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为什么你的缴获这么多 第223节

  八路军目前是有这个能力的,且后勤物资可以沿着平辽公路等根据地内部公路运输,最后只需要翻越太岳山,后勤补给会方便很多。

  鬼子虽然在临汾、运城驻防了2个新编师团、1个独立混成旅团约5万人的部队,但仅仅是正太军分区以及武乡、沁阳等地八路军就超过了10万人。在张云的支持下,这些部队凭借着海量的弹药,硬吃也能把这5万鬼子吃下去。

  更何况,临汾、运城的鬼子极度依赖同蒲铁路的运输补给。386旅目前把守介休、霍州附近山区,随时可以破袭截断同蒲铁路南段,直接断掉这5万鬼子的补给,可谓是战略优势拉满。

  奈何,虽然鬼子入侵占领半个中国,2亿多民众在鬼子的占领区内水深火热,大部分国民都对抗战胜利充满绝望,但是不影响国民政府对八路军的限制和军事摩擦,也不影响军阀之间的利益争夺。

  如今中条山的卫老总,已经比原本历史上早了一个月,被国民政府以“防止赤化”之名调走,换来了一个极度反共的何老总,驻防中条山的20万国民政府军此时对八路军立场难明,摩擦不断;而运城是晋绥军的起家之地,晋绥军也同样不会看着八路军收复“占领”这片区域,10万部队肯定会有所动作。

  如果张云挥师南下,打算进攻并收复临汾、运城,那真说不好这30万部队到时候是敌人还是友军了。

  也正是临汾、运城以及长治南部区域复杂的政治局势,以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军事形势,张云就从没有想过要向南发展。他这个小身板,玩不起这样难度的高端局。

  东边的平原不方便重装部队躲避空袭和机动,唯有沿着北岳山脉向北发展才是目前最好的出路。

  虽然太原北部的忻州、朔州、大同等,鬼子兵力同样不少,且很方便通过铁路得到了华北地区的兵力及物资补给,张云出击晋北不仅物资供给困难,且作战难度也大了很多,但唯有一样优势晋北地区国民政府、晋绥军势力已经土崩瓦解,不复存在。

  经略晋北,张云无需考虑政治因素,只需要面对鬼子一个对手。

  面对鬼子,打就完事了,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打赢,如何以最小代价打赢!

  …………

  既然打算长期攻略晋北,那邢志国关于在太原北侧、阳曲县东侧长期驻防一支部队的建议,就值得认真考虑了。

  就如同当初在太行山东侧设立东区驻地一样,如果军分区可以在太原北侧设置一个驻地并长期驻扎部队,那后续破袭太原北侧地区就会方便很多。部队调动、后勤补给、野战医疗等等,都可以得到快速有效的保障。

  经过讨论后,张云决定,独立支队继续招兵扩军,将目前包括炮团在内的10个团,每团编制规模扩大至6000人,总人数达到六万人。

  由军分区建设部队、阳曲县民兵部队为主力,在阳曲县东侧寻找合适地形,建设正太军分区北部驻区。

  待驻地建设完成后,野战9团不再驻防太行山东侧,而是移驻北部驻地。

  另外,后续为了方便与晋察冀军区的协调作战,请示总部将丁伟的冀中22团移动到忻州北侧驻防。

第564章 列装“56半”的布局1

  完善了关于经略晋北的战略布局后,战术研讨会议也已经接近了尾声。

  趁着空闲功夫,几个团长们讨论起了部队目前列装的美式装备。

  “咱们战士们手里的加兰德步枪,确实比鬼子火力猛太多了!”

  9团长孙阳直接赞叹道:“很多战士们反馈,他们在第一轮对射中,就能连续击毙两三个鬼子,并压制着三五个鬼子不敢抬头来,战斗的极为顺畅。”

  “勃朗宁重机枪也十分不错,重量适中,可以轻易伴随我们机动,压制效果也十分突出。”

  1团长张苗同样猛赞:“没错,美式装备火力确实很猛。特别是加兰德步枪,在破袭鬼子据点时表现也很出色,而且相比于之前携带大量迫击炮炮弹,携带一些步枪弹占用战士们负重更小,持久作战能力更强。”

  “不过,战士们也反馈这款枪支太沉,翻山越岭时不太方便,另外就是后坐力有些大!”

