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在一九七二年完成了‘1+2’的证明,仅凭这篇论文,足以奠定他在数学所的地位。
陶方起闻言,脸色一僵,郁闷道,“他没有跟我一起来,对了,我老师在办公室吗?”
华罗庚是如今中国数学界的领头羊,自从两年前重返工作岗位之后,他就变得愈发忙碌了起来,所以很多时候,他并不一定待在办公室这边。
“在,你直接过去吧。”杨乐应了一声,陶方起便拿着论文离开了,张广厚本来还在看着论文呢,顿时不满地嘟囔了一句。
王多鱼写的两篇论文确实很严谨,价值也非常高,但可惜他才看了一会儿,都还没看完呢,正拿着纸和笔开始验算,结果陶方起就把论文给拿走了,真是过分。
张广厚现在还只是数学所的副研究员,职级上面还不如陶方起,谁让后者的老师是华罗庚呢?
尽管华罗庚作为数学所所长,平日里十分忙碌,因为他不仅仅还兼着中科院副院长的职位,并且还是计算数学研究所所长,同时还担任中科大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身上的职位可不少呢。
然而即便如此,华罗庚在教学上面依然做得很好,陶方起便是其弟子之一,虽然不如陈景润、万哲先、龚升等同学,但陶方起也不算很差。
但是,较真来说,张广厚的老师还是熊庆来,跟华罗庚是同门师兄弟,换句话说,陶方起还得称呼他一声师叔呢。
“老张,你咋了?那篇论文真的有那么好么?”杨乐心态非常乐观,尽管他比张广厚年轻了两岁,但后者老得比较快,而且原时空杨乐活到了二零二三年,但是张广厚却是在八七年就逝世了。
“当然很不错,虽然我不是研究拓扑学和空间向量的,但我也能够看出来这篇论文很不错.”
张广厚撇撇嘴道,他的性格就是这样,非常执着,有一次,他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总共二十多页的论文,愣是被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导致洁白书页上留下一条非常明显的黑印。
所以他妻子就开玩笑地跟他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就是‘吃书’。
杨乐立马应道,“老陶刚才都说了论文题目,那你还看什么呢?我们都是搞整函数与亚纯函数的值分布理论研究工作的,拓扑学方面还是算了吧,我们可不是华师兄啊.”
华罗庚的数学水平就算在数学史上,那也是可以排进前一百的,是全世界公认的数学大师,杨乐、张广厚他们这些人当然望其项背。
郁闷的张广厚没再吭声,但王多鱼这个名字却是被他记住了。
另一边,华罗庚的办公室内,陶方起敲门进来之后,便竭力跟他老师推荐,但已经六十八岁高龄的华罗庚精神状态虽好,可却在接过论文稿件之后,低头看了起来,似乎没有在听自己学生说的话。
过了好一会儿之后,华罗庚取下自己的眼镜,揉了揉,道:
“论文写得很不错,虽然我还没有看完,但确实是一个好苗子,对了,你刚才说什么来着?”
陶方起立马道:
“老师,这个学生不愿意来京城,甚至北大的两位招生老师去邀请他到北大读书,他也当场拒绝了.他跟部队那边走得很近,听林参谋说是协助他们部队设计研发了一款枪械.”
“他当时跟我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他不想被我们数学所束缚,只愿意担任‘兼职实习研究员’,不愿意全职.”
“说实话,老师,我活了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数学天赋这么高的学生,我真的很希望他能够来我们数学所,如果他能够来听一听您的教诲,那就更好了.”
华罗庚闻言,顿时惊讶地看着自己的学生,“你确定他的要求是这样的?为什么他不想来京城?难道京城有什么不好的么?现在还有人能够拒绝北大?”
虽然说华罗庚只是初中毕业,并且之后也是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破格把他调入清华大学图书馆,之后进入数学系担任助理等工作,但北大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依然非常高。
“是的,老师,我不确定具体原因,但他确实表示更喜欢哈工大,更愿意去国防科大等学校。”陶方起更郁闷了,“老师,我们要答应他吗?”
