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 第382节

  听到他在诋毁夏大人,金莲心中不爽,于是便起身告辞去到了妇孺那边休息去了。

  而李世民倒也是光棍,他往火堆旁边这么一趟便合衣睡下。

  不过这到底有何用处,第二日他就知道了。

  第二日那持续多日的大雨终于彻底的停了,太阳的金光刺透乌云泼洒在大地上,水位也已肉眼可见的速度退了下去,这会儿原本的县城已经是一片狼藉,不过后续的物资和补给此刻也已经运抵了这边,临时定居点肯定是要建的,毕竟县中的屋子十不存一,一切被大水毁的干干净净。

  大部队带来了各类的营帐,还有各种生活物资,还有大量的木炭和石灰。

  景泰帝伸着脑袋在那看这些人用木炭和一种造型奇怪的水盆组合起来把那浑浊的污水变得清澈见底,即便是他也觉得这玩意跟法术一般。

  李世民则觉得都这个节骨眼了,还矫情的喝开水简直就是有病,但没人敢喝生水,因为在这喝生水是要挨鞭子,再渴都得喝烧开之后的水……

  石灰这被投入到了井中,还有房屋之中也都开始铺起了石灰,一时之间空气里都是那种烧灼的碱味,非常难闻。

  食物供给开始慢慢变得正常起来,秩序快速的重建,伤员病号都集中到了远处的医学院帐篷之中。

  李世民惊叹于江南道的效率,虽然这里距离江南道比较近,也就一百里上下,但只是前后两天就有这样的反应速度,那如果放在战时,随便一个营的校尉都能化身飞将军,这仗还怎么打?

  当然除了这种行军能力叫人惊叹之外,作为专业选手的李世民更惊叹于他们的后勤补给能力。

  打仗,不管是在任何时候都不是看前线将士多勇猛,当初夏林跟他讨论战争局势的时候说过八个字,他记忆深刻,那便是“开战在己,终战在敌”,这八个字具有很高的战略意义,换而言之就是战争最终打的也许并不是兵强马壮而是谁更能耗得起。

  后勤保障直接关系到前线的作战能力。

  然而江南道用两天的时间就打通了生命线,完成了供应数万人的补给线,这个能力,当为仙人……

  但其实李世民并不知道的是其实这是要归功于浮梁书院,如今的书院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书院了,他的规模比最开始大了十倍不止,里头的科目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地质学就是里头很重要的一个系统。

  小到修桥补路,大到移山填海,都跟这个学科直接挂钩,地质学大院里头拥有全天下最大的县志库,里头保存了从秦汉以来许多地方的地质信息,岩层是什么样的岩层,河道每年的走向,甚至是山脉之间的连贯性等等,从里头得到了各种各样庞大而详细的信息。

  就是这些信息保障了后勤队伍的平安通过,知识的力量在此刻碾压了一代帝王的智慧和想象。

  而这还只是开始,之后还会有大量的投入,包括重建家园、开垦农田等,每一步都需要非常详细的技术指导。

  恰好,浮梁都有专业对口的人。

  天下良才既然不多,那就自己培养,要知道夏林来到浮梁之后啥都还没干呢,第一步可就是建设书院。

  接下来的几日,让李世民的惊讶的事情就越发的多了,首先就是按照正常的情况,水灾退去之后的两日内,必是会有大面积的瘟疫,所以大灾后有大疫的说法才会流传千年,甚至灾后疫情的危害远超灾害本身。

  但在这里,不管是原来留下的人,还是后头陆续回来的人,加起来近三万人中除了偶有人得风寒,竟无一人染疫。

  也就是说每顿饭之后他们喝的那个浓烈蒜味的东西不止是有用还是有大用,并且不允许喝生水吃生食也阻断了瘟疫传播的途径。

  定点排便、病人分离,以及及时抵达的医疗力量,迅速的把风险降到了最低。

  还有那茫茫多的石灰,也成为杀灭蛇虫鼠蚁这些瘟疫源头的重要产物。

  “这断然不可能是一日之功。”

  李世民斩钉截铁的说道。

  这会儿可就景泰帝装逼了,他一只手背在身后,站在山头之上长叹一声:“每年浮梁花在这些看似无用之处的钱,何止万贯。然朕都只是任由它去了,钱固然重要,可万千子民江山社稷却也不是钱能丈量。”

  “得了吧,你想管也得管得着。”李世民冷哼一声:“这亏了是江南道,若是发生在你京畿道,当下恐怕瘟疫早就蔓延开了。你那的人都是什么德行,你心中没数?”