  两位团长的点评,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作为二战期间唯一一款大规模列装的半自动步枪,加兰德步枪自然有很多优点,如连续射击的火力强劲,可靠性好,射击精度等等。解放战场及抗美援朝时,战士们缴获了加兰德步枪后,都十分青睐这款火力强劲的步枪,亲切的称呼其为“大八粒”,并把它用在了敌人身上。

  不过,作为1930年左右设计,由步枪改进而成且使用全威力弹的半自动步枪,加兰德步枪自然也有缺点。除了制造费用较高,保养较为复杂(相比于传统步枪)、装弹容易夹手之外,它最大的问题在于重量较大,且后坐力较强。

  相比于汉阳造步枪、98K、中正式步枪等传统步枪3千克左右的重量,加兰德步枪空枪重量达到了4.37千克,战士们平时端着背着确实比栓动步枪感觉更沉。特别是战士们需要经常翻山越岭,这款步枪的重量会更加明显。

  而后坐力大自然也不难理解,加兰德步枪短时间连续射击全威力子弹,自然后坐力会大上一些。特别是这款步枪是针对欧美人种设计,东亚人种使用这款步枪时,控制后坐力的难度会更大一些。

  抗美援朝时期,南韩士兵就因为不习惯该枪的重量和后坐力,每次撤退都大量遗弃该枪,使得志愿军缴获了数量巨大的M1加兰德步枪。

  不过,过去十多年用过了万国造,见识过各类步枪后,这些团长和战士们仍然高度认可M1加兰德步枪,相比于该枪存在的一些缺点,可以在战斗中更加有效消灭鬼子保存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

  倾听着团长们反馈着战士们关于美式装备的意见,张云认真的点了点头。

  后世加兰德步枪虽然获得很大的名气,被誉为二战期间的最好步枪,但其名气更多来源于它是世界第一款大规模列装的半自动步枪,来源于美国大兵二战期间击败纳粹的战绩,但实际上这款步枪的设计理念仍然沿袭着栓动步枪,算不上先进。

  不管是易加工性,还是整体构造,该枪都难以算上经典,也就是二战之前美国财大气粗,且参战较晚,能够普遍列装半自动步枪,才造就了该枪好大的名声。

  从后世建国后解放军武器沿袭上看,军迷以及军事专家们普遍认为SKS半自动步枪(我军引进技术后仿制为56式半自动步枪),才是二战末期到70年代左右最适合东亚人种的步枪。

  SKS半自动步枪是前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谢尔盖加夫里罗维奇西蒙诺夫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1946年定型装备苏军的半自动步枪,SKS即西蒙诺夫自动装填卡宾枪的缩写。

  不过,根据后世的历史,在德国进攻苏联之前,西蒙诺夫就已经设计了两款发射中间型威力弹的半自动卡宾枪的设计方案,SKS已经有了基本的雏形。但是,随着德军于1941年6月22日发动“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大规模入侵苏联,苏军大规模溃退,许多工厂不得不迁移到大后方,因而导致新型半自动步枪的研制工作迟迟没有进展,直到1944年才得以重新开展这项工作。

  最终,等二战结束后,西蒙诺夫设计的半自动步枪SKS-45也在1945年完成设计,经过了多次测试和改良后,到了1949年正式被苏军采用。

  SKS步枪制作精良,结构简单,动作可靠,便于生产,是一款极为优秀的步枪。可惜这款步枪生不逢时,入列苏军没多久就被AK47全面取代。

  不过,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款步枪在中国、越南、约旦、埃及等国等爆发出巨大的生命力。中国仿制的“56式半自动步枪”,不仅成为解放军主力枪械数十年,成为一代经典武器,还成功出口众多国家。

  …………

  闲话不提。

  仅仅是经过一次实战,战士们就普遍发现了加兰德步枪的硬伤。

  对东亚人种来说,这款枪确实有些太沉重,后坐力也偏大。

  战士们确实需要一款射击精准、结构简单、质量上乘、后坐力适中的半自动步枪。

  从长远考虑看,把“56半”提前“研发”出来,不仅可以让军分区战士们负重更轻、火力更强,极大提高主力部队战斗力,还可以让中国军工摆脱一直仿制西方武器的帽子,打响中国军工人的名声,实在是利大于弊的事情。

  而且,目前的云烟兵工厂的设备足够先进,工人也有一定的经验,从生产角度看还是没有问题的。

  想到这里,张云顿时陷入了沉思。

  “56半”不是一款普通的武器,而是一款使用中间威力弹的半自动步枪,世界各国都还处于摸索阶段。

  中间威力弹,是一类新型子弹,即介于全威力步枪弹和手枪弹威力中间的一类子弹。

  目前世界各国的步枪,包括加兰德在内,使用的都是全威力弹步枪子弹。该类子弹重量较大大概在20多克,弹头重量一般为9-12g,有效射程普遍超过800米,在1500米外仍然有杀伤力。

