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244节

  李逸与独孤家、杨家、崔家等原本并不熟识,但他心思缜密,瞬间便洞悉了对方的身份以及来意。想必是他进宫向皇帝建言,用杜敬爱去换回洛阳独孤家的妻儿,还有独孤武都等被杀者的尸首一事,各家已然知晓,故而特意登门表达感谢之情。

  李逸步入府中。

  前院客厅里,已然坐着不少人。众人见李逸进来,纷纷主动起身行礼。这些人身份倒也并非特别尊贵,大多是几家的庶出子弟,如同杜三一般,负责管理府中庶务。

  今日他们前来,实则是为送礼以表谢意,同时送上拜帖。各家真正的当家作主之人,会另择吉日正式来访。

  这些可都是顶级门阀贵族。

  就拿独孤家来说,那可是声名远扬、如雷贯耳,在关陇门阀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他家出过三位皇后,独孤信本身便是西魏八柱国之一。他育有七个女儿,其中竟有三个成为皇后。

  长女嫁给了武帝宇文泰之子,后来的周明帝;四女嫁给了李渊的父亲,被追封元贞皇后;第七女独孤伽罗,则嫁给了杨坚,成为隋朝皇后。他娶过三位妻子,还育有七个儿子。

  独孤信的第二任妻子,正是太原郭氏,六子一女皆为郭氏所生,与丰乡侯府的郭氏亦是亲戚。

  杨家也派人前来了。杨恭慎是杨达之子,他妹妹便是与武士如今纠缠不清的那位,年届四十,还一边崇信佛法,一边与有妇之夫武士别宅同居。

  各家送的礼物都极为丰厚,李逸与他们寒暄交谈了几句,言语间礼貌而不失分寸,收下拜帖后,他们便告辞离去。

  如今李逸刚发了一笔横财,从郭氏娘三那儿得了两千万钱财,对于这些胡椒、霜糖、蜀锦、黄麻纸等礼物,倒也不太放在心上了。

  回到内院,杜十娘正坐在窗前,静静地看着窗外的景色,眉间满是忧色,让人心生怜意。

  李逸上前,将她拥入怀中,

  “你阿兄很快就能回到洛阳了,”他把最新的进展告诉她。

  “谢夫君,以前阿祖那般薄待,我阿耶和阿兄还派人行刺你,你却还能不计前嫌。”杜丽感动得热泪盈眶,“我都不知道该如何感谢,我替他们跟阿郎道歉,他们太不应该了,怎么能那样做,我实在不敢相信。”

  李逸把她搂紧,“傻丫头,你我夫妻一体,何须这么客气。”

  李逸深知十娘夹在中间的为难处境,她既对自己的家族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又对自己心怀愧疚与感激。他不想让她再为这些琐事烦恼,该做的事他自会去做,但有些事没必要都让她知晓

  “刚才赵国太夫人还特意亲自登门了,送了许多贵重礼物。”十娘说道。

  “赵国太夫人是谁?”李逸问道。

  “就是独孤武都的母亲。”

  独孤武都的母亲贺若突厥,是独孤信长子独孤罗之妻。这位名字叫突厥的女子可不简单,她还是隋朝开国名将贺若弼的堂妹,十二岁时嫁给了武帝宇文泰之子,成为越王妃。

  三十四时,守寡九年的贺若突厥,经独孤皇后做媒,嫁给了皇后五十五岁的兄长赵国公独孤罗做续弦,后来两人生下独孤武都。

  他深知这位赵国太夫人的身份尊贵,背后所代表的独孤家族更是势力庞大。她亲自前来,可见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李逸不禁回想起独孤家族的辉煌历史,出过三位皇后,独孤信身为西魏八柱国之一,其家族在关陇门阀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更号称隋唐第一老丈人。

