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不重来 第32节

  不过唐浩泽也不是谁都接待的。只有卢方打过招呼的,他才会亲自接待。因为那是可能是规模大的养殖场的老板。那些人如果养殖南美白对虾,是绝佳的宣传。

  这个时候,很多规模小的,比如一两口塘的养殖户,通常会关注那些大养殖场。不仅仅是因为那些养殖场的老板有钱,而是在这个没有多少信息来源的时代,那些大养殖场的老板路子更广,他们也是要赚钱的,自然也是择优。

  所以这些大养殖场的选择对于那些小养殖场来说,是在买苗和选用饲料时很重要的参考。

  路唐村有不少的养殖户,不过大多是一两口塘的,了不起就是三口四口。而且基本都是泥塘。这些人算不上是大老板。那些人也来养殖场串门。只是唐浩泽基本都不怎么招待。通常都呆在房间里看书。

  就算是有人来找他了,他也只会让一个工人带去看看。让工人去看着,不是为了给他们介绍怎么养殖,而是防着他们在池塘里乱来。

  那不是唐浩泽不顾乡亲之情。而是因为人太多了,如果他每个都照顾到他就什么都不用做了。而且,那些大老板来了,如果村里的人跟着听,他也不会赶人啊。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湾州排糖的的养殖场越来越多。而唐浩泽管着的养殖场里,虾一天比一天大。二十多口池塘,全部都好好的。

  因为来养殖场看过的人越来越多,唐浩泽在湾州的水产行业中也传出了名堂。他也就理所当然成了虾农心目中了不得的技术员——每亩四十万苗,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陈副局长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又来了两次,一次是和市局养殖科的科长一起来调研。另外一次,是陪同市局和省局的水产动物疾控中心的领导一起来的。

  都是来了解他这里的日常管理的。不过这两次卢方都是在场陪同的。

  他从疾控中心的主任和那些领导说的话中得知,全省的对虾形势已经不能用不容乐观来形容。那简直是灾难。

  全省很多地区的虾塘已经不敢放苗了。市局里的领导也说在湾州地区,已经了解到不少的养殖户在短期内不敢放苗了。

  卢方和领导们吃过饭回来跟唐浩泽商量,看是不是将这南美白对虾养殖的要点写出来。

  唐浩泽也就答应了。他不仅将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要点写了出来。还将东风螺的水池、滩涂和池塘的养殖技术也写了出来。

  没多久,卢方笑嘻嘻地拿来一份省局出版的水产杂志和一个信封给唐浩泽看。原来,这一期杂志上有他的两篇文章。

  信封是汇款单,那是他的稿费,不多,加起来也就是三百来块钱。

  卢方将东西交给唐浩泽的时候,拍着他的肩膀说:“现在好了。我们的虾苗不至于卖不出去了。”

  到了六月底,养殖场中的水已经没有水色可言了。此时最早放苗的虾塘里的虾已经八十多天了。到这个时候还要什么水色就太难为人了。

  唐浩泽不得不花费更多的精力看着那些虾塘。虾塘目前需要每天就换五到十公分的水,为的是尽量每天都将对虾排出的粪便排出去。

  而他又不得不在学习上投入更多的时间。

  因为在期中考试和两次月考中,他的成绩都不算太好。如果他再不努力一些,如果期末考试试题简单一些,他年级前二十的指标未必能达成。

  虽然只要成绩差不多,他求一下白老师也未必不能继续请假。只是他不想让任何看好自己的人失望,而且他知道人不能服从于习惯。这次偷懒了,也许日后也会不断给自己找借口。

  既然他还能做得更好。他为什么不努力去做?人就一世,一世就一次年轻。错过,就永远错过了。

  六月份的月考过后,他每天晚上就只睡三四个小时,白天午睡一个小时。到了六月底,他瘦了十来斤,整个人看起来又黑又瘦。每次回家,孔凤荃都心疼的不得了。唐郑敏也叮嘱他别那么拼命。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消息。

