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不重来 第383节

  “很大很肥,而且吃着很香。”唐浩坤自家就种着有。不管是晒干的还是新鲜的,吃着都要比其他人在市场上卖的要好。“听说菌种是你那家农业公司提供的。”

  唐浩泽没有否认,说:“那是恒远集团培育出来的第一代香菇,恒远集团的产量很高。第二代更好,但不对外扩散。我在青【2】海有种植,恒远集团生产规模也相当大。浩强提到要种植蘑菇,我就让恒远将第一代的孢子卖一些给乡亲们,但是应该不会大量外流。”

  那是唐浩泽赚钱东西,唐浩泽可以拿出来给村里的乡亲们。但唐浩坤在想要政绩也不会开口跟唐浩泽要那些孢子。

  他引进的只是种植香菇的经验。目前在隔壁镇虽然发展大出一定的合作社,但种植规模还是不够大,而且种植的只是普通的品种。所以他们都不担心塘尾村乡亲的经济收益收隔壁镇种植蘑菇受到影响。

  唐浩坤听了唐浩泽的话,心里有了自己决定。他又谈了一会,喝了两壶茶后就走了。

  到了晚上,唐浩强和唐浩明也来了。

  他们倒不是特别为什事来的,就是想来和唐浩泽聊聊天。

  如今两人都各自管着自己的生意,在湾州也算是一号人物了。

  唐浩强管着经合社,目前是湾州本土最大的市营农业经济体。

  而唐浩明在长江一带捣鼓了几年,经营这一条小龙虾。他不仅自己养殖小龙虾,还通过和圈子网的专卖平台合作做收购批发,如今他的公司每年加工销售小龙虾近六万吨。还经营一个虾壳加工厂。

  唐海明的公司是他们三兄弟合资的,圈子网只经营一个平台。所以他们三兄弟的生意其实也已经做得挺大。

  他们的话题很发散。有谈到唐浩明养的小龙虾,也谈到互联网对农产品销售的作用。当然谈论最多的还是村里的变化。

  说着说着,唐浩强突然提到一个人:“浩泽,你还记得庞废尾么?”

  “怎么,他出来了?”

  “可不是。判了十五年,前些天减刑出来了。”

  唐浩泽倒是没怎么放在心里:“他出来就出来。他之前那伙人跑的跑,捉的捉。而且他也五十多了吧,就算出来也闹不出什么动静来。”

  “他刚出来没多久,头发差不多全白了,看着像是小老头。但人看着很阴沉,时不时在村里走动,也没人搭理他。”唐浩强还是有些担心说。“他这人进去之前混过那么多年,之前还和你有过节。你还是小心一些。”

  唐浩泽一听这话,脸色阴沉,说:“你觉得他有什么想法?”

  “当年他不是也想弄什么经合社,想和我们争一番。要不是他进去了,我们塘尾村也未必有今天这样的好光景。”

  唐浩强说的话也不是无的放矢。

  塘尾村经合社的壮大,不仅是靠塘尾村。塘尾村经合社第一步扩张就是整合附近村子的资源,才由此发展起来的。如果庞废尾钱收了去,就算他的经合社没能捣鼓起来,也会挫伤其他村的村民入股塘尾村经合社的积极性。政府甚至有可能因为庞废尾非法集资,改变对塘尾村经合社的态度。

  当初庞废尾之所以进去,其中确实有唐浩泽的首尾。

  明面上唐浩泽只是拒绝和对方合作,对方的经合社没能做成。其中也有他手脚。

  两人明面上的过节,在唐浩泽看来其实不算是什么过节。但将对方弄进牢里,罗雪芬出了很大的力。

  庞废尾怎么想,唐浩泽摸不准。他皱着眉头问:“他也在我家附近转?”

  “那倒没有,他好像就是在村道上走走,很少走到你家这边。怎么,你担心盯上你家了?”

