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不重来 第382节

  “所以彤彤不能随便学大人说不好的话。知道吗?”

  彤彤低着头:“知道了!”

  来到客厅,唐浩泽将流氓兔放到沙发上,说:“去和弟弟玩吧。我们明天一早就坐飞机了。”

  彤彤却扭着身子说:“爸爸,真的不能带兔兔吗?带上兔兔,我带的东西就比然然多了。”

  唐浩泽摸摸她的脑袋说:“然然带的好多东西都是送给爷爷奶奶东西,那不是他的,是爷爷奶奶。你看,其实还是你带的的东西多。”

  彤彤想了一下,重重点头说:“爸爸说的对!”爸爸果然是最聪明的。

  然然那个笨蛋装了三个箱子,但是有一个半箱子都是手工作业,是要送给爷爷奶奶礼物。所以那些都是爷爷奶奶的东西,不是然然,所以还是她带的东西比然然多。那她就不用变成男人,然然也不会变成女人抢她东西了。

  想通了的彤彤放开心结去画室找弟弟,看能不能捣个乱。唐浩泽跟着去了。

  然然这段时间喜欢上了画画。

  之前唐浩泽对这个相对比较沉默的儿子总有点担心。担心他有自闭症的趋向,不过看过心理医生后,医生跟他说这孩子只是沉默寡言了一点,并不是心理有问题。

  之后唐浩泽又发现这个儿子似乎很聪明,就带他去测了IQ。结果竟然高达163,妥妥的一个天才苗子。

  于是,这小家伙想做什么,只要不是坏事唐浩泽和卢梦都无条件支持,而且不做过多的要求,他自己开心就好。

  他走到进画室,画板前的然然抬头看了他一眼:“爸爸!”

  “画什么呢?”唐浩泽走过去,那是一幅铅笔画,画的似乎是一群人,有点抽象,唐浩泽说不出好坏。他只是摸了一下儿子的脑袋说。“你在长身体,不能一直画。那样对身体不好!”

  自从知道儿子是天才后,唐浩泽慢慢将与儿子对话的态度扭转了过来,不再是用和小孩子说话的态度,而是对着一个同龄人。他知道儿子能听得懂。

  然然点了点头,说:“好,我再画二十分钟!”

  “那二十分钟后出来喝一杯牛奶!然后就该洗澡准备睡觉了。”

  叮嘱了儿子几句,又让彤彤不要调皮,唐浩泽就去房间。

  卢梦看到他进来,回头笑问:“哄好那小丫头了?”

  唐浩泽没说话,走过去伸手环住她的腰。

  卢梦直起腰挣了一下:“闹什么?我还没收拾好呢!”

  唐浩泽说:“老婆,我们再生一个孩子吧!有一个天才儿子,我觉得没什么可以教他的。彤彤也很乖,没有挑战性。”

  “你敢生啊?”卢梦笑着说。“你敢生我随时奉陪。”

  唐浩泽放开她躺在床上,苦笑说:“现在我还真不敢生!”

  从现在情况来看,他之前以为的二胎政策确切地说是二孩政策,也就是说他现在已经有两个小孩,再生就是超生。

  他和卢梦的户籍都是沪市的。而他和卢梦这几年的收入都不低。就以去年为例,他在各家公司的分红,股息和资本市场等等各方面的收入,税后收入总额高达两百六十多亿美元,而卢梦个人也有三十多亿美元。

  那些都是可支配收入。

  参照沪市的社会抚养金标准,以他们的收入,超生一个至少要收五百八十亿美元。他确实很有钱,但是没有那么多的现金。

  他没想到自己竟然有钱到交不起超生的社会抚养金了。

  他想了一会,侧身子说:“要不我们今年的钱都不取出来,然后再生一胎。到时候就算罚几百亿我们也能拿得出来。”他说的几百亿说的自然是人民币。

  卢梦琢磨了一会,觉得还是可以操作。她点头说:“好!”

  两个孩子都已经六岁多了,再生一胎她也照顾得来。不过她的年龄也不小了,今年已经三十一了,要生就得尽快,再拖下去不仅对她不好对孩子也会有影响。

  他们俩的收入不管是什么时候都会比沪市的人均收入高,想要超生都的要交社会抚养费。

  社会抚养费这玩意公开度堪比红十字会,批评声鼎沸却一直没有多少改变。

  去年还审议抚养金的征收标准,但是没能通过。照这个趋势,大概是计生局撤销了那些做官都舍不得不收。向沪市这样城市,一旦不收了当官就得少几个亿吃喝。

  所以他们不能等着不收社会抚养金了才再去生第三个孩子。

  不过生一个孩子的成本,如果不好好操作,他们还真承担不起了。

  卢梦计算过,唐浩泽的收入主要来自圈子网、天方集团的分红,另外还有资本市场的收入。这些收入其实是可以操作。如果那些公司的分红不分到唐浩泽个人名下,就不算他的收入。资本市场的盈利也是一样。

  而无法操作的部分,算下来最多就是几十亿人民币的收入,扣除税收后,他们再生一个孩子只需要缴纳几十亿的抚养费。就算是计算出了偏差,要多交一些,卢梦也觉得没什么了不起。

  虽然几十亿还是很多,可能是比去年全国收到得社会抚养金还要多。但对于唐浩泽和卢梦来说,那真的不算什么。

  一年收入就能生一个孩子,她乐意!