  这是从一战时期沿袭下来的子弹。

  在战火纷飞的一战时期,欧洲部队大部分时间打的是沟壕战,远距离互相射击,大威力步枪弹射程远,杀伤力强,自然十分合适。

  但是到了二战后期,大家普遍发现,随着部队重型装备量越来越多,远距离交战绝大部分是火炮、飞机等完成,步兵们更多的是负责守卫和占领阵地,交战距离90%以下都发生在400米以内,极少发生远距离交火。事实上,步兵们也很难通过机瞄打中400米外的敌人,除非是加装瞄准镜的精准步枪(狙击步枪)。

  换句话说,沿袭一战时沟壕战的步枪子弹,在二战时期威力普遍是过剩的。而大威力的步枪子弹装药多,重量大,占用了士兵有限的负重能力,十分不划算。

  正因为如此,二战之前,各国普遍都在尝试中间威力弹,并设计了一些枪型。但战争爆发后,各国政府和军队纷纷倾向于大量生产工艺成熟质量可靠的老式步枪,而不是冒险生产新枪型。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障步枪迅速扩大产量,还可以适配之前储备的大量老式弹药。

  可以说,二战的爆发直接阻碍了半威力子弹枪型的发展。唯有德国,在二战末期,因为前线压力太大,才开发了世界上第一款使用中间威力弹的突击步枪StG44,寄希望于扭转局势。

  正是因为吃了StG44的亏,苏联才坚定了发展中间威力弹枪型,衍生出了SKS、AK47等经典枪型。有趣的是,二战结束之后,北约集团却被美国带偏了,继续使用了全威力弹,直到越战中美军M14被AK47打崩,才赶忙的换上了还没完全准备好的M16。

  更有趣的是,M16起初因为可靠性问题差评连连,但改良成M16A1之后,其采用的小口径潮流瞬间压爆中间型步枪弹,又引领了小口径步枪的发展。

第565章 列装“56半”的布局2

  张云之所以有想法提前“研发”出56半自动步枪,是因为很快就有一个机会。

  自设计的AVS-36式自动步枪在苏军选型上输给了费多尔托卡列夫的SVT-40半自动步枪后,西蒙诺夫就已经将精力投身到采用中间威力弹的半自动卡宾枪上,并已经设计了两款发射中间型威力弹的半自动卡宾枪案,可以说SKS已经有了基本的雏形,但是距离后世闻名的SKS步枪,还有一段距离。

  正常情况下,这种新型枪械需要通过小规模部队装备并通过几年的实践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才能最终定型,列装部队。但是,至少几年之内,西蒙诺夫已经失去了完善步枪的机会。随着苏德战争爆发,前线大量溃败,军工厂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现有装备特别是莫辛-纳甘步枪的生产上,根本无暇顾及一款新步枪,更别说是使用一款新子弹的步枪。

  也就是说,西蒙诺夫几年之内,只能纸上谈兵,对着图纸研究自己的步枪。

  但是,前世作为抗日纪念馆的设备维护员,张云可是知道56半的最终定型结构的。

  虽然抗日纪念馆理论上只应该出现抗战期间的武器,但其实军迷们也都知道,大部分纪念馆里的装备并不完全符合史实,经常会出现不应该有的装备。

  而张云所在的抗日纪念馆为了增加展示内容,对比建国前后中国军工的变化,还专门展览了一些56枪族的事物。当初维护装备的时候,张云私下里可没少把玩,也对56半的机构十分了解。

  普通结构导气式,活塞短行程自动方式,偏转式闭锁枪机,击锤回转式击发机构,另外就是半自动发射机构,由阻铁和阻铁簧、扳机和扳机簧、扳机轴、扳机连杆、不到位保险、单发杆等组成,并结合在发射机座上。其中单发杆能在枪机后坐压倒击锤的同时将扳机连杆向下压,解脱阻铁,扣住击锤,确保单发射。

  因此,张云基本上可以复刻出56半的最终形态。

  只要等到苏德战场爆发后,西蒙诺夫发现苏联无暇采用他的设计时,张云便可以通过老家邀请其来中国,或者安排兵工厂专家去苏联,联合这位优秀的苏联专家,按照张云提供的最终形态,“共同研发”出这款先进的步枪出来。

  同时,也需要利用西蒙诺夫的关系,借助苏联工程师的力量,逐步制定规范该步枪的生产工艺。

  (只知道步枪的样子,是造不出合格的步枪的,不然世界各国军工厂只需要拿着一把尺子就能追赶世界一流水平了。枪支制造时合金钢的型号刚度、铸造工艺、切削工艺、电镀工艺等,每一处工艺的变化都将会影响步枪的最终性能。)

  张云预计,如果顺利的话,也许今年年底就能基本搞定步枪的设计和工艺,明年年初就可以在独立支队中提前现世这款世界名枪了!