  唐浩泽确实有那样的担心。他虽然安排了一个以上保镖看着。但再怎么防备也可能有疏忽。

  一个在牢里呆了十几年人,如果心怀愤恨,谁也不知道他会做出什么事来。

  得知庞废尾出来后来塘尾村转悠,唐浩泽叫来留在村里的保镖问过。得知庞废尾没有在他家附近转悠,他稍稍放心了一些。

  第二天他又就跟父母旁击侧敲,想知道庞废尾对自家有没有什么异动。或者有没有感觉到对方对父母的恶意。

  唐郑敏想一会才说:“他偶尔会在村里走走,也不是串门,就像是散步。之前他得罪的人多,又是刚出来的,也没有人愿意和他往来。他也不喜欢说话。对谁态度都一样。”

  唐浩泽听这话之后,又稍稍安心了一些。

  如果庞废尾真有什么不轨之心,他少不得先将这个麻烦搞掉。

  目前对方似乎报复的迹象,他也暂时不考虑出手。但他还是决定加强对家人的保护。特别是两个孩子。

  这马上就要过年的,唐浩泽也不想那些烦心事。

  唐郑敏跟他商量这个年该怎么过。他们这样的家庭当然不需要商量买什么年货,他们要商量的是唐浩泽是在红树林公园过还是在老家过。

  之前几年,一家子都会回来,所以通常都会在老家过年。但是今年唐浩康留在沪市过年,唐郑敏就想着:他们家虽然还没分家,但实际上已经分家了。

  既然已经是两家人,那索性分家好了。虽然二儿子不在家,但唐郑敏觉得那也不是问题。

  别人家分家也许会出现什么争家产的纷争,但是他们家三兄妹都是自己挣钱自己花。

  之前虽然没有明白分家,但唐浩泽两兄弟都已经成家,又实际上是分开住,谁都不是靠着老子娘的家产吃饭。唐郑敏夫妻也早看开了。

  唐郑敏说:“你弟在村里也建了一幢房子,你们又各自立了单户。以后就分家好了。你在沪市那边的家有人照应着,让人按照当地的例过个年。公园那边的家你们也住了好几年,既然回来了,过年也不能空着了。不然不吉利。”

  所以唐郑敏打算让唐浩泽他们吃了年夜饭后回红树林公园守年:“浩康今年自己在沪市过年,既然你和你弟两家已经分开过,确定分家后。日后你们两家操办这些事。明年大年初一一早过来,一起起祠堂上香斟茶就可以了。等过了年后,我和浩康打电话说说这事,然后找几个长辈做个见证。将家分了!”

  唐浩泽知道父母对着习俗看得很重,大概也是年纪大了,现在确定分家后,就可以将这些事交给孩子做,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们在也好提点一二。

  至于分家后两老跟谁一起住,他们知道两个孩子现在生活好,都不会不管自己两个老家伙。

  唐浩泽对分家不分家也没什么感觉。现在他们还算是一家,只是宗族意义上的一家,他和唐浩康都是经济独立,还有各自立户。不管是在意识上还是法律上,早就已经算是分了家。之前十来年,他们过实际上都是分家的日子。现在说要分,那就分好了。

  所以他们都觉得分家不必啰嗦。也就一句话的事而已。

  唐郑敏拿出一张卡说:“这是去年经合社分红,元旦之前就下来了。这些年的分红,我都让银行转到这张卡上了,你拿着!既然是要分家,我让浩强以后将这笔钱直接打到你这张卡了。”

  唐浩泽也不问卡里有多少钱,反正没有他任何一张卡的多。这钱他也没打算拿:“爸,这钱你和妈拿着花。你还担心我没钱用不成?”

  唐郑敏却塞到他手里说:“知道你有钱,但是你的就是你的,放在我这里以后闹不清。再说我和你妈手头上也有几百万了。我和你妈年纪都大了,有什么地方能花大钱的?”

  这些年经合社越来越赚钱,唐浩泽那一份去年能分到八千多万。这些年卡里都存着有五亿多了。他一个老头花得完吗?

  那是就很大一笔钱,如果另外两个孩子生活过不去,唐郑敏肯定会从这笔钱拿出一点帮扶一下。但现在三个孩子都有出息,丝毫不用他担心。他也就不能偏心,这笔钱自然要物归原主。

  至于他们两个老家伙,存折存了这些年孩子们给和自己挣的,有好几百万,棺材本都够了。

  唐浩泽想了一会,也就没拒绝,说:“爸,你看这样好不好?这笔钱,我先拿着,等我有空了就拿出来当做我们家的家族基金,以后那家有什么困难,就从这笔钱借。”

  唐郑敏一听,心想这法子好:“我是年纪大了,你自己看着办!”

