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指着地图,不紧不慢将自己的计策和盘托出。
堂中沸腾,议论骤起。
刘备盯着地图,品味着徐庶所说,眼神渐渐兴奋起来。
“当年官渡一战,曹操就是靠着火烧乌巢,一举焚毁袁绍百万斛粮草,方才击垮袁军军心,进而打赢了官渡一战。”
“兄长,元直此计,与曹操奇袭乌巢之计,有异曲同工之妙也。”
关羽捋着美髯微微点头。
话音方落,一人却道:
“良记得当年官渡一战,曹操所以敢偷袭乌巢,是因许攸临阵投靠,带去了袁军哨戒布防,以及乌巢兵力部署的虚实。”
“我军走水北上,虽可避过曹军哨戒耳目,但朝阳粮营曹军虚实我们却全然不知。”
“而主公纵然奇袭朝阳,所以动用兵马,最多也就一万有余,倘使朝阳粮营中屯有重兵,我军纵然奇袭,然则兵力太过悬殊,只怕也未必能得手呀。”
出言提醒者,正是马良。
众人皆是点头称是。
刘备深以为然,目光看向徐庶,看他怎么回应。
徐庶却似早有准备,淡淡一笑: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一层庶自然也考虑过。”
“此番我曾北上朝阳,去迎接家母,趁势对曹军粮营详看过,营中曹军最多不超过一万人。”
“正因如此,庶才敢向主公进献此计。”
这番话一出口,马良等众人脸上顾虑尽消。
刘备眼中疑虑顿消,精神大振,猛的一拍地图。
“原来元直早就胸有成算,既是如此,那这奇袭朝阳之计,确实可行。”
“若能一战焚尽曹军粮草,逼迫曹操退兵北去,则我襄樊之危便就此解除也!”
刘备战意狂燃,显然打算用徐庶之计。
关羽等众将,亦是精神振奋,皆跃跃欲试。
本是自顾自吃喝的萧和,这时却听着不对劲了。
深入敌后六十里,以一万人马偷袭曹军粮营,这难度可比奇袭襄阳大了何止十倍。
不错,收益是大,可风险系数也大啊。
当初奇袭襄阳,那是迫不得已,现下形势虽不能说一片大好吧,至少没到形势危急,不得不铤而走险的地步。
咱就老老实实守住樊城,守住汉水,稳住别浪,耗到曹操没了耐心撤兵北退不好么?
“主公,我说两句啊。”
萧和放下了酒杯,干咳了几声。
众人目光立时转了过来。
刘备这才想起,还尚未征询萧和的意见,怎好就拍板做了决断。
于是忙是问道:“伯温,元直之计,你以为如何?”
“元直的计策呢,确实是一招妙棋,早听主公说过,元直善用奇谋,果然是名不虚传…”
按惯例萧和先是一顿夸,尔后话锋一转:
“不过和觉着吧,不管此计有多妙,总归是要深入敌后六十里用兵,还要将咱们的主力压上,风险总归是存在的。”
“咱们现下的局面,虽说算不上大好,至少也能称之为小好,还没到非要兵行险招的份上。”
“所以和的意见是,咱们还是稳一点比较好。”
萧和态度明确,咱稳住别浪!
这一席话,将刘备眼中战意,熄灭了大半。
“伯温兄所说确实在理,此计自然是有风险的,只是这风险大收获也大,不用的话似乎有些可惜呀。”
徐庶并未与萧和针锋相对,言语间还是倾向奇袭朝阳。
“风险大收获也大”这七个字,却听的刘备心头怦然一动,眼中透出一丝不甘心的意味。
萧和明白,刘备虽仁义,但骨子里却流着豪侠的血液。
豪侠嘛,胆大敢赌是必备素质。
徐庶也是一样,年轻时行侠仗义,为报仇而杀人,为官府通缉方才隐姓改名拜师于水镜。
这主臣两人,当初能一见如故,自有皆为豪侠出身,“臭味相投”的缘故在内。
如今见有兵行险招,便有逼退十五万曹军的机会,两人自然是心痒难耐,想要干一票大的。
“看来必须得拿出点干货,才能压住这两人兵行险招的冲动呀…”
萧和眼珠转了几转后,脸上换上了一副神秘莫测的表情,意味深长道:
“曹操此人素来诡诈,其麾下程昱,贾诩等众谋士,亦多为足智多谋,诡计多端之士。”
“主公,元直,你们有没有想过,有官渡之战的前车之鉴,粮营这等重地,曹操岂会不倍加防范?”
