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王四十多岁,正经的五姓子,太原王氏,他祖父是大名鼎鼎的王僧辩,南朝名将。
当年跟陈霸先共掌朝政,但最后没争过陈霸先。要是争赢了,那就没有南朝陈,而可能是要出个南朝王。
王的叔父王,大业初支持杨谅反杨广兵败被杀,王被牵连,弃官匿于终南山,直到李渊入关中,李纲推荐下,王才加入建成幕府。他深得建成赏识倚重,
太子内舍人,正五品,相当于朝廷的中书侍郎,李建成极信任王。
“你原在御宿乡无极观出家为道?我当年也曾多次访问过无极观,还跟李真人相交不错,没想到李真人竟然已羽逝。”
王带李逸来到门下坊的司经局的院子里,李建成特吩咐给他安排了一间公房,挺宽敞,这待遇比太子校书还好。
“国家肇建,东宫僚属也还不齐备,”
完整的东宫机构,就是一个小朝廷,有詹事府、左右春坊,以及三寺、诸监,和太子内三卫和十率府等。
司经局隶属左春坊,这是仿朝廷的门下省,有左庶子两人,下统司经局、宫门局等六局。
司经局相当于朝廷的秘书高官官是太子冼马,置二人,从五品下。下属官员有侍奉文章的正六品文学两人,正九品下校书四人,从九品上正字二人。
司经局是个相当轻闲的部门,就管理东宫的图书典籍。
李逸这个太子正字,说白了就是东宫图书馆管理员。
太子洗马这种级别的东宫官,是东宫中层,还得侍从顾问、规谏太子,太子正字这种小虾米,那就纯是闲杂人员了。
一般这就是给世家子弟镀金的位置。
办公室挺大,
甚至还给他配了下属,有书吏一人、典书一人,掌固一人,楷书手六人。
居然有九个下属。
再加上给他安排打杂的庶仆两人。
这待遇确实不错。
一群人进来拜见,
从九品上的官,他也是官,对于那些普遍四五十岁的老吏来说,李逸再年轻,也是上官。
何况人家还是太子红人东宫内舍人王亲自领来的。
这群老吏里那位书吏算是领头的,年纪也较大,袍衫很旧,看来司经局是个清水衙门没啥油水,日子过的一般,他主动的拿来了茶叶,给李逸和王煮茶。
这公房里居然有一套新茶具,
还有炭炉。
煮茶的功夫,李逸也算是跟这群下属认识了。
两个庶仆都是十七八岁的少年,他们是京畿百姓,也是轮流到官府服杂役的,分到李逸这个官员手下干杂活,就是充当使唤的。
其余九个则是司经局里的在编人员,除了掌固是管档案的,其它的都是书手,字写的好,抄抄写写就是他们的职责。
司经局光楷书手就有二十五个,分到李逸名下六个。
各自做了自我介绍,基本上都是前朝各衙门抽来的,杨广迁都洛阳后,东宫也在洛阳,
这也使的如今李渊称帝,册封太子后,建成的东宫各部僚属很不齐全,都得从其它衙门抽调人。
喝了壶茶,聊了会天,
发现司经局现在很清闲,根本没啥刊订图书典籍的任务,大家每天都是在混日子。
“中舍人,掖庭宫那边送人来了。”
有人进来告诉王,
王放下茶杯,“李郎,走,接你的人去。”
东宫门口,
掖庭宫派了宦官把人送来,
“这是姬氏,奉旨赐给李正字。”
嘴上无须的白面小宦官指着一个年轻女人对李逸道,那女人穿着襦裙,头戴幂篱,帽檐一圈下垂的薄绢至颈部,摭住了脸面。
“以后你就跟着李正字了。”
李逸望向那名宫人,薄绢后女人也望过来。
他只感觉这女人应当挺年轻。
宦官给了李逸一纸出宫人姬氏的文书,
文书上说姬氏是没入掖庭的罪妇,如今皇帝放出宫,赏赐给李逸为婢。
皇帝赏赐的二十匹绢,也一并送到。
李逸谢了小黄门,直接给了他两匹绢做谢礼,那小宦官笑着收下,转身乘车离去了。
“我是李逸,”
女人屈身一礼,“奴婢姬氏。”
王让李逸把人带回家,还说他可以三天后再正式上任。
“太子殿下何时回京?”
“这个不好说,”
王跟他告别,回了东宫。
李逸望着东宫大门,沉默许久,姬氏站在旁边一声不吭。
良久,李逸也只好叹息一声,他取回马,
“走吧。”
女人默默跟上,她连个小包袱都没有,孑然一人。
李逸骑马,姬氏步行,走了大约一里路,女人仍是一声不吭的跟随着。
李逸觉得这女人应当出身不一般,
“刚才小黄门说你是罪妇没入掖庭?”