  如今,因为自己的一个建议,竟能让这样一位身份尊贵的太夫人亲自登门致谢。

  堂堂赵国太夫人,如今身边却没有一个儿子能侍奉左右,三岁的孙子都被关押洛阳狱中。

  独孤家和贺若家那都是关陇地区最顶级的门阀,贺若氏的诰命也是顶级的赵国夫人,还是隋唐两朝天子的舅母,可在这乱世之中,却也难免透着几分凄凉、萧瑟。

  李逸正感叹着,杜构突然匆匆赶来。

  一进门,杜构便“扑通”一声跪地磕头。

  “曾祖母突然中风,已经不能言语,我阿耶请姑母和姑耶速去安民坊家中见一面,大夫说可能撑不住了。”

  杜十娘一听,顿时慌了神,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眼中满是惊恐与担忧:“怎么会这样?怎么会突然中风?”她下意识地拉住李逸的胳膊,像是抓住了最后的救命稻草。李逸能感受到她手心里的冰凉与颤抖,心中满是心疼。他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试图给予她一些安慰和力量,“赶紧先过去吧。”

  李逸也只得带着十娘急忙往杜府赶去。

  刚到杜府门口,便听到里面传来阵阵哭声。

  十娘心急如焚,直奔内宅,杜如晦迎上两人,无奈地摇了摇头。

  “祖母突发风疾,大夫也无力回天,已经驾鹤西去了。”

  杜十娘听闻,泪水夺眶而出,“阿祖,”她跌跌撞撞哭喊着跑去见郭氏最后一面。

  李逸和杜如晦站在内院庭中。

  “怎么突然就没了?”李逸眉头紧锁,不解的问道。

  “当时三叔在跟前,说是突然就成那样了。”杜如晦回答道,他声音平淡,脸上看不出悲喜。

  两人沉默了许久,府里的奴仆婢女都在为郭氏哭泣,李逸也分不清有几人是真情实感,有几人是虚情假意,但郭氏确实是真的离开了人世。

  “八十高龄,突然走了,没病没痛没受折磨,也不是坏事,这样在民间称为喜丧。”李逸说道。

  杜如晦点了点头:“或许是因为杜敬爱得救了,她也就放心去了。”

  六十去世叫寿终正寝,八十善终则是喜丧。

  在一片哭声中,杜如晦开始着手安排丧事。

  李逸看着忙碌的众人,心中默默想着,这个老妇人也终究还是气死了,也许走的时候很不甘心吧。

  他不会为郭氏默哀,更不会可怜同情她,但他会照顾好十娘,让她在这悲痛之中,能感受到一丝温暖与依靠。

第229章 病死牢中

  杜府大门洞开,新年的红灯笼已经摘下,换上了白灯笼。

  府内哭声震天,杜三等前往各处亲戚报丧。

  承重曾孙才三岁,丧事全由杜如晦主持,李逸跟他道:“我亲自去趟大理寺天牢,”

  “好,”

  杜如晦也没提能不能把这个堂弟弄来见最后一面,他相信李逸有这本事,但他没提。

  出门,

  已经有不少离的近的京中亲戚赶来奔丧吊唁。

  李逸直奔大理寺狱,

  杜敬爱换了一间干净整齐的牢房,里面甚至一应床榻书案火炉等都有,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管理监狱的狱丞住所。

  “你祖母没了。”

  李逸走进房间,径直坐下,开门见山道。

  杜敬爱拿着卷书,闻言怒瞪李逸。

  “真的,刚死的,我来给你报个丧。”

  杜敬爱腾的站起来,

  “你别瞪着我,跟我没关系,要说关系,那也是跟你有关,若不是你这不孝孙,跑来长安搞风搞雨,你祖母也不会八十岁了却还被夺了诰命没收了财产,

  你被捕下狱,更是让她寝食难安。你以为你现在能换到这么好的牢房,还能烤着火在这里看书喝茶,甚至还有老仆伺候着,是怎么来的?

  难道是靠你那个在洛阳当吏部尚书的耶?

  那都是因为你阿祖放下脸面恳求我,我看在十娘的面子上,既往不咎,亲自面见圣上提出用你去换独孤武都独孤机他们的妻儿,你这才能有这待遇。”

  “可你阿祖毕竟年纪大了,八十了,哪经的起这么大的变故,”

  “你说,是不是都因为你这不孝孙,你祖母才没的?”