“倘若这朝阳粮营,乃是曹操为我们挖下的陷阱,又当如何是好?”
听得这一席话,刘备身形微微一凛。
徐庶亦是脸色微变,眼珠飞转,搜肠刮肚回忆起来。
大堂中,气氛瞬间紧张,众人议论纷起。
“伯温,你素来神机妙算,莫非是又算出曹操在朝阳有诈?”
刘备神色警惕起来。
“这个嘛咳咳…”
萧和端起酒杯轻呷起来,心中飞快酝酿说词。
适才这些话,原本只是想唬住刘备,至于曹操是否有诈,真还没细想。
正待酝酿解释时,徐庶却脸色骇然大变,霎时间惊出了一身冷汗。
“伯温兄当真是神机妙算,竟算出了庶中了曹操之计!”
“若非伯温兄提醒,庶险些就酿成大祸,葬送了主公上万精锐主力啊!”
“请受徐庶一拜!”
说着徐庶一跃而起,向着萧和便深深一揖。
“啊?”
萧和却是一愣。
第38章 曹操想给咱挖坑,咱就东边不亮西边亮!
“当日主公派公来商谈换回庶之前,曹操正与众谋士商议,如何诱使主公率军过江,以歼灭我军主力。”
“此贾诩所提,引蛇出洞之计。”
“只是当时庶还在场之时,他们还未商议出,以什么作诱饵,来诱使主公发兵过江。”
徐庶直起身来,目光转向刘备:
“后来公前来,曹操答应交换后,庶为避嫌便先行退下,再然后曹操便令我北上朝阳,去迎接家母南下。”
“正因如此,庶才有机会,得窥到朝阳曹军粮营的虚实,进而萌生了向主公献计,奇袭朝阳之策的念头。”
“现在回想起来,曹操必是事先就削减了朝阳粮营守备兵马,利用庶前去迎接家母的机会,不着痕迹的让庶窥视到粮营假象。”
“他更是算准了,庶回归襄阳后,必会向主公献计,奇袭朝阳!”
“倘若主公真用庶之计,曹操必会在朝阳埋伏下重兵,我军便是自投罗网,有全军覆没之危呀!”
徐庶从萧和三言两语中,倒推出了曹操计策全貌。
说倒最后,徐庶额头已浸出一层冷汗。
刘备与众人则是听的心惊胆战,倒吸凉气。
众人终于恍然大悟,醍醐灌顶般的眼神,齐刷刷聚向了萧和。
刘备强压下心绪,忙问道:
“伯温,元直所说,可正是你的言下之意?”
萧和咽了口唾沫。
老实说,他还真没细想到这么深,或者说还没来得及去细细斟酌。
徐庶的这些话,完全是他自行脑补。
不过细细一想,徐庶的脑补还真就合情合理,跟自己先前“吓唬”刘备之词无缝连接,形成了完美闭环。
“对对对,元直所说,正是我的意思。”
萧和自然没理由否认,顺水推舟便点头认可。
刘备倒吸一口凉气,心有余悸般慨叹道:
“曹操智计果真深不可测,吾远不及也。”
“幸得有伯温在,不然备便又为曹操算计,重蹈当年之覆辙了。”
徐庶面露愧色,再向萧和一揖:
“多谢伯温及时点醒庶,不然庶便要酿成大祸,成了主公的罪人。”
“主公能得遇伯温这般世之奇士,当真乃主公之福,大汉之幸也。”
刘备和徐庶各种吹赞,听得萧和倒又有些不好意思,只得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了笑。
“元直说严重了,什么罪人不罪人的。”
“曹操手底下谋士如云,什么程昱,贾诩,刘晔的,这些人可都不是省油的灯。”
“他们一群人合起伙来算计你一个,别说是你,换谁谁不中招?”
萧和笑着给徐庶铺起了台阶。
徐庶脸上愧色这才褪色不少,却又感叹道:
“如今看来,这奇袭朝阳之策,确实是不可行了。”
“曹操此计失败,就只能继续与我们在襄樊对峙下去,依庶对曹操所知,此番他是下定了不拿下荆州,誓不收兵的决心!”
说到这里,徐庶目光看向刘备:
“主公,不知我军粮草,可以支撑多久?”
刘备向糜竺眼神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