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106节

  几乎全村的人都闻讯赶来了,母亲抱着儿子哭的,父亲拍着儿子肩膀的,也有儿子跳到父亲怀里,妻子拉着丈夫手抹眼泪的。

  激动,高兴,喜极而泣。

  “大山!”

  也有人在人群中寻找呼唤儿子,却始终没找到,一声声急切担忧的呼声,到后面已经变成哭腔。

  还有刚回来的人也因有亲人死在上次垮崖中,而与幸存的家人抱头痛哭。

  连临终一面都没能见上。

  “三叔,你帮我把大山和大树的骨灰和遗物给他们家人吧,”李逸心有点堵,被这气氛弄的很难受。

  他也不知道要如何面对两人的亲人,

  三叔点了点头,

  “阿郎,一路辛苦了。”

  秀芝上前来,迎接他回家。

  玉漱和素君还在长安,他一回来长安城都没进就直接回御宿川了。

  “家里还好吧?”

  “好嘞。”

  李逸离家其实才一个多月,变化不大,就是稻禾长的更高更密了。

  “大山,我的儿啊,你怎么就这样走了啊。”

  后面突然传来撕声裂肺的哭声,那是大山的母亲,几年前丈夫去世,现在儿子又没了。

  大山的媳妇和孩子也跟着大哭,

  乡党们安慰着。

  几家欢喜几家愁,

  两次征丁役,出去了十四人,回来了十二个。

  而五月出去的那批,他们走时家里还好好的,结果再回来,不少亲人死伤在垮崖中,

  “三叔,明天村里帮大山、大树安葬了吧,一起帮个忙。”

  “好嘞,入土为安。”

  直到许久之后,

  村民们才各自回家,

  李逸时隔一个多月再回到无极草堂,

  没甚至变化,

  “阿郎,土豆已经长的很高了,有的还已经开出了花。”秀芝带李逸去看土豆,

  当初的两颗土豆,李逸走之前,已经催出芽种下了。

  两颗土豆,切成了八块种下。

  现在内院廊外,八个小瓦盆里,八棵土豆苗已经长的很粗壮,确实还有的开出了紫色小花。

  “我也不知道要怎么打理,就看土干了就浇浇水,平时就放在廊外,要是下大雨我就搬回廊下,”

  李逸笑道:“其实这土豆也不需要怎么精心打理,有水有肥就足以,现在已经开始在开花了,

  再过一两个月,根茎的土豆就能成熟了,到时就能收获很多个土豆了。”

  “这么快就能收获吗,那能收获多少个土豆啊?”

  “一株土豆,最少也能收获个五六个,要是精心管理,收个十来个也是可以的。”

  秀芝惊讶,一个土豆切成了四块种,这一块种下最后能收十来个,那不是几十倍的收成?

  “这土豆啊可粮可菜,既能直接煮着吃,也能做淀粉,做粉条,一年还能种上两季,产量还是很高的,关键是土豆啊对土壤要求没那么高,

  缺水的旱地、少肥的沙地,也一样能种土豆。

  亩产个千八百斤是没问题的。”

  秀芝也是农家出身,立马就听出这土豆的金贵,一年两茬,一茬亩产千八百百斤,还不那么挑土地,不像麦子、水稻,得保证足够的水。

  “那一年不是能亩收两千斤,我老家好多地一年都只能亩收一石麦子,咱们御宿川水田肥沃水足,一年也顶多两三石稻子,这亩产一两千斤,嘶!”秀芝不敢想象了,

  望着廊下管理了快两月的这些土豆,原本以为只是个番邦传来的胡菜,跟黄瓜菠菜茄子等一样呢,

  哪想到这居然还能当粮食,还亩产这么高。

  “阿郎没骗我吧?”

  “骗你做啥,”

  “这,这,这也太珍贵了,我们得找个地方好好看好,可不能丢了。”秀芝结巴着道。

  “这不是已经放在咱内院了吗,哪还能丢。”

  现在那八株土豆,在秀芝眼里已经不再是普通的入棵菜,那是八个宝贝,现在她终于明白为何阿郎当初说两个土豆是两个金疙瘩了。

  半斤左右一个的土豆,这一株要是结个十个,那也有五斤了,八盆就四十斤了。

  四十斤粮啊,

  她插标卖首,卖身葬夫,只给丈夫换一口薄皮棺材,娘三就卖了。

  现在一斗豆子都得二百多钱,他们当初也就卖了几十斤豆子钱。

  “对了,陈良那还有六株洋葱,也是用瓦盆种的,一会也让他搬这里来一起照看。”

  “阿郎,洋葱又是个啥?”

