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徐州时代起,糜竺便掌管军粮辎重,这种事情自然要问他。
糜竺掐指心算片刻,答道:
“以襄阳城原本积谷,足支我军十个月左右。”
“然刘琮蔡瑁等逃往江陵后,切断了对襄阳的粮草交易,光以襄阳及附近各县自产之粮,已不足以供养百姓。”
“故主公在不久之前下令,放出部分库府存粮,让襄阳士民购买。”
“这么一算的话,我库府积谷应该只够五个多月所用。”
五个月!
听得这个数字,徐庶眉头凝起,脸上蒙上一层阴云。
“曹操此次是下定决心,不拿下荆州绝不收兵,现下他计策败露,不能速破主公,必会转为持久战。”
“官渡一战曹操尚且能支持半年之久,以曹操现下的家底,支撑一年半载当不在话下。”
“庶恐以我军粮草储备,倘若进入僵持鏖战阶段,会耗不过曹军呀。”
徐庶一席话,如同敲响了警钟,令众人神经立时紧绷起来。
“兄长,元直言之有理,若与曹操比拼消耗,我们一城终究难敌一国。”
“我们还得另谋良策,速退曹操才是,绝不能与其打持久战。”
自负如关羽,此刻亦心生几分顾虑。
刘备脸上阴云渐布,起身踱步于堂中,眉头也凝成了一字宽。
众谋臣武将们,一时间是议论纷纷,半晌却没议出个速胜之策。
萧和也觉得这酒喝的不香了,放下酒杯,指尖捻起了额头。
“这要拖到粮草耗尽,军心不战自乱,还是得玩儿完,先前那些努力岂不白费了?”
“嗯,说来说去,确实得想法子速退曹操。”
“这么看来,还是得用徐庶的计策,只是照他所推算,曹操已经在朝阳挖好了坑,我们也不能傻乎乎的往里边跳啊…”
萧和思绪飞转,脑汁绞尽,目光扫向了地图。
突然,脑中一道灵光闪现。
“主公,咱们还是得用元直之计,奇袭曹操粮营,一把火烧了他的粮草!”
萧和冷不丁一声斩钉截铁之言,打破了众人的议论。
刘备蓦然转身,徐庶也猛的抬头。
所有人茫然惊奇的目光,齐聚向了萧和。
“伯温,你不是算定曹操在朝阳布下了天罗地网吗,我们若是还去奇袭朝阳,岂非自投罗网?”
关羽丹凤眼中闪烁着困惑,问出了众人的狐疑不解。
萧和一跃而起,面带着一丝别有意味的笑意来到地图前
“关将军误会了,我说的奇袭曹军粮营,不是奇袭朝阳,而是奇袭这里!”
萧和来到地图前,手指往其上一指。
“邓县?”
众人神色一震,异口同声的叫出了那个地名。
“咱们别忘了,邓县可是也屯了曹操四成粮草,若是烧了邓县之粮,对曹军亦是沉重一击。”
“我是这么想的,曹操既是在朝阳给我们挖了坑,势必会抽调重兵往朝阳设伏。”
“如此一来,曹操对邓县方面的警惕防备,必会有所松懈。”
萧和回头看向刘备,冷笑道:
“既然如此,咱们就东边不亮西边亮,不奇袭他朝阳粮营,却一把火烧了他的邓县粮营!”
刘备脸上阴云骤然破散,眼中瞬间奔涌出惊喜之色。
第39章 伯温你这是什么兵法?闻所未闻啊!
火烧邓县!
萧和一句话,如为众人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户,所有人皆是眼前一亮。
“伯温言之有理,曹操有两处粮营,我们何必执着于朝阳,邓县粮营同样可以烧啊!”
刘备猛一拍案几,仿佛醍醐灌顶一般。
“袭取邓县,倒也不是不可以。”
关羽捋着美髯微微点头,却又质疑道:
“只是这邓县离樊城太近,几乎就在曹操的眼皮子底下,曹操岂能没有防备?”
刘备蓦的被提醒,目光忙看向萧和。
萧和却一笑,反问道:
“云长将军,你可听说过灯下黑?”
灯下黑?
关羽眼神茫然,摇了摇头。
萧和便拿起一盏油灯,往地图上樊城曹营所在上一放,别有深意的扫了关羽及众人一眼。
关羽盯着那盏油灯,眼神依旧困惑。
抬头看向刘备,二人此对视,刘备眼中亦是不解。
“我明白了!”