  杜敬爱怔在那,胸腔好像被一只大手狠狠攥住,一阵剧烈的咳嗽毫无预兆的袭来,他的身子不受控制的颤抖,整个身子弓了起来,双手下意识的紧捂胸口,

  咳嗽难以制止,每一次咳嗽,肺都如针刺。

  苍白的脸涨的通红,额头青筋暴起,

  这咳嗽好像汹涌的潮水,一波接一波,不给喘息之机。

  李逸坐在那,

  看着他那痛苦的模样,有点吓人。

  好在已经知晓这不是会传染的痨病,

  许久,杜敬爱终于停止了咳嗽,整个人弓着身子蜷缩在那,脸上眼泪鼻涕一大把。

  “你说你都这个样子了,还跑来长安添什么乱啊,我只是娶了十娘,你至于来杀我吗?”

  杜敬爱擦拭干净脸,

  坐在那喘息了好一阵,

  “十娘美丽又善良,又工于诗书,她怎么会喜欢你,定是被你欺骗引诱,我是她阿兄,我不能看着她被骗,

  你敢骗十娘,我就要你命。”

  李逸摇头,“你不是亲自来到长安了,眼见总为实。”

  “是,我暗里观察过你们,但我相信那都是假象,你只是隐藏的深,还没暴露。但早晚,十娘会后悔的,为了她的幸福,我必须杀了你。

  我早知我时日无多,临走前为十娘做点事,尽到做兄长的职责。”

  “别这么自以为是好不好?你都二十多岁的人了,怎么说话跟十多岁一样?一会杜家的名声,一会十娘的幸福,你觉得你是谁?你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咳的肺都要出来的病夫而已?”

  李逸毫不留情的骂道:“你凭什么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十娘头上?这感情的事,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骂完,李逸起身,“我来报丧的,已经通知到了,走了。”

  杜敬爱急道:“等一下。”

  “还有事?”

  “带我出去,我要见去我阿祖最后一面,要给他哭灵送葬!”

  “你以为你现在是什么身份?你是一个天牢的死囚,虽然朝廷要拿你去洛阳换囚没杀你,可你仍是囚犯,这天牢你以为想进就进想走就走?”

  杜敬爱瞪着他,“我都这个样子了,你还有没有点人性,你口口声声说爱十娘,我是十娘阿兄,如今我们阿祖去世,你都不能让我去见最后一面吗?”

  “你这个样子是你咎由自取,关我屁事?你真以为我就那么好说话,我肩膀上的箭伤都还没好呢,”

  杜敬爱咬着牙,“你还想怎么样?”

  “瞧瞧你说的话,什么名门贵公子,你连乡下孩童都不如,”

  “你是不是要我求你,你想要我怎么求你,跪下来求吗?”

  李逸不屑的道:“你就在这里好好为你阿祖守孝吧,”

  他头也没回的离开,任由杜敬爱在后面咆哮怒骂,他对杜敬爱越来越瞧不起,或许可能是因从小病弱,所有人骄惯着,也没怎么出过门,不经世事,就有点眼高于底,志大才疏。

  他来长安行刺,结果却硬是要上高难度,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现在想求人办事,结果却还是这么个态度。

  哎,名门贵族子弟,也不尽是精英啊,虽然条件好,但不经打磨也不成器。

  回到安民坊杜宅,

  李逸先到停灵之室,既没装模做样的哭更没掉眼泪,完全没必要装,这满府尽是哭声,估计也没那么多真哭的。

  杜如晦妻子说犯了胃病,卧床不起。

  李逸估计是本就跟郭氏不和,所以她死了也不想装模做样的哭灵,干脆就称病。

  此时,杜宅已经来了许多人奔丧,

  京兆杜氏各房的都来了许多,这杜那杜的,这郡公府那县公府、县侯、县伯府,李逸大多不认识。

  大家商议着给郭氏如何办后事。

  本来郭氏有郡夫人诰命,执掌丰乡侯府六十多年,得风光大葬,可她刚被褫夺了诰命,现在仅是个庶人身份,

首节上一节244/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