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先看。”
孙伏伽很认真的翻看,
李逸就在旁边煮茶,
茶煮好,孙伏伽也看完了。
“如何?”
“好文章,字字珠玑。”
魏征赶紧道:“孙中丞谬赞了,不过老生常谈。”
“师兄,魏师兄想做点实事,他想自荐去山东为朝廷招降徐世绩等人,这篇奏疏,想请师兄帮忙呈递圣人。”
“如此大才,如此好文章,我当然要荐给陛下,”孙伏伽也是没有犹豫客气,当即就要把这事办了,
魏征感激不已。
孙伏伽在皇帝面前还是比较有面子的,他出面后魏征的奏疏直达天听,李渊看后很是满意。
“如此人才,李密却不知道用,难怪会败。”
他把文章递给裴寂,“裴监觉得魏征所请,该同意否?”
裴寂看后,笑道:“李密兵败来投,但关东仍还有许多旧部,朝廷若不尽快招抚,则将会被王世充和窦建德、杜伏威等瓜分吞并矣。
魏征既然有此请求,朝廷可让他速出关招抚。
朝廷再另派宗室、重臣为山东道安抚大使,整合这些兵马部众,正好从东包夹王世充,配合朝廷拿下中原。”
李渊笑着点头,问左右,“孙伏伽跟魏征是河北同乡?”
“魏征是河北巨鹿人,现属定州鼓城,孙伏伽是河北清河人,现属贝州武城,相距三百余里。”殿中监卢宽说道,他似乎猜到皇帝真正想知道什么,又道:“听说孙中丞原本和魏征并不相识,
但魏征和孙伏伽都是李逸的师兄。”
“这话怎么说,既然都是李逸师兄,怎么却不相识,还有,魏征怎么又成了李逸的师兄?”裴寂问。
卢宽便把其中原由解释了一遍。
李渊捋须,“倒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渊源。”
“看来是李逸把魏征推荐给孙伏伽的了。”裴寂笑道。
君臣几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皇帝就决定,授魏征为秘书丞,从五品上,命魏征出使黎阳,安抚山东。
“裴监以为,派何人去山东主持大局?”
“淮安王可为山东道安抚大使,”
淮安王李神通,名寿,字神通,李渊的堂弟。李渊在河东起兵后,李神通从长安跑到县山里,与长安大侠史万宝、河东人裴、柳崇礼等人起兵响应李渊。
后来李渊第三女,派家奴劝说了西域胡商何潘仁,一起去依附李神通,于是他们合兵一处,攻克县,李神通拥众万余人,自称关中道行军总管,李渊渡过黄河,李神通等遣使迎接。
他也算是为大唐开国,立下不小功劳,甚至到如今,手底下也还有一支嫡系人马,算是一个实力山头。
如今李神通是右翊卫大将军,任职宗正卿,掌管宿卫。
李神通的能力是得到证明的,有统领部众打仗的经验,而且是皇帝的堂弟,也是可以信任的。
“副使呢?”李渊问。
“副使可选一位山东人。”
李渊道:“那就黄门侍郎崔民干吧,他博陵崔氏,博陵崔在山东够有名望了。”
崔民干出身于博陵崔氏第二房,他的曾祖父就是北魏有名的重臣崔孝芬,虽然崔孝芬逃过了尔朱荣的河阴之变,没成为黄河水鬼。但后来却没逃过高欢的屠刀,崔孝芬等孝武帝重臣,全被高欢所杀,
崔孝芬八子,五个一同被杀。崔民干的祖父是崔孝芬次子,从此离开博陵故土,西奔关中孝武帝,这一支从此世代出仕关陇西魏、北周、隋、唐,累世冠冕,门第清华。
李渊率兵入关中,崔民干也是带着子弟等第一时间主动迎接,李渊称帝后授他黄门侍郎要职。
崔民干这支,虽说离开博陵三代,但毕竟名望在那。
“便以黄门侍郎崔民干为山东道安抚副使。”
“山东各路兵马,悉归李神通节制。”
谈话间,
宰相陈叔达带来一个坏消息。
“楚贼朱粲,围攻南阳,霖雨城坏,邓州刺史吕子藏拒贼招降,帅麾下力战而死,
城破,山南道抚慰使马元规,亦死。”
听到这个噩耗,李渊脸上笑容僵住,许久才一声长叹,“马元规乃是朕当年随父在安陆时的同学,朕入长安,第一时间上表归附”
说到这,李渊叹息。
马元规奉李渊之命,抚慰山南,当时的南阳和襄阳,都在王世充的部下王弘烈掌握之下,
南阳郡丞吕子藏一心忠于杨广,马元规前往招抚,吕子藏每次收到招降书,不仅将之撕毁,还杀马元规派去的使者,
直到后来杨广被弑江都,马元规上书请皇帝派吕子藏女婿持皇帝手诏来招降,吕子藏为杨广发丧成礼,然后才归附长安,拜邓州刺史封南阳郡公。
朱粲流窜到南阳一带后,吕子藏联合马元规将其击败,吕子藏请求乘胜追击,但马元规却不肯,后来吕子藏请求率本部去追,马元规还不肯,
马元规有他的理由,朱粲是流贼,四处流窜,想追击歼灭太难,把他们赶走了就行,先安心清剿余贼,恢复生产,想办法把襄阳也拿下再说。
结果朱粲死灰复燃,很快卷土重来,马元规弃邓州城,退守南阳城,结果又遇大雨冲毁城墙,最终城破,马、吕二人皆战死。
随着他们的战死,马元规辛苦抚慰经营的山南局面,也可以说崩坏了。
“朱贼破邓州、南阳后,已经向西进军,正在围攻淅州,淅州若破,朱贼必然进犯商州,
陛下,朱贼残暴无比,被他打下的城池,都洗劫一空,所过之处,如蝗虫过境,壮丁裹挟为军,打不下城池抢不到粮,就吃人,
如果让朱贼在山南坐大,则后患无穷,必须立即出兵围剿。”
李渊也顾不得为老同学悲伤,
“陈相以为何人可挂帅山南?”
