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行,勉强能把租金交上了。”周砚把收据收好,叹了口气道:“要是厂里能给降点租金就好了。”
“这事我可做不了主。”王薇笑了笑,又给他出主意道:“你不是救了林副厂长的外甥女吗?要不你找他说说,说不定真能给你降点。”
“这种小事,怎么好去麻烦人家。”周砚果断摇头。
要是一天能稳定卖出一百碗面,十五元的租金可真是一点不高,而且他马上就要卖跷脚牛肉了,营业额还有上涨空间,到时候厂里不给他涨房租就好了。
“行,那我去下家收租了,下回来尝尝你做的面。”王薇眉眼带笑说了一声,挎着包便出门去了。
“慢走啊。”周砚说了一声,继续收碗。
“碗我来洗就行,你忙你的去。”赵铁英从楼上下来,接过他手里的碗。
周砚确实有正事要办,他先把钱清点了一遍。
今天准备的一百碗面还剩十八碗没卖,减去买食材的开支,盈余31.9,这些天存下来的钱有74.2,刚刚交了房租,他手里还剩91.1元。
周砚出门找了泥瓦匠,约好明天来给他砌灶,又去联系好要用到的青砖之类的材料,还找周杰帮忙订了个一米口径的生铁大锅。
光是一口锅就花了他五十元,还是周杰帮他托了关系,送了两包玉溪才买到。
这年代物资匮乏,很多东西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不然他还想弄个口径更大的锅,往门口一杵,可吸睛了,比招牌都管用。
人工和材料算下来差不多要二十。
光是弄个灶,就要花七十元。
钱难挣,但真好花啊。
不过周砚并不心慌,周二娃饭店面条的名气已经在纺织厂打开,口碑急剧上升,而最大的竞争对手,这会正在吃牢饭呢。
一天卖一百碗面,营业额能到60元,算上柴火、调料等成本,能有将近一半的利润。
一个月就能赚八九百。
这样一来,他两个月就能把欠的钱全部还清,包括他爸妈那五百。
卖面是基本盘,等跷脚牛肉的名气打出去,赚的还会更多。
不过,只卖面,他和赵就已经忙的像陀螺,再加一口汤锅,除非系统给他分身术,不然肯定忙不过来。
……
晚饭把中午剩的牛骨汤热了,就着剩下的牛杂,一家人依旧吃的很香。
睡了一下午的老周同志,精神状态已然恢复巅峰,连连夸赞周砚这汤锅药效显著,比吃药效果还好。
“我打算招个人。”周砚说道。
“招人?”赵铁英和周淼都有些意外地看向他。
“那可又是一笔支出,一个月工资至少得开十元吧?”赵铁英沉吟道:“要不我多干点?”
“妈,你干的已经够多了,接下来我打算把汤锅交给你来做,所以我要招个人来给我上菜、收桌和洗碗,不然肯定忙不过来。”周砚笑着说道:“咱们要保证做的又好又快,客人才能吃得满意,生意好了,人工成本也就盖过去了,还能挣得更多。”
“这点,我觉得周砚说的有道理。”周淼点头搭腔。
“行,那就招人!”赵铁英点头,想了想又道:“要不让周飞媳妇来帮忙?她体格好,手脚麻利,两个娃娃读书了也不用她多操心,人还踏实。”
“行啊!那就让大嫂来试试,要是她能干,肯定比找外人合适。”周砚点头。
周飞是她大伯家的儿子,也是他们这帮堂兄弟里的大哥,周海的亲哥,现在跟着他爹杀牛。
他媳妇赵红和他妈是一个村的,当初就是赵铁英同志给牵的红线,生了两个儿子,大的那个已经读初中,小的那个今年也上小学了,生活上还是有些压力。
周砚对这位大嫂印象不错,性格温和,干活是把好手。
“我晚上回去就去找她说,你打算一个月给她开多少工资呢?”赵铁英看着周砚。
周砚略一思索道:“开二十元一个月,你看合适不?”