PS:兄弟们牛逼,八分钟你们就搞掂了?现在是506,你们敢不敢干到600?我再更!!!
第62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被踢出群聊的人
跟陶方起同样郁闷的还有沈建南和刑永福两人,他们回到北大之后,就跟数学系主任段学复汇报了工作,后者得知此事之后,却没有太在意。
“呵呵,你们也不用想太多,人家小王同学说得对,都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他在哈工大也是一样的嘛,如果他未来要读硕或者读博,我们可以再邀请他来北大嘛。”
跟数学所的杨乐一样,段学复对很多事情都看得比较开,相对乐观,更何况,人各有志,强求不来。
可是沈建南和刑永福两人却有些无法释怀,如今木已成舟,他们只能接受这个结果了。
傍晚,沈建南提着行李回到涉外单位的家中,他媳妇迟惠文碰巧刚炒好最后一个菜,看到他回来了便笑着说道:
“老沈回来了,刚好去洗手吃饭了,我跟你说啊,你家老大和老二今天也回来了,我啊早早就下班去菜市场买肉,但没买着,后来我就去了百货商店那边.我跟你说,现在外面的人是真的多,也不知道回来了多少知青.”
听着自家媳妇的絮叨,沈建南勉强挤出一抹笑容,放下行李之后,转身去了厨房洗手。
“爸,你是不是工作上遇到了什么麻烦啊?我看你怎么闷闷不乐的?平时你都会跟我妈拌嘴的,今天可真安静,肯定不是改性子了.”
作为女儿的沈月晴,更加细心一些,早早注意到了她父亲脸上的神情,似乎真的不太对劲。
她的话,顿时引起了迟惠文等人的好奇和关心,沈建南坐到餐桌前,“先吃饭,边吃边聊,情况是这样的,我最近不是出差去了一趟东北嘛,我跟老邢这一次去那边”
沈建南简单叙述了一下这一次在东北出差的遭遇,迟惠文母子四人都惊讶不已,特别是沈月晴她更是好奇地瞪大眼眸道:
“还有这样的人?难道他不知道北大是全国排名第一的大学么?”
“人家怎么可能不懂?他都拒绝了中科院数学所的实习研究员这个职位呢,陶教授写信、打电话,甚至还去过他家两次,结果都被拒绝了”
说着说着,沈建南突然好像就释然了,愣了片刻,道:
“说起来,陶教授才是最郁闷的人,数学天赋那么好的一个人,结果就是不愿意成为他的学生,哈哈.对了,你们可能还不知道,人家这个学生不仅高考考了496分,还在《中国科学数学》杂志上发表了七八篇数学论文哦,对了,他还是一名作家,除此之外还会设计枪械,简直就是一个全才!”
迟惠文夹了一块肉给她男人,又分别给三个孩子夹了一块,边吃边说道:
“照你这么说,那这个孩子确实很厉害,不过他怎么学得那么杂啊?他写了什么文章,发表在什么杂志上啊?”
“《人民文学》、《京城文艺》等杂志,哦,我想起来,好像之前报纸还报道过他的一篇文章,叫什么幸福来敲门吧,应该是这篇文章.”
“啊?那他是不是叫于望啊?他真名应该叫王多鱼吧?”沈月晴顿时惊呼了起来,因为她本来就阅读过这篇文章,十分推崇这篇文章。
特别是文章作者王多鱼还是她们寝室室友陈清婉的前夫,更让沈月晴格外关注这个作者,毕竟对方的文章确实很厉害,非常值得学习。
“你认识他?”沈建南等人都看向她,目光中带着疑惑,她赶忙解释了一下,迟惠文顿时忍不住皱眉道:
“你赶紧离你那个室友远一点,目光如此短浅,还薄情寡义,最好不要跟她来往,听到没有?”
“知道了妈,我又不是小孩子,我还能不懂么?”沈月晴娇憨说道,她作为一名涉外单位正科级干部,当然不是小孩子,这点道理还是很明白的。
她大哥沈文顺附和了一句,“妈说的话你最好放心上,不要跟你之前那位一样.”
