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李靖家的李二郎都好奇的跑来,
“无逸兄弟这是?”
“陪娘子祭祖省亲。”
当李德奖听说是杜如晦做主,特意来请,还大摆宴席请来族人亲朋,也笑着说要去凑热闹。
一百八十个青壮男部曲,一百八十个年轻客女,
还有十八个少年僮仆,十八个少女丫环。
十娘身边一个红绡丫头,然后虞幼娘、姬令仪、金玉漱随侍,阿福家的阿贵家的等四个仆妇伺候,
那排场架式,都能跟国夫人一般了。
李杜两家三十多辆马车,几十匹马,浩荡人群,拉长半里路。
沿途所过,
引的无数人侧目观望,
这么一路来到了安民坊,
杜如晦携妻子,亲自到乌头门外迎接。
给足了李逸夫妇面子。
“哎呀呀,二哥先跟十娘道个歉,上次接到秦王教,紧急公务离京,没能参加妹妹的婚礼,
你父母兄长等都在洛阳,祖母恰又身体不适,家里居然没人能够主持,
让你出嫁当天受了冷落,实在是阿兄的不是。
今天,阿兄邀请了族人亲朋好友,一起接你回来省亲祭祖,”
无数杜氏族人,还有许多杜氏的亲戚,不乏京兆韦氏、弘农杨氏等名门的,看到杜如晦今日如此排场,居然是为了李逸和杜十娘夫妇,
也是大为惊讶。
上次杜十娘出嫁,有多简单多仓促,多让人意外,
这次十娘省亲,又过于兴师动众,太过排场,
这两回都让人奇怪,
众人看着一身玄冕冕服的李逸,还有花树钿钗翟衣的十娘,也是暗暗惊叹,这真是郎才女貌啊。
这个李逸半年时间,从白丁到开国伯、朝散大夫宫苑副监,确实了得。
不少人都觉得郭老夫人确实老了,看走了眼。
李逸和杜十娘被杜如晦夫妇隆重的请入宅中,本来这次祭祖应当安排在樊川杜曲的杜氏祖地,
但十娘却要求来安民坊,
她当初有多狼狈的从这出嫁,就要多风光的回这省亲。
“杜二郎对这个堂妹可真好啊,都说杜二郎跟他叔父杜执礼关系不睦,看来也是讹传啊,要是关系不好,杜二郎又岂会对杜执礼之女这么好?”
“是啊,杜二郎确实胸襟宽广!”
等李逸夫妇进门,
众宾客也都请进,祭祖其实只是个简单的仪式,
今天真正的目的也不是祭祖,
杜如晦当着一众宾客的面,将原本给准备的嫁妆交给了十娘。
嫁妆很多,
两个二百多亩的田庄,长安城一座十亩宅子,樊川和骊山还各有一座别墅,东西两市几间铺子,
以及奴隶、牛马、钱帛,各种首饰、绸缎、裘袍锦衣。
一项又一项,
从吃的到用的,从各式家具到厨房的油盐酱醋,真的是一样不落,
有心人按着这些相加,早就不止一百万钱的了。
而最后,杜如晦也宣布,十娘的这些嫁妆多达二百万钱。
“杜家这是把那百万陪门财,也还了?”
“应当也是,这满长安议论,都说杜家卖女儿,估计也受不了。”
十娘上前谢过阿兄,收下了这迟到的嫁妆,对于原本说的一百万变二百万,她也没客气,阿郎要是也给了二百万的。
杜如晦也不心疼,反正现在又没分家,同居共产,又不是他私产。
“先前你的婢女疏影,还有侍候你多年的阿姆、乳娘等十几人,都被阿祖送到同州的一个庄子,我查到后便把她们全都接了回来,现在也一并交给你,”
说着杜如晦将一叠奴契递给十娘,然后招手让人把疏影等人带过来相见。
本来挺平淡的杜十娘,
看到瘦了许多的疏影时,倒是再崩不住,忍不住激动落泪。
疏影虽是婢女,可从小一起长大,十几年感情,有如姐妹,上次被郭氏给突然带走,一直让她耿耿于怀,可是无从寻找。
“谢阿兄。”
杜如晦微微笑道:“你们这门婚事,当初也是我答应帮忙的,是我没办好,现在补上。”
他转头对杜三道:“三叔,通知上菜开席,今天客人多,好好招待莫要怠慢了。无逸家来的那些人,也都要招待安了。”
“记得每人都要打发赏钱!”