  

第六二五章 问计

  

  如今的塘尾村已经完全看不出在十多年前还是一个小渔村。

  唐浩泽在车子进过村道时,看到村子又开了一片地用作宅基地。新增加了十几幢房子,还有不少房子在建之中。

  如今的塘尾村已经不再是指只有本地人居住。经合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整个湾州市水产养殖行业的龙头企业中的龙头,而塘尾村周边已经成为大片的养殖基地。

  为了留住人才,塘尾村决定接受养殖基地工人入户,这个政策也得到镇政府和县政府的支持。塘尾村规定,只要符合条件的经合社工人可以在塘尾村申请自己和配偶带一个子女落户。

  塘尾村虽然是农村,但现在农村户口更值钱,更不要提塘尾村户口可以分红。这两年已经有八十多户外地人申请落户并且购买了宅基地。

  新落户的人口,盖的房子也让村子的规模变得更大。整个村子看起来比以往要昌盛得多。而塘尾村现在也有两家企业,一家是水产品加工厂,一个贝壳加工厂。这两个工厂能吸收上千人。有不少是外地人。

  流动人口多了,村里还出资盖了几幢出租屋,专门出租给那些工人,收取的租金又作为村里的收入。

  唐浩泽看着村里里都是四五层楼房,也许是快过年了,到很有一排朱楼碧瓦的样子。

  他们的车子村里人知道,熟人从车窗看到了跟他打招呼。他也没让车子停下,只是回声说几句。车子速度慢,到也不显得失礼。

  穿过村道,车子就停在他们老家。村子倒是没往海边扩张,这一片还是只有他们一家人。

  说起来整个村子的楼房,现在大概就他们家的楼房最矮的了,只有三层。不过他们家的楼房面积还是最大的,还带着一个大院子。

  之前的老宅子已经拆了建成两层的楼房。那是唐郑敏让弄的。

  如今塘尾村已经不养兔子了。

  之前那些兔子舍都被改造成蘑菇培养房了。之前养殖兔子赚了钱,但这两年兔子养殖被政府推广了开去。村里的乡亲自己养兔子赚不了多少钱,唐浩强就找了几个技术员回来,指导村民培育香菇。香菇孢子是找恒远集团拿的。

  这些年,在乡亲们心里,村干部比县长还有威信。听说种蘑菇赚钱,没人怀疑,纷纷转去种蘑菇了。

  那些兔舍正好能用上。

  唐郑敏觉得那事自己能做,于是就让人将老房子拆了,然后建了两层的房子,下面一层分分出两间做车库和仓库,其它的全部用作培育香菇。

  这么一来院子倒小了很多,但停几辆车依然没有问题。

  车门刚打开,彤彤就跑下车朝唐郑敏夫妇跑过去:“爷爷、奶奶,彤彤回来了!我好想你们!”

  唐郑敏倒是摆出一副镇定爷爷的款,孔凤荃却是抱住她脸上满是笑纹:“乖孙女可回来。奶奶心里也挂着你们呢。”

  虽然她们祖孙一年到头也就也见不了多少次面,但唐浩泽只要有空就和孩子跟父母视频通话。他家视频通话可不是用手机,而是用一个四十二寸的大屏幕。家里这边也是,用的都是专业级的摄像头和录音设备。

  然然从来都学不会姐姐的嘴甜。他像个小大人一样走过去,仰着头对祖父母说:“爷爷,奶奶,我回来看你们了!”

  “好,回来好!”孔凤荃笑着伸手摸孙子的脑袋。“又长高了!饿不饿?口渴了吧!爷爷奶奶给你们准备了吃的,还有苹果汁。”

  唐浩泽看着两老一人牵着一个孩子往屋里走,笑着对卢梦说:“爸妈眼里只剩下孙子孙女了!”

  卢梦似笑非笑地瞥了他一眼:“我生的,懂事又可爱!爸妈疼一些有什么不对?”

  唐浩泽笑了笑,说:“也有我的功劳!”说着就拉着她进门。

  行李自然有保镖带进来。

  他们还在楼梯,就听到彤彤叽喳着说带了什么东西回来送给爷爷奶奶,好像带回来的所有东西都是她送的。

  虽然家里人还不算团圆,但有一个多话的孩子在,倒是让两老高兴得家里总是笑声。

  一家人吃了午饭后,唐浩泽也还没来得及午睡,唐浩坤就上门了。

  “听说你回来了,我就过来看看!”

