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不重来 第183节

  “我也是听人说的,说的有板有眼的。说是因为海上确权的了,对开的海区有经合社搞养殖。炮弹有可能会落到他们养殖的地方。而且对开的海面距离港口太近,每次训练都渔港进出航线都会受到影响。

  镇里的人也有意见。”

  唐浩泽笑着说:“军方用地,民用应当是要避让的。这肯定走不了。”

  “我也是听人说。不过听说县里已经在和部队进行协商,打算另外批一片地给他们做靶场,这片地由军方卖出,用这笔钱弥补新靶场的建设成本。”

  照那么说来,还真的有那种可能。

  界门镇因为塘尾经合社的出现,让海洋确权工作开展相当顺利。而且不少的用海,都是被新出现的经合社承包下来了。而军方肯定没想过要交海洋使用金。结果没有权属的海面就被那些经合社占去了。

  而高射炮实弹训练的炮弹,再怎么好也有哑弹。哑弹不用多。只要一发就好,如果正中渔船那就完蛋了。

  不过,唐浩泽还是不以为意。因为那几乎不可能。

  地方政府让搬走军队就搬走?他们怎么可能那么好说话?更何况开口的是县政府。如果是省的话还说不定有那个可能。

  不过不管这靶场是不是要搬走,反正对他没有任何关系。

  这片地方确实还是很大的,中间一大块平地,周边种了桉树。那那些桉树几乎都长不大,明显是没人施肥的防护林,而不是私人的。极有有可能就是部队的地。一大片地,从海边向内陆纵深可能有一公里多。

  那么大的一片地,至少有一千大几百亩。

  如果部队真的要搬走。

  这都是平地,如果不是在海边,唐浩泽说不定还会考虑拿下。种点东西也是可以的。但问题是这边地就在海边。在台风季节,海边和内陆几公里的地方都是不一样的。

  在这样的地方种东西,种多少亏多少。

  倒是可以开挖池塘来着。

  但唐浩泽没打算搞养殖。至于其他人,大概也拿不出部队的要价。塘尾经合社的经营,他不打算管。而且经合社大概也不会拿出大代价去拿下那样的一片地。

  他们一家人说着车子就通过了这段土路,上了由部队开的柏油路。然后穿过一条农场的柏油路。

  成阳镇是一个制糖大镇。

  之前乐谭县有“最甜的县也是最苦的县”的说法。这最甜,自然是指糖产量很高,而最苦说的是百姓相当的穷。

  全县十七个镇中,有好几个镇都是有糖厂的,但整个乐谭县的糖有70%以上出自成阳镇。

  湾州地区甘蔗种植面积很广。但是因为产业分布不合理。地区内的甘蔗产量还不能满足本地的制糖业原料需求。

  湾州地区的蔗农想将自己种的甘蔗卖到西粤省。因为那里每吨的甘蔗收购价格每吨高出近百块钱。但是湾州地区在边界地区进行封锁,禁止本地区的甘蔗外流。

  是不是觉得这蛮不讲理?

  唐浩泽记得以前也挺过有蔗农也是那么埋怨不满的。但是这些蔗农却不会告诉你,他们种的甘蔗苗都是糖厂通过地区的惠农政策免费提供的,糖厂还提供了一部分的免费化肥。所以那些甘蔗收购价格都是协议价。

  在亲眼见到边界确实拦住运甘蔗的车之后,唐浩泽一开始也是觉得湾州市自己不肯出更高的价格,还不上农民按照市场规律进行销售。觉得政府挺蛮横无理的。

  但后来了解真实情况后,他才明白就算是亲眼看到的也不一定是自己想象中的事实。

  孔凤荃的娘家也是在海边渔村。从镇上开车下去还有十来公里,也幸好是通了水泥路。虽然路窄了些,但是好歹好走一些。在进村之前的有一段两公里多的土路。

  唐浩泽的三个舅舅都是渔民,但这会正过年。也没有谁会出海。特别是孔凤荃早就打过招呼今天要来了,几个舅舅的家人都在家。

  他的外公已经过世了,外婆的年纪也快八十了。整个人瘦巴巴的,背也有点驼。他外婆一共生了七个孩子,三男四女,不过有一个女儿没能养住。孔凤荃排第六。他外婆现在和最小的舅舅住。

  老人家这大冬天的也就搬了一张小凳子在门口晒太阳。

  看到一辆车子考到往自己家这边开开来,眼睛盯着看。

  孔凤荃下车就去扶自家老娘,嘴里埋怨着说:“妈,这天还冷着着,你做外面吹风做什么?”