  卢方的四个育苗场到了五月中就开始忙得不可开交。甚至一千公里之外的粤东虾农都跑来他这里预定虾苗。

  还有一些本地老板定了一些东风螺苗。这让卢方既辛苦,对着唐浩泽时却又笑得合不拢口。

  七月初,卢方又一次来到路唐村的养殖场,看着唐浩泽抛网捉起来的虾说:“这些也有六七十支一斤了!你到底是怎么养。乐江镇那边的养殖场养得时间也差不多,放养密度比你这里少不知道多少,却还是和你这样的一样大小。”

  唐浩泽说:“少量多餐,每天监控虾的摄食情况。”

  “这一点确实是说来容易,做起来难。”

  卢方虽然没有亲自养虾,但也知道养虾工人的情况。虽然有规定说要看料缯决定投喂量。但真的能严格做到的,还真没有几个。基本都是根据前天的情况估摸这来的。而唐浩泽是每一口塘都根据虾的摄食情况和天气提前判断。唐浩泽每天还会针对每一口塘都做出具体的工作计划。

  唐浩泽做的那些,卢方都能看到,也能从他派来的技术员口中听说到。这里的虾养殖的好,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

  卢方又拍了一下唐浩泽的肩膀,笑着说:“你知道吗?我现在真的庆幸第一次见到你时,听你说完那些话。”

  唐浩泽也笑了,说:“我比你更庆幸。要不然,我现在也许不知道什么地方打工呢。”

  唐浩泽脸上笑着,语气却很是认真。

  如果卢方去年没有将鱼塭交给他,他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家里一步步朝着上辈子的路滑下去。他必然要出去赚钱。而且绝对不可能有现在这样好。

  卢方拍了拍他的背说:“说这些就没意思了!”他顿了一下,又问。“对了,你这里每个月都买那么多大蒜。我听说你要求工人用大蒜浸泡过的水拌虾料,我知道大蒜能让虾开胃。但我听说,虾很好的时候你也让工人拌大蒜汁。这是不是和虾大得快也有关联?”

  唐浩泽笑着说:“我不知道有没有关联。不过,大蒜不是让虾开胃。而是促进消化细菌新陈代谢,进而促进对虾的消化。虾消化快了,我想大概也能让虾大得快一些。”他心算了一下,又说。“我们这里的虾,饵料系数现在还不到是一点一。”

  卢方又养虾又做虾饲料,当然知道饵料系数是什么:“你没算错?”

  南美白对虾的饵料系数确实比以往的养殖的品种都要低一些,但他其它的养殖场,却怎么也要一点三四左右。

  唐浩泽肯定第点头,说:“这就是高位池的好处。虾的密度大,只要投料量判断准确,虾料就会浪费更少。而且大蒜也许也起了一些作用。虾料被吸收的完全一些,虾长得快一些,饲料用量也少一些。”

  卢方意识到这里面似乎也是一个商机:“你说如果在虾料里增加大蒜成分,会不会更好一些?”

  唐浩泽摇头,笑着说:“如果天天喂大蒜,我不知道养出来的虾会不会带大蒜味。”

  自带大蒜味的对虾?卢方听他这个说法,也不由哈哈大笑:“如果是那样,蒜蓉虾做起来就更方便了。”

  

第六十五章 成功的油墨味

  

  七月中旬,学校期末考,唐浩泽去学校考试,考了两天。

  一开始时,同考场的学生,都盯着这个又黑又瘦的同学,不过很快所有人都知道,这个看起来比同龄人成熟的,就是第一学期年级第一的那个牛叉。

  高二第二学期已经分文理班。不过唐浩泽这一届GD的高考方案回和今年的不一样。今年高考是3+1,中英数加单科。而他们零零年高考是3+1+1,和上届本届高考相比,要加一个综合科。所以虽然是分文理班,但实际上,是分成具体的单科班。

