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 第222节

  大旅长笔直的站立着,拿着电话认真的回复着,旁边周参谋长满脸哭笑不得,但也毫不耽误的帮着记着笔记。

  “啪,”大旅长将电话放下,然后直接跌坐在椅子上,和周参谋长苦笑的对视了一眼。

  “得,咱们刚回旅部,总部电话就打过来了。看样子啊,总部早就惦记上咱们缴获的武器弹药了。”

  周参谋长闻言也是笑了起来,劝解道:“咱们的武器弹药以及后勤供给由军分区张司令那里提供,从来都是多给多配,如今旅部和各团武器弹药和军服吃食不缺,这些缴获物资也用不上,上缴总部也算物尽其用啊。”

  “之前跟师长和政委聊过,如今平原根据地发展太快,武器装备缺口很大,可是急需更多的装备和弹药。晋西北那边也是,不仅缺弹药,也缺少各类物资,相比咱们发展难度更大。”

  “我何尝不知道这些,本来也大都要上缴的!”大旅长有些苦笑道:“不过是突然被总部恭喜发财,有些不知所措罢了。”

  “现在啊,我开始发愁如何安抚李云龙他们几个刺头了。”

  “刚才老总部署说,让李云龙直接将其缴获枪支弹药都移交给配合他们搬运物资的716团。我就希望赵刚政委能镇住李云龙,可千万别当场炸毛了。”

  ………………

  吕梁山上,李大团长还不知道这突然的变故,正在跟配合着他们搬运物资的晋绥军区358旅第7团徐团长瑟着自己的收获。

  “徐团长,感谢你们帮我们新一团运送这些缴获的枪支弹药和物资啊!要不然这么多的缴获物资,光凭我们新一团三千多号人,还真难以从平原上搬出来!”

  李云龙满脸感谢的样子,但嘴里的话却着实有些“凡尔赛”了。

  “咱老李也没想到啊,这次破袭作战鬼子竟然怂包了,就连跟咱新一团打一仗的胆子都没了,直接退守了县城方向。劳资从西往东打,三个小时奔袭了数十里,破袭了大量据点,收拾了大量的伪军和汉奸劣绅,着实缴获了众多的物资。”

  “后来咱老李一看,鬼子退守县城后的人数也不多,各城不过千余人。特别是那汾阳城,作为108师团的重要驻地,储备有大量鬼子的弹药物资,守城部队算上伪军也不过两千人,还分散在全城内。”

  “这么大的肥肉放在咱老李嘴边,咱不吃不就是傻了么!”

  “凭借着咱手中的美式步枪和机枪、德式冲锋枪、咱们云烟厂造的单名火箭筒,劳资三个营齐上,破开城墙三路出击,巷战歼敌,两个小时就拿下了汾阳城。”

  李大团长“谦虚”的说道:“虽然打的顺手,但是缴获不算多,1500余枪支,80万发子弹,2000发炮弹,还有两门步兵炮、4门小钢炮。哦,还俘虏了近千伪军。”

  徐团长心中羡慕,暗中嘀咕着有这么多美式装备我上我也行,但嘴上也恭维着:“早就听说咱386旅新一团李云龙李大团长的鼎鼎大名,如今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打鬼子跟打儿子似的!”

  “短短一夜间,就毙伤俘虏日伪军2000余人,缴获了这么多的弹药物资,实在是咱们八路军的精锐啊。”

  说完这些,徐团长话音一转,有些凄苦的说道:

  “哎,可怜我7团部队,守着贫瘠的晋西北,部队发展慢不说,就连战士们的装备还缺了不少。到了现在,还有不少战士们两人合用一支步枪。看到战士们拿着简陋的武器去打鬼子,我也是心疼啊。”

  说到这里,徐团长眼中似乎都冒出了泪水,但眼神瞄着李团长,意味不言而喻。

  “徐团长,你呀,不要担心。据说老家兵工厂也已经投产了,咱们晋绥根据地和延边地区的部队,以后也是有福的!”李大团长看着徐团长的表演,嘴里打着哈哈,绝口不提支援一下的事情。

  你这一套哭穷讨装备的法子,咱几年前就对着张万和张部长使过,当时张万和都没上当,咱老李怎么可能上当。

  咱这些缴获物资,得先送到旅部去,让程瞎子、孔二愣子看看部队的差距,然后送到张万和那里,瑟完要点稀罕玩意回来。

  徐团长有些失望,正在筹划着下一步招法的时候,突然看到新一团赵政委快步走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一张电报纸。

  “老李,旅部有最新电报!”

  赵刚来到这里,对着李云龙说道,随后看见了徐团长也在这里,同样对着徐团长说道:“正好徐团长也在这里,正好一块办了。”

  “旅部指示,按照总部老总要求,立即清点缴获物资,形成详细物资清单,连同缴获的贵金属在内,全部移交给晋绥军区,由配合搬运物资的358旅第7团负责安排运回。”

  “总部已经电报晋绥军分区,贵重金银等要由他们负责安排队伍,送往老家。”

  “咱们新一团则是择机返回驻地!”

