赁驴人极力推举李逸去逛逛。
“大白天的狎妓不合适。”李逸哈哈一笑,
说到三曲,赁驴人就来劲,说的头头是道,各种三曲妓女的故事趣闻,好像他是主人公一样。
不得不说,这男人凑一起,聊这些特来劲。
过了平康坊北门,李逸并没有进去一探神秘,只是一笑而过。
平康坊过去,便是东市了。
赁驴人还觉得没能拉着李逸去逛平康坊有些遗憾呢。
李逸倒也对平康坊三曲有了不少了解,这南曲那属于高端会所,楼宇宽敞,广植花卉,装饰奇石盆景,环境幽静舒适,
主要就是接待官员、士族宴饮,女伎们主持宴会、歌舞助兴,都是交际花。
消费自然也是极高的,最便宜的酒席,一桌也得三千六百钱,每喝一圈,还得三千六,这姑娘的钱又得另算,跳舞、弹奏、唱曲,那都还要另算,每加一曲,又得加钱,
总之,那就是销金窟,
而且越是有名的妓女,那身价越高,连带着酒席、茶水、歌舞等价格也贵。
往来捧场消费的那都是京都豪强贵族子弟。
也只有北曲,才是奔着睡觉去的地。
南曲那样的高端场所,李逸觉得自己就算舍的掏钱,但人家估计也不接待,肯定也需要有准入的身份。
至于北曲,他可不敢去。
姬氏坐在驴上一直很安静,进入东市坊门,先到落车场,李逸付了驴钱,又给了额外的打赏,汉子连声感谢。
李逸带着姬氏逛东市,
刚才汉子说东市最兴盛时是在大业初,那时这里有二百二十行市,商铺万家,隋大业中东市夜半三更失火,烧毁东市曹门以西二十四行,毁铺四千四百余家,官私财物、金银绢药,总烧尽。
那把火,让东市到现在都没恢复元气,甚至那片被烧毁的店铺,也还是废墟。
如今大唐建立,关中安稳,东西市也算渐渐在恢复中,但远不及当年。
李逸牵住姬氏的手,
姬氏惊了一下,手下意识的挣扎几下,
“东市人多,我牵着你,别走丢了。”
姬氏嗯了一声,任李逸牵着了,脸却很红。
“那个,朝廷律法,其实并不完全禁止官员狎妓,只是五品以上,不得入市。”姬氏小声道。
李逸哈哈一笑,稍用力捏了捏她的手,她的手指很纤长,只是有点粗糙了,可能是在掖庭宫为奴五年,干了许多糙活。
高级官员不准入坊市,但完全可以召那些女妓前往,甚至那些贵族高官还有家妓。
禁高官入市、过市,最主要的还是防官员扰乱市场,侵害商贩,一来高级官员的人员多,出入有仪仗警卫,东西两市商贾云集,哪能给你让道退避。
两市本就是封闭的集中市场,所以干脆就禁高官入市过市。
东市内人很多,
十分的热闹,比起街面上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好像半个长安城的人都来市场上了。
坊市里也一样是有大小十字街,临街开店,商贾云集,店铺毗连,一大特点就是相同品类的商货都集中在一片区经营,形成一个个的行或市,绢行、铁行、肉行、药行、金银行、笔行,
大大方便了买卖,
东市中心就是东市署,是管理机构。
市内还有供客商寄存和销售的邸店,还有大量的旗亭酒肆、饮食摊点、旅社客馆,
“胡麻饼,面脆油香,新鲜出炉的邹骆驼胡麻饼,只要二十钱一枚,”
阵阵香气袭来,
李逸拉着姬氏来到摊前,摊主一个驼背的小老头,他的摊子其实就是个小推车。
上面有胡炉,做好的饼坯现烤,加了香油和胡麻在炉子里烤。
这玩意,跟烤馕很像。
很香。
“客官,新鲜出炉的胡饼嘞,来几个?素的肉的?”
“啥肉馅的?”
素胡饼只有芝麻,肉胡饼就豪华的多。
邹骆驼给李逸看他摊子上的材料,切好的羊肉层层叠叠铺在胡饼之上,中间还夹大葱碎和豆豉,再用酥油润泽,然后放在炉中烤熟,趁热吃最香。
羊肉馅料不仅丰富,肉还不少。
关键是看着这肉都很新鲜,不是啥乱七八糟的边角料啥的,看着放心。
“肉胡饼多少钱一个?”
