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不重来 第31节

  他看过诚哥负责的那口池塘的水色,又看过记录本,转身对诚哥说:“诚哥,这口塘你在入黑之后,撒麦饭石,晚上十点左右排污二十公分,再进水二十公分。”

  诚哥连连点头:“我记下了。不过,这是为什么?”

  这也是那几个技术员想知道的。

  唐浩泽指着增氧机打起来的水花,又指着水流说:“看那些水花,泡沫比其他塘都多。这口水体中的的有机物太多,可能是藻类死亡太多,又可能是虾粪没能全部排出去。用麦饭石吸附一部分有机物排出去。天入黑之后,水体溶氧会下降,换水正好补充一些。顺便可以增加水体的肥力。”

  他正说着,看到一辆陌生的暗青色的皮卡开进了养殖场。他在本子上写下自己刚才交代的事,说:“有人来了,你们先去观察一下其它池塘,我去那边看看!”

  

第六十二章 他做好了所有事(求推荐)

  

  皮卡下来四个人,一个是司机,一个四十多的矮个子中年人,梳着背头,稍胖。一个剪着寸头的青年人个子也不高,上颚牙齿稍稍突出。剪着寸头。

  这三人唐浩泽都认识,都是海洋局的。上辈子都有过接触,中年人就是卢方在电话里说的来调研的海洋局陈副局长,青年是海洋局的养殖股副股长,姓马。司机也一起吃过几顿饭,姓陈。

  不过另外一个高个子,面上总是挂着微笑的青年人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他快步走过去笑着对陈副局长伸出双手说:“请问是陈局长吗?欢迎欢迎!”这位陈局长是相当值得尊敬的。

  陈副局长听说过这个养殖场的负责人是个十六七岁的小青年,这会见到人还是忍不住惊讶。他带着笑伸出手和唐浩泽握手说:“你是唐场长。今天我们来打扰你们工作了。”

  “陈局长哪里的话!领导来视察,是对我们的关心。我们欢迎还来不及呢。”他说着看了两眼那两个青年。

  陈副局长看他这样,心里不由暗赞:怪不得这年纪轻轻的就能管这么大的养殖场。这个少年比一些三四十岁的人还通世故。他笑着介绍两个青年,先是指着高个子说:“这位你肯定认识,他是你们的程镇长。”

  唐浩泽一听就知道是谁了。镇上就一个姓程的领导。就是他那个表了三千里的平方的表哥,之前他基本不出门,只听其名却没见过其人。

  他满脸笑容伸过双手和镇长热情握手:“程镇长你好!早听说镇上来了个新镇长,今天才见到。欢迎领导来视察!”

  程祥栋笑着说:“唐场长,我也是早就听说你在养殖方面推陈出新,还带领村里的乡亲致富。我早就想和唐场长取经,只是新近上任工作有很多交接要处理,一直都没能如愿,今天听陈局长说要来你这里,我就接着这个光来看看。”

  唐浩泽又和那个马副股长和司机握手后,邀请他们到办公区的客厅喝茶。

  陈副局长他们坐下喝过两杯茶,说了几句之后。

  陈副局长就进入了正题,他对唐浩泽说:“唐场长,我听说你们场现在养殖的对虾养得很好。现在乐潭县乃至湾州养虾业的情况都不太乐观,所以这次来是想取取经,看你们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推广给广大养殖户朋友。”

  唐浩泽给他们斟茶,放下茶壶后说:“陈局长,这经验其实也是老生常谈。主要就是做好准备,做好日常管理。”

  陈副局长点头说:“说起来做水产养殖,就是这两点是关键。只要做好放苗前的准备,规范日常管理。但这些就是经验,就是养殖的技术。唐场长,我听说,你这里养殖的是新品种对虾,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对虾品种?”