  “啊”×2

  李大团长、徐团长同时张大了嘴巴。

  “不是,老赵,你确定是旅部的命令么?!”李大团长急急忙忙拉着赵政委走到一旁,小声问道:“昨天夜里,旅长可是命令咱们保护好缴获物资,尽快安全返回啊。怎么这么短的功夫就变了?”

  赵刚眼看李大团长情绪还算平静,没有当场炸毛,有些欣慰道:“老李,这段时间你果然在政治觉悟上进步很大啊,咱们作为八路军干部,必须要服从命令的。”

  说完,他轻轻看了一眼旁边的徐团长,轻声的对着老李说道:“旅长不是说了么,按照总部老总的要求。估计啊,是老总亲自安排的呢。”

  李大团长顿时感觉到牙疼,不知道如何收场。

  刚才有多瑟,现在就有多尴尬。

  说到底,老李还是不心疼这些缴获物资。鬼子的步枪、机枪他现在已经看不上了,步兵炮、小钢炮倒是不错,可他手里也是不缺。至于缴获的金银、粮食、布匹,他们新一团因为有军分区后勤补给,实在是用不上,早晚也得上缴,因此对于上交也没有多抵触。

  有着军分区提供的弹药物资做底蕴,他

  就是这时机,实在是让他放不下脸面了。

  好在徐团长是个懂人情世故的,直接上去握住李大团长的手,连声感谢起来,并邀请去驻地好好犒劳战士们,浑然忘了刚才李云龙打哈哈不肯接济些装备的事情。

  一时间,“宾”、“主”尽欢起来。

第562章 总结与自省

  破袭作战结束后,正太军分区各部破袭部队陆续踏上了回归各自驻地的旅程。

  张云也带着野战7、8、9团及民兵部队,经过近三天的跋涉,跨越了正太铁路和百余公里的山路,回归了无名山驻地。

  哪怕张云的身体素质已是十分不错,但连续三天的翻山越岭也让他颇感疲惫,周边战士们也同样如此,因此,当部队回到熟悉的驻地后,连同张云在内,大家都很是松了口气。

  幸好正太军分区完善的部门配置,使得张云不用再操心后面的事情。在邢志国以及后勤部等部门的委托安排下,安置伤员、慰问阵亡战士家属、归拢缴获物资、兑现支前群众的劳动报酬等等,一切工作都井井有条,有条不紊的开展着。

  而好好的休息一天,洗去赶路的疲惫后,张云也例行召开了战斗总结研讨会,召集高层军官们总结此次破袭作战的战斗经验教训。

  ………………

  昔阳县,刘家镇,小王村。

  作为独立支队启航的地方,这里一直是独立支队重点建设和经营的地区,是无名山驻地的核心区域之一。

  如今的该村,不仅是独立支队野战1团的驻地村庄,同时也分布着军分区众多大型会议室以及各类办公机构所在地。

  当然,军分区并没有侵占小王村村民有限的山间耕地,而是由专业的军分区建设部队,依托山体建设了类似窑洞的半掩体式会议室和办公建筑。

  这样的建筑不占用宝贵的农田,也不用侵占村民的生活区域,还可以有效规避鬼子的轰炸,保障房间内充足的阳光,除了建设成本太高外,真的没有其他的毛病。

  也因此,相比于无名山山体指挥部的昏暗和拥挤,在鬼子不大规模战略轰炸和围攻的时候,军分区高层们都非常喜欢在这里开会和处理公务。就连财经学院的老师们,也经常选择在这里授课。

  小王村,俨然成为正太军分区第二个办公中心。

  ………………

  小王庄战术研讨室里。

  军分区高层军官们围成半圈,坐在偌大的地图之前,开始了他们例行的思维和战术碰撞。

  这是张云传承了红军、八路军甚至是后续解放军的好传统,每次战后都要组织战术研讨会,所有高层共同研讨分析作战过程中的得失,以便大家在讨论中学习进步。

  而且,张云还结合后世建国后解放军建设中的一些好做法,更进一步的规定战后总结研讨会时不设主席台、不分上下级,能圈坐就不要分排前后坐,体现战术研讨时的地位公平和畅所欲言。

  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各个干部们心中的避讳和对上级的迷信,提出自己关于作战的真知灼见,帮助张云,或者说军分区高层,认清自己的失误不足,以便后续更好的指挥战斗。

  而随后,军分区各团各营各连各排也都会组织类似的会议,每一层级的指战员都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得到成长。

  说起来,从穿越伊始,张云就清晰的认识到,他只是后世的一个小白领,相比于打神仙仗的几位元帅、将军,自己的指挥能力只是算是中人之资,甚至赶不上孔捷这种打了十几年仗的老团长。

  说破大天去,张云也不是什么后世特种兵或者军官学院高材生,而是一个普通白领,穿越的也只是一个连排级干部,指挥作战经验有限。是缴获加成系统给了他成为高层指挥数万大军的机会,也是缴获加成系统提供的大量弹药物资让自己用海量炮弹赢得对鬼子的多次战斗。