“可以。”赵铁英点头:“这工资很高了,国营饭店的服务员一个月也才二十来块钱,那可是挤破头才能进的地方。”
“那就这么定了。”周砚拍板定下。
二十元一个月在乡镇上确实算高工资,但在周砚的承受范围内。他考虑更多的是人员的稳定性,以及对方没那么歪心思。
而且大嫂毕竟是自家人,小周开饭店的时候,他们家还拿了八十借他开店呢,那对他们家可不是一笔小钱。
……
第二天刚蒙蒙亮,小周师傅就早早出门去买菜了。
等他载着赵铁英回到饭店,门口已经站着一道身影,迎上来两步,笑着开口:“四,周砚,你们回来了。”
“赵红,你怎么这么早就来了?昨晚上没睡着吗?”赵铁英打趣道。
第20章 这价格真能卖得出去不?
“大嫂。”周砚把车刹住喊了一声,站门口的女人正是他大嫂赵红,今年三十二岁,一米六左右,长得颇为壮实,穿了件深蓝色棉布外套,脚上穿着双解放鞋,短发用发夹别在耳后,圆脸上堆着笑,让人觉得亲近。
“早点过来帮忙,反正帆娃自己会去学校,给他在锅里留饭就行。”赵红笑着应道,伸手帮赵铁英身上的背篼接下来。
她掀起被角瞧了眼还在睡梦中的周沫沫,轻声道:“沫沫睡得好香哦。”
“她就是个小猪儿精,一天睡到黑。”赵铁英笑道。
周砚开门进去,先把周沫沫送楼上去睡觉。
然后和赵红把工作内容和上班时间详细说了一遍。
“大嫂,你看你觉得合适不?”周砚看着赵红问道。
“这些活家里天天都做,应该没得啥子问题。”赵红点头,又看着周砚迟疑道:“不过……这工资是不是有点太高了?”
昨天四来找她说这事,她高兴的一晚上都没睡好。
周飞跟着他老汉杀牛,收入还可以,但他们家两个儿子,读书就不说了,以后还要娶媳妇,两口子压力不是一丁半点的大。
她在家干点农活和家务,养两头猪,一年到头赚不到几块钱,出去打工又顾不到家和两个孩子。
来周砚店里打工,一个月工资二十元,家和孩子都顾上了,要不是自家兄弟,哪有这种好事能轮得到她。
“店里生意比较忙,大嫂只要能把交代你的事情做好,让客人吃的舒心,这工资我觉得就不算高。”周砚微笑道,赵红的性子挺符合他要求的。
赵铁英搭腔道:“他敢开你就拿着,咱们只要把活干好了,工资就是该得的。”
赵红看着俩人,心头一暖,点头道:“哎,周砚你说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我这个人就是嘴巴笨,不晓得会不会得罪客人。”
“也用不着太热情,脸上带点笑容就行。”周砚宽慰道:“大嫂你不用太紧张,咱们这小饭店也没那么多规矩。”
“就是,这些我来教你就行,这两天周砚跟我说的我都记下了,我先带你熟悉一下饭店……”赵铁英拉着赵红往厨房走,开启教学模式。
周砚乐得清闲,提着食材进厨房忙活起来。
今天早上面馆的生意明显回暖,今天早上卖了四十八碗面,没了王老五这个搅屎棍,靠着口碑发酵,已经开始有了一批固定的客人。
当然,六毛一碗的面条,就算是纺织厂的领导都不可能天天来吃,隔三岔五来吃一碗解解馋。
赵红话不多,但干活麻利,得了赵的真传,脸上始终挂着笑,上面、收桌、洗碗都做的又好又快。
“周砚做的面肯定很好吃,客人吃了都夸好,汤都喝的精光。”洗碗的时候,赵红一脸高兴:“村里那些人就是瞎说!周砚的饭店生意好得很!四你真有福气。”
赵铁英听得眉开眼笑,嘴角上扬,笑道:“也是这两天改卖面生意才好起来的。”
泥瓦工掐着时间到店里,砖厂的拖拉机拉了三百块卸在店门口,其他材料也是陆续送到。
周砚拉着泥瓦工师傅比划着灶的位置,手里还拿着一张他昨晚连夜画的草图,标注了各项尺寸。
这灶他打算砌在饭店门口,位于门内,靠近纺织厂大门这边,这样既显眼,又不影响客人出入。
泥瓦工是老师傅,周二娃饭店后厨的灶就是找他们师徒俩干的,手艺在十里八乡都是有数的。
听完周砚的要求,让周砚把图纸放下,便直接开工。
……
厂食堂办公室,房门紧闭。
王德发神情阴郁地坐在办公桌后,看着身旁烫着波浪卷的胖女人压着声音道:“账目都没问题吧?”