“大哥,不是说好了不提他了么?”沈月晴脸色瞬间冷了下来,沈建南和迟惠文两口子赶忙劝说起来,餐厅里的气氛这才慢慢恢复过来。
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老沈家看似光鲜亮丽,其实也一样有些难以启齿的过往,比如沈月晴,她虽然是正科级干部,但也有过一段不幸福的短暂婚姻。
隔天,沈月晴回到学校,看到同班的陈清婉时,目光中带着可怜和些许同情,但很快就转移了目光。
边儿上的黄水芳注意到了这一幕,但这会儿老师已经进来了,她只好写了一张小纸条,跟沈月晴聊了起来。
后者没有回复黄水芳,因为她需要认真上课,她来京城外国语学院是来学习的,而不是来聊八卦的。
不过下课之后,黄水芳还是没忍住好奇,凑过来询问,沈月晴也忍了一节课,早就想吐槽几句了,所以她便笑吟吟地问道:
“你还记得王多鱼吧?对,就是他,你知道他高考考了多少分吗?496分,不止如此,他还给数学期刊投稿了.对,北大老师去他家当说客,结果你猜他怎么说的?”
黄水芳的表情非常精彩,并且也十分激动,她心中想的是,如果陈清婉知道了她前夫变得这么厉害之后,会不会跑回青山乡去跟他复合呢?
只不过,当初陈清婉如此绝情,只怕王多鱼也不会吃回头草吧?
“他怎么说的?”
“他拒绝了,他不想去北大,他只想去哈工大,甚至他连进入中科院数学所的机会都给拒绝了,你说这么厉害的男人,怎么会有人弃之如敝履呢?”
听到沈月晴的话,黄水芳倒吸了一口凉气,正要说话呢,冯晓琪、吴雨薇和乔永娟都凑了过来,于是她们五人组成了一个群,小声地叽叽喳喳了起来。
五人联盟成立,虽然不一定非要排斥陈清婉,但陈清婉如此鼠目寸光、短见薄识,还是尽量少来往为妙,省得往后被同化了。
被‘踢’出群聊的陈清婉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就在今天,报纸上也已经公布了全体考生的分数。
PS:月初求月票,追读也求!100月票换一更!
第63章 ,领导要求设计狙击步枪,你当场拿出图纸是什么鬼
东北,国营庆华工具厂,也就是六二六工厂。
靶场内,王多鱼听到叶忠民这位光学专家的提问,不由皱眉说道:
“叶主任,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们国家不是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掌握了石英透镜的加工技术么?根据资料的话,应该是在一九五八年八月,国家建筑材料综合研究所成功试制出我国第一支透明石英玻璃管,直径为40毫米,长度为三米”
“现在二十年过去了,我们国家的石英透镜加工工艺应该不至于没有了吧?”
叶忠民闻言,摇头说明了一下情况,毕竟过去这几年,由于西伯利亚冷风过境的关系,石英透镜加工工艺一直处在停滞状态,技术水平依然停留在六五年这个阶段。
因为当时很多科研项目都被迫停滞,除了航天、原子弹、导弹、核潜艇和计算机等国防领域的科研项目还在持续,其他项目几乎停滞,甚至是倒退。
当年掌握石英透镜工艺的那部分技术工人都没剩下多少人了,何况六三式自动步枪特等瞄准镜都被迫封存,只是当做储备技术罢了,可想而知这个时候想要重新组建这样的生产团队,那得有多么困难呢。
对方的话,把王多鱼给干沉默了,沉默过后他不由苦笑地看向林德洪道:
“领导,看来情况比我想象的还要糟糕,既然这样的话,只怕我是没办法答应你了。”
“氚光管最重要的20微克氚无法申请下来,石英透镜加工工艺也很难做到,到时候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也太搞我的心态了”
林德洪闻言,不由看向旁边一直没吱声的领导吕彦规,后者知道自己该说话了,否则的话,不止叶忠民他们这些人心灰意冷,便是王多鱼这个年轻人也会意志消沉了。
只见他笑呵呵地对王多鱼说道:“他没帮你申请到,那是因为我没同意,如果你能够说服我,那我就同意了你的申请,怎么样?”