  现在两个儿子感情好,但以后子孙也不知道会有什么矛盾,有这笔款子,以后后辈有矛盾也不用担心出事了也没地方求助。

  

第六二七章 为了唐氏家族的千秋万代

  

  上辈子过年,唐浩泽通常是打电话拜年。

  如今的他没有时间打电话。他每接完一通电话,就又有人打进来。他起床后几乎是连续不停地接电话。都是打来给他拜年的。

  朋友、亲戚和主要的下属,一个接着一个。于是他的私人上午电话号码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手机被打得没电了——连充电宝的电都耗完了。

  如今的手机是一体化的,电池不能拆卸。想要充电就只能是直充。于是他不得不暂时关机充电。顺便让自己的休息一下。

  卢梦笑说:“你该多准备几个充电宝。”

  唐浩泽又拿出一个号码,这个电话是他最隐私号码,只有最亲近的人才知道。他也是要拜年的:“我也是要有私人时间的。”说着他拨通电话给岳父的电话拜年。今年卢方夫妇去旅游了,现在不在国内。所以今年大概是不用亲自去给岳父母拜年了。

  给卢方打完电话后,他又给几个在外地的外地长辈级的人打电话拜年。打完了电话才准备去塘尾村。

  在湾州,大年初一是要串门拜年。至于走亲戚,则要初二才能开始。他们虽然是开着车去的,但唐浩泽还是塘尾村的人,所以其实他还是去串门而已。

  他带着一对打扮得像是洋娃娃一般精致的儿女,去村里长辈家串门。这是他每年例行的任务。也正是因为这样,村里人也不会对他的身份侧目。

  至少,村里的乡亲不会因为他这个世界首富回乡就来围观。

  虽然村里人的财产并不算很多,但塘尾村可能是粤西地区唯一一个百万富翁村。除了那些新落户的村民之外,原先村民没有那家银行里存款少于百万的。

  一百万在现在当前社会其实还真不算什么,在大城市里一套百平米商品房的首期都不够。但是一百万在农村里完全是两码事。而且塘尾村的人以后每年还会有分红,所以塘尾村也许比不上华西村那样的明星村,但已经实际上提前迈入小康水平了。

  到了晚上,唐浩泽在老家和父母一起吃了晚饭,然后一家四口又返回了红树林公园。

  这个年没有下雨,阳光正好。红树林公园里种植了一些桃树,如今开花了,这吸引来不少本地游客。唐浩泽夫妇带着达两个孩子也在公园里散步。

  他虽然很低调,但也从不可以隐藏自己的行踪。曾经有那么几年,来红树林公园游客都会看到他们一家人在公园内散步。一开始还有人会围观,但是现在遇到的游客,有会偷拍他们的,但不会有人围堵。

  游客偷拍,他也不在意。方正就是散步而已,至于对孩子的保护也不是让他们隐藏起来就是好事。

  两个孩子笑闹着在前面跑来跑去,卢梦和唐小云陪公婆在前面跟着。唐浩泽却在后面落下了好几米远。他身边还跟着一个保镖汇报事情。

  “老板,我们的人没有发现那庞废尾有什么异动。他到村里应该是走走。”

  唐浩泽想了一下,说:“再盯着一个月。有什么异常就跟我说!”

  “是。”

  唐浩泽说完就向前快步走。虽然冬天的脚步还没过去但红树林依然翠绿,而且已经长到两米多高。红树林大本来就是枝叶繁茂的树种,长到这个高度红树林也算是形成了真正森林。

  大片的红树林也给留鸟一个良好觅食地。今天的阳光并不强烈,但照在人身上暖熏熏的。这样的天气里公园内有不少鸟出来觅食。鸟鸣和桃花相得益彰,也算应了一个词:鸟语花香。

  吃完饭的时候,唐浩泽又跟父母提起去沪市住的事。

  他没想父母竟然比往年更加坚持,不愿去大城市:“我们在农村都住习惯了,而且村里也越来越好。我们住着舒服。”

