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不重来 第30节

  “卢叔,相信我。而且这苗,也就不足一万苗二十的成本,前期饲料用量也不会很高。如果后期不行,排糖就提前排糖。但是如果我们成功了,你想想,我们的虾苗能赚多少钱?”他可不是通过杀虾取卵的方法育苗的,那些亲虾在产卵之后大部分依然都还活着,还能在强化之后继续产卵。

  卢方犹豫了一阵。也想到如果高密度养殖真的成功了,肯定会刺激那些养殖户追求高产量。想要高产量,就必须放养更多的虾苗。而他有四家虾苗场。一万虾苗就卖一百八的话……

  他还想到另外一个潜在的好处。现在养虾的人还相当的迷信。不只是迷信神仙风水,还迷信比人养好虾用的东西,比如一种虾药能治好一次虾病,虾农听说了都会去购买。

  而唐浩泽养虾,肯定只会用他那个饲料厂的饲料。那些虾农为了成功肯定也会倾向于用他的虾料。

  卢方想到这里,觉得那确实可以搏一下。他点头说:“好,就放四十万。过两天,那边的虾塘就能放苗了,你这边能过去了吗?”

  唐浩泽想了一下,说:“应该没有问题。”再过两天,全场长他们自己做的虾苗也就能变态成仔虾了。“卢叔,这高密度养殖的池塘,最好一口池塘安装六台水车时增氧机。四个角呈四十五度各安装一个,在池塘长边中间各安装一个。”

  “好。我回去就让人弄。”卢方点头说。“那东风螺苗这边!”

  “第一批苗再过几天就能出了。”唐浩泽想起唐浩明他们。“卢叔,之前我和你说过的那几个兄弟要苗的事!”

  “那就先卖部分给他们好了。”卢方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不过这批螺苗肯定不够。接下来小全能应付吗?”

  唐浩泽笑着说:“全场长应该没问题。这东风螺苗主要就是开口饵料和幼虫期间的饵料配比,这些全场长都掌握了。”

  “那就好。现在既然没人愿意养这种虾苗,等B车间的育成之后,就先不育虾苗了。等有人要我们在开始,等B车间弄完,方面数量少一些,也足够我自己的养殖场用的。”

  如果放苗密度少一些确实是足够的。但对于路唐村的高位池来说,却不够。唐浩泽建议说:“卢叔,等A车间清空后,让全场场长他们再育一次,也巩固一下技术。”

  卢方想了一下,觉得那却是也很必要,就点头:“好!就这么办。”

  这些事,当然是又卢方和全场长他们说。

  全场长听说这些虾苗培育出来竟然没人愿意要,这难免让他们有些气馁。不过听了卢方的说法之后,他们也不想放弃了。一种新的对虾没有官方的推广,那确实会有一些难度。但是湾州是对虾养殖非常密集的产区,只要有一次养成了,而且产量足够高,再保证销路的话,总会有人愿意养殖的。

  

第六十章 做最不想做的事(求推荐)

  

  唐浩泽又跟着卢方回了路唐村,看过那些要放苗的池塘,看那些水色已经培养好了,就同意放苗。

  他在家中过一夜就又赶回了乐江镇的育苗场。

  全场长接下来就找来之前相熟的临时工,准备出苗。

  这苗从育苗池收集当然要熟练的人来操作。不过这次要出的苗太多。卢方打算一次出十口池子的苗。这就需要忙活很长一段时间了。

  这虽然是该给卢方自己的养殖场出苗,但是也要大概估算苗的数量。

  虾苗的估算首先是用特用的小漏勺,舀满一勺的虾苗,然后放到一个盆子里,然后将这一勺的虾苗清点完毕,在那之后就用同一个勺子作为标准,计算虾苗的总数。

  用是特制的塑料袋装上过滤水,然后一袋放上几万虾苗,充纯氧后拧紧袋口再用橡皮筋扎紧。等待送去养殖场。

  因为虾苗不能等待太久。唐浩泽等第一批要运走的苗准备好,跟着运苗的车子一起回到了路唐村。

  唐浩泽观察了一下风向,只会着工人将装虾苗的袋子搬到上风口的池塘边上,将袋子放在池塘中浸泡。

  然后他有亲自测试了各口池塘的水质,包括pH、溶氧等指标。如果这些指标不合适就要先进行处理才能放苗。特别是pH如果和苗袋中相差太大,这苗一旦放下去就相当是倒进了大海里。

