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171节

  京兆杜氏跟韦家几百年的邻居,据说两族祖上,在很早很早以前其实是死对头,互相都差点灭对方族,但汉魏以来,却世代联姻,关系极好。

  今天来的韦家子弟就很多,

  一堆的韦家子弟,几乎都有爵位,公侯伯子男九等爵,散职散实官就更不用说了,

  随便一个都有五品散职,

  滑国公、郧国公、舒国公,韦家国公爵位就有三个,上庸公、襄阳公、魏兴公、观城公、河南公、武阳公,郡公爵位六个。

  下面县公县伯等也还有七八个,至于子男爵就多不胜数了。

  李逸以前以为这封爵很难,爵位含金量很高,现在才知道,原来这些顶级门阀,谁家没个两三个国公爵,没个五六七八个郡公县公县侯爵位?

  至于子男爵,大宗嫡系子弟成年的,基本上都能弄个县子县男的,再不济也能弄个五品以上的散职。

  不说公侯多如狗,但子男确实是遍地走。

  太他娘的泛滥了,

  就如比杜如晦家老三,这才三岁娃,也袭爵丰乡县侯。

  以前李逸还觉得自己凭借机遇,几次立功,爵封伯,还挺自得的,觉得白手起家,也成新贵了。

  可现在一看,跟那些韦杜子弟相比,啥也不是。

  就跟之前想娶十娘的舒国公府韦二郎,他虽然是老二,不能袭舒国公爵,但照样直接袭封黄瓜县侯爵,这邑号也还是他家祖上传下来的。

  这些京兆韦杜、弘农杨氏等名门子弟,交谈后发现,也并不是以为的不学无术纨绔子弟,

  相反人家一个个挺有学问,甚至还能当场做个诗,

  聊起这天下大势,也能头头是道,个个知兵,人人精通骑射,

  果然没有三代出不了一个贵族,而这些门阀望族,那都是历经几百年,都是精英教育啊。

  确实有点羡慕。

  不过李逸倒也没自卑什么的,犯不着。

  他倒是借着机会,还真卖出去一些祥瑞。

  韦义节家两公子,怀德怀哲,一人也买了一个祥瑞,三十两黄金,包温室种植加传授经验给他们家仆人。

  接着又有几位韦家子弟,还有杨氏子弟,以及一个姓皇甫的,前后又卖了十块祥瑞,

  十五两黄金一个祥瑞,包教一个仆人。

  李逸总共卖出去了十六个祥瑞,自己还剩下十二个。

  十娘过来,

  “阿郎一直在忙什么呢,这么高兴?”

  李逸笑着凑到她耳边,“这些世家公子,都找我买祥瑞,我卖给他们十六个,一个十五两,赚了二百四十两黄金。”

  杜丽瞪大眼睛,

  一副不敢置信的神情。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既没强买也没强卖,纯属自愿。”

  重新跟在十娘身边的疏影,倒是又恢复了原来叽叽喳喳的性子,“周瑜为什么要打黄盖,我以前读三国志,没看到有周瑜打黄盖的记载啊?”

  十娘惊讶李逸居然还能在这宴会上做生意。

  居然比上次皇帝赏赐的还多,皇帝上次赐金七十二铤也才二百一十六两,这一会卖了二百四十两。

  那些小土豆,居然还能卖两次,一次献给皇帝,获得重赏,现在又卖给这些世家公子,再得重金。

  “娘子啊,咱夫妻俩个今天可都大赚一笔啊,你得了二百万嫁妆,我也得了一百九十二万的送祥瑞钱。”

  疏影惊的嘴都合不上了,

  夫妻俩今天入帐三百九十二万钱?

  你们不是来省亲祭祖的,是来抢钱的。

  抢钱都抢不了这么多,这么多钱要是全换成铜钱,每千钱四斤二两,这得有一万六千多斤重。

  别说夫妻两个拿不了这么多,就是二十个人也搬不动一万六千多斤钱啊。

  “这,”杜十娘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李逸也觉得这些人真有钱,一颗土豆十五两黄金,长安能买一座小宅院。

  他甚至都有点怀疑,这些人会不会后悔,会不会真送黄金来给他。

  不过事实证明李逸多虑了,

  在他眼里,十五两黄金很多,但在那些世家公子眼里,也不过是一匹骏马的钱,或是买两三个新罗婢的钱而已。

  宴会还没结束呢,

  他们派回家取钱的仆人就带着黄金回来了,

  一个个找到李逸,直接递上黄金。

  金铤、金条、金页子、金锭,样式虽不同,但成色份量却是不差的,所有黄金上那都是有各个金铺和匠人的戳记。

  李逸也是笑呵呵的给每人写了一张送祥瑞的收据。

  这些公子收了条子,说好各派一人来跟着学习管理祥瑞金薯。

  这些黄金,加起来足足十五斤。

  李逸把十娘拉到无人处,将一箱子黄金打开给她看,一片金光耀眼。

  “嘶!”