  但是,打仗从来不是游戏,而是要拿战士们命去拼的,鬼子也不是游戏NPC那般模式化的角色,而是具有专业性和灵活性的现代化军队,侵华前期打的国内各路部队一退再退。如果张云一直迷信于自己的能人所不能,迷信自己后世了解的皮毛军事知识,迷信于过去百胜不败的战绩,那战场就一定会用鲜血给他深刻教训。

  那鲜血,很可能就是大量战士们的生命。

  比如这一次的太原北部破袭战,张云就犯了一些错误,并险些付出了血的代价。

  因此,他在会上首先就诚恳的承认了自己的失误,反思了自己此战的自负,以及在部队决策上的失误。

  “实际上,此战要不是炮团1营的王承柱营长和陈宝路副营长炮兵战术能力极强,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对鬼子的反炮兵压制,7团、9团的处境恐怕会极为恶劣。”

  ……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是自己自满了,对部队的战斗力过于自负了。”

  ……

  “此战,我们独立支队虽然收获了荣耀和胜利,赢得了以弱胜强的美名,但7团战士们却实打实的多付出了一些牺牲,两百多名战士埋骨青山。”

  “战士们的英勇和胜利固然值得夸赞和表彰,但从指挥层面上讲,这是对战士生命的不负责任!”

  “作为指挥官,我们不能一直想着装备好战斗力强就可以以寡击众,以弱胜强,让战士们迎战强大的敌人。相反,要坚持集中优势兵力,发挥装备和火力优势,辅助以正确的战术,最终以强大力量碾压敌人,不给敌人留下任何翻盘机会,才是最稳妥的方式。”

  “以势压人,以力欺人,才是战场上的正道。”

  ……

  “下次,我当引以为戒!”

  “全支队各级别指挥官也要以此为诫,不要拿战士们的生命冒险!”

  ……

  张云发自肺腑的自省发言,赢得了与会大家的热烈掌声。

  诚然,虽然邢志国、张苗、老胡、秦盛等老红军们早就在百战余生中习惯了以勇气、无畏和牺牲赢得战争胜利的方式,习惯了拿着落后装备以鲜血和牺牲战胜强大的敌人,但大家仍然认可张云的思路和想法。

  如果当初可以,大家同样不愿意靠这样的牺牲去拼那一线的胜机。

  也就是民国的底层中国百姓实在是太苦了,苦到只要看到一点点机会,一丝丝光明,就真的敢豁出命去争,付出自己仅有的一切;也就是红军、八路军那时候实在是太难了,难到除了靠鲜血牺牲外已经没有别的取胜的方法。

  哪一个红军、八路军战士,都是娘生爹养的,都曾经是爸妈手里的宝贝,活生生的个体。

  士兵,从来都不应该是上位者的耗材。

  …………

第563章 破袭布局和安排

  反思完此次作战在指挥和战略上的失误,大家也共同探讨着此次破袭作战整体上的一些亮点和不足。

  “此战,炮团一营的战士们作战表现极佳,反炮兵作战的速度很快,成功为7团、9团的阻击作战奠定了胜局,应该予以嘉奖。”

  刘长青捧着他的小本本,很是认真的说道:“不论是反准备火箭弹急袭,还是精准反炮兵作战,都是一次难得的战术案例,后续我们要组织军分区的炮兵们学习此战的成功经验,争取提升整个军分区的反炮兵作战能力。”

  “不过,从此次破袭作战看,我们要想常态化破袭太原北侧,挤压山西鬼子的战略空间,还面临一些现实困难。”

  “最大的困难就是地理因素。”

  “太原北部远离我们的驻地,中间间隔了众多大山丘陵,不仅弹药补给距离很长,部队调动也不方便,制约了我们对太原北部的持续作战。”

  邢志国旁边也接口道:“确实如此。而且炮团此次精准定位敌人野战炮的炮兵声测系统,装备重量太大,也不方便长途跋涉。”

  “而没有大量火炮、炮弹和特殊装备的支持,我们就很难形成对敌人的压倒性优势。”

  “我想,我们是不是在阳曲县东侧长期安排一支部队驻防?”

  刘长青和邢志国的发言,准确说出了此次部队破袭太原北部面临的最大困难----地理距离太远!

  此次张云带队野战7、8、9团破袭太原北侧阳曲县区域,最大的困扰就是破袭区域距离驻地太远,后勤补给、兵力调动、伤兵疗养等等都十分不方便。

  虽然从精准地图上看,太原北部的阳曲县距离无名山驻地的直线距离不过90公里左右,但是中间区域大部分都是鬼子的实际控制区,军分区部队和后勤辎重在正常情况下是无法通行的。

  为了保障人员和物资安全稳妥,部队和辎重人员必须沿着太岳山脉、北岳山脉等,一路绕行群山,曲线绕过鬼子控制区域,才能到达破袭位置。

  …………

  无名山驻地深处太岳山脉,地处昔阳、和顺交界附近,距离平辽公路不算太远。

  如果不考虑政治因素,仅从山西战局以及后勤补给角度看,独立支队此时最应该做的,应当是挥兵南下,配合386旅继续挤压临汾甚至运城的鬼子,甚至必要时直接收复临汾、运城。

首节上一节222/2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