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222节

  不过有这两宝器在,气氛倒是挺轻松活跃的。

  两人对吃喝玩乐那是说的头头是道,聊着聊着,攒劲的傩舞开始了。

  可惜不是他以为的戴面具脱衣跳舞的美人,

  在承天门广场上,由数百禁军表演。

  这群禁军壮汉,戴着鬼面,扮成瘦鬼,面具完全染黑,就留下露出的牙齿是白的,拿着茅草做的鞭子,打着赤脚,穿着红色的裤子,

  身上还贴着画有红色符文的黄纸,

  在奇怪的鼓点、笛声中,舞步节奏缓慢又幽秘,

  广场中心燃着巨大的火堆,

  这群戴面具的禁军在那里跳啊舞啊,李逸觉得他们就是在跳大神,

  一点也不攒劲,

  这大过年的,应当是美人歌舞,比如西域粟特胡姬的胡旋舞,他闻名又久一直没得见,还有波斯姬据说也是别有异域风情的,

  搞这么阴森地狱风,装成瘦鬼来驱厉鬼疫病邪魔,有点奇怪啊。

  要驱邪除魔,还不如让他李逸换身道袍拿把桃木剑上来舞一舞呢。

  一点也不攒劲,一点也不好看,

  还不如看春晚包饺子,

  终于,这些人跳着跳着到了高潮时节,发出一声声骇人的叫声,

  然后宰相裴寂呈给皇帝特制的桃木弓箭,

  皇帝持桃木弓箭,站在高大的城楼上,对准广场火堆连射三箭,

  邪魔疾病被驱除,傩舞就此结束,

  大家回到殿中,

  接着奏乐接着吃喝,继续守岁。

第209章 金殿捉刀诗换胡姬

  一堆王公中,李逸虽也属籍宗正,可一身绯袍还是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好在李博义李奉慈哥俩在见识了李逸的五雷正法后,左一个哥哥右一个兄弟的叫的亲热,哥俩在门下省的弘文馆上学,但也只是粗通文墨,终日只喜欢斗鸡走狗,骑马游猎。

  性情奢侈,不学无术,可聊了半天后,李逸觉得这哥俩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人,就是从小在唐国公府长大,又因为李渊亲侄儿,因他父亲死的早,母亲溺爱,李渊也常在外为官,管教不严,

  就养成了这么一个言语傲慢纨绔成性的样子,

  看着不坏,倒是很直率,兄弟俩甚至有点粗俗,但人家不装。

  有点中二少年味。

  挺好。

  他讨厌窦智圆、姬温、韦挺、杨弘武这类喜欢装的人。

  “这宫廷乐舞听的昏昏欲睡,还不如西市胡姬,”李博义道。

  “阿兄说的是,石国的粟特胡姬胡旋舞跳的多好看,尤其是衣服穿的又少,这转起圈圈来,衣裙飘起,大长腿毕现,连小衣小裤都看的见,那多有意思。”

  “嘿嘿,无逸兄家里可有波斯姬、粟特姬?”

  李逸摇头。

  “那你可真是亏了,那些胡姬虽然人高马大的,可丰腴啊,尤其是长的白啊,”李博义来劲了。

  “哥,胡姬还是得挑,光长的丰腴不行,有的身上味大,毛也多,得挑。这方面我们哥俩可有经验了,跟着我们去,保你满意。

  西市有家叫阿利亚的胡肆,是粟特大胡商康婆开的,里面胡姬多,什么波斯的、拂的,埃及的、法兰克、哥特的,还有什么麦加的,也有昭武九姓胡的,以及龟兹、疏勒、高昌等的,西域诸国的胡姬,那里都有,”

  两人越说越兴奋,

  从这各国胡姬鼻子高矮到眼眸子颜色,再到皮肤粗细,说到身上味道,

  看他们也才十五六的样子,不想倒是花丛老手。

  哥俩不仅喜欢逛花市玩胡姬,家里也养了许多,两人还有收集癖好。

  “一百多伎妾?”李逸惊呼,

  玩的过来吗?这么点年纪,在外面玩不够,府中还收集了百多个了。

  “嗯,我哥一百零三,我一百零五,”