  有鉴于此,湾州市高二学生已经参照高考模式进行期末考。高二第二学期的期末考科目就少了一些。

  考完试之后,唐浩泽也没有马上离开学校,而是去各科老师家中都走了一趟。问了一些暑假复习的重点。

  白老师教的是数学,是班主任。在分班时唐浩泽在分班时直接问过白老师,得知他教物理班,单科他直接就报了物理。文科班只有三个,历史、政治、地理。理科班通常都能以班主任所在班上的学生为基础。所以白老师依然是唐浩泽的班主任。

  这次白老师看到唐浩泽好像比上次见面又瘦了,不由关心了几句,让他不用那么拼命:“你是个懂事的。这个学期在家里自学,不用太拼命了。能将基础打好就行。等下个学期会学校了,再努力跟上就行。”白老师是看唐浩泽在家自学都能考好,就判断他是自律而且懂得怎么自学的。这样的学生,就算在一个学期落下了一些,但只要有老师指导,是很容易能跟上进度的。

  白老师虽然希望唐浩泽能保持好成绩,他最好是能考上目前全国两所最高学府之一。但他也担心唐浩泽这样下去会熬垮了身子。身子垮了,最后一个学期再努力也未必有用。

  唐浩泽笑着说:“老师你放心,别看我现在瘦了不少,不过那是没了肥肉,身上都是肌肉。”

  白老师当然不相信唐浩泽能掉的都是肥肉,他又不是运动员。白老师只是叮嘱:“学习也要劳逸结合。我知道你又要工作,又要学习。但休息时间也要安排好。”

  他说着起身去房间拿出一摞复印纸出来,说:“这是我今年准备的高三第一学期教案。你拿回去按照这个复习。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给我打电话。”

  唐浩泽双手接过,连连点头道谢。

  “其他老师那里你都去拜访了?”

  “没呢。我当然先来老师家!”

  “你也去和其他老师谈谈。高三老师,第一学期的复习大纲通常不会有什么出入的。高三的英语老师会换成王老师,他是特级教师,专门教高三。教物理的,也是新老师,等下我和你去他家走一趟。”白老师这时提醒唐浩泽哄那几个老师将教案提前拿出来。

  唐浩泽心中感动,连声道谢。然后去买了点小礼物,和白老师去了那两个新老师家中坐了一阵。

  有白老师说项,那两位新老师也知道大概唐浩泽的情况,最后也同意将高三的复习大纲先给他。

  唐浩泽拿到了所有科目的复习大纲这才返回家中。

  这个学期的成绩在几天后就出来了。唐浩泽的成绩比上学期肯定是下滑了,但也保住了年级前十,他在全年级的三科总分排名第五,物理班排名第三,而物理单科排名第八,综合却是排名第一。

  这成绩对所有人也都算是交代得过去。

  不过卢方知道他这个成绩后,拍了拍他的肩膀,也没说什么。

  八月初,在别的高三学生开始回校补课是,唐浩泽却开始忙起来了。因为他的虾要开始起捕了。

  唐浩泽的虾放养的密度太大,能养殖到一百二十天不排,在别人眼里已经是奇迹了。养殖一百二十天之后,池塘里的南美白对虾已经规格已经达到四十六支左右的规格。这个规格已经可以达到欧美国家的市场需求。

  唐浩泽和卢方在池塘边上捉了一些虾称重之后,商量了一下,就准备尽快起捕。

  因为这是新的对虾品种,没有可以参考的价格。

  在起捕前卢方和唐浩泽讨论这虾的塘边价格。卢方对这个价格也是找了不少的参考值:“浩泽,这虾一斤四十五块钱收,你看怎么样?”

  唐浩泽觉得这个价格已经非常不错了。这虾的规格放在这里,价格不可能太高。如果是过了零五年,这虾一斤塘边收购价也就十四到十七。未来几年里,对虾的起捕规格可都是三十支左右。但价格也因为产量暴增而逐年下滑。

  而且按照养殖的成本,一斤虾的虾料成本不过是六块钱。因为产量高,一斤虾的人工水电成本加起来可能也就一两块钱。而虾苗是自己培育的,更加是可以忽略不算。这虾卖到四十五块钱,也有一斤三十五块钱以上的纯利润。他这些虾产量高。他也不能太贪心了。

