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寺所属的三阶教,在当今佛家各派里,是最世俗化,也是搞钱最厉害的。
慧了带着李逸来到香积厨,立马就有知客僧迎了上来。
“师兄,是借贷还是存钱?”
慧了道:“这是罗家堡李村正,给香积厨送菜来,我请他顺便教火头几道新的斋菜。”
那和尚跟李逸打了个招呼,“原来是罗家堡李村长,失礼了,若是李村正手头有闲钱,可以放到我们香积厨,我们替你放贷,按时给你利息。”
李逸才知道,原来寺庙并不全是用自己的钱放贷,他们早学会了空手套白狼。
那些王公贵族、地主豪强、大小官员们也会把一些闲钱存到寺庙,交由他们去放贷,自己按时收息。
寺庙从中赚取息差,而那些贵族官员则轻松省事。
许多来寺里上香的贵人们,其实并不全是来烧香拜佛的,而是来存钱收息的。
那些平民百姓来寺里,则大多数是来典当借贷的。
大家不过都打着烧香拜佛的名头。
以佛之名,
干的都是最俗的事。
那位知客僧还给李逸开出不错的存钱利息,月利三分。啥也不用管,一年就有百分之三十六的利息,本金安全,利息可靠。
李逸相信,马蹄寺不仅有四分息的一年贷,肯定也还有更高息的短期贷,甚至利息更高的无抵押贷等,当然,某些钱存多的大户,存钱利息肯定也更高。
不过他现在既没钱放贷,也不需要借贷。
慧了找来香积厨里负责做饭的火头,
那火头更是肥头大耳,手底下几名管事僧人,厨房里还有许多净人,也就是寺中奴隶。
他对于李逸送来的腐竹、油豆腐泡等新菜,并没有置疑,毕竟是下院当家慧了带来的人。
在厨房转了一圈,
李逸对这个厨房挺惊叹,地方很大,不仅有洗碗、洗菜的石池、石槽,而且做饭用的是四口大铁锅,
其中最大的一口锅,达到了惊人的五尺口径,深两尺多,火头说煮一次饭需放五包大米,两千斤水,可供千人食用。
是庙里每年重要庙会、布施活动时才会启用的。
据说饭熟后,锅底沉结一层锅巴,酥香可口,还是本寺特产之一。
李逸打口七印锅,都费一头牛,这么大的巨锅,得费多少头牛啊,不得不说是敕建皇家寺院,就是有钱。
在几道菜的做法先详细的教了一遍,然后把腐竹、木耳泡发着,李逸便跟慧了先去寺里参观。
这寺占地几百亩,不过好多地方都还空着,但毕竟曾是隋朝皇姑出家之处,还是能看出不少地方的不凡。
光是那数百年的银杏树,就有十几颗。另外寺里还植有樱花树上千棵,据说到了春天樱花树盛开的时候,一点不输于长安城里的青龙寺。
看着马蹄寺如此壮丽,再想想无极观。
相距不过数里地,可这边是红红火火,圈地几百亩,还有三千亩田地,僧侣过百,奴仆成群,佃户众多,放贷收租还接受布施日子滋润无比,反之无极观破坏荒废,老道一死,他被迫还俗,这无极观就断了传承,直接成了民宅了。
只能说和尚们会讲故事,会包装,不管啥教派,人家都给你描绘一个美好的来世,什么信我佛得正果入西天极乐世界,什么因果报应,
道士们就很少这样,他们寻找洞天福地修行,求长生、求升仙,一心要证道成仙,根本懒得管你别人信不信,别来打扰我最好,爱信不信,甚至死道友不死贫道。
道家求长生,佛教修来世。佛家总说解脱,道家却修安乐。
道士们只顾自己,当然还是和尚们更有市场,人家还掌握着金融业呢,放现代,老美掌握金融的那个民族,在老美都是太上皇,你老美骂天骂地骂总统都没事,但你骂犹就不行。
李逸记得昨天王里正的话,
主动向慧了提出,要布施。
慧了带他到无尽藏院,这里有僧人接受布施。李逸先是按一等的布施了三十六钱、三斗粟,然后又额外的布施了一百钱。
僧人写下李逸的名字,
“我们马蹄寺信奉三阶宗,信行禅师当年创立三阶宗,将佛教按时、处、人分三类,每类又分成三阶,信仰世界众生无不为佛,谓之普佛,提倡苦行忍辱,见人不分男女,一概行礼,谓之普教。