  等袋子中的水温慢慢和池塘水一样,唐浩泽才开始只会工人将苗小心放入池塘中。这些工人都是卢方从其他养殖场调来的熟手,这样的工作,唐浩泽倒是不用担心会有什么差池。

  卢方那两个亲戚已经不在这个养殖场了,而且卢方明确跟他说过,养殖场的工人都是和卢方没有什么关系的。这也让他在管理上更容易一些。

  唐浩泽不是担心管不好,而是他没有那个精力去调节那些东西。

  这些池塘要高密度养殖,而池塘那么多,他根本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做。那就需要所有工人都要一丝不苟第按照他的要求做事。

  卢方大概也考虑到这个问题,才特地选了这些工人来帮他。而且在放苗之前,卢方召集了所有工人,很明白地说:“这个养殖场归唐场长管。如果都做好了,这茬虾卖了,每人至少三千奖金,如果有人偷奸使滑。”他说这话时,转向唐浩泽。“唐场长,你觉得谁不认真的,直接炒了再跟我说,我再给你补合适的人。”

  有卢方这番话,工人们就算觉得唐浩泽年轻不靠谱,也不会明着违逆他的命令了。

  说实在的,唐浩泽早已经厌烦了养虾的生活。

  在分成三批将已经弄好的一百三十亩虾塘都放苗后,工作就真的很枯燥。唐浩泽每天就是巡塘、喂虾、监测水质。

  还好,这会有十几个工人帮他做那些琐碎的事。

  不过即便是那样,他还是一时都不得空。因为东风螺养殖场部分池子也已经建好,而且计划要放苗养殖了。他需要看着工人将他安排的工作做好。

  而在这段时间里,只能是在晚上完成自己拟定的学习计划。到了四月中,塘尾村做例。这例对于湾州人来说,是最隆重的节日。他作为唐家的顶梁柱,不能不出现。他只能是安排了工作,让工人去做。然后和卢方说一声,然后先回村一天。

  唐浩泽吃过晚饭后赶回养殖场,巡塘时发现有一口池塘的虾料都两个小时了,池塘边上还有不少。

  这就让他相当的不满了。他沿着这口池塘转了一圈,用手电看过池塘边,发现一边有虾料,另外一边没发现。

  他返回工人宿舍区,找到负责那口池塘的工人,脸上带着微笑说:“诚哥,你能出来一下吗?我有点事情想问你一下。”

  诚哥正和人打扑克,不过唐浩泽的语气不错就将牌交给旁边的人打,跟着唐浩泽走了出来。

  他才出到门口就问:“唐场长,是什么事?”

  唐浩泽笑着说:“我们到外面说。”

  两人走到宿舍外面,诚哥又问:“唐场长,这么神秘,到底是什么事?”

  唐浩泽回身看了他一眼,抿嘴说:“我们去塘边说!”他说着就跟了上去。

  诚哥看到他的神色,心理一个咯噔,以为是虾塘出了什么事,连忙跟上他。

  唐浩泽来到塘边,用手电照着发现有虾料的地方,良久才说:“诚哥,我特地将每口塘都分派给专人负责。是想通过各人多做多得让所有人都做好自己负责的事。这口塘是你负责的,面积有十一亩。如果按照我说的去做,能收五万斤虾左右。我和卢老板说好了,如果这批虾赚大钱,每个人至少分三千。然后再按各口池塘的产量适量给点奖励。”

  他说到这里,回身看着诚哥:“我听卢老板说,你们都是跟着他三年以上的老员工了,肯定知道卢老板不是小气的人。”

  诚哥看到那些塘边的虾料也明白唐浩泽想和自己说什么了。他以为唐浩泽会开口就训斥的。不料听到的却是这番话。这中间的落差倒是让他能接受唐浩泽这些话。

  又听唐浩泽说三千奖金只是保底,如果这虾养成了另外有奖金,诚哥心热了。而且唐浩泽没有在其他人面前说他,在这里也没有训斥他,没让他觉得丢面子。他点头说:“唐场长,以后我都会认真按照你说的去做!”