  老太太见到女儿女婿来了,脸上没什么笑容:“有大太阳呢。不冷!”其实唐浩泽从小就没见过外婆笑。

  “外婆!”唐浩泽和唐小云喊她老人家。这是小舅也出来了。“小舅。”这小舅是外婆最下的孩子。年纪才三十多,比孔凤荃还小了六七岁。

  小舅倒是满脸的笑:“嗯,别在屋外站着,都进屋。”

  唐浩泽小舅家还是土坯砖瓦房,屋子相当低矮逼仄,地板倒是铺了水泥,墙壁也粉刷。他三个舅舅因为妯娌关系不好,三家的关系也就不太和睦。这一点唐浩泽也是知道的。

  也正是因为知道这点,当初孔凤荃在家里有点钱就想着以后他和唐浩康分家,唐浩泽也没有多说什么。他知道自己的妈是因为娘家这边的事弄怕了的。

  不过清官难理家务事。那些事情他心里知道,却也不会说什么。不管怎么三个舅舅的关系如何,他和他们都是舅甥关系。

  过年自然是要给红包的。唐浩泽拿了长辈的红包,也给小舅家的三个表弟压岁钱。那自然不会像给亲弟弟妹妹那么多,去年给的五十,这次他每人给了五百。

  他这三个表弟,最大的一个也不过十岁,还在上小学。最小的一个只有四岁。恐怕从来没得过这吗多钱,拿到那么多钱自然是很高兴的

  他小舅妈看到了,当场就说:“你们这钱给我,我帮你们放着,等上学了交学费。”说着半哄半抢得将钱拿走了。大的那个还只是一脸的不情愿,小的那两个还不懂事,当场就哭了。小舅看着小舅妈脸色都变了,似乎是想骂又不好骂。

  唐郑敏夫妻自然也不好说什么。唐浩泽也闹了个没脸。

  小舅妈似乎也想到了什么,低头拉着两个哭着的孩子走进了房。

  老太太说:“六女,你们来到了,就先将东西给你大哥二哥送去。”

  孔凤荃知道这气氛也不太好,就听话去了。唐浩泽另外两个舅舅在家里分别排行第一第二。年纪都已经超过五十,大舅舅更加是已经将近将近六十。

  等会是要在大舅家一起吃饭的。小舅妈和二舅妈都去大舅家帮忙杀鸡什么的。不管平日关系好不好。妹妹妹夫来了,三个舅舅这时还是要坐在一起的。

  只是老太太却还没上来,唐浩泽渠道小舅家,看到外婆在烧火。看样子是在煮猪糠:“外婆,这等会再煮吧。”

  “等下就要喂了。你去你大舅家坐,和你表哥表弟说说话。我等会就过去。”

  唐浩泽看她弓着得身,一双如同老树根一样的手将柴火塞到灶膛内,双眼不由发涩。

  “当年”上唐浩康也考上了大学,家里学费凑不够。他就想来找几个舅舅借点钱的。钱没借到。

  但是就是这双手塞给他一把零钱,最大面额是一张一百的,其它最大的面额也只是十块,另外还有一把的五毛一毛的。

  一把钱,也不过三百来块。

  “外婆,我妈给你买了两身衣服。以后又什么想吃的,想用的就就自己买。”他说着拿出两叠钱放到她口袋里。“村里镇上没有的,你跟我说。”

  老太太将钱拿出来一把放在他手里:“你拿回去,上年你给的那些,我都没用完呢。你妈每次来也都给我捎钱。我在家里饿不着冷不找的,要那么多钱做什么。以后别了。你还在读书,做点生意挣钱不容易。”