  “现在好多了……好多了……”景泰帝气势顿弱:“比以前好多了。”

  李世民没有搭话,只是默默的看着下头发生的一切,他知道自己也许没有夏道生的远见,但他能学啊!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笼络人心那么简单了,若是同样的事发生在北方,但主角不是夏道生而是他李世民,他都不敢想最后会发生什么,说不定黄河里就要蹦出一条十八斤的大鲤鱼,肚子里有一张纸条,上头写着“大李兴,二凤王”了。

  当然了,李世民现在更想了解的就是夏林手底下的军队构成,到底他是用了什么样的法子能把士兵弄成这样一群悍不畏死,军纪严明且战斗力极为强悍的铁军。

  不开玩笑,当年夏林见二凤时还有些慌张。但如今,二凤只要是想想都觉得心里憋屈的很,打不过……真的打不过了已经。

  “十年前要是一刀攮死他多好。”李世民嘴里小声嘀咕道:“晚了……什么都晚了。”

第617章 大场面

  夏林熬了能有三天,但仍然没有睡觉,因为相对于靠近江南道的地方能够及时得到救援,这些远一些的地方终究还是要靠自救。

  但显然自救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因为这地方山区众多,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且这里的百姓绝大部分对官兵是抱有抵触和恐惧的,即便说已经发动了几乎所有官兵开始进行紧急救灾,但因为此地居民分散,地势复杂且河流密布,进展速度可以说是相当慢了。

  而七十二小时则为救援的黄金时间,再往后那些被洪水围困的受灾之人,他们的死亡率就会成倍成倍的往上翻。

  所以这个节骨眼夏林是一分钟都不敢睡,只能说趁着派送任务接收情报的空挡小小的眯一会儿。

  这会儿外头暴雨虽然已经没那么狂了,但仍还下着淅沥沥的雨水,但山区多有堰塞湖,这些堰塞湖会在后续的几日里陆续的溃破爆发,这些水夹杂着泥沙和杂物从上而下涌入河中,堵塞河道导致灾后的二次伤害,甚至可能会有溃坝的风险。

  本地的县令陈中平也是三日没睡,他踩着没踝的泥浆就在堤坝之上,蓑衣上的雨水在火把映照下凝成银线。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抄起铜皮喇叭对着黑压压的人群暴喝:“县衙所有差役听令!王班头带二十人拆西街茶馆门板,半炷香内运来堵缺口!李主簿开仓取麻袋,装沙土者每袋赏十文!”

  雷鸣声中,衙役们踢开泥浆奔走传令。陈县令突然揪住跌跌撞撞的驿卒:“你!骑马往上游跑,看到水位漫过老槐树杈就放三支火箭!”转头又朝挤作一团的百姓嘶吼:“十六岁以上男丁都来领箩筐!背十筐土换半斗米!妇孺退到城隍庙高处!”

  堤外浊浪轰然撞碎三块条石,几个乡勇被冲得踉跄。陈县令甩了蓑衣就往豁口处跳,官靴陷在烂泥里拔不出,索性赤着脚扛起沙袋:“屯田兵分三队轮换,人在堤在!”混着血腥气的吼声穿透雨幕,二十几个精壮汉子应声扛着木桩顶上来。

  “报下游刘里正带三百佃户来援!”

  “让刘老丈把住三孔桥!再派个人去请寺里的和尚,把他们的铜钟拖来镇水!”陈县令撕了半幅官袍裹住渗血的手掌,忽然指着个戴方巾的:“那个郎中!带徒弟熬五桶姜汤,掺上烧刀子!”