  唐浩泽点头说:“诚哥,我不是揪着鸡毛蒜皮的事不放。这虾料吃不完浪费不说,还会堆在水底发臭。虾就容易发病。你也知道这口塘里面放了多少的虾苗,如果不能严格控制,水质一坏整塘虾都会完蛋。这次,我就当作没发生过。但是下次还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就没情面可讲了。”

  被一个十六七大的孩子教训,诚哥脸色有些不自然。不过他也做了几年养虾工,也知道虾料确实是最好能让虾吃完。只不过现在唐浩泽要求他们每天投喂五六次,比以往他们做的要多两三次。这让他们这写工人有些不满了。

  这次他就是偷懒,虾料没有全塘撒均匀。这肯定会让一些虾吃不饱,一些却吃不完。剩下的肯定会堆在池塘里。

  不过听说如果养得好了,还能有更多的奖金,虽然那还虚无。但也有了个盼头,让诚哥觉得辛苦点也没问题。

  唐浩泽看他点头保证了,也不再多说。他笑着说:“诚哥,卢老板会给奖金的事,你可以和其他工友说说。让他们认真一点。我知道跟着我干活,你们比以往辛苦。不过,养成这批虾,最小一口池塘都能有七八千的奖金。不成,你们也能有薪水拿。时间不过四个月多月而已,你们相当每个月拿两份到三份工钱,为什么不拼一下。如果那个觉得有可能白做就不打算尽力的。那我也不强求。”

  诚哥点了点头,说:“我会帮场长你监督他们的。”

  唐浩泽诚哥他这话,也是一笑。这是个聪明人。既然对方想上进,他也可以给一个听其言观其行的机会。

  他笑着说:“明天,场里马上就开始养东风螺了。如果你不嫌辛苦,就看着我是怎么养的。”卢方也会叫几个人来跟着,他多教一个也是教。

  诚哥连连点头,说:“当然不辛苦!谢谢场长。”他也是听说了场里要养殖东风螺的事,也听说过养着东风螺能赚不少钱。他也不想一辈子做工人。而且,学会了就算做不成技术员,也能有多些工资。

  

第六十一章 融入血脉的经验

  

  唐浩泽需要全场的工人同一条心,但他作为“场长”,天生和那写工人会有条坎,而诚哥可以作为他和工人之间的沟通渠道。所以如果那个诚哥会做人的话,他倒是不在意给对方一个上位的机会。

  这天夜里,唐浩泽说了那些话之后,就没再说其它,让诚哥自行回去了。

  第二天一早,唐浩泽最后一次检查了已经清洗消毒过并且已经铺好垫板和沙子的养殖池。今天下午第一批东风螺苗就会运到。

  东风螺的放养密度,一开始一个平米可以放养一千个螺苗。不过过一个月左右对养殖用的沙子清洗消毒。到那个时候,可以针对东风螺的大小进行分池,最放养密度可以在六百到八百个之间。到最后一次分池,每个平方养上三百多个螺就差不多了。

  所以这次他只需要少量的池子。

  诚哥倒是没有偷懒,一早就跟在唐浩泽身后。唐浩泽发现什么问题,他自己能做的就直接做了,一个人做不来的,就招呼其他人一起来做。

  唐浩泽检查过没问题,这才让人现将养殖池进水。下午的时候,卢方亲自带着东风螺苗来到养殖场。

  螺苗的规格还不算太大,平均大概是零点六厘米高。这稍稍显得小了一些。

  唐浩泽看过那些螺苗都是按照自己要求的那样运输,大概也就放心了。

  按照数量将螺苗放养到准备好的养殖池,那些东风螺苗很快就钻入了沙子里。这证明这些螺苗都相当健康。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和这些东风螺苗一起来的,还有四个技术员,他们是要跟着唐浩泽学习养虾的。这四个技术员都是过去两年海大毕业的学生。

  唐浩泽看着他们有些傲气。

  不过唐浩泽也没管他们是什么心理。只要不给他整出什么妖儿就行。

  这四个技术员,两个要协助唐浩泽东风螺的养殖,另外两个协助他养虾。

  紧接着又有一批虾苗送来。不过这一批的数量不多,都是全场长他们培育出来,卢方其它养殖场用不完的。这些可以放养两口池塘。唐浩泽让那两个技术员亲自负责。至于后面培育出的虾苗,正好可以在养殖场还空着的池塘养殖。

