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213节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安修仁主动联系在长安大唐做官的兄长安兴贵,欲降大唐。

  安兴贵向皇帝请求去河西,说凭他一人就能劝降李轨投降归附。

  他敢这么说,就是因为如今河西李轨朝廷,已经被安修仁等把持了。

  李轨若老实听话投降还好,要是不听,那就直接解决他。

  于是乎,如今皇帝一面派出安兴贵前往河西招降,一面又联合了吐谷浑伏允可汗出兵攻击,

  接着还派出了杨恭仁为凉州总管,带上大批官吏,前往河西边境,随时准备接收河西李轨地盘。

  萧十三就是这批接收官员中的一个,

  他由从九品下的卫州参军事,授为从七品下的凉州总管府兵曹参军,连升了八级。

  “我想去拼一把,趁着年轻,拼个封妻荫子。”萧十三道。

  李逸也不好多劝什么,

  “我师兄在河北可还好?”

  “好,现在魏秘书丞可是精神抖擞,干劲十足呢,我回来时他还托我回去时再多捎些柿子烧,可惜这次不能给他带了。”

  李逸笑道,“我这魏师兄啊,他都三十九了,却还连个家室都没有,”他给魏征写了不少信,说他如今也成功招抚了李绩,完成了任务,甚至还又招降了元宝藏等,也算是兑现出京的承诺,可以功成回京了。

  回到长安来,先娶妻成家,好好安顿下个人。

  可魏征却干的起劲,并不想现在就回来,他觉得在关东才大有可为,回来到秘书省做秘书丞,倒是难以发挥,难逸虚度光阴。

  李逸记得魏征后来在河北,好像跟李绩一样成了窦建德的俘虏,好像还被迫在那边做了几年官。

  可惜魏征不听劝。

  萧十三这次不再回河北,有些话更没有捎带。

  “这个猪脚咸香咸香的,味道很好啊,”萧十三啃着砂锅炖了许久的猪蹄赞叹不已,

  腌的腊猪脚,用柏枝等熏过,

  吃前稻草火上烧了皮,刮洗干净,砂锅慢炖出来十分软糯,不仅没有异味,反而咸香十足。

  “你们不知道关东现在的情况啊,真的都快打成地狱了,经常百里无人烟,到处是残破的无人村落,

  路边遍地是骸骨无人收葬,

  在关东见的最多的就是饥民,山林处必有盗匪。

  再这样打下去,都剩不下多少人了。”

  “窦建德现在是河北最大的势力,而在北平还有个高开道,上谷怀戎有个和尚叫高昙晟,率五十僧起兵,自封大乘皇帝,建立佛国,还册立了尼姑静宣为耶轮皇后,

  他还招抚北平高开道封他为齐王,结果仅三个月,高开道袭击昙晟,吞并了他所有人马。

  高开道攻幽州罗艺许久无功退走,窦建德又率兵十万进攻幽州,

  罗艺也确实是有本事,硬是守着幽州先后跟高开道、王须拔、窦建德等人大战,结果谁也奈何他不得,”

  “弑君者宇文化及先前去攻打魏州元宝藏,反而大败,只得逃窜到聊城一带,他招降了曾在长白山率众起义的王薄,但估计也撑不了多久了,窦建德已派兵围住了聊城,

  弑君者不是死于窦建德刀下,就是要死在他招降的王薄刀下。”

  这天下纷乱,

  倒越发显得关中岁月静好,粮食虽贵,起码供应还能勉强保障。

  李逸举杯,

  “来,咱们干一杯,愿天下早日太平!”

  “愿太平!”