“太常卿郑元少在戎旅,尤明军法,可抚慰山南。”
“好,便以郑元为山南道抚慰使,调集一万步骑给他,让他讨灭朱粲。”
朱粲必须死,不仅是他攻城夺地杀官,更重要的是朱粲还自称楚帝,既然敢称帝,那连招降的余地都没了。
更何况,这个朱粲太过残暴,他攻下邓州城后,不仅是纵兵抢掠,而且抢完以后,把邓州城放火烧了,
城外熟了的麦子,百姓来不及收,他也不要,也放火烧了。
反正他要粮,就去攻城,攻不下城又没粮,那就抓人来吃。
他现在又攻下了南阳城,肯定也会把城中青壮都裹挟为兵,把南阳城烧了,接着又来攻淅州,吃光烧尽后,又会去攻商州,
这种人可怕之处不仅是吃光烧光,还在于他走到哪,哪里就毁了,必然发生饥荒,
到时山南无数饥民,必然涌入隔壁的关中,
这谁他娘的受的了,关中也没余粮啊,还指望山南能上缴些粮草呢。
李逸陪着魏征在长安城里闲逛,
李逸提出送魏征一座宅子,魏征不要,“我现在光棍一人,住哪都一样,”
“长安比洛阳好多了,先前洛阳城中缺粮严重,百姓饥饿,石米直钱八九万,可笑的是,王世充提议用洛阳的绢布换李密的米,他居然真同意了,硬是给王世充吊了命,否则洛阳不攻自破了,”魏征感叹。
长安城中现在粮价,基本维持在斗米匹绢上,虽说比当年开皇盛世时贵了十倍,但放眼当今,能够有较稳定的粮价,已实属难得了。
刘黑子骑马寻到两人,“阿郎,孙中丞派人来家,说陛下降旨,授魏公从五品秘书丞,让魏公赶紧去吏部缴钱领取告身呢。”
“师兄,事成了,走,领告身去。”
魏征也很激动,一路急赶到吏部,结果一听要交二十匹绢的告身钱,魏征却囊中羞涩。
李逸赶紧替他递上一个一两重的小金铤,还笑着跟老吏说剩下的八百钱,就请大家喝茶。
“多谢浅水伯,”老吏不客气的笑纳,给魏征办起手续来也是痛快了许多。
等魏征终于拿到了秘书丞的官告和敕谍后都还有点不敢置信。
“走,陪师兄去领取官袍!”
第154章 李逸家的祥瑞
“师兄一路保重,”
长安城东郊,长乐坡下。
李逸挥手送别魏征,“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谢了,”魏征一身绯袍,腰间金蹀躞带上,系着一个酒葫芦,里面装的是李逸的柿子烧。马鞍旁,还挂了几葫芦。
在长安这几日,
魏征别的没喜欢上,唯独这柿子烧是真爱上了。
李逸拍了拍萧十三,“魏秘书丞的安全可就交给你了,”
萧十三背弓佩剑,自信的道:“放心吧,”
李逸昨日找萧十三谈了许久,问他有个机会取功名,愿不愿意。李逸推荐他随魏征去河北,这趟出使肯定也不轻松。
但对于萧十三来说,这却也是个机会,要是运气好,还能立功。
萧十三跟虞幼娘一番商议,虽然虞幼玉也愿意跟他在长安两相厮守,可也看的出萧十三并不甘心如今这种东躲西藏,甚至隐姓埋名给人当护卫的日子。
“帮我照顾幼娘,”
“放心吧,”
魏征踢踢马肚,带着他的满腔抱负,往东而去,而一心想着恢复祖上荣光,想要封妻荫子的萧十三,也携剑同行。
刘黑子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还有些羡慕。
“萧十三可是阿郎花了二百贯钱的,现在就这么走了。”
李逸笑笑,
转身上马返京。
天寒,风冷。
几千亩地都播完了种,也算是打完了一场战役。
不过这个冬天,李逸也多了几百张嘴要养活,招人的时候倒是痛快,一下子招了几百人,
现在这群人都成了他的部曲,一家家男女老小都得指望他。
好在现在腐竹作坊、香皂作坊、柿子酒作坊,还有个犁作坊也都已经开工,都挺忙碌,倒是消化了不少人。
“阿郎,无极堡修好嘞,咱啥时候回去?”
这次大小无极堡由皇帝敕建,修的很快,刘黑子也在李逸的帮助下,挖了三孔新窑洞,不管怎么说,有了自己的新家。
对刘黑子来说,好事不止这一件,曹延秀有喜了。
“过两天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