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不重来 第375节

  他口中的指点,不过是两人都心知肚明隐暗说法。

  如果古三真不打算帮他,当然也不可能指点。只要指点了,指点的人也是他自己的代言人。

  古三却说:“我可以帮你问一下,等确定了再给您消息。”

  唐浩泽猜他是暂时还没想好条件,又或者是还没想明白这个事情能有多大的好处,想要弄清楚后再提。

  当然,如果古三要价太高,他也不是傻的。

  这个事情他考虑过许多。

  无人驾驶客机在短期内是没办法推出商业运营的。无人货机却有这个可能。

  闵教授和石飞正在联合研发一种双发螺旋桨的中程飞机,要求在载重十吨的情况下,能拥有大的五千公里的航程,最高航速要求达到600公里以上,巡航速度也要在480公里以上。

  新飞机的设计,石飞选择参考c-97运输机。等新飞机研制出来并拿到适航证后可以先用于货运,也可以用于客运。等时机成熟后再实行无人化飞行。

  不过那样的飞机如果仅仅是运输快递邮件肯定不行。业务肯定也需要涵盖所有的货运。在这种情况下,新成立的航空公司由圈子网集团100%控股未必适合。

  唐浩泽也已经准备让其他人参与进来。如果古三要价太高或者不愿意帮忙,他也是要找其他人合作的。

  他综合考虑后,觉得航空公司也不适合由圈子网集团来主导。而是应该注册一家独立的公司。它不仅要承担圈子网快递业务,同时也得承担其他快递公司和社会上其它货运业务。要不然根本无法支撑公司的运营成本。

  他计划由自己占最大的股份,并且圈子网入股,也欢迎各大快递企业入股。再找一两个在官方层面能出力的入股。

  这次和古三面谈,结果并不能让唐浩泽满意。

  不过他看古三的意思大概也是心动了,只是不知道对方的胃口会不会大到让他无法接受。

  古三下午还要上班,这顿中午饭也没吃多久。双方的接触也默契地形成了初步的协议。

  唐浩泽也不可能干等着。

  他来到京城后,时间也安排得很紧,应酬很多。这也是由于他的的生意业务范围太广,而同行或者竞争者不少都是巨富,那些人邀请他不能不给面子。另外,在高官如狗满地走的京城,总有几个他推脱不掉的饭局。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他白天晚上都抽不出半点时间。直到他要离开京城,古三还是没有回应。

  不过他再急也不急着这几天时间,在离开之前都没有催促。

  一周时间没着家了,唐浩泽回到沪市后休息了一天,和卢梦带着孩子出门玩一天,将孩子哄高兴了再去上班。

  不过他首先去的恒远。

  邓小权听他提议和赵阳合作在西北建大棚的建议在。稍作考虑,邓小权就笑着说:“成,我会亲自和赵先生谈。”他只见过赵阳一面,对赵阳并不算了解。不过他觉得既然唐浩泽认为对方是个不错的合作伙伴,那应该就错不了。

  再说恒远公司里唐浩泽的股份不少,赵阳就算有什么不好的心思也不敢乱来。他需要不是赵阳会否坑了恒远集团。他需要考虑的是这个生意正常情况可以产生什么样的前景。

  “现在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程度远比之前要高。温棚种植也是国家大力支持的农业模式。如果在西北建大种植场,有赵先生在,国家如果有什么政策,我们也更容易操作。我等会就和赵先生联系。”

  唐浩泽听他这么说,就点头说:“恒远在技术和经验方面占据优势,在合作上,我们也要占据主动。”

  “那是当然。”邓小权也不愿意将合作的主动权交给赵阳。他顿了一下又说。“西北荒漠半荒漠地区其实只是缺水,如果有足够的水,做农业其实也非常不错的。如果不是恒远现在没有足够的资金,我都想在西北弄一个大农场。”

  “在西北建大农场?多大的农场?”

  “”弄一片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概还是没问题的。西北的荒漠土很多地方都不适合农耕,就算是用温棚也不成。除非是用水培技术。如果承诺将部分土地改造成森林或者草原,国家肯定愿意接受。就是成本会很高,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比较低。”

  唐浩泽点头说:“那确实,将沙漠变绿地,周期长,而且成本不小。”

  邓小权却笑着说:“如果能拿到荒地五十年的最长承包期,这个生意还是可以做的。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日照充足,风能资源丰富。不说其它的,就说易源的风能机组成本已经越来越低了。现在用易源的风力发电机组已经可以无需国家补贴也基本保本。而西北的风能更强,说不定还能有微利。再过二十年,说不定风电成本就已经是可以盈利的了。”