“领导您说,我应该怎么样说服您?”
王多鱼闻言,不由精神一振,高倍镜瞄准镜对他来说很重要也可以说不重要,在如今这个时代,很多人都是可以拿枪的,不过一般都是土枪或者是小口径。
如果是大口径枪械,那就必须得有持枪证才行,而王多鱼原本也没想能够拥有持枪证,还好林德洪顺手帮他解决了这个麻烦。
既然他现在手头上有了一把高精准度、射程远的大口径突击步枪,那么再配上一把高倍镜瞄准镜,这不就是一名合格的狙击手嘛。
“简单,我听小林说你是枪械高手,能不能请你再设计一款射程更远的狙击步枪?当然,你说的高倍镜瞄准镜肯定是必须要有的.”
高倍镜瞄准镜对狙击手来说非常重要,因为瞄准镜跟普通的目镜不同,瞄准镜除了可以最大限度地放大目标,拉近可视距离以外,有些特殊加工的瞄准镜,还可以帮助狙击手在恶劣天气情况下瞄准任务目标。
众所周知,普通人在正常情况下的裸眼视力范围在100米左右就开始模糊了,而经过特殊训练的狙击手眼中这一数字可以放大到300米左右。
当年在半岛战场上,被山姆士兵称呼为幽灵的我国狙击手,裸眼视力就超过了300米这个数值,如果当时这位神枪手能够配备山姆士兵已经配备的瞄准镜,那么他还能更加无敌霸道。
瞄准镜可以将目标人物或物体成几何倍数的放大,通过镜像原理调节瞄准镜的镜面就可以达到千米距离之外清晰的效果。
而对于狙击手来说,狙击步枪更为重要一些,因为它跟普通步枪有着更为严苛的要求。
狙击步枪主要体现在更高精度的射击能力、具有远距离射击能力、火力持续性且稳定可靠等方面,甚至就连子弹也是特殊供应,而不是常规子弹。
王多鱼闻言,立马就答应了下来,因为这对他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领导您好,我刚好带来了一份狙击步枪的射击图纸,您帮我看看是否符合您的要求?”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纷纷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吕彦规也是错愕了一下,旋即笑吟吟地接过对方递过来的设计图纸。
只不过,吕彦规对这些枪械设计图纸并不是那么专业,特别是上面那些数据看得他很头疼。
图纸给了到了叶忠民、王建国等其他人,他们都是枪械方面的专家,一看图纸就知道王多鱼不是一般人,不仅图纸画的好,十分清晰明了,而且还提出了很多新颖巧妙的设计。
“小王同志,这个枪口制退器为什么要设计成外置的?”
“是这样的,外置枪口制退器可以降低后坐力,提高远距离狙杀的精度,有效减小因枪身后坐造成的弹道误差,同时也可以减弱枪口焰,降低狙击手在开枪后被发现的可能性.”
“那这个水平仪是干嘛用的?让你设计狙击步枪,你怎么还设计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呢?”
不止是叶忠民和王建国,京城精密机械工程研究院、第三机械工业部计量鉴定所和国营二九六厂等专家、工程师们都纷纷提出了质疑,因为他们在看到图纸之后,纷纷无法淡定了。
明明这些才是他们这些单位的工作,结果王多鱼这个年轻人居然比他们还要牛逼,设计出来的狙击步枪明显更厉害,为了不让自己申请不到科研项目经费,他们只能鸡蛋里挑骨头。
特别是房暮祥,逮着水平仪这个‘华而不实’的设计便是一顿输出,如果不知道的人,还以为王多鱼挖了他家的祖坟呢,有点反应过激了。
“既然房技术员说这个没用,那就取消咯,反正这些设计就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而已,大家互相讨论一下也无妨,对吧?”
王多鱼一脸人畜无害地说道,十分淡定的样子,好像这件事跟他无关一样,然而房暮祥有点懵,因为他蓄力的一拳却是打在了棉花上,太让人郁闷了。
PS:求月票,求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