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也很清晰,就是拍商业片。
主演的妆造、台词设计,人物张力见所未见。
最后,电影项目和韩三平的前途捆绑了,这个戏票房就不可能失败。
陈道明当然想着趁热打铁。
杨廷和他能演,那之后朱元璋他难道不能演吗?
以沈善登展现出来的能力,朱元璋岂不是帅炸?
陈道明一想,就忍不住兴奋,捧两把算什么,要是能留下国民级的大银幕电影,他敬个酒都行。
再说了,拜吴语森和圈子风气所致,沈善登也是被压制。
他也可以说照顾后进了。
完美!
沈善登不是很美,大惊失色。
什么?
还要拍几部?
哈人,你们两个商量好的吧,把他架上去了。
黄晓明也是点头道:“是啊不多拍几部多可惜,这么精美的服化道,我妹妹看了我给的剧照,还有道具图,抢着要买周边。”
“不要忘了注册版权,要是让人跟风就不好了。”陈道明提醒。
不好,有人偷袭!
怎么都扯到立项注册去了?
沈善登就是随口一答应。
黄晓明道:“陈老师忘了,咱们导演可是韩总钦点的闯将,是中国电影的先登,没有中影点头谁能跟风?”
陈道明恍然大悟道:“晓明啊,这局轮不到你组局,肯定是中影组局。”
“咱们要有大局意识,古装大片如今面临转型危机,我们要有所担当。”
沈善登有点插不上话。
怎么还要中影来牵头,你们话题进度也太快了。
“我也就是厂长的小兵。”
“过分谦虚就是骄傲了。”
陈道明严肃道:“你的前途命运已经和国家发展电影的战略绑定了,你可不能轻视自己。”
啊?
沈善登很不好意思。
陈老师您这样夸我好吗,不用这样吧。
旁边的范也是震惊不已。
原来,陈老师也很懂说话的艺术啊。
她也和陈道明合作过,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低姿态。
内心对沈善登的评价再次拔高。
这个“小男人”的能量场太惊人了。
陈坤赶紧打断。
“咳咳,导演,陈默的角色塑造上面,我觉得在大比之后,应该有点小设计,毕竟电影主要还是围绕陈默这个角色展开。”
这是他的戏,他的戏!
不能不说话了,再这样下去,《督公》还没拍完,新项目要当着他的面成立了。
你黄晓明自诩内地第一小生,陈道明老师你也是业内老前辈,咱不能这样的吧?
闻言,沈善登和陈坤探讨人物细节。
黄晓明见到这一幕很无奈。
小生之争,素来如此!
港台和大陆争,大陆自己内部也争。
四旦双冰好歹还能演花瓶,给人抬轿子,小生就更惨了,说难听点,想卖都没地方卖。
接下来几天。
集中拍摄陈道明和黄晓明的戏份。
两人是一有空就围着沈善登东拉西扯。
沈善登只好吩咐周奇峰把《嘉靖中兴》三部曲,《大礼仪》《嘉靖中兴》《万寿帝君》先立了项。
这何尝不是另一种黄袍加身。
有时候,真不是他想低调就能低调的,周围人推着他走。
陈道明继续和沈善登各种探讨,从剧本到历史。
他很喜欢和沈善登聊天,能丰富知识储备。
沈善登就很痛苦。
陈道明菜,但自信,还是友情出演,职业态度还好,他这个地位都天天站着,其他演员能不认真吗,沈善登还不能话重。
好在戏份不多。
6月5日。
黄晓明和陈道明的戏份杀青。
沈善登松了一口气,终于结束了。
专门让剧组安排了杀青宴,两人一个降薪出演,另一个友情客串,该有的礼数做足。
6月8日。
大蜜蜜的戏杀青。
沈善登有点明白黄力的快乐了,教育人确实爽。
第59章 黄金时代(24)
在这个圈子,有个知根知底又纯的女朋友,是件快乐事。
因此,大蜜蜜的陆青鸾,沈善登下了一份力气。
经过他多番指导,狠狠教育,持续PUA。
再加上大蜜蜜不断反思,感恩戴德,以最佳状态完成了角色。
不过沈善登深知自己和黄力是不同的。
他的批评是有让对方进步的,是有理有据的。
剧组运转得越来越顺利,几乎不见突发问题。
样片审看,更是保持一周零瑕疵。
胶片电影拍摄的特点,每天都要进行样片审看。
不管是无锡还是横店,剧组当天拍摄结束后,由场务和制片组司机将拍摄完的胶片,用暗盒小心打包,避光防震,连夜驱车送往上影厂。
光靠监视器和设备无法保证不出问题,只有洗出来,检查演员表演、曝光、色彩、穿帮等等,才能决定是否需要补拍。
开始进入陈坤的集中戏份,也是这部戏的戏眼。
《督公》最初是海外冲奖剧本,纯架空,转为商业剧本后,沈善登锚定了真实历史。
商业剧本,也是经过几次改动。
最初是从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驾崩开始,到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陈默成为督公结束,共21年。
然后陈默的每次关键升迁,都与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连。
武宗驾崩、大礼议、火灾、宫变.为陈默提供机遇,也带来考验。
职位历任小火者,长随、奉御、御马监监丞、少监、掌印,司礼监随堂太监、秉笔太监、掌印太监。
明代宦官典型的晋升路径,符合明代太监从入宫到顶尖职位掌印太监,通常需要二三十年的现实。
最初版本“武宗之死”贯穿始终,这桩悬案成为陈默理解宫廷黑暗、皇权脆弱性的第一课,
后期陈默窥见同样南巡遇险,被大火追着跑的嘉靖,心生震荡,开始调查相关的疑点。
对于皇权,什么是皇帝的理解,陈默不断发生变化。
权力的认知也在变,最后的答案,是过程。
过程才是真正的权力。
皇帝看似高高在上,但是只要在关键时刻,安排疏忽职守的官员,再让太医馆多几个医术不行的太医。
不需要谁去主动做什么,只要被动、消极。
稍微遇到意外,皇帝死亡概率大大提升。
第一版,展现了明代中后期皇权、宦官、文官三者之间复杂的制衡关系,以及个体在庞大体制中的挣扎与宿命感。
沈善登没采用这版的原因,是因为失焦。
历史厚重感过于沉重,而且视角太高,淡化了陈默“不断升级”核心主线爽点。
过于偏向宫廷政治的黑暗。
尝试过冲奖之路的沈善登,还嗅到了臭味。
哎,制度,哎,人性,哎,体制
虽然没有原罪化,但也有点油腻,有一种“我在探讨很严肃的事情,观众应该支持我的感觉。”
简单来说,醋有点多,饺子少了。
最重要,不是正餐!
沈善登前世是观众,从观众来说,看电影是消费娱乐的,不是去上课的。
而且看电影,是要花钱的。
五十块一个人,要出门,要约上朋友,带着家人,还有其他消费。
绝大部分的观众,是想要享受生活的,娱乐的,不是受教育,也不是去战斗的。
一些女性题材的电影,为什么开始票房还可以?
因为国内观众很单纯,不知道什么叫做狗哨,没有体会到其中的恶意。
慢慢的,大家感受到恶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