  唐浩泽笑着说:“我挣钱容易,这钱你别看着多,我一天赚到的钱都不止这个数。我妈给你的钱,你放着就是了,别省着。那是我爸妈孝敬你的。花完了,就跟我妈说。”

  其实孔凤荃每次来都会带一些老太太能吃的。比如糖果。还会悄悄给几千块钱。不是小气,只是三个舅舅这种情况,而且他外婆也不会去银行存取钱。他担心这钱给太多了反而不好。

  

第三百章 小气的老妈

  

  唐浩泽一家在孔凤荃娘家走访了那边的亲戚之后,待到下午四点就回家了。

  回到家后,唐浩泽打算上会网,看看圈子网有没有什么变动。

  他才坐下没多久,孔凤荃就来了。

  唐浩泽将椅子让她坐,自己坐在床边。看着她手里的两万块钱,问:“外婆给你的?”

  孔凤荃要将钱还给他:“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几个舅妈都是眼皮浅的。你给你外婆这么多钱,让她们知道了还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呢。以后我隔两三个月去一趟,每次给一两千块钱就可以。”

  唐浩泽也知道几个舅妈因为不和,弄得几家的表哥表弟也走不在一起。外婆和他小舅住在一起,但要是让几个舅妈知道他外婆有钱,几家难免又要为了这钱闹得她外婆不安生。

  这事,确实是他想得不周全。

  他也没拿着两万块,只说:“既然那样,妈你以后多买些东西给外婆带去。”

  孔凤荃也知道儿子会赚钱,便将这两万放回了口袋,又说:“你小舅是个倔的。上次借了十万买了一艘船,非要先还清钱才盖房子。我今天跟他说了,让他先将房子盖了。这两年做海也不好做。”

  虽然说那钱是孔凤荃借出去的,但实际上都是唐浩泽拿出来的。所以知道儿子不会有意见,她也是想要跟儿子说一声。

  “这事妈你决定就好!”

  “你大舅和二舅先前也借了十来万块钱,给你几个表哥盖了房子准备娶媳妇。今天你二舅母有悄悄跟我说,还想借十万,说是你二表哥想做生意,不够本钱。”孔凤荃说。“不过我没应。要问到你,你也别应。都不知道是要做什么生意呢。而且你二表哥也快三十了,自己想做生意想借本钱都不敢自己开口,也是个没出息的。”

  其实她在自己老娘口中也得知自家二嫂是想让老娘开口的。不过老娘没应就是了。自己要做生意,却不自己开口。让老人家开口那是什么意思?是想着以后不还了还是怎么着?

  不过这些事她也每想和儿子说。

  孔凤荃继续说:“虽然说是亲戚,但他自己是个没能耐的,我们难道能给他撑一辈子?”

  唐浩泽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再有钱也不能养着所有亲戚,而且养了一代难道还能代代都养下去?他点头说:“我知道了。”

  “还有,今天那些话里话外想让你给他们家孩子介绍工作的,你就当做不没听明白。你那公司是大公司,招的工人又都是大学生。那些没一个能符合条件的,你能帮几个?帮了这个,其他人背地里也得骂你。”

  “妈,这事我心里有数。其实那些表哥表姐也没必要去沪市。倒是那几个表弟表妹可以再看看。如果有出息的,以后能帮就帮。”

  唐浩泽在外婆家时也是当做没听到那些话。

  那边的亲表哥表姐或者不知道隔了几代的表哥表姐大多是外出打工的。他几个工厂都是工作都是需要经验的。而那些人之前没有一个人是做过相关行业的。他们要去了沪市也只能是去普通工人。

  既然都是那样的工种,去珠三角都能找到工作。何必非要去沪市,无非是想让他关照,以后有机会就能往上爬。但他又不是做家族生意。那样的关照只会让他的那些公司内部不和谐。

  孔凤荃点头说:“就是这话!你外婆年纪大了,但心里清楚得很。她跟我说,你五姨母家的三个表弟表妹看着还行。你五姨身体不好,就让我多看着点。你那个娟表妹上大学的学费,也是我借的。他家另外两个,一个考上了县一中,看着也是能上大学的。小的那个听说读书也是好的。说不定也能上大学。在他们毕业之前,我会帮着些。至于其他那些,能帮的,我会跟你说。有人跟你说,你先问我。”