  唐浩泽当然愿意。

  这个陈副局长是一个真正做工作的官,后来乐潭县主持转产捕捞渔民办培训班就是这个陈副局长,据说第一期因为人手不足和一切都从零开始,累得直接昏迷了,后来还做了心脏搭桥手术。

  具体情况唐浩泽不知道,不过这个陈局长后来开始打太极拳,五十出头就退居二线,想来身体是真出了问题。但退居二线后,这个陈副局长还担任水产技术推广站的站长,经常到海边调研,帮虾农解决问题。

  唐浩泽对真正做实事的官还是非常尊敬的。他听说的,见到的,大多数官员在这方面都不怎样。正是因为如此,像陈副局长这样的才值得尊重。

  他上辈子在做养殖时,还参与过水产病害测报工作。和湾州市和乐潭县海洋局领导都有过不少的接触,像陈副局长这些领导做事都相当负责。市海洋局的领导对他一个养殖户也从不摆架子,这和某些系统的官完全不一样。

  他记得零八年时,路唐村有村民举报过某个局的一个股长。有视频的实名举报。举报那位股长吃喝卡要,在饭店吃了还要打包一瓶好酒带走。视频里村民申请办理伐木证打算砍伐自己种的桉树,那个股长在餐桌上醉醺醺地开口要钱:一千?吃顿饭都不够。

  那个股长后来直接被开了。

  可以说,未来湾州市和乐潭县的水产养殖能一直都处于相对快速的增长,不是没有理由的。

  一则,唐浩泽尊敬这位陈局长。二则,南美白对虾推广也需要官方的力量。所以唐浩泽没打算捂着。

  他笑着说:“那没有什么不能说的。我是从一些资料上看到这种叫做凡纳对虾的资料。”

  他又简单地将这种虾的来源说了,然后说:“我去年就感觉到对虾要爆发病害,而这种虾的出自南美洲热带沿海。我们都知道热带的生态更加复杂,通常热带的动物抗病能力更强一些。而且这种虾欧美国家也有市场。我就建议卢老板引进这种虾。现在将近五十天的时间,我们发现这种对虾的生长速度比以往我们养殖的都要快一些。”

  “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如果真是那样,那倒真是一种不错的品种。”程祥栋听到这里,笑着对陈副局长说。“陈局长,要不我们请唐场长带我们去虾塘看看具体的情况。”

  陈副局长也正有此意:“唐场长,你方便的话,能不能带我们去看看!”

  唐浩泽当然不会拒绝。他带着人来到池塘区。此时的大养殖场因为地租便宜,地也比较多,所以塘基相当的宽,主堤一辆卡车都能开过来,就算是支堤顶部也有两米多宽。

  而在塘基上建着小小的工具房,每一口塘都有一个。这时唐浩泽要求的。为的只是保证每口池塘的工具不会混用。

  唐浩泽打开一口池塘的工具房,取出里面的记录本,对陈局长说:“陈局长,这是我们的工友针对每口池塘的管理记录。”

  陈局长先前看到这个工具房就有点奇怪。唐浩泽打开后他就闻到一股漂白粉的味道,好像还有一股大蒜的味道,又看到里面有一个大桶,桶里装着慢慢的一桶水,他一边接过记录本,一边问:“唐场长,那些是消毒水?”

  唐浩泽点头说:“是消毒水。饲料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沾水后容易滋生细菌,所以我们工友都会将投料工具清洗干净,在投料前再进行一次消毒。”

  陈局长听了,笑着点头说:“这操作管理确实很规范。虾料是虾直接吃的,消毒能预防虾病的爆发。”

  唐浩泽笑了笑,没有过多解释。他做的只是想让工人明白养这些虾一切都要谨慎,不能有任何疏忽。

  陈局长翻看了一下那本记录本,发现里面的记录有好几个人的记录签名。测水质的,每天三次。另外一个投料和试用药物的人,也有时间和签名。偶尔会看到唐浩泽的签名。那个签名是在提下记录要求对管理做出改变什么的。

  比如有一天记着:“阴天,中、晚各减少一餐,其余次数量减半。”

