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214节

  武士希望妻子留在长安,

  没理由夫妻分居两地,而且元庆元爽调皮,也需要管教。

  “弟妹尝尝这参茸醪糟。“武士棱示意侍女呈上青瓷碗,“孙真人《千金方》里的方子,最是安神。“

  瓷勺碰碗发出脆响,相里氏突然凄笑出声:“安得了魂,安得了命么?“她枯瘦的手指戳向丈夫心口,“孩子病没那夜,你在杨氏别院喝酒听歌好不快活,可还记得家里有个病重的孩子?“

  满室死寂。

  武士有些尴尬的道:“你胡说什么呢。”

  “我胡说,我哪有半分胡说,想当初你在洛阳,不就跟这杨氏好上了,我就是多余的,我知道,我家是寒门,当初跟你武家倒算门当户对,

  可后来你们家生意做大了,阿耶做了东都丞,你也跟弘农杨氏千金好上了,你就嫌我了,如今你是太原元谋功臣,是朝中重臣,是郡公,我就更不配了,

  当年,你得罪了杨素,是那位杨氏出面求她伯父观王庇护你,为此她还不得不答应父亲杨达跟你断绝关系,你伤心离开洛阳,是,那次我也得感谢杨氏,要不是她出手相助,我可能早成了寡妇,甚至成了罪妇,孩子也没了父亲没了家,

  现在你有权有势了,你想跟她旧情复燃,我就碍事了,甚至孩子都多余了,”

  相里氏也是压抑已久,

  当着大伯哥的面,把心里的委屈全都倒了出来,

  倒是让李逸这个外人吃了个大瓜,

  没想到武士还曾经有过这样的风流往事,以前跟观王女儿有过一段?

  观王杨雄,那不就是先前被萧十三带回长安,然后被李渊封为观国公黄门侍郎,又拜凉州总管的杨恭仁的爹?

  杨达是杨雄的弟弟,曾拜宰相纳言。

  杨氏,那就是杨恭仁的堂妹?

  听说杨恭仁的弟弟杨师道也跟着回了长安,然后李渊还把刚守寡的桂阳公主,许给了杨师道,跟老友做了亲家。

  杨氏,

  李逸想起来,历史上女皇武则天的母亲不就是杨氏么,听说四十多岁了,才出嫁给了丧妻的武士,最厉害的是四十多岁才嫁人,然后还一口气生了三个女儿。

  难不成,就是这个杨氏?

  杨广营建洛阳是在大业初,那就是十几年前了,推算一下,杨氏跟武士相识时,可能只有二十左右。

  大瓜,

  好大的一个瓜。

  武士棱咳嗽了好几声,打断了弟媳的控诉。

  武士也朝李逸无奈笑笑,“让浅水伯见笑了,”

  李逸回以微笑,表示男人都懂。

第202章 男儿风流英雄本色

  武士棱叫来妻子把相里氏带到内院安慰去了,

  没有了相里氏,三个老少爷们倒是自在多了。

  “见笑了。”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男儿风流,英雄本色嘛。”李逸笑道。

  “哎,一段孽缘。”武士自嘲。

  老武给兄弟倒了杯茶,“我知道你对杨氏念念不忘,尤其是当年她为了救你和阿耶,据说绝食七日,以死相逼观王出手,

  转眼十几年,她也一直没有嫁人,你们在长安再相遇,旧情再续,也是必然。

  只是,你也得考虑下弟妹,她嫁给你十几年,也先后为你生了四个儿子,本本分分,你不能辜负她,”

  武士也知晓自己现在这样对不起妻子,可却无法控制自己。

  他两头都想顾,可两头都顾不好。

  “浅水伯,你年轻,若是你,你该如何选择?”

  “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都要。”李逸道。

  武士愣了下。

  “武公何不上门提亲,纳杨氏为媵?”

  武士摇头,

  他虽有三品官阶郡公之爵,虽可置媵六人,视从七品。

  但杨氏的父亲是大业朝宰相,封始安侯,他伯父更是隋太子太傅、观王杨雄,弘农杨氏家族,可是关中六姓之一。

  杨家怎么可能让杨氏给他这个暴发户做媵。

  想当年,在洛阳,他和杨氏生情,杨家就是极力反对,甚至有可能他无意得罪杨素,其实就是观王房的人找了杨素出面打压他,然后迫杨氏出面来求杨雄杨达兄弟,

  他们再借势迫杨氏答应跟武士断绝往来,

  那可能是个局,

  毕竟杨雄和杨素,都是弘农杨氏一族,杨氏跟武士这么个有妇之夫在一起,丢的是整个弘农杨氏的脸。

  武士端起茶喝了一大口,“先前观王房大多在洛阳、江都,或许还有几分可能,但现在,”他摇了摇头,

  杨雄杨达兄弟都早故,但两人儿孙不少,如今杨雄儿子杨恭仁、杨师道等回长安,恭仁封观国王、凉州总管,师道拜上仪同,驸马都尉,娶桂阳公主。

  而杨恭道还有个女儿,进了秦王府为妾。

  虽说杨达的儿子在洛阳为官,被王世充所杀,

  可杨家现在随着杨恭仁等回归长安,形势好转了,杨恭仁杨师道等是不可能让这堂妹,给武士做个贵妾的。

  “那武公就好好哄哄相里郡夫人,女人嘛要哄,哄哄就好。至于杨氏,只要你们郎情妾意,有没有名分也没那么重要吧?”

