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178节

  窦智圆慢悠悠的烤着茶饼,

  “你啊,性子太急,其实本来也非什么大事,结果却弄成现在这模样。那李逸上次纵奴打你的人,你知道那打人的四个奴才现在是禁军旅帅了?

  你敢带人殴打陛下禁军旅帅?”

  姬温道:“我知道素君对家里有成见,可这几年这么乱,我们也是自顾不暇,现在她出来了,我们想接她回家,那也是为她好。”

  窦智圆其实根本不在意妹夫的这些狗屁事,

  但是,

  李逸这么不给姬温脸面,也是不给邓国公府面子。

  打狗还得看主人呢。

  姬家再没落了,那也是邓国公府窦家六女婿。

  这次他出手上了那道弹章,不过是捎带手的事而已。

  “治书侍御史孙公,是李逸的师兄,你可知道?”

  “听说过。”

  “陕州总管府长史、秦王府属兼兵曹参军杜如晦,是李逸妻子堂兄,两人关系很好,这你应当也知道吧。”

  “知道。”

  窦智圆笑了笑,把烤好的茶饼块扔进茶碾子碾成末,然后拿筛子筛,动作不急不缓。

  “今天孙中丞找我聊了会,意思呢也说的明白,

  当初陛下把你妹妹从掖庭宫赐给李逸为婢,现在李逸对你妹妹也很好,不仅放免为良,还纳为妾侍,连杜十娘也对你妹妹不错。

  你跟李逸也没啥大矛盾,现在你们也算是亲戚了,过去一点误会就算了。他说找个时间,把李逸和你妹妹约出来,再叫上我们两个,再喊上你弟弟妹妹也行,一起见面聊聊。”

  姬温皱眉,

  “这个李逸不收拾收拾,我不舒服。”

  “行,那就再等等,这次我出手弹劾李逸,多少能让他受点惩罚,也算给他个下马威。”窦智圆投茶入壶,“不过点到为止,没必要结仇怨,这个李逸还是很有几分本事的。”

  他望着自己妹夫,还是靠自家关系,才从岐州参军事位置上调回京,谋了个吏部司主事之职。

  这不过是才从九品上之职,

  而李逸呢,半年时间,已经是浅水县开国伯爵,从六品的宫苑副监,还特赐绯袍。

  人家在皇帝和太子、秦王面前,都早有名声。

  姬温,谁知道是哪个?

  就是他窦智圆,虽然喊皇帝表叔,皇帝也未必能记的每个窦氏子弟。

  他愿意结识一下这个年轻的李逸,但以他的家世、地位,没必要主动接触讨好,他自有他的一套处事方式,

  比如这次,先弹劾李逸,回头再由孙伏伽出面,跟李逸见个面。

  跟李逸这样出身的人打交道,就得从一开始就压制住他们,得时刻占据上风。

  甚至他这次出手弹劾李逸,也是知道孙伏伽是他师兄才干的,他也是刚上任监察御史,

  但今天因弹劾李逸,孙伏伽跟他聊了好一会,还对他很是客气,他一出手,孙伏伽这御史台二把手就欠他一个人情。

  姬温见茶煮好,便主动取壶分茶。

  “要是这次能够把那家伙的官职给免了就好了。”

  宫苑监,

  樊方找李逸谈话,说他不要灰心,也不要气馁,一点小挫折而已,被人弹劾也不是什么大事。

  李逸跟他请假,说是要主动停职接受调查。

  “不至于,不至于的,”樊方笑呵呵的道,这位金紫光禄大夫,大多数时间都是侍从皇帝左右,平时也喜欢射猎、吃喝玩乐。

  对于李逸这个下属,接触时间虽不长,但还是很欣赏的。

  “樊监,我也不是负气说气话,反正现在金薯也种下去了,长的也挺好,我趁机偷个懒,去乡下看看陛下帮我修的堡子,”

  “真没负气?”

  “当官做事,哪有不被人说的,弹劾就弹劾,也不是多大的事。”

  “那行,给你放十天假,你也别说什么自请停职接受调查的话了,回乡下玩玩也行,要是假期不够,到时再说。”

  “谢樊监。”

  “哈哈哈,这么客气做什么,等什么时候有空,我也去你庄子上玩耍。”

  “行,到时一定好好招待。”

  李逸收拾好东西,拿了十天假期,骑马回家。

  他已经知道,姬温从歧州调回京城了,现在是吏部的吏部司主事,从九品上职。

  官职很低,但还是有点实权的。

  吏部司是吏部四司之一,主官是郎中,其次是员外郎。

  下面便是四个主事,这四个主事管着一众令史,听说仅吏部司,就有令史三十人,书令史六十人,制书令史十四人,甲库令史十一人,还有亭长八人,掌固十二人。

  四个主事,就相当于是四个科室主任,一人手下管着三十多号人呢。

  吏部司掌文官阶品、朝集、禄赐、告身假、选补流外官之事,职权很重,文官都得跟他们打交待。

  李逸现在是五品散职、从六品官,受吏部司影响要小一些了。

  朝廷规定,凡六品职官以下,任满后必须离任,在守选一定年限后,才能再参加吏部的铨选,

  但每年吏部铨选都会刷掉一大批人,大概只有三分之二的选人能够通过铨选,再次授官。

  没通过的,就得继续侯选。

  只有一些清要官,才能免于守选。

  李逸现在恰好是六品,也不需要任满一任后停职守选,否则还是得过吏部司这关。

  别看小小从九品的主事,但有时现官不如现管。

  回到家中,

  李逸正说要跟姬氏说下这事,问她愿不愿意跟家里兄弟妹妹们见面啥的,结果虞幼娘说家里来了客人,

  “是姬娘子的妹妹来了。”