“五十钱一个,我这一个饼里可是放了一两羊肉馅,童叟无欺,包你吃了一个还想再吃一个。”
这价格着实不便宜,素的一个二十,肉的一个五十,但想到现在一斤大米也得五十钱左右,倒觉得还正常。
推车卖饼,也得赚钱啊。
“来四个。”
李逸拿出钱袋,摸出两小串钱,一串百钱,都是开皇五铢肉好。
邹骆驼一边铲饼,一边看着李逸拿出来的钱,眼睛放光,脸上全是笑,这钱是商家最喜欢的。要是客人掏的钱混上些薄钱白钱,少不得还得又费半天口舌让加几个。
李逸接过饼,递给姬氏两个。
“奴要个素胡饼就行。”
“素的哪有肉的好吃,赶紧趁热吃吧,我路上听你肚子响好几次了,饿了吧。”
姬氏脸更红,却又觉得挺温暖,这个年轻小郎,似乎人不错。
干荷叶包着油亮喷香的胡饼,
两人就直接边逛边吃,
不得不说,邹骆驼的饼不错,份量很足,李逸吃了两个感觉已经饱了,姬氏本只想吃一个,李逸硬塞到她手里,让她把两个吃完。
逛了一会,李逸又在一个毕罗铺子前买了两斤毕罗,
这玩意就是油煎的馅饼,馅料丰富,一路逛来,遇到好多家毕罗铺子,大众点的毕罗,是夹葱的,也有韭菜馅的,
豪华点的是有蔗糖的,还有加各种肉的,羊肉、鸡肉、鸟肉等,
当然最奢华的当属蟹黄毕罗,取赤母蟹的蟹黄,淋以五味,蒙以细面,就成了既美味还昂贵的蟹黄毕罗,
而每年春还有樱桃毕罗等,饼皮做成半透明的,包上新鲜樱桃,加入甜馅,蒸熟再煎,颜色不变,粉嫩鲜艳,还十分的甜。
东市好吃的东西太多,
像是美食节一样,
李逸在罗家堡呆了这么久,整天小米粥小米饭的,嘴里都快淡出鸟来了。
逛吃,逛吃,
边吃边逛,吃不下了也要打包,
又买了些衣料,绸的布的,最后还进了金银铺,买了两支发钗,给绿珠和姬氏一人一支。
一圈下来,
花了好几千钱。
回到落车场,李逸感叹,东市确实挺热闹的,商品也丰富,但如今的物价是真贵,还有一点就是大唐钱帛兼行,百姓交易的铜钱五花八门,隋五铢是主要货币,但汉五铢居然也在流通,
还有很多私铸钱,这使的百姓交易的时候,总要折来换去,非常麻烦。
大唐得铸造自己的铜钱了,整顿货币势不宜迟啊。
第44章 病的不轻
长寿坊,
王大郎家,
李逸带着姬氏赁驴骑回来,带着许多东西,
胡饼、毕罗、羊肉串、麦芽糖、庾家粽子、萧家油锤、梅子姜,一样样掏出来,引的王家的孩子们兴奋的尖叫。
李逸给他们分发,
“无逸你也太破费了。”
“去逛了会东市,顺便买了点吃食,还有呢。”
李逸又掏出不少水果,卫州白桃,同州鹅梨、华州甜瓜,都是新鲜水果,他看到绿珠站在远处,伸手招她过来。
“给你留了羊肉胡饼和鸡肉毕罗,都还热乎着,赶紧吃吧。”
绿珠自李逸进门来,就一直在打量着跟着他身后的姬氏,虽然姬氏戴着篱,薄绢摭面,但还是能看出来她很年轻。
“阿郎,她是?”
“我跟你们介绍一下吧,她是陛下赏赐我的宫人,姓姬,名令仪字素君。”
“素君,这是王大郎赠我的绿珠,来自新罗金州,本名玉濑。”
“以后你们两个都跟着我,要好好相处。”
绿珠心里苦涩,刚跟随了李郎,不料李郎又领回来一个。
“妹妹好,”姬氏先跟绿珠打招呼。
“好。”绿珠却没唤她姐姐。
王乡长和王大郎拉着李逸去喝茶,
今天他们陪李逸到东宫门口就回来了,这会也很想知道李逸去东宫的情况。
“太子出京了,见了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的李公,还有太子舍人王,在司经局喝了壶茶就回来了,”
他连上官太子洗马都没见到,
“你没辞官吧?”
听到李逸没辞,两人松口气,又赶紧劝李逸可别胡来。
可李逸其实已经想好了,坚定了想要辞职的心,一来自然是因为知晓李建成这条船不能上,早晚要沉,其次他心中很崇拜李世民,
他不能这边拒绝了李世民那边接受李建成的征召,
还有一个就是今天他去东宫,在司经局见了自己的属下,也跟他们聊了会天,这个所谓东宫正字的官,纯粹就是个闲职。
他并不愿意天天去司经局喝茶看书,
还不如留在乡下先搞好他的无极小学,把三字经、瘦筋体好好传扬一下,三字经写完了,还可以写弟子规、百家姓、增广贤文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