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壶非戏,乃射礼也!
主人陆康恭恭敬敬地端着矢,司射端着“中”(盛放计数筹码的器皿),来到刘邈以及众宾客面前,请求众宾行投壶礼。
陆康向刘邈及众宾作揖,客套道:“我有枉矢、哨壶,请大家行礼娱乐。”
说完后,众宾作揖回礼,谦让推辞。
陆康再请,宾客再辞。
陆康又请,宾客又辞。
如此三清三让,才算是完成了“投壶筹礼,揖叙先后”,可以正式开始投壶之礼。
刘邈身为主宾,自然首先被邀请。
刘邈也知道,自己先是拒绝了陆康的尬舞,若是再拒绝这投壶之礼,那就真的是要绝陆康的脸面了。
所以刘邈不再推辞,而是坦然入席。
不过在开始前,刘邈也先打了声招呼
“吾不善投壶,诸位莫要取笑。”
众人再次发出和善的笑声,显然以为刘邈又是自谦……
而刘邈身为主宾,亦是有权利挑选自己的对手。
刘邈一眼扫过去,见这些名士各个胸有成竹,显然都是其中好手,自然不愿去挑选他们。
直到刘邈看见陆康身后的几名翩翩少年时,这才眼前一亮!
这些少年郎君有资格入席列座,又站在陆康身后,显然都是陆康的家眷。
自己投壶的水平简直菜到抠脚!若是和那些名士游戏,大抵被人家吊打……既然如此,倒不如喊一少年与自己投壶,这样说不准还有获胜的希望?
刘邈目光扫过众人,见一约莫十岁的少年郎君目光飘忽,有躲避之嫌,看似羸弱,于是就指出此人,对其微微行礼
“陆氏多有俊杰,又是此间主人。既然如此,就请你来作陪如何?”
众宾客见刘邈竟然挑中一少年作为对手,也是发出阵阵善意的笑声。
投壶之礼,叫小辈上来,自是给他们露脸的机会,所以也算是赏赐,常是相熟的长辈们关怀所至。
他们当然想不到,刘邈只是因为不想输的太惨,所以才招呼小辈前来作陪。
而陆康也没有想到刘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不过他还是欢喜的将少年叫到身边,给刘邈介绍
“此为吾兄陆纡孙议,表字伯言。”
刘邈闻言微微一笑,原来是陆议,陆伯言啊!
……
等会?
你说是谁?
陆逊?陆伯言?那个一把夷陵大火烧毁皇叔中兴梦的陆伯言?
刘邈口干舌燥,眼睛更是发出绿油油的光芒!
自己刚才还在纠结自己去哪找人帮自己抵御袁术呢,结果瞌睡困了就来枕头了?
虽然年纪小了点,但难保人家不是少有奇智,能够帮自己渡过难关呢?
“见过刘使君。”
对面的陆议看到刘邈好似一个怪叔叔,不自觉心中畏惧。
但陆议毕竟是世家出身,基本的礼仪还在,举止依旧称得上得体。
“好孩子!”
听到刘邈夸赞陆议,身为从祖父的陆康却是突然叹息。
“孩子是好孩子,可惜命苦了些。”
“伯言父亲早亡,没了依靠,如今只能在我身前抚养。”
陆康宽厚的手掌在陆议的头顶抚摸,眼神中充满了怜爱。
“可惜我如今已临近耄耋之年,不知什么时候就会与世长辞……家中其他人都有长辈扶持,却不知伯言今后,应当如何处世。”
就在其他陆氏族人都有些伤感之际,刘邈却笃定的指着陆议说道:“此子日后,自然极贵!忠义勿忧也!”
“若是陆忠义放心,可将伯言托付于我,我日后必然善待于他!”
唉?
众宾客皆是面露惊奇之色,而陆康先是面色古怪,随即有些迟疑道:“使君如今可有婚配?”
刘邈不懂陆康为何突然询问自己的婚姻状况,却还是惭愧道:“未曾。”
“吾虽及冠,父王薨,婚事搁置。”
“三年毕,王后薨,又丁忧。”
“丁忧后,母卒,又往后三年……”
这都是刘邈记忆中的真实经历。
本来及冠成年后就要娶妻,但是因为父亲琅琊王刘据去世,只得丁忧三年。
刚刚结束三年,琅琊王太后这个刘邈名义上的嫡母又去世,只能再次守孝。
好不容易又挨过三年,结果刘邈的亲妈又去世了……啥也别说了,继续守孝呗!