  又或者:“全池泼洒漂白粉xxppm消毒,明日换水十五公分。”

  尤其这个记录是每天记录着虾的规格和估计总重量,要投多少料。

  陈副局长不得不说这是他见过的最完整的养殖记录。又得知唐浩泽是每亩放苗四十万,但到了中期水质还保持得那么好,他虽然惊讶但也觉得理所当然了。

  养虾先养水,他是知道的。而唐浩泽的管理方式,就是在养水,而不是在养虾。

  

第六十三章 也成了一号人物

  

  唐浩泽带着陈副局长一行在池塘边晒了一个半小时的太阳。

  陈副局长对唐浩泽的管理模式似乎非常感兴趣,事无巨细都问得清楚。

  到了午饭时间,唐浩泽就带着陈副局长他们去陆记吃了一顿便饭,花了一百多块钱。

  他也没有马上回去养殖场,而是回家和父母说一会话这才走路去养殖场。也顺便看看正在盖的房子有什么事情要解决的。

  回到养殖场时,唐浩泽看到唐浩明在等他:“明哥,今天有空?”

  唐浩明笑着说:“我们几个就守着那些东风螺了。还是很闲的。现在阿强在养殖场守着,我就过来坐坐,顺便和你说说话。”

  唐浩泽坐下,说:“你们的螺应该还好吧!”

  唐浩明点头说:“我也看不出什么,不过阿强说很不错。那大概是很好的。不过你有空也得帮我们看着点啊。”

  唐浩泽笑着说:“还好就行。阿强没问题的。如果遇到什么阿强也不明白的事,你们来找我。”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唐浩泽正要说什么,他的电话又响了。他的电话号码只有几个人知道,学校的老师、家人、唐浩明几兄弟还有卢方。这次打来的依然是卢方。

  “浩泽。你还记得上次买我们虾苗的那个张老板?”

  “记得啊,他的虾出问题了?”

  卢方笑说:“他的虾早出问题了。第一批放苗的虾,除从我们那里买的之外,才放下去不到一个月就已经全排了。这第二批听说也开始出问题,现在都排了三口塘了,其它的也未必能保住。从我们那里买的虾苗,也排了一口塘,其它四口也出了一些问题,不过都救回来了。”

  唐浩泽甚至从卢方语气中听出了一点幸灾乐祸的意思。

  他不由笑着说:“那张老板是怎么了?”

  “昨天他是听说乐江这边的虾养的很不错,今天早上去了乐江镇的养殖场看过。又听说你这边养得更好,所以等会想去你那里看看。我还要在羊城逗留两天,他又急着去。听说和他一起去的还有好十来个人,都是养虾的。你有时间,就帮我招待他一下。”

  唐浩泽明白卢方的意思了,这是要给南美白虾苗打广告呢。如果和那张老板一起来的养殖户的池塘都够大,就够卢方出几千万乃至上亿苗的。广告效应打开之后,说不定卢方几个虾苗场一年到头都没办法停歇。

  按照唐浩泽订下的苗价,卢方那几个育苗场一年赚上几百万也是正常的。

  虽然接待人会浪费唐浩泽的时间,不过他不就是在抢时间赚钱吗?他当然不会拒绝:“我会招待好他们的。”