  唐浩泽听到这话心下一动。

  他也知道现在那些荒漠并不是不能做农业。在荒漠的地区也是能找到水的,只是在荒漠找水种田成本太高,生意做得越大亏损就越大,所以根本没有人愿意去那里种地。

  不过,如果能有一种单位面积的效益足够好的农业技术,高成本就会变得无法接受了。

  承包大面积土地,完成综合治理的同时开发,还可以开发新能源。

  唐浩泽正准备让天方集团进入新能源行业。邓小权的话让他想到这一点,不由想着天方集团男否以这种模式进行拓展。

  他觉得中国这些年对沙漠的改造投入很大,而且卓有成效。再过几年,甚至将一个面积几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弄消失了,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被完全改造的沙漠。

  那其中有官方努力,但也有民间资金的投入。那说明政府愿意接受民间资金对荒漠半荒漠地区的合理开发。

  

第六一三章 要弄个大农场

  

  在唐浩泽从京城返回沪市的第三天,接到了古三给他打来的电话。古三在电话里说有一个人可能可以帮到他。

  古三只说了那人的名字,身分却只是只字不提。

  唐浩泽也没问!

  他知道能帮到自己其实就是古三本人。他说:“谢谢古司长!我回头就让人去京城和顾先生联系。”

  “那好,有什么事再联系。”

  古三听他这么说,也就知道自己的目的达到了。要不然以唐浩泽对那飞机大的重视程度,不至于派手下人去谈。只有是因为清楚做决定其实他们两人,至于如何谈交给手下人就是了。

  唐浩泽挂断电话后沉思了一会才继续工作。他手里拿着是中国西北各省的卫星地图。他正打算选出一个最适合天方集团进入新能源行业的地点。

  等到中午下班,他就赶回了家。

  回到家时,卢梦已经在家里和孩子玩了。

  他让卢梦从的资产管理团队中选出一个合适的人去京城谈航空公司的事。

  …………

  从地理角度,中国可以分成四个区,南方、北方、西北和青【2】藏高原。不过在政治和经济角度,可以分成东部和西部。而前些年更加是将除南方很大一片地方划入了西部地区——大西部。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也是海拔最高的盆地。不过,这个位于青【2】藏高原的盆地,海拔却是整个高原海拔最低的区域。

  就面积而言,柴达木的盆地是并不算很大,但是矿产资源和中国其它盆地一样丰富。

  但唐浩泽来这里并不是为了这里的矿产资源。

  经过近三个月调查比较,唐浩泽终于为天方集团选定这个地方。打算尝试在这里大的荒漠地带建一个农场。

  通过比较之后,他才亲身来到这里。这里是他首选的地方。

  唐浩泽所在地方位于盆地的西部的一片荒漠平原。他感受着已经颇为冷冽寒风,这里的风能确实很丰富大大。

  柴达木盆地四周都由高山和高原包围,水汽很难进入,降水主要来自内循环。经过一天跋涉,唐浩泽他们途经好几条河流,但不是基本都是季节性河流。也路过湖泊,但都是咸水湖。从水源条件来看,这里不适合发展农业。

  唐浩泽看着地上的砾石和沙堆,又想到沿途见到的两个农场。整个盆地主要就是东部河谷地带才有草原和大片耕种区,而盆地的西部,只有一些游牧群落。

  而眼前这片望不到边的荒漠,大概是连牧民都不喜欢里来的。

  唐浩泽没有惊动本地的官员,身边只带着一群保镖和几个建筑地理方面的专家。

  其中一个建筑方面的顾问对他说:“唐先生,这片隔壁地势相对平坦,土地平整成本不会很高,不过之类三通具无,建筑材料的运输肯定需要先同道路。而在高原上修路要比大海拔低的地方更高一些。”

  唐浩泽也是那么认为。他问:“如果我选择这里,修一条路进来要多少资金?”

  顾问马上说:“我刚才留意过车子的里程表。转出公路后,我们继续行驶了二十公里足左右,如果是从国道开一条二级以上的路来到这里应该要几千万。另外如果园区内也要修路的话需要另外核算。”

  唐浩泽点了头,又问来自西宁大学的教授:“吴教授,这里的水资源能让我开辟多少的农田??”

  吴教授因为干冷的风眯着眼睛,说:“唐先生,这里距山脉比较远,而且没有地面径流。年降水量在20毫米以下。所以地表水可以忽略不计。唯一可以取用的就只有地下水。”

  他顿了一下说:“根据我们省有关部门的勘探数据显示,这一带承压水比较丰富。承压水的补给源头,主要是来自周围的冰雪融水,属于淡水可以直接灌溉。根据数据显示这里的承压水埋藏深度在两百米左右,压力无法实现自流。由此可见承压水的储量也是相当有限的。至于能灌溉多少土地,需要施灌溉方式,承压水补给数量而定。”

  承压水的补给远比潜水困难,如果抽空了,会对地质环境很大的破坏。所以唐浩泽需要确定每年抽多少水才保持地下水的平衡。

  他想了一下说:“我打算使用温棚种植,而且会使用滴灌。麻烦你帮我摸清楚这里的土地我开发多少的耕地,改造多少的草原和森林。”

