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皇帝又给一千羽林,拨给刘德敏田留安二将。
秦王这再借来秦琼、程咬金、吴黑闼、牛进达四将,再借秦王府一千步骑。
李逸麾下四千六百人,还有山东悍将九人,强的离谱。
他觉得自己这次,根本败不了,怎么败?
这样的阵容,别说打千余众的山贼祝山海,就是直接去洛阳干王世充,都能打的有来有回吧。
第254章 香积寺点兵
如酥细雨中,李逸骑马回到平康坊宅。
他回来简单收拾下行李,便要跟妻妾告别去军营。
“不是说去原州吗,怎么又要去周至剿匪?”
“区区千余贼匪,娘子不用担心。”李逸笑着安慰十娘,“你照顾好家里便是,”
“阿郎多带些部曲家丁随行,一定要多注意安全。如今天乍暖还寒,早晚要多添衣物,切勿着凉”十娘恕恕叨叨。
“阿郎,李二郎带着李仪同来了。”
外院客厅,
李靖父子登门,李逸笑着打招呼:“李公这是刚下值?”
“嗯,刚听犬子说无逸领了司竹园剿匪差事,我今日在右武候衙门也是刚听说了何潘仁、赵钦他们兵败身亡之事,”
李靖一直记着李逸当初举荐他随军泾州之事,让他得到任用。
“我在周至户县那边也有庄园,也曾在那边射猎过,对那边的地形还算有所了解,过来跟你讲讲。”
“那可太感谢李公了。”
“客气什么,”李靖指着李德奖,“我还得感谢无逸你,上次带着这小子去谷州,让他沾光立功,得了三转勋,还授了个旅帅。这次你又特意带上他,这般提携,我也是深为感激的。”
李德奖坐在一旁呵呵傻笑,老子面前也没他说话的份。但他也承认,上次谷州之行是真沾了李逸的光,他也没打什么仗,虽也分守一寨,可从头到尾也没碰到敌人来攻,事后居然也授三转勋,晋从八品旅帅。
也算是正式步入仕途了。
若不沾这个光,他要按他老子李靖的安排,以品子身份先到三卫去当翊卫,得起码先熬上好几年,通过吏部铨选才能算正式出仕。
而现在,他去谷州一趟,前后个把月,就直接得到了从八品实职,还拿了三转勋,节省了十年时间了。
李靖要来纸笔,
开始在李逸客厅火炕的炕桌上,直接绘制起司竹园一带的地形。
“渭河南岸黑水河东是百里林海,易于贼匪藏匿,他们可能会骚扰、袭击,再往里黑水峪,有许多段地形险要,贼匪必然会利用地形伏击,还极可能故意诈败诱敌深入,
而他们真正的贼巢,必然是在更深处的山里。
在周至县东南三十余里山中,有隋朝行宫宜寿宫,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到仁寿四年,巡游各地,沿终南山设宜寿宫、文山宫等十二座行宫,供游幸和避暑,
宜寿宫就建在黑水峪内。”
曾经的隋帝避暑行宫,如今却成了贼匪们的老巢。
此行宫依山傍水,藏于青山翠绿之中,
连绵起伏的终南山谷,给盗匪们提供了很好的藏身地。
李靖勾画出司竹园竹海,到黑水峪,再到宜寿宫的整个地形。
周至县城那是关中平原一马平川,东南进入终南山,就是截然不同的地形,山脚下是百里竹林,越往里,地形越险。
李靖钻研兵法多年,
虽没有真正实操过,但理论知识过硬,对着地图给李逸讲解战术,推测敌人可能的战术,然后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简直就是把饭嚼碎了喂给李逸吃。
“李公,你现在右武侯翊府反正也没啥事,要不我向圣人请求,把你借调来做我行军长史,到时排兵布阵,都听你的。”
李靖放下笔,正襟危坐,
“可以乎?”
李逸一看他这模样,心里愣了一下,顿时才醒悟过来,原来李靖这么主动的上门来出谋划策,并不仅仅是感谢李逸提携了李德奖,
人家李靖这是毛遂自荐来了,
他还反应迟钝半天没醒悟过来呢。
也是,自幼就能跟舅舅韩擒虎讨论孙武、吴起的人,如今虽身为四品的右武侯翊府仪同,协助管理一府番上府兵,心里岂能不渴望上战场呢。
浅水塬那次随梁实出战,只怕更是点燃他心中那带兵激情吧。
“若能得李公相助,此次出兵还不手到擒来?”李逸当即就又骑马到宫门,请求面圣。
李渊听明他来意,倒也不在意。
“李靖啊,那个家伙,好吧,既然你这么相信他,那就让他随你同往,不过朕劝你还是莫完全相信他,他一书生尔,也没真正带兵打仗过,纸上谈兵,未必就真有实用。”
“听说你还找二郎借了秦叔宝等几将,他们倒都是百战骁将,经验丰富,你可以更多倚重他们。”
“本来朕是打算派右武侯将军桑显和带兵前平叛的,但太子力荐了你,你在谷州之战的表现朕也是看在眼中,
这次也就不顾萧裴寂几位宰相的反对,仍然派你去带兵平乱,你可莫辜负朕的一片厚望!”