  火把在风雨中明灭不定,上千人踩着筑堤号子的节拍穿梭如蚁。东方泛白时,浑身泥浆的县令瘫坐在麻袋堆上,望着勉强合拢的堤坝,哑着嗓子吩咐:“留三十人轮值守夜……其余……咳……都去喝……”话没说完,靠着断木昏睡过去,手里还攥着半截浸透的令旗。

  外头的惊呼声将夏林惊扰,走出去就见那陈县令倒在地上,周围多人围着他正在试图撬开他的嘴。

  夏林走上前扒拉开人群查看了一番,发现这县令是因为操劳过度而晕厥了过去,他手一挥:“你们把人先抬去大帐之中,发现堤坝管涌第一时间上报,快!”

  在这个时候可没有什么将军大帅,上了大坝在老天爷的面前那都是死狗一条,溃坝大家一起完蛋,甭管他是什么牛逼的人物,在这滚滚洪流面前那也没有任何差别。

  天空露白时,雨总算停了,但眼看着上游三支烟花冲天而起,也就是说上游的上游肯定出现了堰塞湖的垮塌导致连锁反应。

  而接下来就看他们这几日连番加固的堤坝能不能扛得住这次的冲击了。

  所谓尽人事听天命就是如此,把该做的就做了,剩下的一切交给天意。

  河中的水肉眼可见的暴涨,里头夹杂的泥浆石块冲击着堤坝,站在上头甚至能感受到隆隆的震颤。

  说不慌是假的,夏林都有些哆嗦,毕竟这个水流速度加上这个径流量一旦溃坝他在五秒钟内就找不见人了,除非他真的有能耐说无限滞空,否则结果基本也就是个死了。

  浪涛拍打着堤坝,很快水便已经来到了他们脚下,身后是明显低于水位线的桂州府,以及这里居住着的数十万人。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现场除了河水的咆哮之声再也听不见一丁点杂音,前方一片雾蒙蒙,叫人看不真切,水中时不时还飘过一些大牲口的尸体,看着让人心中骇然。

  大坝这会儿出现了一定的涌动和漏水,虽立刻有人过去进行加固,但这显然已经是杯水车薪。

  夏林看着各处慢慢的出现了破溃,心跳已经来到了一百八,但这会儿绝不能乱。

  “快,疏散堤坝上的人,快!”夏林立刻下令道:“朝两旁高地上撤离,其他的什么都不要管了。”

  所有人都在撤离,这会儿也有人上前找到夏林:“大帅,您也撤吧,大坝可能保不住了。”

  夏林摆手道:“肯定可以,我便不走了。”

  其实倒不是他装逼也不是他有信心,而是他知道这个情况下,他没有在五分钟跑出去八千米的本事,那撤不撤都没有任何区别,都说水火无情,真正看过溃坝的人才知道这个水涌过来的速度到底有多快。

  不过也许运气的天平就是站在夏林这一边,就在大坝眼看着摇摇欲坠多处已经出现塌陷的时候,洪峰过去了,水位迅速开始下降,眼瞧着就恢复到了安全的水位线上,这一下原本修筑堤坝的人重新返回,欢呼声响彻了整条堤坝。

  这种劫后余生的喜悦真的是可以战胜一切其他情绪,而这时再回望家乡时,那种前所未有的荣誉感便狂涌而出,有些人情不自禁的抱头痛哭,而有些相对含蓄的则相拥而泣。

  夏林这会儿也总算是松了一大口气,只不过这一口气泻了,他甚至都有些站不稳,身后的亲兵连忙搀扶起他,低声询问道:“大帅是不是要休息一下?”

  夏林点了点头,然后这才被架到了帐篷里,虽然条件艰苦了点,但这个时候了能有个睡觉的地方就已经很好了,而当下他的情况就是沾着枕头就睡了下去。

  洪峰是过境了,但后续的事情还有很多,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堤坝都能顶得住,但相对来说下游区域居住的人更少,农田也更少,损失非常有限,这也就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当然了,现在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当下城中的食物供给已经要出现问题了,毕竟之前魏长盛囤积的物资都已经当战利品缴上去了,如今各地遭灾,许多百姓都涌入到了这里。

  吃不饱饭的流民有多恐怖,夏林可是见识过的,所以现在他们也只能暂时执行战时管控,食物全部统一配给。

  可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牛逼的分配制度在没有东西的前提下也是白扯。

  魏长盛此刻其实也没闲着,他去一家一家的与城中的富户进行沟通,希望他们能拿一些物资出来度过这次难关。

  但结局嘛,其实想也想的到,他们不在这会儿囤货居奇就已经很好了,怎么可能还会拿东西出来分给穷鬼,这比杀了他们还要叫他们难受。

  魏长盛这会儿憋了一肚子的瘟火,他来到夏林这边打算商量一下怎么办,可刚刚到帐篷外头就看到亲兵在朝他摆手。

  “夏公睡了?”