  老武在旁边笑道:“你看看,年轻人脑子就是活,听无逸的,不要整天在外,倒把家里人忽略了,两边都要照顾好,”

  “我就是觉得这样让她没名没分,很对不起她。”武士直言。

  老武大眼一瞪,“你想做啥,你还想休妻不成,我跟你说,只要我还没死,你就休想,相里氏是你元配,糟糠之妻不下堂,她跟你还有两个儿子呢,你也几十岁人了,别犯浑!”

  “那女人唆使你的?”

  “没有,我,我,”武士自知理亏,但每次一面对杨氏,他就觉得更亏欠,杨氏都三十九岁了,

  大好的韶华就这样流逝了,

  如今两人重逢,终于又在一起了,可没名没分,他很过意不去。

  老武翻起眼睛教训弟弟,“杨氏要么做媵,要么你们就继续维持现状,想做妻,只有等哪天相里氏死了,她才有可能!”

  他还给武士建议,“以后你逢单日就回家,逢双日可以去陪那个女人,但旬休和节假日,你尽量回家陪妻儿。”

  “你要是做出休妻,再娶四十岁杨氏的事来,到时就会被全天下人耻笑,说你没良心,说你攀附杨家,那不仅是你,是我们整个文水武氏,都将抬不起头来。”

  “你还年轻,现在就是黄门侍郎,将来还有很多机会,再往上走,未来封国公,甚至拜宰相都有可能,别因为这么点小事,就把前程葬送了。”

  “咱们出身寒门,这长安城那些门阀世家,可一直都看我们不顺眼,在他们心中,你就是个贩木材出身的,我是个乡下地主,无逸就是个野道士,

  咱们如今虽际会风云,封公封伯,金紫银绯,可却没几个服气的。

  你要是犯个大错,那他们就会立即毫不客气的落井下石,巴不得让你万劫不复,再难翻身。”

  贩木材的、乡下地主、道士,

  嗯,李逸觉得老武总结的很贴切,人心中的成见就是一座大山,是很难搬开的。

  不管武士如今再怎么位列元谋功臣十七人之列,官拜黄门侍郎、封郡公,可在那些世家门阀的眼中,这就是个贩木材的一朝得势了。

  “那些人始终不会瞧的起我们,所以我们啊要有自知之明,既不用过分的去捧他们,也还要自己抱团取暖。”

  李逸想起自己两师兄,

  孙伏伽如今都是五品治书侍御史了,可那些人却总说他小吏出身,魏征如今也是五品秘书丞,也立大功,照样被说是个云游道士出身。

  两人没少为朝廷做实事立功劳,但连个县男爵位都没。

  反倒是杨恭仁,以俘虏身份回长安,但因为弘农杨氏,直接就封国公。杨弘礼四兄弟,就因是杨素侄子,弘农杨氏子弟,便一郡公三县公。

  还有如杜如晦的庶子,才三岁,过继给在洛阳做官被杀的大哥名下,也是直接就封县侯了。

  连皇帝都很在意门第、身份,

  更别说那些门阀世家公卿了。

  “以后咱们多交交无忌这样的朋友,这才是自己人。”老武道。

  武士点了点头,对李逸笑道:“浅水伯,以后也多来我府上走走,”

  老武更是直言,“你家元庆元爽那两孩子,相里氏过于宠溺了,你先前又一直没空教导,如今有些顽劣,来了长安更是跟着那些勋贵子弟胡闹,

  我看啊,你干脆把他们送到无逸乡下的无极学堂去读两年书,严厉管教一下性子收一收心,到时再送到国子监去读书。”

  武士愣了一下。

  “我家那几个小的,也要送过去,”武士棱道。

  “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教更不成才,我们也不能指望能有多大本事,但起码不能成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咱们能跟那些门阀比吗?”

  “好,那就要拜托无逸兄弟帮我们管教一下这些顽劣子了。”武士听从大哥意见。

  李逸也没想到,这来武老头这送点年礼,顺便为药铺搞点药材渠道,不成想吃了个大瓜,这还弄回去几个武家子弟学生。

  刚进长安的武家子弟,确实有些被长安的繁华给迷了眼,老武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

  他们兄弟几个是运气好,从龙开国,才有了如今的得势,但毕竟底子薄,比不得那些关陇贵族门阀,武家子弟要是不好好引导,那就都废了,

  武家现在就算有一郡公两县公,可又能传承多久呢?

  要是子孙不肖,没有能继承家业的,只怕三代后就衰败了。

  “咱们寒门出身,不要跟那些门阀学什么排场,要保持纯朴,要不然在这京师迷了眼,最后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了。”

  武士对大哥的提醒深为赞同,

  当下表示要给无极学会捐一百亩地,加十万钱,另外加上十万钱的书籍纸笔等。

  不愧是曾经的河东首富,如今的新贵,出手就是阔绰,直接就是长安几套房捐进来了。

  “我觉得大哥说的很有道理,我这段时间确实是昏了头了,”

  武士棱留李逸在府中吃饭,

  甚至还把自己夫人跟弟媳妇相里氏也喊出来一起,

  这是通家之好了,

  武士则特意派人回家把武元庆武元爽两儿子接了过来,要让他们拜李逸为师,

  兄弟俩一个十岁一个八岁,锦衣华服,腰间镶金佩玉的。

  长的倒是很壮实。

  而武士棱儿子多,大多成年,他就让长房的三个孙子来拜师。

  “元庆元爽,这是浅水县伯李公,写出三字经和弟子规而名满京师,甚至一手瘦筋体名动天下书坛之人,在御宿川创建无极学堂,你们过来拜李公为师,年后就到御宿川无极学堂去读书。”武士对两儿子道。

首节上一节214/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