  “一种胡人那原产的葱,根茎是个扁球,主要吃这个根茎,葱叶也能吃,是蔬菜。”

  秀芝听到这还好,要是又是跟土豆一样金贵的粮食,她可还真有些担心管不好。

  “长安送来的那四个娃可还听话?”李逸问。

  “都挺老实本份,手脚也很勤快,阿郎你不在家,这院里也没啥事,奴便安排他们在作坊帮工,”

  “可有让他们在学堂听课。”

  “奴按阿郎吩咐,每天中午的课,也让他们去旁听。”

  “你可也有去按时旁听?”李逸问。

  秀芝点头,说也天天去旁听。

  “现在认得多少个字,能写多少个字?”

  秀芝听课学习还是比较努力的,虽然她觉得她一妇人不用学,但李逸要求的,她便也天天有去学。

  李逸要求自家的奴仆们都去听课,也是有原因的。

  全是一群文盲,有时用起来也不方便,像秀芝他是培养做内院管家,还要兼管着点作坊这边的事,大字不识一个,肯定不便。

  就是李守仁李守义陈良等人,以后肯定也要慢慢的分管些事,李逸孤身寡人的又没有一个亲戚族人,

  只能是自己培养,总要比外人放心一些。

  其实像罗二、三娘他们,李逸也是建议他们有空就去听听课,反正就中午时间上课,

  要想走的远,有更好的发展,文盲总是不行的。

  反正自家办了学堂,有这么一个便利条件,这样好的资源不用,那不是浪费嘛。

  别人想旁听上课还没那条件,得交束,得人允许,但李家有条件啊。

  “你跟门栓门柱哥俩,谁认的字多些?”李逸打笑。

  秀芝说娃认的多,说娃们脑袋聪明,她脑袋不开窍,手拿笔也僵硬写不好,但秀芝这两月来,也已经一百多个字了,而且能写大多半。

  这个成果,只能说一般,但一个妇女,每天中午挤点时间旁听学习,有这个表现已经不错了。

  “好好学,你是管家,以后也要管管账目钱帛的。”

  “素君和玉漱以后就在长安不回来了么,阿郎也长住长安么?”秀芝问。

  “嗯,长安那边,偶尔住住吧,主要还是住这里的。”

  春花进来,说前院罗二叔他们来了。

  李逸洗了把脸,换了身干净衣服,来到前院。

  院里不少人,罗二来了,罗三罗五也来了,另外刘黑子回西院跟妻子说了几句话,也又过来了。

  其实好多村民都想来,但罗二说他有事跟无逸禀报,让大家有事明天再来。

  “无逸啊,你不在这段时间,樊川杜氏也开了几家腐竹作坊,

  现在韦家、杜家,都开了好几家作坊,腐竹、豆泡这些他们做的比我们多多了,而且价格也一直在压。”

  “现在他们卖啥价?”

  “腐竹一百钱一斤,油豆泡只卖一百二十钱,”

  “两家都这个价?”

  “嗯,而且他们这个还是上品的价,中低各又减十钱。”

  三等的腐竹才卖八十钱一斤,三等油豆泡才一百钱一斤。

  而在两月前,李逸独家生意,一斤腐竹换一斗大米,那时至少是三百六十钱,哪怕给三分之一回扣,也还有起码二百四十钱,而且这个回扣也不是都给三分之一这么多。

  “他们这样卖,利润也不多了啊。”

  李逸自认为自家作坊的工艺比较先进,成本压缩较低,但一斤腐竹黄豆的成本起码也要四十钱,油豆泡每斤油和豆子钱得六十多文,

  这还没算上柴和人工钱,劈柴也不便宜啊,合到两文一斤呢。

  如果把人工啊、劈柴,还有锅灶碾磨驴这些的成本摊进来,

  利润肯定是还有,但不多了。

  “阿郎你不在家,我们按你之前吩咐的价,中等的腐竹豆泡都咬着他们的价,三等的还低十钱,只有上等的以每斤换一斗二米,

  这段时间韦杜两家的腐竹豆泡多了,他们到处抢我们生意,如今我们的上等的腐竹豆泡不好卖了,中等的跟他们价一样,也卖不过他们,好多原来老主顾都转头买他们的。”

  “最近作坊销量下滑严重,上等的腐竹还库存了许多,豆泡不好存,我们只好把上等的当中等卖。”

  罗二一脸惭愧,

  李逸笑着安慰他,“没事,也不是什么大事,我们稍调整一下便是,以后上等的腐竹豆泡,我们比他们多卖十钱,中等的价格咬住,下等的少卖十钱。”

  “啊,这样的话,那我们还要给回扣吗?”

  “大主顾,我们给两成的回扣。以后我们多生产腐竹,这个便于储存运输,可以卖到外地去。”

  李逸并不怕韦杜,他们也没本事把整个京畿,甚至整个关中都垄断了,还有关外呢。

  利润降低了,但仍还是有不少的利润的,只是没那么暴利了而已。

第103章 开府仪同三司

首节上一节106/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