  唐浩坤的当上界门镇的副镇长后,就算是进入了仕途。然后自己函授了一个本科学位。去年却是调到隔壁镇当镇长了。今天是工作日,他这次来确实是特地赶回来的。

  隔壁镇的经济并不发达,而且又是内陆镇。他虽然在那里当了镇长,但是塘尾经合社发展得再好也没办法帮到他什么。

  不过去年他将塘尾村种植蘑菇的经验带了过去,据说那里现在已经形成好几个村合作社式的蘑菇培育场。而不是塘尾村这样各家各户自己做。据说已经产生一定效益了。

  “工作还好吧?”唐浩泽知道他晚上是可以回来的,现在这么急着来找自己大概是有事要找自己。

  “还行。”做过五年的副镇长,唐浩坤也算是一个老干部了。在基层工作不可能一点困难都没有,那些困难他不想和唐浩泽提。但他现在心里有一个纠结。“就是在镇里经济建设方面一直没有太大的起色。想跟你讨个建议。”

  唐浩泽沉吟了一会,说:“坤哥,隔壁镇的情况我不太了解。这建议我不好给。”

  “不是想让你能帮我想办法,只是想让你帮我参考一下。”唐浩坤当然知道他不能什么事找唐浩泽要解决方案。他今天来,是因为他自己想到了一个点子,只是心里拿不定主意想听听唐浩泽建议。“快过年,镇里几天后就要开一次党委会议,这肯定是春季前的最后一次党委会。我有一个想法,但不知道能不能做。如果能做,我打算在年前确定下来。”

  唐浩泽知道他这个镇长的位子来之不易。当官不能只想着经济问题,还要讲政治。如果出了什么问题,位子就可能坐不稳。

  他想了一下,就点头说:“是什么好想法?”

  “其实也不是新颖的想法,我就是觉得我们镇主要还是农业人口为主,而国家也越来越关注三农问题。我觉得以我们镇的条件,要想让老百姓致富还是要从农业着手。”

  像他们这样地方,工业大概就是农业加工企业了。而隔壁镇虽然种了大量的甘蔗,但似乎连一个糖厂都没。只有一个碎木厂。那甚至不能算是工业。

  而中国的农业形势的很相当紧张,发展农业也许赚不了大钱,但是可以给农民提供比较稳定增收。像这里的镇,农村人口比例很高。如果找到一个好的农业项目全镇推广,惠及的面更广。

  唐浩泽点头,说:“这个想法很好。附近几个镇都只能算是偏远地区,想要发展工业客观条件不允许。发展农业确实更容易提高老百姓收入水平。不过你具体有什么想法?”

  “我那镇里主要的农业资源其实都是土地,池塘水面面积在全县都是比较少。但是种植业目前已经都形成了规模,我们能做的最多就是引进新技术、增加产量。现在我们镇大量土地都种了桉树。桉树生长快速,但也意味着对土地肥力消耗非常巨大,所以种植过桉树的地方在几年内都没办法种植其它的农作物。”

  唐浩泽接着说:“现在桉树的种植成本确实越来越高,而且病害越来越多,生长速度也越来越慢大。所以你打算放弃桉树种植?”

  “当然不可能。但我打算减少桉树的种植面积。空出一部分的土地发展其它农业。比如说蘑菇。蘑菇的种植不需要考虑土地的肥力。”

  “这个想法不错啊。你有什么顾虑?”

  “市场!”唐浩坤说。“如果大面积种植,产量高了,蘑菇的价格就会下跌。到时候最终还是赚不了多少钱。老百姓种植的积极性就会下降。之前兔子养殖就是这样。”

  其实不只是兔子,还有养鸡业。之前整个湾州市的的养鸡业是非常有名的,但是因为养鸡的人多了,养鸡成本升高,价格下跌养鸡的人也少了许多。当然,其中有禽流感的功劳。

  唐浩泽大概猜到唐浩坤是担心蘑菇培育也出现那样的情况。

  如果他们镇推广成功了其它镇也完全可以那样做。那么一来,整个产业的经济效益就会被摊薄。

  唐浩坤有那样的想法,倒是真正想做点事。要不然他不会管以后是什么样。相反,如果他做出来事被推广的的范围越大,政绩越大。他只要推动就行,而不是考虑效益不好之后该怎么办。

  

第六二六章 提前解决家庭隐患

  

  虽然很理解唐浩坤的担忧,但唐浩泽还是觉得对方很小农意识。

  任何产业的发展过程肯定会出现一个兴起、扩张,然后收缩的过程。

  如果唐浩坤推广蘑菇种植,实际上也是在抢其它地区蘑菇种植户的饭碗。当这产业发展到瓶颈后,自然会有人因为不赚钱而退出。

  等整个行业达到平衡之后,虽然没一开始那么赚钱,但总是会赚钱的,而且比较稳定。在这之后,谁赚得更多,就看谁更有能耐了。

  那实际是市场竞争机制建立的过程。

  唐浩坤担忧的那种情况,不管是什么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

  “坤哥,其实我觉得那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蘑菇谁都可以种,但蘑菇也有区别的。一些蘑菇香味浓郁、肥厚可口,而一些人种出来吃着单薄无味,如同嚼木。最后还是要看谁的技术更好,谁更有办法。”

  唐浩泽顿了一下又说:“我们村的人基本都在种蘑菇,你肯定也吃过,吃着感觉和市场上大量销售相比如何?”

首节上一节382/42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