  那四个技术员也正好看唐浩泽是怎么养虾的。

  时间又枯燥地过去了一个月。

  唐浩泽依然每天巡塘,但是他需要巡查的池塘越来越多。如今已经是超过将近三百亩了。那些刚建好的池塘也放了虾苗。剩下的那些还在建。

  不过,之前他养虾的那个鱼塭,已经按照他的要求进行了改造。

  那个鱼塭有二十多亩的水面被改造成蓄水池。这两个蓄水池有管道直通外海,两头都有过滤层,海水通过管道经过过滤后进入蓄水池。等蓄水池内的水位和海面型持平就用达管子塞住口子。每次的水在抽入养殖池中都会用漂白粉或者生石灰将水消毒。

  那样做当然需要更高的成本,但是如果虾养成了,那点成本根本不算什么。而且养虾并不是说要进很多水的。只要池塘的水不漏,一茬虾到养成大概也就换三四倍的水。

  进入五月中旬,那几个大学生技术员看唐浩泽的眼光没有了那种自然而然的傲气。

  湾州地区的对虾养殖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进入五月份后,湾州大量虾塘发病了。不管是土塘还是新建的高位池,天天都能听到说谁谁谁又排塘了。

  而卢方其它那些还没改造的土塘养的虾,虽然也排掉了两口,但大部分都依然养得相当好。

  尤其是唐浩泽管着的这将近三百亩的池塘,几乎没有出过问题。或者说,是有问题要出现了,都被唐浩泽提前解决。

  路唐村的这个养殖场的池塘,放养密度最高是每亩四十万,密度最小的也有三十万。这个密度要比土塘高八倍,比那些高位池也多两到三倍。

  他们对唐浩泽这个变态,那里还敢有什么傲气的。如今反正是唐浩泽让做什么他们就做,能想明白为什么这么做的就记起来。想不明白的,能放下身子的就去找唐浩泽问。唐浩泽也会尽心给他们解答。

  唐浩泽也感觉到那几个技术员态度的变化,不过这种变化是他乐于见到的。

  这天上午,唐浩泽早早慢跑着去看了一圈池塘,又去看过正在喂食的东风螺。没有发现问题,这才吃了早饭。协助他管理虾塘的两个大学生已经测过水质。

  唐浩泽看过水质数据后,就召集工人安排了今天的工作。工人自然会按照安排去干活。现在这些虾塘都没有什么问题,水色也好。所以工作相对比较简单,唐浩泽只要不时检查一下看是否有疏忽就可以。

  快到了中午,他也要去看看那些虾塘的水色了。

  他才走出房间,手机就响了。电话是卢方打来的。

  卢方跟他说:“浩泽,我刚接到乐潭县渔业局陈副局长的电话,他想到场里调研。你有空的话,就帮我招待一下。”

  唐浩泽听说有政府单位的人要来考察,也没拒绝,说:“卢叔,你放心,我会招待好的。”

  “我知道你能行。就是担心你没时间。”卢方笑着说。“那个陈局长是不错的人,而且他在养虾方面也是专家。八几年的时候,他还在两水一木办公室工作,带着人将斑节对虾的产量提高了到五百多斤。在乐潭县虾农心目中的地位相当高。你好好招待。如果时间适合,你就带他们去镇上找个地方吃顿便饭。钱你先垫着。”

  唐浩泽听卢方说完,也知道那个陈局长是何许人了。他笑着说:“卢叔,我知道了。我会招待好他们的。”

  他挂断了电话,先去找到了诚哥说:“诚哥,你知不知道镇上餐厅的电话?”

  “我就知道一个陆记的电话。”

  陆记?唐浩泽笑了笑,说:“走,我们去看看现在水怎么样了。”

  他们才走到池塘边上,那四个技术员看到了也都跟了过来。唐浩泽在这几个技术员眼里,都不敢在看他的年龄了。唐浩泽有时候只要看一眼水色就知道是不是要出问题,然后稍稍处理一下就能解决问题。

  那些就是经验,可唐浩泽这个小年轻哪来的经验?

  这就让几个技术员觉得有些夸张了。

  但现在这些虾最早的已经养殖了五十天,但池塘水色依然很好,这让他们对唐浩泽不得不服气。在水产养殖这行,谁能将东西养出来,谁就是老大。

  唐浩泽看过每口池塘的水色后,都会翻查一下池塘边上工具房里存放的记录本。记录本里有记录喂了多少饲料,料缯里的料多久才吃完,每天早中晚三次水质测量的数据。

首节上一节30/42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