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122节

  这刀好几斤重,刀背厚,伐木砍柴都很锋利,砍人自然更不在话下。

  猎弓嘛,虽不如军中的弓箭精良,但也是远程武器,能射兔子射鸟也能射人,只是保安队里,也就大户子弟们有几个会射鸟放箭,其它人不会。

  但不会没关系,你背张弓,再带一壶箭,立马就很有威慑力了。

  铠甲没有,不管铁的皮的都没,只有李逸有副犀皮甲,

  甲这玩意,严禁私藏,私藏必死。

  有句话说的好,一甲顶三弩,三甲下地府。

  而实际上的律法规定的是,私藏甲一领及弩三张,流二千里,甲三领及弩五张,绞!

  长矛、大盾、弩也不许私拥。

  但弄点小木盾是没问题的。

  不过李逸还是特意去跟乡里和万年县报备了。

  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支武装,虽然挺简陋的,才三十几个保安,跟过家家一样。

  县里既不支持,但也不反对,只是让李逸一定要带好队伍,可别乱来。

  李逸走马上任,是在万年县报备登记的兴盛里保安团长,不叫校尉,那是官职,不能自己给自己安,叫团长没事。

  在李逸组建保安团,开始拉到河滩灾民窝棚旁训练,震慑宵小不法之时,

  一支真正的军队,也从渭北咸阳,开赴城南御宿川,驻于将军营等几地。

  这是三千羌人,由酋长旁地率领,

  他们此前依附于薛举,泾州战后被皇帝调来关中,现在朝廷正式授旁地为骠骑将军,

  他的三千羌骑,将被编为三个骠骑府,驻于城南御宿川一带。

  后续,要把他们的家眷也迁来关中,于驻地安置。

  旁地穿着件绯袍,骑马行在队伍中,目中却很是不满,对于皇帝仅授了他一个从四品下的官,连爵位都没有,还被打发到城南来驻防,难以接受。

  当初薛举邀请他率部出征,可是册封他为国公,拜大将军,还把侄女嫁给他,还承诺凡是他攻下的城池、村庄等,钱帛牲畜女子,他得一半。

  说白了,旁地就是冲着抢劫才出兵的。

  结果如今到倒是来了长安城,但却是俘虏降兵的身份,最后就给了个从四品的骠骑将军,

  他手下这三千人,甚至还被分成三部份,他以后只能统领一千人。

  越想是越气,

  秋高气爽,云淡风轻,

  军队行进惊起飞鸟振翅高飞,野兔四下逃窜。

  旁地一声呼喝,纵马狂奔,张弓搭箭,追鸟赶兔。

  他麾下三千赤排羌也纷纷策马狂奔,

  很快他们就不再限于路上奔驰,而是纵马冲入田地,

  神禾塬头,成片的粟谷金黄,百姓们正开始收割,这三千骑肆无忌惮的冲进谷地,撵兔子逐鸟,

  到后面,更多成了跑马发泄。

  大片庄稼被踏毁,

  有村民上前阻挡,不仅被抽了鞭子,有的还被直接撞倒,甚至还有来不及闪躲被马踩踏的。

  这群赤排羌,呼啸着纵横驰骋。

  不少村民受伤,甚至有个孩子被踩死了,气愤的村民立即找村长,村长报乡长,乡长闻讯也赶紧骑马赶到长安禀报。

  得到禀报的万年县衙也不敢怠慢,立马往上报。

  很快,

  层层上报的消息,送到了御前。

  李渊看到这个消息后非常不满,“一群不开化的羌蛮,敢如此目无法纪,派人将这个帝地带回长安问罪,伤人者全都逮捕!”

  “另派军官前去接管三千羌骑。”

  兵部一位员外郎带着几名手下赶往神禾塬,终于找到了这群蛮子,他们纵情撒欢后,直接把战马放牧在百姓粟谷田里吃庄稼,然后他们在田野烧烤,

  烤的羊肉,也是直接抢的百姓放牧的。

  当那位员外郎到来,大声喝斥他们无法无纪,并宣读了皇帝命令后,

  旁地仍在自顾自的吃着羊肉串。

  “旁地,马上随我回长安接受审问!”

  “还有今日踏死、撞伤人的羌骑,全都要带回一并接受讯问。”

  旁地吃完手里的羊肉串,抬头冷笑,“这就是你们皇帝李渊的旨意?”

  “大胆,敢直呼圣人名讳,”

  “呸,那是你们皇帝,又不是我们皇帝,我们要回陇右老家,不给李渊卖打仗。”

  “大胆狂徒,将他拿下。”员外郎怒喝。

  旁地丢下吃剩下的柳枝,拔刀,二话不说就一刀捅进了员外郎的腹部,

  员外郎瞪大眼睛,不敢相信,长安郊外,天子脚下,这羌奴怎么敢!

  旁地杀了员外郎,他手下的人也是一拥而上,把兵部员外郎的随从全杀了。

  “回陇右!”

  旁地打算从终南山经子午道先去汉中,然后借道回陇右老家。

  “谁敢阻挡,杀!”