  他点头说:“我没意见。”

  “好,那我们就按照计划来收虾。”

  卢方所谓的计划,其实就是没计划。

  这会国内消费能力不行,这些虾肯定大部分都是要用来出口的。港台地区还可以直接出口冰鲜虾或者活虾,而欧美国家通常是去壳去头的冰鲜货。

  因为养殖的密度大,而且成活率高,一口八亩以上的虾塘里的虾可不少。

  所以他还需要联系客户。等联系到客户后再起捕。

  不过现在世界上亚洲的虾出口量几乎腰斩,国际虾价当然也高了。

  唐浩泽和卢方将几口达到市场需求的虾都看过之后,商量了一下,决定先起捕两口池塘。一口正是诚哥的池塘。这口池塘的虾可能是因为诚哥真的认真了,养得非常好。而另外一口是眼看这水质撑不住了,必须要尽快起捕。

  两口池塘,一口是十一亩,一口是八亩半。因为估计着虾很多。卢方请了两支捕捞队。要不然一天时间虾出不完。

  太阳刚出来,虾塘的水也排到差不多合适的水位。塘边就有不少人在。有养殖场的工人,也有唐浩泽从村中请来帮忙装虾上车的乡亲。捕捞队已经吃过早餐下水干活,他们才拉网,网边就有密密虾蹦出水面。

  这等景象,让见到的人都惊呼出声。他们见过捉虾,但从从未见过一口塘有这么多虾。卢方虽然没出声,但他的脸上的满意笑容怎么也掩饰不住。

  就算唐浩泽见了,也不禁露出笑意。可以说,这次的成功,他的人生轨迹将会真正发生改变。

  他甚至感觉到呼吸的晨曦空气中,也带着那些蹦出水面的虾身上散发出来的钞票油墨味道。

  

第六十六章 此处应有一拨人被震惊!(求推荐)

  

  在高位池中捕虾,因为是水泥底,所以要比泥塘的容易一些。但是想要将池塘中的虾一网打尽,还是需要小心谨慎。

  这一网还未完全拉完。养殖场就来了先后来了两拨人。分别是海洋局的陈副局长和之前来过的张老板等人。

  唐浩泽见到他们来,就知道肯定是卢方通知的。

  这又是要做宣传呢。不过他们自有卢方去招呼。

  张老板看着还没完全合拢的网里面弹跳的虾,跟卢方说了几句恭喜加恭维的话,就只抿着嘴,很少说话。

  陈副局长倒是问了不少的问题,然后又拿着照相机对着池塘拍照。卢方也没有阻止。

  陈副局长拍完照之后,又找到唐浩泽,问:“唐场长,这口塘大概能起多少虾?”

  唐浩泽心算了一下,说:“大概能起七万斤左右。”

  “这口塘我记得是十一亩的。”陈副局长听到他说的数字,心中咋舌。湾州地区也有高位池,不过亩产通常是两千斤左右,三千斤可就是丰收了,上了四千斤就是极少见的大丰收。“那亩产至少也是六千六百斤?”

  “估摸这是这个数。”

  而这个小塘场长竟然说这口塘的亩产能超过六千斤……这个产量报出来,怕是有人说是浮夸风了。

  陈副局长又问:“那另外一口正在起捕的塘大概有多少?”

  “那口塘是八亩半,养得没这口好,大概能起四万二三千斤左右。”

  五千斤亩产?

  还是养得不怎么好的?

  陈副局长很想说唐浩泽是在吹牛。不过他刚才看着网中乱蹦的虾,好像那也不夸张。这时他反而觉得夸张的不是虾的亩产,而是这个年轻人。

  陈副局长也没对虾的产量做出什么评价,而是说起唐浩泽之前写的文章:“唐场长,上次你在《水产前沿》发表的两篇文章,不少养殖户朋友读过后,感觉这凡纳对虾和东风螺都是很有养殖前景的品种。不少湾州地区的养殖户朋友还打电话来我们局里咨询,连一些外地的养殖户也打了电话来。”

首节上一节32/42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