  杜十娘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这‘送’祥瑞的事,竟是真的。

  “他们也不亏,这可是祥瑞啊。现在十五两黄金买一个,几个月后,就能变成百八十个,种到庄园里,转眼就能收获几千个,收获满满的祥瑞!”

  想想奉迎佛骨、施舍寺院,那更疯狂,有的人甚至不惜倾家荡产的捐献,百千贯眼都不眨,

  现在掏十五两获得一份祥瑞,那可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仅有面子,且几个月后,能得到几十个祥瑞,那可是亩产能两三千斤的真正祥瑞啊。

  十娘却笑着道:“夫君就是财迷!”

  “哈哈哈,还是娘子最懂我。”

第161章 保卫土豆

  杜十娘的这趟回门省亲,

  可以说是非常圆满的,十娘拿到了杜如晦代表丰乡侯府给的二百万钱的嫁妆,李逸则卖了二十个祥瑞,赚了三百两黄金。

  本来卖了十六个,最后杜三郎领着四个京兆杜氏找到他,这四个是杜氏其它几房的,也是不差钱的主,听说韦家杨家等都请到了祥瑞,甚至连皇甫家的都请到了,

  在杜家的主场,哪能落了下风,于是这四房也各来请了一个。

  李逸也是一副怎么也不能亏待自家人的态度,硬是从自己不多的祥瑞里又分出四个。

  回到家,

  李逸看着整整三百两黄金,忍不住笑出了猪叫声。

  十娘都有点受不了丈夫这财迷样,

  但她自己清点起自己嫁妆时,却一样是高兴的哼起了小曲,一张张田契、房契,还有商铺的房契,一叠奴契,以及数本账本。

  二百万钱的嫁妆,实际只多不少。

  有了这么大笔钱,十娘感觉腰杆子都硬起来了,而疏影等伺候她多年的十几个身边老人的到来,更是让她多了得力助手。

  李逸现在手头攒了不少黄金。

  李世民之前赏他九十两黄金,李渊上次赏他百两,这次赏七十二两,今天他又赚了三百两,

  五百六十二两,

  黄金储备多达六百多两!

  十娘也挺震惊李逸搞钱的速度,

  前段时间招部曲、买牛买犁耙种子,李逸手上钱用光了,还得借用秀芝娘三的钱,

  结果这么快就攒起五百两黄金了。

  还有几个作坊数个店铺也开始在持续赚钱,带来现金流,

  家里还有几千亩地种下去了,明年夏又能收获。

  花不完,根本花不完。

  这花钱的速度,已经赶不上李逸赚钱的速度了。

  十娘原本还说阿兄给她二百万嫁妆,她把一百万拿给丈夫,毕竟这一百万是丈夫出的陪门财。

  现在觉得没必要,根本没必要。

  她笑呵呵的跟李逸说了这个决定,“那一百万钱,我不还给阿郎了,”

  李逸大手一挥,霸气的道,“这二百万钱是你的嫁妆,是你的个人财产,我不会要你分毫的,”

  对于百万赔门钱那事,李逸记着呢。

  但一码归一码,杜家收了他赔门财,这事记着。可十娘这二百万是她嫁妆,不能混为一谈。

  “你这些产业就自己好好经营,反正这些产业也都有人在打理,现在也归你了。要是你那边人手不够,你看上谁就调去,不够再招再买。”

  如今拥有五六百私部曲的李逸,真的有点暴发户感觉了。

  “等过完这个冬天,开春后,我们可以买些猪牛羊鸡鸭鹅来养,”庄园嘛,养殖肯定得搞起来,否则就浪费了庄园的潜力。

  一夫一妻的家庭,只能是小农经济,

  但豪强地主拥有成百上千的人手,除了耕种土地外,肯定要发展些副业的,

  种桑种麻养蚕织布这是必然的,但还可以搞养殖。

  他也是今天才知道,

  原来京兆韦氏,就是整个京畿地区,最大的养猪户,他们拥有许多猪的牧场,对,他们养猪,就是放牧。

  别看这些门阀贵族瞧不起猪肉,说是贱肉,根本不吃,但一点不妨碍他们养猪赚钱,

  人家韦氏养猪,据说从周王朝就开始了,甚至他们自称,韦家以前是养龙的。

  养不养龙李逸不知道,但韦家养猪,听说很赚钱。

  别看贵族不吃猪肉,但不是人人都能消费的起羊肉的,猪肉在中下层的肉食消费里占比很大。

  这年头,一般百姓搞不了养殖,没那个本钱,也经不起那个风险。

  但对于地主豪强来说,养殖必不可少,

  养牛既能下崽卖钱,更能出租耕牛,好多地主把牛租给农民,都是直接按地里收成的一成租子算的,

  李逸不想跟一般地主一样放高利贷,那搞搞养殖副业也不错。

  今日十娘特别高兴,

首节上一节171/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