第159章 承袭丰乡侯爵
十娘和疏影主仆再相见,抱头痛哭。
小疏影这段时间相当于流放,以前做为杜家的家生子奴婢,从小跟着十娘一起长大,虽是奴婢,但吃穿用度都是比较好的,在府里都是有些地位的。
可郭氏一句话,就送到了同州沙苑。
那里有杜家的一个牧场,养的是长安人最爱吃的同州羊。擅长琴棋书画还会女红厨艺的疏影,结果成了一个牧羊女。
要是杜如晦晚点把它们召回来,她甚至要被许配给一个放羊倌的傻儿子。
恶梦一样的经历,
现在回到长安再见到十娘,如重获新生。
这场面也是让一众来宾们感叹不已,
许多人都在说郭家老夫人真糊涂了,怎么能这样对孙女呢,好歹也是嫡孙女啊,又不是什么外妇生的私生女,或是哪个婢妓生的,
这边收赔门钱、高彩礼,那边不给嫁妆,还把十娘身边服侍了十来年的这十几个仆妇婢女全给送走,没这样办事的。
当然,众人一边说郭氏年老糊涂,一边也在说杜如晦大气。
这替祖母收拾烂摊子,办的滴水不漏。
也有人提到杜淹,说他看不清局势,都到如今了,居然还在洛阳依附王世充,当然也有人说杜淹肯定不是看不清,而是身不由已。
有人则反驳,说人家皇甫无逸、庞玉等人不也奔来关中,皇甫无逸还把妻儿老小都扔在洛阳呢。
就是杜淹看不清形势,或是恋栈那个吏部尚书。
这些议论,李逸也听到一些,
他只能说,这可能正是杜如晦想要的。
让郭氏彻底社死,名声扫地,给所有族人、亲朋留下一个郭氏已经老糊涂,甚至病入膏肓的印象,一传十十传百,那郭氏以后就再别想执掌丰乡侯府大权,
而远在洛阳的杜淹,也会随着十娘出嫁这个事件,同样名声扫地。
门阀贵族是很要脸面的,更讲究名声。
不出李逸的预料,
宴后喝茶,
很快又有一个劲爆的消息传出来,
杜淹在洛阳,居然向王世充进谗言,检举自己侄子私通长安,使的杜如晦大哥被杀,杜如晦的弟弟也还被囚禁狱中。
这消息迅速传遍所有宾客之中,
有人听后当即向杜如晦求证,杜如晦很痛苦的表示确实如此。
“年初,洛阳王世充被李密大败,洛阳随时会被攻陷,太子和秦王率兵出关,逼退了李密,
当时洛阳城中不少官员曾联络太子和秦王,愿意内应,打开洛阳城门迎接入城,但因当时瓦岗军势大,洛阳王世充等也顽抗,便放弃了入洛阳的打算。
当时,我阿兄也曾派仆人送信军中,愿为内应,助取长安。”
杜如晦叹气:“谁知我四叔后来却检举我阿兄,王世充知当初联络我军的洛阳官员很多,不欲深究,四叔却非要王世充杀我阿兄,说是大义灭亲杀一儆百。
其实大家也知道,我们丰乡侯府,我父亲是祖父原配所生嫡长子,四叔六叔是续弦郭夫人所生,这些年两边一直关系不太和睦,
这点家丑本不该外扬,
可谁能想到,四叔会公报私仇,把我阿兄害了,现在还关押着我三弟。”
这些话亲自从杜如晦嘴里说出来,
也算是彻底把丰乡侯府的家丑挑明了,
以前大家也知晓两房不睦,却没想到闹到这种地步,就算朝廷律法一般也要求亲亲相隐。
亲属有罪相隐,不论罪或减刑。
可杜淹却非要检举自己侄子,并告他谋叛,并以此为由,说亲亲相隐不适此案,非要来个大义灭亲。
不管杜淹再怎么说,
可他都犯了大忌。
一来你可装作不知,二来当时许多人跟唐军联络,王世充知晓后,也因法不责众没深究,偏偏杜淹非要王世充杀侄子立威。
这样的亲戚朋友,以后谁敢跟你来往?
相反,
杜淹向来跟杜如晦一房不和,可如今郭氏把孙女婚事办成笑话,结果人家杜如晦不计前嫌,回后来就帮忙补救。
对杜淹的嫡女,尽到了一个堂兄的责任,
更是做到了丰乡侯府当家人的责任。
大气,
有担当,
胸襟宽广有格局!
“也借着这个机会,跟大家再宣布一个事情。”
“陛下对于家兄洛阳被害一事,深表同情,下旨追赠我阿兄为云麾将军、银州刺史、赠丰乡县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