  唐浩泽心想过几天再劝劝。

  没想到了年初七,唐浩泽和唐小云多番劝说,就连在沪市过年的唐浩康也打了电话回来劝。但两老就不是不松口:“你们孝顺,我们很高兴。但你们孝顺也就是想让我们两个老家伙舒心。这么多年了,我们在村里住着才最舒心,以后我们就住在村里了。你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

  唐浩泽无法,只好作罢。

  不过他找了一个保姆,另外轮换驻扎两个保镖在家里。这样他才能真正放心下来。

  唐郑敏夫妇本来不同意请保姆,但看儿女都坚持,他们才没再拒绝。

  既然父母不肯去沪市,唐浩泽也就没打算在湾州多留。过了大年初七后就带着老婆孩子返回了沪市。

  回到沪市当天晚上他,唐浩泽就叫了唐浩康夫妇和唐小云一起来家里吃饭。

  吃完饭唐浩泽才跟唐浩康夫妻说了老爹分家的打算。

  听到唐郑敏手中的卡给唐浩泽的事,唐浩康说:“哥,这事爸也给我说过了。我们家这个情况,分家其实也没什么好分的。我们家在经合社的股份实际上是你个人的股份,分红当然也是你的。爸将它给你,我和宋喻都没意见!”

  唐小云更加是举双手赞成:“我也没意见!”

  唐浩泽却说:“这笔钱我跟爸说过了,以后就拿来充当我们的家族基金本金。以后经合社每年的分红都会转入这个账户。账户由我们三家人共同掌管。日后谁家有什么困难,首先可以向家族基金申请支援。但申请到的支援是需要还的。还款的时间不能超过三年,三年内不算利息。而且各家申请的金额累计不能超过基金总资本的10%。”

  他说到这里问其它人:“这条规则你们有没有意见?”

  唐浩康夫妻和唐小云都点头同意。他们都不是小孩子,知道唐浩泽成立家族基金不是为了他们这一代,而是为了他们的后代考虑。他们三个之间的关系,如果有什么困难彼此都会主动伸出援手,他们只是担心后代关系疏远了,明知有人有困难也不愿伸手帮忙。

  唐小云说:“那笔分红都是大哥你的,既然是家族基金,我们也应该往里面注资。”

  唐浩康点头说:“小云说得没错,我们虽然不比大哥会赚钱。但是总不能只拿好处不出钱。我觉得以后要规定不管是那家,每年都要按照收入的一定比例注资。还要确定一个上限和下限。”

  唐浩泽本想说不用他们出钱,但有想到那样做才能真正让家族有凝聚力,就点头说:“那就这么办。比例就按照5%,上限每年一亿,只要收入少于居住地城市居民平均收入水平三倍,就不用注资。如果高于三倍,就按超出部分的5%。不足一千的,按一千算。”

  “上限一亿太高了。三千万就差不多了。”唐浩康觉得现在已经有的钱就都是唐浩泽拿出来。他和唐小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可能达到年收入20亿的水平。唐浩泽拿出那么多大明显要吃大亏。“哥,我知道你很有钱,但这基金既然是家族基金,就不能让其中一家出太多。”

  那样容易闹矛盾。

  唐浩泽想了一会,觉得唐浩康说的也没错,如果任何一家出的太多,以后难免会有不满。他点头说:“那行。”

  然后五个人又就家族基金的管理制定了基本原则。

  考虑到以后他们三家可能会分成很多家,那刚才唐浩泽说的每家最多只能累计申请基金总额10%的提法就不恰当了。

  于是他们规定了日后每家可以申请支援的总额上限不能超过总注资的十倍,且上限不能超过基金总额的15%。申请支援后,三年内无故不还的,基金管理方面将会作出一定的限制。

  申请的基金可以用于交易、医疗、创业和解决事业困境。

  唐浩泽最后说:“今天就先这样,以后想到好建议再加进去。基金我打算先放在梦想基金,让卢梦帮忙运营。盈利累计在基金中。”

  卢梦却说:“其实我觉得如果能分红更好。比如在基金总额设置一个数字,超过数字后获得的盈利,全部或者部分可以拿出来分红。分红就按照各注资的总额比例计算。”

  她这个提法,其他人都同意。

首节上一节383/42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