  大概一个小时之后,张老板他们一行五辆车来到研制场。车子都是轿车。由此看来,来的人之中至少有五个养殖面积比较大的养殖户,要不然也买不起轿车。

  从那五辆车子下来的,一共有二十多个人。张老板是唐浩泽唯一认识的。

  唐浩泽只会嫌人少,绝不会嫌人多。他带着人又转了一圈池塘。不过张老板他们倒是没有像陈副局长他们一样将事情都了解得透侧。

  唐浩泽觉得他们只是来看看他这里养虾是不是真的像传闻中那么好。

  当唐浩泽随便在几口塘抛网捉起虾给张老板他们看之后,这些人都是“老行家”一看就知道这塘里有多少虾。

  张老板他们看着唐浩泽的目光也热切不少。这些人都是人精,很清楚现在养虾业的情况,唐浩泽这里这么多虾,如今虾价又高。这些虾养出来,这一口口塘水里的都是钱啊。

  张老板特地来这个养殖场看,似乎是对高位池有想法。他问了不少高位池养殖和土池养殖的不同。

  特别关注是不是高位池都能像唐浩泽这样每亩放四十万苗。

  对他这个问题,唐浩泽也没有诳他,说:“张老板,这高位池每亩放苗在十五万到二十万,是比较合理的。那样管理起来比较容易。如果要投放更多的苗,在管理上不能有半点疏忽。”

  这会养殖场还不需要干活,所以张老板这里是怎么管理的,不过他也没问。

  或许是觉得唐浩泽也不会回答。

  不过对于每亩能放养十五万苗的高位池,张老板还是很心动的。土池养殖,通常就是每亩放三万到五万的苗。如果高位池产量能增加三倍,那效益却是会提高很多。

  张老板若有所思,点了点头,抬头看向另外一边的东风螺养殖场,问唐浩泽说:“小唐师傅,我听老卢说你们这里养殖了东风螺。是在那里养的吗?”他也是听说卢方去年卖东风螺也赚了不少钱,现在还自己在养。

  他是想着既然养殖东风螺用地不大。或许他也可以养一些。

  唐浩泽见他对此有兴趣,就带着他去看东风螺。

  其他的老板未必有兴趣,但也都跟去看了。对于他们这些从水产行业赚到过钱的人来说,只要是赚钱的东西,多知道一些都是有好处的。

  唐浩泽选了一个放苗最早的东风螺池,然后让一个工人去取了碎鱼块来抛洒了一点下去。

  很快,在手电光线下可以看到细沙里钻出来密密扎扎的小螺。

  张老板感兴趣了,问唐浩泽:“小唐师傅,我听说这东风螺你在去年就开始养了。这东风螺的病害多吗?”

  唐浩泽摇头说:“只要注意日常管理,这东风螺的病害还是比较少的。”东风螺当然不可能没有病害,只是真的很少。

  张老板又问了东风螺的养殖成本,养殖场的建设成本等等问题。

  唐浩泽也一一答了,最后他还说:“其实这东风螺就是在海滩上也是可以养殖的。不过在海滩上养殖密度要小一些,而且在收获时比较麻烦。”

  听着他们两人的话,其他的老板也好像对着新的养殖品种感兴趣了。

  也跟着张老板问了不少问题。有人还问了螺苗的价格。

  唐浩泽笑着说:“这螺苗最适合的规格是零点六到零点八厘米,育苗周期比较长,而且一次育苗的数量不多,成本比较高,一粒要三毛半。不过东风螺的成活率比较高,一般能达到80%到95%。如果养殖到三十到四十个一斤的规格,一斤卖上八十块钱是没有问题的。”

  他说了这个价格,那些老板听了微微点头。按照这个价格的螺苗成本一斤也不过十来块钱,加上杂鱼饲料成本,一斤最多也就三十来块钱的成本。

  而水池养殖一个平方能养五六斤,海滩也能有四斤左右。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养殖项目。

  唐浩泽对他们的问题,回答起来有条有理,似乎是问无不知。这也让这些老板对这个年轻得夸张的技术员都刮目想看。

  张老板更加是羡慕卢方能遇到这个技术员了。

  如果卢方这里的一茬虾能养成了,至少也能赚五六百万。再加上卢方其他养殖场的虾,今年卢方要发大财了。

  而这一切似乎都是眼前这个年轻的不像话的半大孩子带来的。张老板记得上次去卢方乐江的育苗场时,卢方就说那些虾苗也是这个年轻人培育出来的……

  这么个年轻人,怎么就没给他遇到?

  

第六十四章 自带大蒜味的对虾(求推荐)

  

  在陈副局长和张老板两拨人来过之后,后面陆续也有人来。

首节上一节31/42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