李逸知道桑显和,一员骁将。
隋朝的虎牙郎将,是屈突通部将,跟之前死守蒲坂的尧君素都是非常骁勇,协助屈突通守蒲州,后来率几千骁果军拦截李渊入关中。
曾夜袭大败过王长谐,
在潼关,刘文静拦截屈突通,桑显和率部夜袭,连破二栅,刘文静拼死抵抗,死伤数千人,刘文静都被射伤,关键时候,刘文静派突厥轻骑绕后攻击隋军背后,
刘文静让手下士兵高呼突厥大军援兵到了,呐喊而出,隋军此时也疲惫,看到背后的突厥骑兵出现,还真以为是突厥大军到了,兵败,桑显和被俘。
但他的勇悍也得到刘文静和李渊的认可,不仅赦免其罪,还行军拜其三品右武候将军。
相比起来,李逸肯定不能跟这样的悍将比,但李渊最后还是选择了李逸。
“臣一定拿下祝山海等贼匪,”
神禾塬畔,
河河边,
未来这里将建起一座雄伟的香积寺,而在更久远的未来,在这里还将展开一场决定大唐命运的香积寺大战。
李逸的军营立在此,
各路人马在此汇聚。
离长安三十余里,
四千六百人集合。
军旗飘飘,
行军长史李靖披着一身明光甲,奉李逸军令整编全军。
“全军立前后左右中五营,战兵三千八百五十人,共七十七战队,前后左右四营,各十五战队,中营十七战队。
另七百五十人的辅兵,五营每营配给三队。”
李靖一来,就先明确旗帜。
中军立大纛六口,这是行军总管标志,红色军门旗两杆,五方旗五口。
鼓十二面,角十二具,擂鼓而进,闻角而止。
每队一面队旗,行则引队,住则立于队前,总管立十旗以上,子总管立四旗,各队的队旗上绣飞禽猛兽。每队还有认旗,与其它队不相同,好在战场上分辨。
主将李逸以为帅旗,长方形旗上面书大大的李字,各子总管的旗小一号,各书将领姓氏。
所有的旗帜,李靖还指派了旗手、旗护卫。
“鸣鼓则进攻,鸣金则收兵,必须令行禁止,军旗则代表军心及方向,战场上,必须密切注意军旗动态,麾前则前,麾后则后,麾左则左,麾右则右,视麾所指。
如有不听旗令者,斩!”
“军队在,军旗就在,若旗手死,旗接执军旗,若军旗丢,旗手、旗皆斩,队失队旗,全队受罚,营失将旗,子总管和全营皆罚!”
“如果能夺得敌人旗帜,记大功一件,与先登、陷阵、斩将,并为首功!”
李逸佩服不愧是关陇门阀的将门子弟,打小就能跟战神讨论军事,正规军就是不一样。
他这支军队虽也是拼凑,但是当今最正规的正规官军了。
旗帜等一应俱有。
很快,士兵按李靖要求,在神禾塬上,搭起了一个简易的检校台,李逸坐小马扎上,南向,左右各置鼓六面、角六具,树五色旗。
六面大纛居前,列旗次之。
左右押官驻队如偃月形为后骑,下临平野,使士卒能够目视旌旗,耳闻鼓角,心存号令。
李靖亲自指挥操练,
一军五营人马,李逸为行军总管,李靖为行军长史,罗士信为行军司马兼前营总管。
秦琼统左营,田留安为副将,程咬金统右营,牛进达为副将。
李逸自统中营,常何、李君羡为副将。
吴黑闼统后营,刘德敏为副将。
“骠骑将军韦挺,”
李逸点将。
“末将在。”身着明光甲的韦挺阴着脸上前。
“本总管现派你率子弟、部曲,先一步赶往周至,收集贼匪情报,寻找向导、绘制地图等,去吧。”
李逸一个兵都没给他,让他带自己的子弟、家兵前往。
唐人出征,一般都会带上子弟从征,尤其是军官,子弟从征既能历练,也有机会立功,当然也能协助保护自己。
韦挺名门出身,就带了六个子弟,他自己带了八个部曲,每个子弟也带了四人,加起来就有三十九人。
把碍眼的韦挺踢走,
李逸和李靖秦琼等商议起行军作战计划,他没指望韦挺的情报,只是找个由头踢开。
“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提议,派人伪装成商贩、难民、樵夫、猎人等,分散进入司竹园、黑水峪等地,侦察敌人情报。”
李逸这个外行,非常尊重一众内行。
对这些沙场悍将,或是李靖这种未来军神,他是虚心纳谏。
小到军中庶务杂事,大到排兵布阵,他都完全听他们的。
他手握兵符,怀揣诏令,坐在帅位,却并不强调自己的想法。他深知虽有泾州随军,和谷州立功,但他还是个军事门外汉,
外行领导,就得听内行手下的。
“李长史说的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