  “将戈壁改造成森林和草原,在前几年需要的水量会比较多。”吴教授听唐浩泽说到要将沙漠改造成绿地,不由笑着说。“等植被成活后,它们可以吸取潜水。不过也请你注意一点,植被会增加蒸发量,会对这里的地下水系统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绿化植物的种类也需要尽可能考虑增发量少的植物品种。”

  唐浩泽听这么一说,也想起自己“看”到过的一则来自美国加州新闻。美国加州下令将沙漠中人工种植的草地和林地都清除。因为它们需要大量的淡水灌溉,并因为蒸发水源而加重干旱。

  柴达木盆地西部是一个非常干旱的地区。全年大部分的时间里,湿度都在20到40%之间。最低甚至能达到5%。在这样干旱环境下,植物的蒸发量确实会很大。

  另外,这里的昼夜温差和年度温差都比较大。全年气温大概在8%左右。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种植什么样的植物也必须要慎重选择。

  他笑着说:“感谢吴教授你的提醒。不过你和各位专家研究这里多年,肯定知道什么植物更适合在这里种植吧。”

  几个教授一时之间也拿不定主意。

  “各位专家不用马上回答我。我们很快就会向本地政府申请承包这里。承包手续下来后大。会编制一份综合开发方案。到时还请各位专家帮我参谋一二。”

  几位专家自然不会拒绝,就是今天来这一趟,唐浩泽就给了一万块钱的辛苦费,如果能成为这项目的顾问,唐浩泽大概也不会亏待他们吧。

  深秋时节,高纬度地区天黑得更早一些。而唐浩泽打算今晚返回西宁过夜。

  所以他们在现场看了一个小时左右就往回赶。

  当唐浩泽他们赶回西宁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

  西宁可能是全国人口最少的省会之一。这座城市也算是中国的交通枢纽。是中国铁路入藏的门户。而且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全省最丰沃的地区。

  虽然降水少,但是这里不仅纬度高,而且海拔也不低。如今是深秋而已,但夜里已经比南方沿海的冬天还要冷。特别是这里是干冷。

  如果不是酒店房间有空调,还有一个增湿机在工作,唐浩泽怀疑自己的脸皮会不会裂开。今晚他是不打算出门的了。

  不过酒店经理见到他入住,在服务方面殷勤了几分,不仅亲自接待,在还介绍了本地的一些旅游去处。

  也许是唐浩泽是有钱人,经理就提到西宁古玩市场。

  唐浩泽看在他服务态度好的份上,就和他多说了几句话。

  经理看他没有不耐烦,就说:“如果唐先生对收藏有兴趣,今晚我们酒店的大会议室有一场收藏圈举办拍卖会。”

  “晚上进行的拍卖会?”

  “是的。”经理顿了一下,说。“我们西宁地区在从汉代到宋代都是边界,是汉族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地方。所以这个时代古玩虽然比不上其他地方,但也不少。元明清时代的古玩也不少。这个拍卖会是圈子里的人举办的,也许是为白天都忙,所以才会选择这样的时间举办。”

  “几点开始?”

  “晚上十一点整,通常会在零时一点之前结束。他们参加的人都是大圈子里相熟的,外人需要有邀请函的人才能参加。如果您感兴趣,我和他们的负责人说一声。”

  “那麻烦你了!”

  唐浩泽对收藏没有什么爱好。不过交际广了,难免接触到一些有这方面爱好的人。他对收藏没有爱好,了解也不多。自然不会胡乱入手。不过他觉得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事也有好处。

  

第六一四章 投资的方式

  

  (已经修改,增加七百的免费字数以示歉意。)

  对于古玩,唐浩泽是真的是一窍不通。而且他很清楚自己在这方面没有半点根底。他参加那个什么拍卖会,主要就是想看看。

  酒店经理去打招呼后,举办者听说是他要参加,那是求之不得,提出给他一个最前面位置。但他拒绝了。

  最后他还是坐在中间。周围都是真正的古玩玩家。

  他入场后,就受到所有人的追捧,在开拍时,主持人还特地提到了他。

  唐浩泽了解到这个拍卖会主要是为了促进圈内人藏品的交流。而主办人并不是本地人,只是联络了各地的人在这里举办,来参加的主要是本市的古玩收藏家至少是爱好者,算是一次圈内人的交流。

  所以这样的拍卖会通常不会邀请圈子外的人来参加。唐浩泽这样的不速之客只有他一个而已。

  周围坐的人唐浩泽都不认识。不过从他们的衣着打扮来看,这些人在国内都算是富豪级别的人。他们身边还还有一貌似顾问的人。

  在拍卖时那些人会小声与这些富豪说些什么,好像是征询过他们再举牌报价。唐浩泽一开始还以为那些人是朋友关系。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并非如此。

  他听着拍卖师在上面对拍品的介绍,介绍语又快简洁。听了一会之后,他发现每个字都能听明白,但连起来就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首节上一节375/42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