徐庶眼中精光一闪,急是手一指:
“这灯放在曹营上,越是远离曹营的朝阳,筑阳,新都等城池,皆被照的清清楚楚。”
“相反越是靠近曹营的邓县,鄢聚等城池,则越是被灯影笼罩,越是一片漆黑。”
说罢,徐庶敬服的目光,抬头看向萧和。
“所以伯温的意思是,正因邓县离曹营近,曹操以为我们不敢偷袭,所以邓县的警惕防备,远远不及朝阳。”
“灯下黑,大抵便是这个意思,伯温,不知我揣测的对也不对?”
萧和心下暗暗佩服。
自己只把灯一摆,什么都没说,人家就能推断出其中寓意。
“元直不愧是水镜先生高徒,不错,我就是这个意思。”
萧和将油灯移开,抬手轻指邓县所在:
“兵法有云:最安全地方,往往是最危险的地方,反之亦然。”
众人恍然明悟,看向萧和的眼神中,皆是再添钦服之意。
“原来灯下黑是这个意思,伯温,你这一计深得出奇制胜之妙啊!”
刘备连连点头称赞,眼神再度兴奋起来。
徐庶却是面露好奇,拱手问道:
“伯温兄,你适才所说这句,‘最安全的地方,往往是最危险的地方’,当真是玄妙精深,恕庶孤陋寡闻,不知是出自于哪部兵法?”
萧和一愣。
自己也就是一时兴起,随口吊了一句书袋子,没想到就被徐庶盯上了。
学霸的求知欲果然都很强啊…
“我其实没怎么学过兵法韬略,你说的那句话是家师闲谈时提到,我临时想起随口那么一说,元直兄见笑了。”
萧和一通自嘲后,按惯例又把解释不清的东西,全扣在了那个虚拟的恩师身上。
徐庶听罢,却是眼神微妙。
“他字字句句都深得兵法之妙,怎么可能没学过兵法韬略,这萧伯温真也是太过谦逊…”
“还有他那位恩师,似乎韬略还在水镜恩师之上,不知是什么世外仙隐?”
徐庶思绪翻转,脸上流露出几分猜测与神往之色。
刘备目光却已扫向众人,欣然问道:
“诸位,伯温所献这奇袭邓县之策,尔等以为如何?”
萧和什么实力,在场的哪个没见识过,又有哪个不心悦臣服?
现下萧和再献奇策,众人自然多无异议。
“主公,萧从事之计,确乃一战定乾坤的妙计。”
“不过良窃以为,在实施此计之前,还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要确认。”
一片赞同声中,忽然响起不同的声音。
出言者,正是马良。
“什么前提,季常说来听听。”
刘备及众人目光,齐望向了这位“马氏五常”中的“白眉最良”。
“众所周知,曹操最大的优势,便是兵多将广。”
“曹军八十万虽是号称,实则兵力也至少有十五万左右,是我军总兵力的三倍有余。”
“我军现下能动用的奇袭兵力,最多一万五千余人,那么曹操就算中计往朝阳设伏,五万左右兵马足矣。”
“也就是说,樊城一线,曹操至少还留有近十万兵力,以这样的雄厚兵力,邓县粮营一线完全可以屯留两万左右兵马驻守。”
“倘使如此,我们就算奇袭邓县粮营,杀了曹操一个声东击西,以我们一万五千兵马,又能否速战速决攻破敌营呢?”
马良道出了顾虑所在,接着一拱手:
“所以良以为,我们在发动奇袭之前,首先要确保曹操将大部兵马调往朝阳设伏,邓县留驻兵马不能超过一万人这个底线。”
“唯有如此,我军方有必胜把握!”
堂中议论再起。
眼看就要拍板的刘备,眼中重生犹疑,目光看向萧和:
“伯温,季常所言极是,曹操兵多,我军兵少这道软肋,确实是此战最大绊脚石呀。”
萧和脑壳有点疼。
做谋士还真是个苦差事,前脚刚排一颗雷,后脚就又冒出一颗。
不过话说回来,这马良不愧跟诸葛亮能称兄道弟,思维风格也跟诸葛亮相似,凡事考虑的都极为缜密周全。
“该怎么把曹操的主力,全都调往朝阳,让邓县留下足够的空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