  一人一百多,哥俩还在比赛,不仅要比数量,还要比质量,不是随便买来就算,一定得有足够漂亮,还得有才艺。

  比如有的胡旋舞跳的好,

  有的萧吹的好,

  有的琵琶弹的好,

  还有的歌唱的好。

  李逸真担心这哥俩把命玩没了,皇帝也不管管这两侄子。

  不过人家也不强抢民女,大多是买来的胡姬,说白了就是奴婢。哥俩不仅不强买强卖,只要人家看上的,甚至还愿意出高价。

  两人在长安的那些奴隶贩子,以及那些青楼、酒肆等娱乐场所,那可是极受欢迎的豪客,

  堪称榜一大哥般的存在,极受欢迎。

  聊着聊着,哥俩一人要送李逸几个胡姬,

  老大博义说要送李逸一个波斯姬,老二奉慈立马说要送李逸一个拂姬,老大说我再送个吐火罗的,老二说那我搭个可萨的。

  “我再送个高昌的,”

  “那我送个龟兹的,”

  “我加个康国的,”

  “我加个石国的。”

  眼看哥俩都要打起来了,李逸赶紧劝止,“喝酒,喝酒,”

  长夜漫漫,

  静候凌晨,

  也不知道是谁吃饱了没事干,提议群臣贺岁献诗。

  一众文臣纷纷叫好,想要在皇帝面前露一首,武将们表面说好,心里在骂直娘贼,这不是为难他们大老粗吗。

  李博义就在那骂,“这些文臣估计也被这音乐弄的昏昏睡了,喝酒不好么,写什么狗屁诗啊。”

  可皇帝已经传旨,

  让每人应制做诗一首,还要应景。

  哥俩立马蔫了,他们虽也打小读书,可就没有一个认真读过,勉强算是能识会写,但做诗那就是要他们命。

  “怎么办?”李奉慈问大哥,平时功课,还能让手下人代写,应付老师骗骗叔父。

  但这会他们也没有随从在身边啊。

  “无逸兄,你可是写出三字经和弟子规的人,我们兄弟俩都被迫背了好久的,你这么有才,帮我们哥俩写一首。”

  李博义拿起酒壶,把除夕特供的花椒酒给李逸倒了一杯,“无逸兄,江湖救急,放心,定有重酬。”

  “对,一首诗,送你两个胡姬,三个。”

  李逸摇头,“我急切间哪有这本事,实在不行。”

  “是不是你怕了家里娘子,不敢带胡姬回去?对了,你娘子是京兆杜氏千金,想不到无逸兄惧内啊。”

  李逸当然不承认,结果兄弟俩却越发认为他是怕妻子。

  “要不我们再送你一个别院,把胡姬安置在外?不让杜氏知晓便行了。”

  李逸一直摇头。

  “听说无逸兄最爱黄金这等俗物?那十两黄金一首诗,怎样?”

  李奉慈见他还不答应,马上加价,“我出十五两黄金一首。”

  简直是人傻钱多,

  这时内侍已经过来发纸笔,

  李博义兄弟有些急了,让他们写,咬断笔杆都写不出一句来。

  “无逸兄,帮帮忙,你要什么随便开口。”

  “不是我不帮两位大王,实在是我怕写出来,被陛下识破,到时反会更难堪啊。”

  可两人根本听不进去,只想让李逸帮忙写首诗应付过去,或许到时这么多人的诗,皇帝也不会看到呢。

  “浅水伯先前送祥瑞,十五两黄金送一个金薯,如今就也十五两黄金送我们首贺岁诗嘛,帮帮忙了,回头带你逛西市玩胡姬。”

  十五两捉刀做首诗,这价格很划算啊。

  “好,那我说你们写,看着点四周。”李逸压低声音。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李博义抢先下笔,

  一笔字挺呆板的,但还算工整。

  抄完,李博义兴奋的满面通红,李奉慈却急了,“赶紧给我也做首,”

  “今宵是除夕,明日又新年,风霜催腊尽,梅柳得春先。”

  李奉慈赶紧抄完,也是长松口气,哥俩也不管这诗到底写的啥意思,只觉得这是应景的贺岁诗,绝对符合旨意。

  两人就想上交,李逸赶紧叫住,

  “等到大家都写好时再一起交,别引人注意。”

  “对对,别引起陛下注意,”李奉慈嘿嘿一笑。

  “无逸你也赶紧写一首,一会我们一起交。”李博义道。

  李逸提笔,也写了一首。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花椒犹未举,灯前小草写诗赋。”

  一杯花椒酒,三首贺岁诗。

  李奉慈兄弟俩连连叫好,“无逸大才,厉害。”

  很快,内侍来收诗,

  皇帝让几位宰相重臣一起点评,挑出其中优秀的让内侍诵唱,并予以赏赐。

  民部尚书刘文静拿着一首诗,“这首诗不错,应景又喜庆,”

  “原来是秦王所作。”

首节上一节222/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