  萧十三举杯。

  夜深,

  萧十三醉伏在妻子膝上,呢喃着说要给孩子取名嗣业,小名就叫无极。他在无极堡出生,将来在这长大,希望这小子将来能够重振兰陵萧氏我家这支的门楣。

  虞幼玉轻抚着丈夫紧紧蹙的眉峰,

  “萧郎,其实我根本不在乎什么封妻荫子功名富贵,我只想跟你在一起,哪怕一生平平淡淡也无妨。”

第201章 武氏大瓜

  年终岁末,

  雪落长安。

  李逸回了趟长安,马车碾过长安的大街。

  马车颠簸,把车辕上的铜铃晃的叮铛响,惊起坊墙下几只雪地觅食的寒鸦。

  马车厢里,柳条筐里码着满满的腊货,腊味渗出的油脂,散发腊货特有的焦香咸鲜味道,随风飘荡。

  年前,李逸回京给亲朋好友挨家送礼。

  一袋御宿川桂花球水晶米,一袋水荸荠,一袋无极腐竹,再来点腊货,配上两坛子柿子烧,一盒香皂,都是自家的东西。

  司农少卿武士棱的底邸坐落在本市北面的醴泉坊,

  老仆推开大门,请他入内,影壁后传来阵阵艾草炙烤的独有香味,武家老仆说这是太原武氏祖传的驱疫法,青铜熏炉里煨着苍术和干姜,时常炙烤艾草。

  “浅水伯来了,”武士棱趿着木屐迎出来。

  老武对李逸来送礼很高兴,倒不是看上那些礼,而是喜欢李逸这个年轻人。

  “来,正好陪我喝两杯。”

  李逸拜访老武,倒也还有事相求,

  “小侄在御宿川乡里原先办了个学堂,乡贤们捐资组了个学会,置办了些田地收租供学校开支,”

  李逸说到正事,“御宿乡离长安虽仅四十里,但平时乡人有个头痛脑热什么的,寻医问药也很不便,我跟乡贤们商议,准备用学会的钱,在乡里建个药铺,请几个坐堂医师,前店后坊,

  前面售卖药品,后面炮制加工,既有帮助乡里百姓看医便利,也是让学会多个收益,听说武公家在西市也有药肆,而且还做生药买卖,”

  老武一听,“这是好事,也是小事,”

  古代医药也是有几大环节的,首先就是一些比较有名的药材集散地,药材多是生药,未经炮制,各地未经炮制的生药,汇聚到这些药材集散地,

  然后由专门的药商采购、加工,销售到各地的药铺。

  药铺属于终端,但也有生药铺和售卖熟药的,甚至一些药铺还是前店后坊模式,前面卖药后面加工,带坐堂医生。

  在长安东西两市里,就有许多药肆药铺,甚至还有专科药肆,如小儿药、产药、眼药、洗面药、口齿咽喉药等,也有治专病的药铺,如风药、疳药、疝气药铺等,甚至有卖专药的,比如丹砂药铺、乌梅药铺等。

  长安人口多,市场大,分工也更明细,有卖熟练的,有负责制药的,也有负责看病开方的,而一些大的药铺,如宋阿清药肆,则是有许多医师坐堂看诊,经营的药物品种齐全,品质极佳,还有很大的制药坊,甚至还有数家子铺,由总铺制药供应各子铺。

  武家以前在并州是豪强大户,武士还曾做木材生意巨富,武家以前也有做药铺生意,生熟药都做,

  到了长安,自然也仍有经营药铺。

  甚至在关中、河东、山南等几大药材集散地,也有自己专门的采购商队,以及相熟的关系网络。

  李逸的药铺,有董秀才帮忙,介绍了几个医师、药师,不管本事如何,暂时够用,但药材还没渠道,

  直接在长安药铺采购,肯定不是长久之计。

  如果能借用武家的渠道,搭个顺风车采购些药材,然后回来加工,或是先从武家这里拿熟药,肯定都更稳定,成本也会低些。

  “喝酒,一个乡下小药铺,能用多少药,你回头派人过来,我让管事对接便是,喝酒。”

  对李逸来说可能是件难事,但对老武来说,这确实是不值一提。

  具体细节老武是不屑谈的,李逸也就笑着陪老武喝酒聊天,老武也是那种不太在意仕途的人,一把年纪了,倒是早就请辞了,只是皇帝没同意。

  “你那个学会,算我一个,我给你捐十万钱的药吧,”