  以逸记得素君说她当年出嫁时,妹妹才三岁,那现在也才八岁,便直接往厅堂去。

  结果进去才发现并不是只来了姬素君的妹妹,还有好几个妇人。

  素君脸上还有泪痕,抱着个小姑娘在怀里,

  “阿郎,这是我妹妹持。”

  姬持,今年才八岁,长的倒是粉雕玉琢般可爱,见到李逸好奇打量了他几眼,然后上前屈身行礼,脆声声的叫了声姐夫。

  “持拜见姐夫。”

  其它几个妇人也都来见礼,

  一个是窦六娘,也就是素君的嫂子,姬温的妻子,他父亲就是窦,隋末为扶风太守,以扶风郡归附李渊,历任礼部尚书、民部尚书,上次从征薛举,

  如今调任益州总管,刘文静接替了他的民部尚书之职。

  这位窦六娘子倒是落落大方,

  其它几个妇人也是素君的兄弟媳妇们,她嫡兄姬思温,思忠、思恭,庶出弟弟思敬、思义。

  姬素君五个兄弟还有一个妹妹。

  那四个妇人也大多是出自关陇名门,看的出当年姬威还在时,姬家确实还很有地位的。

  就连姬持,也是当年早早就订了门娃娃亲,夫家是如今的义安王李孝常家,和他的第六子李义余早早订亲。

  当年李孝常父亲李圆通是刑部尚书,却也主动跟杨广心腹姬威联姻。

  姬素君的五个兄弟媳妇带着她小妹前来,还带了很丰厚的礼物,本来出宫后不想跟家里再往来的姬素君,

  见面半天,却已经动摇了。

  特别是小妹持见面就拥抱,一声声阿姊,更让她难以控制自己情绪。当年她还没出嫁时,一直带着这个小妹,出嫁时小妹三岁多了,感情很深了。

  时隔五年没见,心里十分想念,

  她能怪兄长们无情冷漠,却无法怪小妹,毕竟她那么小。

  几个兄弟媳妇也跟她说着家里这几年的不易,兄弟几个也是东奔西走,一直不在长安,

  李逸来了,窦六娘又跟李逸道歉,说丈夫先前一心想接回素君,冲撞无礼。上次仆人来接人,结果贱奴不懂事,又冲撞无礼,他们也是深表歉意。

  伸手不打笑脸人,尤其人家还是妇人,

  这般一声声道歉,

  李逸再看着素君这会的样子,知晓她还是没法做到绝情断亲,

  当下便也笑道:“我能理解,兄妹情深,一时着急嘛,说开就好,毕竟血浓于水的亲情。”

  “那挑个吉日,我们派人来接妹妹回门省亲,这几年实在委屈她了,好在如今也遇到了浅水伯和杜娘子,待妹妹很好,我们也都放心了,

  以后常来往走动,”

  这窦六娘说话滴水不漏的,李逸都挑不出什么礼来。

  他望向姬素君,见她不再反对,知她也是意动,也想回家,愿意再跟兄弟们联系。

  当下就代素君应了下来,

  “要不就等冬至的时候,我带素君回去省亲。”

第168章 高昌之花

  离冬至还有半个月。

  在隋唐,冬至既是节气,也是重要节日,和正旦一样要放七天长假。比端午、中秋、清明还要隆重。

  从汉武帝制订太初历,岁首由冬至改为正月初,冬至节就与元旦区分开来,于是就有了冬至节。

  自西汉到大唐,历经两晋南北朝,冬至节也是越来越隆重。

  朝廷官方有冬至祭天仪式,还被称为国之大典。还要朝会使节、大赦天下,官民放七天长假,就连官奴婢都要放假三天。

  百姓冬至则要祭祖,互相走亲戚,热闹宴饮,在外的游子冬至也会回家。

  李逸说冬至节,带姬素君回家省亲,这个日子挑的一点毛病都没。

  “是不是现在全长安都知道我李逸喜欢金银这些俗物了?”李逸看着窦六娘等留下的礼物,

  窦六娘送的是两件鎏金银器,还有胡椒、沉香这样的香料。素君其它几个兄弟媳妇送的则或是绸缎绫罗,或是绢布。

  他拿起几匹织物有些意外,

  “这是来自高昌的白叠布,这些是上等布,每匹一千八。高昌妇人以婆罗树皮织成白叠布,十分稀少,粟特胡商贩来长安,深受贵族们喜爱,供不应求。”姬素君道。

首节上一节178/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