  三千羌骑这段时间也都一直压抑着,以前跟着薛举父子,边打边抢,日子潇洒痛快,可降唐后,整天吃的也不好,住的也不好,这个规矩那个规矩,最后还不让回家,要长驻长安郊外,甚至有可能随时要派到中原战场去,

  给的官职又低,爵位都没,旁地干脆就反回陇右。

  把那倒霉的兵部员外郎的尸体,还有他手下随从的尸体,全都插在了粟地里,吃饱的旁地翻身上马,

  “回家!”

  三千羌骑兴奋的嚎叫,沿着官马大道,往御宿川而去,前往南山,经子午道去汉中。

第118章 保安团遇敌

  “集合!”

  刘黑子一身褐色麻布短衣,站在桥头一声大喝。

  一众民团保安纷纷聚拢,

  “立正,”

  李逸和郭二郎、董七郎等走来。

  “报告团长,队伍已经集合完毕,请指示。”

  李逸今天头戴毡笠,上面一把红缨,身上还披上了那件犀牛皮甲,背弓按剑,很是威武。

  来到队伍前,李逸看着这支训练了几天,站队已经有了几分模样的队伍,满意的点头。

  都是各家大户的青壮家丁、奴仆,人数不多,顶多一个排,但把衣服、武器统了一下,再经过他亲自做了几天队列训练,

  起码现在往那一站,还是能有几分队伍的味道了。

  河滩上灾民的孩子们,围在一边看热闹,这几天李逸天天在河滩这边训练,这些孩子最喜欢跟着学,

  立正稍息左转右转向后转,

  这套东西李逸也不觉得会马上提升什么战斗力,但经过几天的严格要求,起码他们的服从性变好了,甚至有了一个整体的初步意识。

  董秀才也来看过李逸训练,说过一句话,如果李逸能够让他们令行禁止,这些家丁奴仆也能成为一支很厉害的兵。

  不需要什么高强的武艺,甚至不会骑射都不要紧,只要能够列队整齐,然后统一的刺枪,

  这就足够了。

  就算到了真正的战场上,民夫们如果能够结阵,整齐刺枪,都已经不得了,何况这支民团,只是用来震慑这些灾民,巡逻安民而已。

  再猛的人,面对一排长枪,那也是只有死路一条,除非你是轻骑兵远远骑射,或者你是重骑兵,直接人马俱甲的冲锋撞击,又或你是身披两三层甲武装到牙齿的重步兵,能够刀枪不入。

  李逸需要的更多是一个样子货,

  一定要整齐,配上统一的服装、武器,往那一站,口号喊响点,灾民们中那些无赖强盗什么的自然也不敢乱来。

  “经过几天的集训,大家的表现非常不错,今天我们要展开一次行动,前往韦堡施粥,”

  李逸指着滩上那些窝棚,“这些都是家乡受灾,不得已求食关中的百姓,面对他们的困难,我们也力所能及的施以援手,”

  今天准备了几口大锅,也准备了柴火,还准备了不少小米,

  前往韦堡施粥,吸引这些饥民到那边去。

  “出发!”

  几十个灰衣民团,带着几车的大锅、粮食、柴火,往韦堡而去。

  一早就已经向这边的灾民说了,去韦堡有粥喝,以后每天都有两顿粥,留在这里的没有。

  为了这两顿粥,灾民们毫不犹豫的就收拾了破烂家当,背上小包袱,就跟着队伍出发了。

  这边的稻子已经收的差不多了,也没啥活了。

  因为有人偷鸡摸狗,搞的本地村民对他们十分嫌弃,双方发生过好多起冲突,打了不少架,

  人家现在有了民团,天天大刀长枪的在他们面前舞弄,晚上都有人巡逻值夜,这几天晚上也抓了不少人,

  有偷东西的,也有半夜摸到村里,管你偷没偷,你摸进村里就当贼,

  那位李待诏人倒挺好,也不会打人,但会吊起来到天亮,

  白天拉到众人面前讯问,

  这跟挨一顿打也好不到哪去。

  李逸骑着马,看着粮车后面跟着的几百号人,也不由的感叹,都不容易啊。

  可谁也不愿意自己家门口,天天住着这么群人,甚至越来越多。

  若只是路过乞食,施舍一碗饭还好,要留下来跟你做邻居,没几个受的了。

  哪怕拉起民团,晚上巡逻值守,也是防不胜防,而且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偷盗抢劫等问题会更严重。

  李逸也尽量能帮就帮一些,

  他从灾民里挑了六家人,招为学会的部曲,每家佃给五十亩地,这头两年食宿都包,种地的一切工具种子耕牛等都提供,相当于是雇做长工,能让他们能够安定下来。

  他的作坊里,也从灾民里招了一些可怜的带孩子年轻寡妇,给她们提供一份工作,能够自食其力。

  还发动郭二郎、董秀才等乡里大户,招长工招佃户,作坊招工,都是尽量提供了一些机会。

  但兴盛里就七个村子,能提供的机会始终有限。

首节上一节122/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