我三阶宗推行无尽藏,主张众生应行布施,了却前生的宿业。无尽藏,种子多少者,法别有两,一者田无尽,供养众生,日日不断;二者种子无尽,此明能施人,日日布施,相续不尽,是无尽藏。
施舍钱帛分为三分:一分供养天下伽蓝增修之备;一分以施天下饥馁悲田之苦;一分以充供养无碍”
李逸听来听去,觉得这和尚这套说辞很厉害,给寺院布施钱财,就能了却前生宿业,布施还可以每天缴一点,寺庙接受这些布施统筹使用,用这本金放贷收息,修补佛寺,买田救济孤贫,
它们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把信众财产分别用于法事和慈善的分配人。
最特别之处在于,他们收的布施不是直接拿去修佛寺、救济孤贫,而是要先放贷收息,买田出佃收租,
那个和尚又跟李逸声明,说他布施的钱粮,若是有急需时还可以取回。当然,这个没有利息的。
这个布施无尽藏院的钱,跟交给香积厨放贷的钱,是不同的。
总之,李逸也是大开眼界的。
他觉得如今布施给无尽藏的钱,要是能够计算利息,那才是真牛,平时一点点的捐,用时取出,或老了取出养老,那岂不成了统筹养老保险?
不过明显三阶宗并不会做这种事,所谓急需时取回,也未必就真能取回。
但三阶教的无尽藏这套,把仁慈虔诚的布施,向世人和寺院的布施混淆一起,其价值功效却是倍增。
引的民间信者无数。
再回到香积厨,李逸指点伙头僧,用泡发好的腐竹、木耳等做了四菜一汤,慧了尝过后,说还是李逸昨日亲手做的更好。
火头僧等几位执事僧尝过后都对腐竹、油豆腐这新食材十分满意,觉得做出来的斋菜确实很好,让李逸以后长期供货,并愿意当天现结钱,价格就是斗米换一斤腐竹或豆泡。
从香积厨离开,李逸问要不要再给香积厨火头僧回扣。
胖胖的慧了笑着说不用,他自会打点。
第26章 杜十娘
马蹄寺大的跟个迷宫似的,杜十娘转了半天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她的婢女都急哭了。
李逸从香积厨告别慧了出来,恰碰到她们。
“喂,你知道斋堂在哪吗?”头上顶着两把刀式高髻的婢女拦住李逸问道。
李逸停下脚步,打量了下这两姑娘,发型都挺特别的,一个头上顶两把刀,一个头上顶两个环。
“首先,我不叫喂,我叫李逸,其次我也不知斋堂在哪。”李逸回道。
这时那个梳着双环望仙髻的少女上前来,屈身先行了一礼:“小女子先代婢女疏影向李郎道歉,我们迷路了,她一时心急失了礼貌。”
这姑娘一开口很有礼貌声音也十分好听,
李逸打量她,上着浅绿衫子,下着红绿间裙,肩搭赤黄帔子,
都说红配绿赛狗屁十分俗气,但这姑娘的这身红配绿,却给人充满活力又不失高级感,两个对比鲜明的颜色很巧妙和谐的融合一起。
当然,也可能是那张脸很精致美丽,
鹅蛋脸、柳叶眉、丹凤眼,整个人如同清晨的露珠,清新脱俗不染尘埃。
“我也只是开个玩笑,无须道歉,我其实也是头一次来马蹄寺,确实不知道斋堂在哪,不过我知道香积厨在哪,斋堂应当就在香积厨附近,可以先领你们去那,找僧人给你们指路。”
“那实在太感谢李郎了。”
李逸上前带路,他估计这个很有礼貌的少女非富即贵,那红绿间裙的裙腰还有鹦鹉图案的刺绣,那浅绿衫子的衫袖口也还有麒麟刺绣,
那条郁金色的帔子也是名贵的花罗。
李逸在前面带路,小丫环疏影在后面对着李逸撇嘴,杜十娘轻打了她一下。
马蹄寺很大,好在今天慧了带着他走马观花般的大致参加了下,他对整个马蹄寺的布局也算有些了解。
布局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方丈室、香积厨等。
他们此时的位置,其实就在山门附近。
“你们这是转到山门这了,”李逸在前面道。
杜十娘礼貌的回道:“转半天都转迷糊了。”
丫环疏影好像还记着李逸刚才的取笑,“山门为啥有三座门?”