  唐浩泽明白母亲的意思。她的意思是,帮就帮那些能扶得起来的。那些烂泥扶不上壁的,帮了也白帮。

  孔凤荃这是担心他对那边的情况不了解。孔凤荃知道自己娘家那边人口多,关系复杂。担心那边有些人让这大儿子对自己娘家完全厌弃了,以后都不来往。

  要是帮了开头,明白不值得帮之后不理了。所谓升米恩斗米仇,到时候弄得连亲戚也做不成了。

  再说,她这几年当家,想的很明白。唐浩泽几兄妹以前没得到过娘家人那边的多少扶持,以后更不需要。既然是那样,值得帮的人,看在亲戚份上就帮了。娘家人虽然亲,但最亲的能亲得过自己几个孩子?不值得帮的,也没必要用自己孩子赚的钱将人扶起来。

  唐浩泽自己也是那么想。他不是没钱帮人,只是如果自己都没点谋生技能的,他怎么帮?养一个闲人他没关系,但他总不能世世代代养下去。

  他点头说:“这些事,我都听你的!还有,以后你想去看外婆就去一趟,也别想着隔两个月才去看一次。你想去了就打电话要车子,有空了就去。”

  “天天要阿明他们送去,那算什么事。”孔凤荃也想多点回去看看。去一趟送的东西她现在倒是不在意了。但是去一趟也不方便。

  唐浩泽想了一下,说:“我跟明哥说一下,让他帮忙找辆稳妥的私家车,要个电话,以后你想去就给这人打电话,让他接送。一个来回也两百来块。这钱我来给就好。”

  他又想了一下,说:“妈,要不你学个摩托车。平时在家里也方便。”

  “有空我就学。”孔凤荃现在才四十出头,这两年在家里养兔子养鸭子都成了,人也比以往自信。她有时候要送鸭蛋到其它镇,骑自行车总没有摩托车方便。

  唐浩泽心里也有担心。他又说:“太远的路,你也别骑摩托车,叫私家车。比如去外婆家,路那么远。开摩托车也要不少油费呢。那些钱你也别省着。”

  孔凤荃也不愿再多说娘家那边的事,说:“你初四就去沪市?”

  “我初四先去深【1】圳,那边的事办完了,再去沪市。”

  孔凤荃虽然不舍孩子年都没过完就离家,但也知道这儿子是要做大事的,点头说:“那我准备一下。”

  “也别特地准备什么了。我这次不是直接去沪市,带着也麻烦。”

  家里养殖的海水鸭那蛋黄红油油的,在外面一斤能卖到十二块钱,比普通鸭蛋的价格高出五块钱。家里的东西自然是好的,孔凤荃就想着给大儿子准备一些带去。

  “那我让浩康带了去。”

  孔凤荃说完就出去了。唐浩泽也没办法,飞机运送鸭蛋之类的东西如果是提着走,拿不了太多,如果是托运,包装也麻烦。那可不仅仅是易碎品那么简单。

  不过唐浩泽也没有再推。父母都是那样,不管你在外面混的多好,都会觉得你会吃不到好东西,而家里自己弄出来的东西吃着才是最放心的。

  大年初四,家里又杀了一只鸡,然后唐浩泽帮着打包了几箱鸭蛋,让唐浩康送自己去机场。然后在机场将其中几箱托运沪市,只留下一箱自己带着。

  他又打电话给公司那边,等他回到沪市时在去取。

  圈子网不需要他的那么那么早过去。而另外几家公司,在年初七之前都会放假。

  他这么早离家,是有事想和温哲宸谈谈。

  在中国,不管是多大的老板,过年时总是比较空闲的。当唐浩泽落到深【2】圳地面时,温哲宸亲自来到机场接他。

  “温董,新年好!”

  “新年好!”温哲宸看着唐浩泽越趋内敛的沉稳。当年他投资唐浩泽,现在看来是他多年来最成功的一次投资。“我们也有一年多没见面了。”

首节上一节183/42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