“没问题,我昨天查改了一晚上,保证查不出任何问题来。”孙美丽伸手拍了拍王德发肩上蹭的白灰,一脸轻松地笑道:“老王,你这么紧张干嘛?给王七十个胆子,他也不敢把你供出来啊。”
“这事不好说,总要做最坏的打算。”王德发摇头,又道:“王老五和他婆娘那边,郑所长怎么说?”
“得拘几天,罚款肯定免不了,高天磊这人犟得很,郑所长也不好插手太多。
好在没出什么事故,不过被查到用瘟猪肉,以后在厂门口肯定摆不成摊了,谁还敢上他家吃面啊。”孙美丽笑着摇头:“这倒是便宜了门口开饭店那小子,早上上班的时候我瞧见他生意好着呢,门口停了不少自行车。”
“肖磊都斗不过我,那小子开个面馆能干什么,晚点再收拾他。”王德发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点了根烟,又道:“这段时间让供销社那边继续送肉,等风头过去再说。”
“行。”孙美丽点头,扭着肥硕的屁股坐到王德发的腿上,双手环着他的脖子道:“我家那口子出差去了,老王,今晚……”
……
灶一天就砌好了,面上用水泥找平,平整又美观……至少当下的审美是这样的。
一米直径的大锅灶,立在门口看起来确实醒目。
灶做了抬高处理,锅沿离地一米,让灶看起来更高大,站着涮牛肉和牛杂也方便。
不过灶不是砌好了当天就能用的,得等三天,干燥了才能使用。
接下来三天,周砚空余时间主要负责教他妈做跷脚牛肉。
牛骨汤他负责炖,不同牛杂的炖煮时间掐准了,跷脚牛肉也就差不多成了,确实没啥技术含量。
那点秘方,都在这锅汤里了。
赵铁英同志也算是汤锅界的老厨子了,只是涮个牛肉和毛肚,按时捞起牛肠、牛蹄筋,把控一下分量,掌握的极快。
三天时间,她就已经能够独当一面,足以管好门口那口灶了。
期间周砚还去了一趟嘉州市区,打算定制一副霓虹灯广告牌,但在得到报价后,果断右转在隔壁供销社买了一桶油漆和一把刷子。
这天晚上,周砚照常把笋干泡着,从杂物间取出油漆和刷子。
灶台朝外这面,他已经提前刷了一道白色石灰,他拿铅笔先比着尺寸画了六个格子,拿起刷子蘸了红色油漆,便直接提刷写下‘周记跷脚牛肉’六个大字。
方正,工整,但笔锋又颇有气势。
接着周砚换了根细毛笔,用黑色墨汁在下边简短写了几句关于跷脚牛肉的起源和功效。
重点提及罗姓老中医悬锅烹药,在牛杂汤锅中加入中药,发现汤味鲜美,又有防病治病的功效,客人络绎不绝,没有座位,站着吃的客人习惯一只脚搭在桌底下的横梁上,因而得名跷脚牛肉。
没错,这就是周砚做的简易招牌,同时也是一幅广告。
扭转汤锅低端的固有印象,让跷脚牛肉得到纺织厂工人的认可,就看这个故事能不能深入人心。
当然,这也不是瞎编的,这是正经祖传的。
且周淼同志已经认证过,着凉了喝一碗热乎乎的牛杂汤,的确是有驱寒功效的。
把东西收起,周砚冲了个冷水澡,然后早早回到自己温暖的被窝,从床下拉出一个木箱,开始清点存款。
这三天面馆的生意趋于稳定,除了纺织厂的工人,镇上也有人来尝味道的,每天备100碗面都能卖完,收入非常稳定。
除去砌灶花费的71.2元,他现在手头的存款达到了173.8元。
木箱子里是一沓沓用橡皮筋扎好的纸币,一角、两角、一元为主,大团结只有两张。
对比刚来时仅有的3元8角7分,他现在安全感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