“佛家说三门解脱,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中间大门是空门,两旁的小门,东边是无相门,西边是无作门。
马蹄寺是皇家敕建,山门还建成了殿堂式,中间那座大门盖成了山门殿,殿内塑有两尊金刚力士像,左边力士怒目张口,右边的力士怒颜闭唇。”这都是之前慧了跟他介绍的。
小丫头没想到李逸知道这么多,在后面不由的又撇嘴,惹的主人伸手掐她。
“咱们从这边往里走,前面就是寺里的钟楼鼓楼了,早晨先敲钟,以鼓相应;傍晚则先击鼓,以钟相应。马蹄寺的钟下还供奉有地藏菩萨。鼓楼下则供有伽蓝神关羽,关平为其左胁侍,周仓为其右胁侍。”
小丫头马上又道,“关羽?是三国的关云长吗,他不是武将吗,怎么供在佛寺鼓楼?”
李逸笑道:“我也不知何故,只是刚才参观时见到。”
杜十娘出声道:“这个我倒恰好知晓其典故,据说前朝开皇年间,天台宗智凯大师驻锡荆州,想在玉泉山创建弘法道场,一次他打坐入定,十数天后,忽见关羽关平威仪如玉,趋前致敬,自称是当阳山之主,他们听说大师欲于山上建庙,答应襄助,七天后,大师出定,一座宏伟壮观的佛寺出现在面前,于是大师率弟子入住新刹,又入定为关羽等授了五戒。
他将定中所见讲给弟子,将此记录,于是神之威德,昭布千里,关公既受五戒,智凯言于晋王杨广,上封其事,锡以佳名,关公遂为此寺伽蓝神也,从此关公就成了佛教护法神。”
李逸倒有点惊讶于这姑娘知晓的多。
他带着两人来到了天王殿,
天王殿正中是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佛,这位是释迦牟尼佛的既定接班人,是未来佛,正确叫法应当是弥勒菩萨,他还没成佛。
弥勒佛两侧就是四大天王了,弹琵琶的,持剑的,拿伞的,玩蛇的。
后面是韦驮菩萨,又叫韦驮天,四大天王座下三十二神将之首,护法神。
“我们刚才来过这里,就是从这里出去后,转迷路的。”丫头道。
李逸刚才也来过这,韦陀与弥勒背靠背,面向大雄宝殿,他的降魔杵是扛着的。
刚才慧了还特意说了这里面的讲究,如果寺中的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是个大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要是端在手里,那表示是个中等规模寺庙,仅可以招待一天。
如果是把杵立在地上,那就是说这是个小庙,不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其实这个杵立的还有个潜规则,就是斋堂会不会招待上香的人免费吃斋饭。
杵立在地上的一般是不免费招待的,杵端在手里的,布施了提供斋饭,像马蹄寺这种扛肩上的,斋堂是会免费供斋饭给来上香的人的。
马蹄寺的布局,其实并不符合三教宗的教义,但马蹄寺以前是隋朝皇姑寺,三阶教是后面接手的,因此布局上还是沿续原来的。
“到了这,你们应当认得路了吧?”
“你送人送到底,把我们送到斋堂嘛,这寺庙这么大,好怕一会又迷路了。”小丫头道。
“好吧,跟我来。”
李逸好事做到底,没带两人大雄宝殿,而是直接去了香积厨。
他在这里已经认识了放贷香积钱的库头、负责做饭的火头等,
和尚见到李逸去而复返还有些疑惑,又看到他带着两个少女过来更不解了。
“这两位是随家人来上香的,在寺里迷路了,要去斋堂。”李逸道。
杜十娘上前:“我是杜曲杜十娘,随祖母郭老夫人前来上香,在寺中迷路了。”
僧人一听是杜曲杜家的,不敢怠慢,这可是他们寺里的大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