  “嗯,魏大人抱歉,大帅太过疲乏了。”

  “那我晚些来。”

  他转身刚要走,就听见帐篷里夏林的声音传来:“魏兄请进吧。”

  魏长盛进去的时候发现夏林极为憔悴,看得出来这几日他真的是太过于操劳,所以也没好意思打扰,便说道:“夏公先行休息,我晚些再来。”

  “是不是因为城中粮食的事?”

  “是啊。”魏长盛叹气道:“我去与城中富户商量,他们都说没有,其实大伙儿心中都明白,他们有也不会拿出来。”

  夏林笑了笑:“我知道了,城中粮食还够几日?”

  “三日,主要是外头逃难来的人太多,足足有近三十万人,他们的吃穿用度都要在城中支取。”

  “嗯,明白了。”夏林点头道:“明日吧,明日我去处理。”

  “夏公,这个事可不好办,他们言必称国法,然而当下他们既没有囤货居奇也没有炒买滋事,很不好处置。”

  “没事。”夏林摆手道:“我来处置,且劳烦魏兄明日设宴款待他们吧。”

  “设宴?”

  “对,设宴。”夏林轻笑道:“最好的酒菜。”

  魏长盛顿了顿:“好,那便依照夏公所言,我这便去准备。”

  其实这会儿魏长盛大概能猜到夏林的想法,但也不是那么真切,不过他心里明白,想吃夏公的饭菜那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还是最好的酒菜,就问问京城里的那些个官人他们敢不敢吃这顿饭。

  不过他们敢不敢吃,魏长盛不知道,城里的富户是肯定敢吃的。但吃完之后会如何,那就看他们的造化了。

  夏林这会儿倒下去就继续睡了下去,中途就跟死了一样,完全没有动静,极度的困顿让他再也没力气坐起来了。

  

  今天本来两章都审核了,我只能修改出来一章了,明天那章应该能放出来。

第618章 来吧,朋友们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一个正常的国家,商人永远都只能是圈养在猪圈里的猪,平时富裕的时候要给它们喂得饱饱的,甚至比人吃的都好。但一旦该到时候了,那它们就也该出栏了。

  这里的本末不能倒置,而现在夏林要开始杀猪了。

  其实也能理解,要叫人心甘情愿把口袋里的钱掏出来,这得多大的机缘,大家都不傻,凭什么要给你掏钱呢?而且国法就在那摆着,人家也确实没有犯什么错误,硬来肯定不行。

  所以夏林也非常的客气,甚至以他的身份亲自站在了那酒楼门口迎接各方来客。

  “哟,快里面请里面请。”夏林拱手,满脸微笑:“孙老板几日不见红光满面呐。诶,这不是李老板么?上次一别已有好几个月了。”

  这迎来送往的那些个老板都直迷糊,实在想不起自己在什么地方见过他,但人家却能精准的叫出来名字,这叫人心里头毛毛的。

  要知道今日做东的可是那江南道夏道生,应付魏长盛他们有法子,但应付这夏道生他们可一筹莫展,完全没有接触过的人,上来就整这么一手,着实叫人心中惶恐。

  这城中的富商足足凑了一个厅堂,一桌根本坐不下,而是分了好几桌,桌上的菜品极为丰富,可见厨师的手艺相当不错。

  “这大灾之年,如此铺张浪费,里头恐怕是有些事吧?”

  “谁说不是呢,哎哟……你瞧瞧,你瞧瞧这鸡,一层黄油,上好的下蛋鸡呢。”

  下头的老板们都在议论纷纷,他们其实老早就通过气了,当下这种聚会本质上跟魏长盛一样,就是问他们要东西。

首节上一节382/4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