  同样操作的,还有56式班用机枪,只需要张云提供基本的思路,估计专家们就能完成完整的设计和工艺文本。

  不过,这两款枪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大规模使用一款中间威力弹。

  这个中间威力弹选型上,张云打算直接抄袭苏联1944年定型的7.62×39mm步枪子弹,该款子弹经过了后世数十年的考验,被证明确实是一款成功的子弹,后续也方便衔接苏援。

  这样的操作,自然会让苏联方面提前了解到这两款名枪,说不定也会提前装备。至于苏德战场会不会因为这两款步枪提前出线改变历史什么的,张云并不是特别在乎。别说几款步枪改变不了苏德双方的力量对比,就是改变了又如何。

  张云击败了这么多鬼子,早就改变了历史。

  只有自身强大了,才能应对未来的更多变局。

  ………………

  思路定下来,但张云也没有立即着手处理这件事,毕竟苏德之间还没有开战,机会窗口还没有打开。

  另外,就算以后部队广泛装备56式半自动步枪,张云也不会很快替换下来全部的加兰德步枪等全威力弹武器。

  比别人快半步是天才,比别人快一步可能就是疯子。

  中间威力弹的发展,其实是随着部队机械化发展而兴起的,比如苏联大面积列装有效射程只有300米的AK47时,其预设场景是远距离交战全部交给火炮、坦克、飞机,步兵只需要保护坦克装甲车,并清理、占领阵地。

  年产数千辆坦克、数千架飞机的苏联,自然可以这么操作,但是,在中国这个火力和装备水平明显小于欧洲的战场上,加兰德步枪等全威力弹武器仍然有存在的必要。

  不说别的,如果八路军部队全员拿着AK47,却没有迫击炮等武器跟随前进,结果跟鬼子隔着山头交火,就可能出现只能挨打不能反击的窘境。

第566章 后续琐事1

  战术研讨会后,张云又忙活完了此次破袭作战的表彰会等活动,随后便迎来了一段清闲时光。

  此时,总部的谈判团还未与独立混成第4旅团完全谈妥,正太铁路仍然在正太军分区的控制之下,张云失去了一处距离最近最方便的破袭“占领”目标。

  而太行东侧的井陉、石门等区域,冈村宁次在晋中攻防战失利后专门在那里囤积了不少的兵力,修建了大量碉堡工事和防线,以阻挡独立支队的进攻并阻绝山区向平原地区的弹药供给。独立支队刚刚完成破袭作战,战士们长途跋涉已经有些疲惫,张云也没打算此时再去远征去触鬼子这个霉头。

  考虑到附近已经没有可以“占领”获得缴获加成的区域,且战士们之前奔袭作战比较疲惫,张云除了安排井陉、赞皇等地游击队例行骚扰鬼子外,也就不再安排新的作战计划。

  一时间,独立支队各部队各部门竟然获得了难得的休整时光。

  战士们终于可以歇一歇,养精蓄锐准备下一次的大战了。

  …………

  “呼!”

  “呼!”

  清晨时分,小王村旁的山林中,张云正带着警卫营长大宝练习着六段锦,舒展锻炼着自己的身体。

  锻炼身体的习惯,张云保持的不错。特别是这次远处奔袭后的疲惫不堪,更让张云把锻炼身体放在了心上。

  不远的地方,他的搭档刘长青也带着几个警卫营的战士们练习着格斗术,一板一眼的练习着刺杀招式,锻炼自己白刃战能力的同时,也锻炼着自己的体魄。

  正在大家锻炼的不亦乐乎的时候,邢志国带着后勤部唐部长风风火火的找了过来。

  在军分区和谐有序又高效运转的氛围下,曾经稳重内敛的邢志国也变得直接干脆了很多。他快步走到过来,就向着张云报告道:

  “张司令,后勤部唐部长那里刚才收到一份物资申请报告,需要司令拿个主意啊。”

首节上一节223/2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