城的真正动机。

  黄盖并非是要这些百姓助战,弥补己军兵力不足的软肋,而是要这些百姓充当挡箭牌,令刘备不敢贸然攻城!

  “原来如此,没想到黄老将军对那大耳贼了如指掌,这是拿捏住了他的软肋呀。”

  贺齐少不得恭维几句,却又眉头微皱:

  “不过,南陵城这些百姓,总归是主公的子民,咱们这般不顾惜他们生死,拿他们来抵挡刘备,会不会对老将军和主公的声名……”

  贺齐没敢说下去,言下之意却在暗示黄盖此计,有损其与孙权的名声。

  黄盖却不以为然,冷哼道:

  “吾受文台先公知遇之恩,只要能报他大恩,守住他孙氏的基业,老夫纵然背负骂名又如何?”

  “至于主公,他是要成就大业之人,自古成就大事者,焉能似刘备那般,拘泥于妇人之仁?”

  “南陵若失守,刘备大军必畅通无阻直奔江东,江东若是保不住,主公还要那些虚名有何用?”

  贺齐身形一凛,一时默然。

  黄盖抬起头来,望着那远去的“刘”字旗,嘴角扬起傲色。

  “刘备,你不是有萧和那妖人,鬼谋神算,无所不能么。”

  “老夫倒要看看,他还能耍出什么花样,破解得了老夫这一计!”

  城头上,响起了一声讽刺的冷笑。

  …

  入夜时分,南陵城南门。

  几千号饥寒交迫的百姓,正彼此依偎,蜷缩于城墙下昏睡。

  近两千余江东士卒,则在城墙上和甲而睡。

  黄盖则手扶佩剑,依旧在城头巡视。

  为防刘备趁夜偷袭,他不得不出自下策,将满城军民全都留置,吃喝拉撒皆在城墙上下解决。

  黄盖同样不敢卸甲,夜色已深,仍旧一遍遍的巡视于各门。

  “老将军,你这都巡视了三圈了,下城去休息吧,这里有我顶着呢。”

  “只要城外稍有动静,我即刻将百姓驱赶上城,定叫刘备偷鸡不成。”

  贺齐拍着胸膛做起了保证。

  黄盖望了一眼城外刘营,所见一片静寂,看样子今晚是不会来偷袭了。

  他年势已高,又折腾到这个时间,确实也是困倦不已,于是便又叮嘱了贺齐几句,便打着瞌睡要下城而去。

  “呜呜呜”

  “咚咚咚”

  黄盖刚刚才转身,城外陡然间响起震天鼓声号角声。

  紧接着,此起彼伏的杀声喊声随即而起,如若千军万马突然来袭。

  “老将军,大耳朵果然想偷袭!”

  贺齐急看向了黄盖。

  黄盖困意立时全无,冷冷一哼:

  “老夫早料到,大耳贼必会趁夜来袭,速将城下百姓全部赶上城头,令各门将士严阵以待!”

  贺齐迅速传令。

  昏睡中在男女老幼们,很快被强行喝斥,如羊群般被赶上了城头。

  和甲而睡的江东士卒,瞬间也被惊醒,困意一扫而空,个个严阵以待。

  四门的江东守军,皆是做好了迎战准备。

首节上一节169/3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