姬氏似乎知道他想问什么,很坦诚的答道:“奴亡夫是前朝鹰扬郎将李琅,”
李逸摇头,表示没听过。
“奴先阿翁讳上子下雄,乃前朝民部尚书、右武侯大将军、高都郡公。”
“李子雄?“李逸对这个名字好像有点印象,又好像没啥印象,但既然能官至右武卫大将军,说明曾经地位不低了。
倒是姬氏,见李逸连她公公李子通都不知晓,不免疑惑。
“我以前是个出家道士,随师傅云游天下不问世俗,不久前才刚还俗。”李逸解释。
姬氏说她夫家是关陇名门贵族,公爹李子雄是前朝大将军,年轻时就跟随周武帝平定北齐,一生屡立军功,战功赫赫,大业九年,杨玄感叛乱,杨广猜忌李子雄,下诏抓捕解押至御前,李子雄因此杀了使者逃奔杨玄感。
后兵败被杀,子弟俱被诛,并抄没家产,妻女等籍没掖庭为奴。
姬氏说她大业九年,十四岁嫁入李家,结果新婚不满月,就遇这祸事没入宫中,为奴五年今日才放出宫。
“你娘家还有人吧?”
姬氏沉默不语。
“你娘家要是还有人,你可以给他们写信,我帮你送。”
姬氏沉默许久才道,“奴祖、父母皆已逝,”
“没其它人了吗?”
姬氏不语,
见状李逸也不再多问,“我给你叫个赁驴人来,路还远着。”
长安城里有许多赁驴人,聚集在城门、坊门、街口处,这些人就是出租驴的,按里程算钱,相当于唐朝的出租车了。李逸直接叫了头驴,一里二十钱,价格不便宜,但服务挺好,姬氏骑驴,那驴主人就在前面牵着驴,驴子走的很平稳,速度也不慢。
第43章 繁花似锦
咚咚的鼓声远远传来。
李逸抬头望天,中午了。
牵着驴的赁驴人自来熟道:“这是东市的开市鼓声,每日日中为市,开市时击鼓三百声,叫开市鼓。日落前七刻,击钲三百声,叫闭市钲。
这位阿郎,这里离东市挺近的,要去逛逛吗?”
东西两市各有特色,东市因周边都是达官显贵们聚集,国子监和进京赶考的各地考生们也常在附近活动,文人墨客聚集,这些人都是消费能力强,故而是高端商贸区,是奢侈品商铺聚集之地。
李逸看了看姬氏,“我们去东市逛逛,给你买点穿戴、用的”
姬氏说不用。
“我还没逛过东市呢,走吧。”
赁驴人高兴的调头,反正他们是按里程收钱,带客到东市,若是能促成个生意,说不定店家还能给他们点好处费。
这个赁驴人是个精瘦的汉子,短衫加束口裤,头上扎了个简单的头巾,挺能说会道,
“咱们长安城啊一百零八坊,有外郭城皇城宫城三城,还有东西两市。
长安有十二大街,东西向横街七条,南北向直街五条。第一横街,就是太极宫前承天门外大街,咱百姓也一般称为承天街。咱现在走的这条,是第二横街,从春明门到金光门,经过皇城大门朱雀门。
皇城朱雀门到正南明德门之间的纵街,就是咱长安的十里天街了。”
“我看长安应当不止横七纵五十二条街吧?”李逸问。
“要细说,肯定不止的,一般说十二街,其实呢郭城内南北向大街有十一条,加上夹城则有十二条,东西向大街是十四条。”
“咱这外郭城啊,东西南面各开三门,总有九门,直十一街,横十四街。当皇城朱雀门的叫朱雀街,也是天门街,南北总共九里一百七十五步”哪时代的京城司机嘴皮子都厉害。
长安街道很多,
但真要说城中交通要道,还是外郭城九座城门间三纵三横的这六条街道,俗称六街。
李逸他们现在走的,就是六街三横街中间那条。
“现在街南边是务本坊,往东就是东城的平康坊了。”
务本坊和平康坊隔着六街中的东直街,
“平康坊可是个好地方,阿郎去过没?”汉子笑问。
李逸摇头,
“那你有空可得去瞧瞧,平康坊虽贵族高官聚居,但入北门,东回三曲,便是诸妓女所居之地也,京都侠少,萃集于此。”
按这汉子介绍的,平康坊内也是有大小十字街,把整个坊划成了十六块,红灯区其实只在北门之东这片,占了三个区,也称为三曲。
“阿郎可知这平康坊三曲有何不同?”
李逸还是摇头,那汉子更来劲了,“坊中南曲、中曲,皆是优妓,往来都是官宦士人、王公贵族,姑娘皆有名有姓,也是各个才艺了得,但北曲可就不同,来往的都是平民百姓,穷举子、穷选人,甚至胥吏贩夫走卒,姑娘也多无才艺,或是年长,姿色平庸,”
平康坊南曲中曲伎女,多是属于教坊名下官妓,或是挂籍教坊的私伎,靠歌舞伎艺,甚至是交际赢得客人欢心,但北曲就纯是皮内生意了。
平康坊三曲,那就是风流泽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