所以,别看刘邈已经荣升两千石的太守,却依旧是一个没有娶妻的老光棍。
不对!
刘邈说完后才意识到,陆康询问自己婚姻状况的真实意图!
不是!陆大爷!
我只想要陆逊而已!不是想要他妈啊!
可惜,已经有些来不及
只听陆康惊喜发问:“使君若是不嫌,不如纳伯言母为妾?结朱陈之喜呼?”
注1:
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礼记正义》卷五八《投壶》。
注2:
术大怒,遣其将孙策政康,围城数重。康固守,吏士有先受休假者,皆遁伏还赴,暮夜缘城而入。受敌二年,城陷。月余,发病卒,年七十。宗族百余人,遭离饥厄,死者将半。《后汉书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
请读者大大们呵护萌新,往后翻一翻给个追读,十分感谢~
第3章 好大!
这怎么可以呢?
我想让陆逊待我为主公,而非待我为父亲啊!
刘邈赶忙拒绝:“我如今尚未娶妻,哪里有先纳妾的道理呢?”
“此言差矣!”
有好事的宾客莞尔一笑,眼神暧昧之余透着股异样。
“刘使君既已年长,如何能没有家室?”
“只是使君毕竟是汉皇贵胄,迎娶正妻必然是要登入宗正名册,筹备昏义六礼,绝非短时间能够完成的事情。既然如此,倒不如先纳一房妾室,再与将来打算。”
一般情况下,男子必然是要先娶妻,后纳妾的。
若是先纳妾的,大概率会被世人非议。
但俗话说的好,特事需特办。
刘邈三段丁忧的时间刚好连到一处,无暇娶妻,年纪又有些偏大。若是先纳妾室,其实也并无什么不妥。
听到众宾客的起哄,刘邈正要继续推辞,甚至准备将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堂皇话说出来,不过看着这些个淮南名士的眼神,刘邈陡然察觉不对!
纳妾,不过小事。
这种事情,宴席上随便说上两句,大家当着玩笑话轻飘飘的放下就是,这些个名士为何这般热切?
刘邈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浑。
真以为这些淮南名士都是乐善好施的媒人,见到谁都想撮合一下不成?
刘邈现在是什么身份?
扬州九江太守!
即便这个名号不过还是空中楼阁,没有掌握实权,但终究也是整个扬州排在前面几号的人物,乃是真正的高官!
如此,这些江东士人哪里不笼络的道理?
不对,不仅仅是笼络!
刘邈突然想起三国时的一些趣事。
后世大家伙都以“曹魏好人妻,蜀汉多同志”调侃曹操和刘备。
可大家却忘了,人家曹操再怎么好人妻,到底没有将人妻当做正室。
但刘备入蜀后,第一时间就迎娶了吴懿之妹、刘瑁遗孀、刘璋寡嫂的吴氏为妻,立为皇后,是为汉穆皇后。
这显然不是刘备比曹家人还要更爱人妻。
单纯是因为,刘备以外来者的身份入主益州,必须要与当地豪族联姻,如此才能稳定人心,让蜀地安宁!
刘邈顿时与当时的刘备有了共情!
此时此刻,不正如彼时彼刻?
刘邈身为空降的领导,这些淮南名士以及其背后官吏大抵都在试探刘邈,试探刘邈会不会和当地士族合作。
若是刘邈直接拒绝,看似只是拒绝了纳妾,可实则却是在拒绝了整个江东士族还有自己的前途啊!
……
刘邈记得后世某部动画片里有一句耳熟能详的台词
“要用魔法来对抗魔法!”
同理。
放在后汉,能对抗士族的,同样只有士族!
自己要是拒绝了士族。那就算下场好些,估计就是和刘备一样颠沛流离,成为各个诸侯交面不交心的吉祥物;若是下场不好,要么是如吕布一样被手下官僚给卖了,要么则是如孙策一样莫名其妙被人刺杀了。
刘邈一念至此,后背不由流出冷汗!
幸好自己及时醒悟了这一点!不然的话恐怕要遭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