  老武对李逸的学堂学会挺有兴趣,便豪迈的要捐一百贯。

  “那可就太感谢武公了,”

  “小事一桩,你那无极学堂娃多,我再借你两个儿科医师,”

  李逸跟老武虽相处时间不长,但不得不说,跟老武挺对胃口,他没啥架子,就跟乡下老伯一样,人也爽快大方。

  “温室的金薯长的不错,我已经在我这花园里开辟了一块地,等金薯收获后,到时就在我这宅子花园里种一块地,亩产两三千斤,一年起码两熟,不挑地还耐旱,真是了不得的祥瑞啊。”

  他四兄弟,一门三公,却也仅得赐两个金薯,四弟武士位列太原元谋功臣之列,得赐一个。他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分赐金薯时就在殿上,也得了一个。

  正聊着,管事说四郎夫妇来了。

  武士有些偏瘦,他的夫人相里氏更瘦。

  相里氏是他的原配,为武士生了四子。

  “大哥有客人在呢?”

  “浅水伯,你也认识,我的忘年交,”老武笑着跟兄弟道。

  老武一脸憔悴,脸色很差。

  本来武士如今仕途顺畅飞黄腾达,不该如此憔悴的,一个木材商人,在大末业掏钱也不过才弄了个鹰扬府的队正,但结识了李渊后,天使投资,仅仅两年时间,就换得了一个义原郡开国公、黄门侍郎还兼管库部,

  甚至还获得了免死铁券一张,可免一死。

  虽然武家兄弟说他们祖上是周平王少子后裔,代代簪缨,堪称官宦世家,七世祖归义侯六世祖晋阳公,五世祖寿阳公,四世祖三世祖都袭寿阳公,

  只是到了祖父武俭,北齐灭亡,家族世袭爵位才没了,武俭入仕后周,做了永昌王咨议参军,到武士父亲武华,做过洛阳丞。

  当然,这是武家人自己说的,

  但坊间有传闻,说其实武家根本不是什么缨世家,他家其实是北魏时内附的山戎,他们老家文水县,前身就是北魏太武帝安置山戎所设的受阳县,在大陵城南,别置受阳。孝昌末,朔州陷落,寄治寿阳。

  特别是武士七世祖武念当时被封为归义侯,正是因为他是内附山戎首领。

  当然,武家人是坚决不肯承认的。

  就好比有人说武华原本也是个做木材生意的,隋炀帝要营建东都洛阳,需要大量木材,武华进献不少木材,杨广特授武华洛阳丞,武华武士父子为修洛阳提供木材,出了很大力气。

  后来武士得罪了杨素,还是靠杨雄和牛弘庇护才免祸,但父子俩也因此只得回了老家。

  这些事真真假假,外人也不得而知,

  但武士爷俩确实都是做木材生意的河东巨富,武家若真是缨世家,他根本用不着去贩木头。

  武士做的最成功的一单生意,当然不是参与营建洛阳,那次出钱出力,最后差点爷俩人都搭进去了,基本上被人当猪杀了。

  他们最成功的生意是投资了李渊,从龙开国。

  他现在的身份地位,本该春风得意才对,没理由这么憔悴啊。

  “你啊,也别难过了,小儿夭折,那都是命中注定,你们父子缘也就到此,”老武安慰兄弟,

  原来武士这两年从龙开国,仕途腾飞,但发妻相里氏给他生的四个儿子,却接连没了两个。

  去年夭折了一个,今年又夭折了一个,只剩下了元庆元爽兄弟俩。

  相里氏整天以泪洗面,

  武士也深感对不起妻子,今天来其实是想找大哥帮忙。

  自来长安,四子没了两子,相里氏觉得长安不吉,她想回原籍文水,甚至要把两个孩子的尸骸带回老家重新安葬。

首节上一节213/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