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唯一太阳 第73节

  沈善登安慰道:“姜文毕竟是姜文,不是贾章科能比的,卖个一两千万还是可以的。”

  “~~~”于东不用装了,差点闭过气。

  两千万,作为发行方也就分个两百万,而他发行《太阳》是当做上亿票房发行的。

  广告、拷贝、各种活动,光威尼斯、BJ两场盛大首映礼就花了两百万。

  于东投了重金,是千金买马骨,没想过赚钱,就是复刻张伟平、王忠军绑定一位大导演,让博纳具有顶级制片能力。

  终于明白最初投资姜文的太合,还有王忠军为何不搭理对方了,太坑了!

  沈善登想跑,于东也太吓人了。

  不知道是不是装的。

  “还是有机会的,我觉得至少有两条路,如果双管齐下,收回成本可能很难,但不会亏的太惨。”

  于东急迫问:“快,快说。”

  沈善登道:“第一条路,就是复刻《大话西游》的成功经验。”

  “大话西游?”于东疑惑。

  “这部电影一点不好看,当年票房也扑死了,但是北大学生一通吹,大家都吹,一下子成了情怀。《情癫大圣》打着《大话》的名头,狠狠捞了一笔。”

  沈善登解释:“《太阳》云里雾里,非常意识流,就要走这条路。姜文想讲上个时代的故事,那就大大方方的讲就是了。”

  “不能从他的视角去讲,要从学生视角切入,很多学生,特别是顶级学校的学生,是有精英主义的,屁股不由自主的站在了精英立场。”

  “不要强调姜文视角,而是主打对上个时代的不同解读。”

  “舆论不是贬吗,你们片方就从另一个视角出发,讲上个时代不是废铜烂铁,是激情的岁月,让学生代入。”

  沈善登给了方案:“时间有点紧,你必须马上找北大学生,写一篇带着怀旧又文青,又小资范的文章,然后撒币,再找纸媒,公共知识分子鼓吹。”

  “已经开学了,最好你们能进入排名高的学校交流,你们的票仓就是学生。”

  以后某B这么多喜欢姜文的,就是一种视角错位,把没有参与社会劳动,脱产的自己视为精英。

  足以说明,国家发展的水平高,让很多人都上了大学。

  而且普通的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否则不会这么乐观。

  现在的话,要从顶级大学入手。

  如今产业链没有升级,像汽车工业,只有打螺丝和销售岗位,研发岗位非常少,普通大学生很难乐观。

  于东倒吸一口凉气:“这不好做,这个角度,一些媒体不会喜欢。”

  于东有点明白了,怪不得那么多媒体说看不懂。

  估计也和电影视角有关。

  时间还紧,找人不好找,北大恐怕要找工科,学文的不一定喜欢。

  特别是公共知识分子,恐怕是反对,只有拿钱买,再加上砸媒体的钱,又是急活,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于东还有其他担心:“用这个方向进校园,有风险。”

  沈善登也知道于东来做很难,但姜文是有资质和牌照的,说道:“姜文行。”

  于东脸色一苦,太难了。

  “另一个路子,我看看能走吗?”

  沈善登简单粗暴道:“打华奸。”

第72章 来战!

  “花间?”

  于东没听懂。

  “华人的华,奸细的奸,或者说,其余奸。类似于汉奸,但用汉奸不准确,还是华奸。”

  沈善登解释。

  于东深深地吸了一口凉气。

  这一次不是装的,是真要抽了。

  “你这是说.”

  沈善登赶紧摇头:“我没有,我没说,和我无关。”

  “木子.”

  沈善登打断:“我不是特指某个人,也不是说某个作品。我是说如果。”

  “如果,如果,如果,有一部作品和《太阳照常升起》在奖项上,有过竞争。”

  “而且这一部作品,是某个族群的族裔,对于这个族群的一种出卖。”

  “我是说,也许有这样的一部作品,可能有,不一定有,有或者没有,你自己理解。”

  于东纳闷:“你没看过那部电影吧?”

  “我是没看过,但是我相信导演的实力。”

  上一次于东,听到的也是这个回答。

  于东痛苦的低下了头。

  这两条路,没有一条好走的。

  他的命太苦了!

  于东小心地问:“还有别的路吗?“

  沈善登摇头。

  “有用吗?”于东问。

  沈善登道:“国际电影节的获奖作品,八九十年代曾经获得过观众的支持。”

  “国际电影节没法带来票房,真正能够带来票房,是获得了国际电影节大奖‘为国争光’,带动观众观影。”

  “现在调动不了观众,因为没有这种情怀了,观众也精明了。”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日后电影圈集体口碑的崩坏,也在文艺电影上面发生过。

  中国人都很朴素,因为舆论导向,对于西方抱有朴素的好感。

  只是舆论没法一直欺骗下去,观众还是发现了西方奖项的恶意,对国际电影节、文艺电影祛魅。

  当然,不只是这一个因素,还有其他因素。

  国力发展,娱乐方式多元。

  所谓的国际电影节大奖,在观众心中的分量越来越轻。

  再加上五代导演,还是有些家国情怀的。

  到了六代成长的时候,西方演都不演了。

  挑选出来的没有这部分情怀。

  “如果姜文能站出来,这样的话,他就是英雄,一个捍卫我们利益的英雄。”

  沈善登道:“然后再按照我说的解读,现在铺垫,第一周引爆,到了第二周全面发力。”

  “这两条线双管齐下,《太阳》我觉得大几千万是有可能的。”

  “说到底,《太阳》的营销方向错了,电影的受众不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批人,而是大学生,以及自诩精英的白领。”

  “你提供三四个版本的解读,和解谜一样,还能让观众多刷。”

  沈善登小胳膊小腿的,扛不住,但姜文可以。

  对方老师谢晋,第三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如今还健在。

  本身也是占了坑的,是可以做这件事的。

  这样一来,其实对行业有好处。

  说到底,为何要让电影上映,难道真没有人看出问题吗?

  因为舆论弱势,不上映,大家不知道怎么回事。

  如果有人站出来,把事情说清楚,有关部门可以下场当裁判,事情就简单了。

  这个过程,会有一个拉扯,部门里面也不是一种声音。

  这样一来,对《督公》也是有利的。

  如果《色戒》顺利上映了,会比前世承受更大的争议。

  如果没有上,早有准备的《督公》,能把整个11月档期吃下来。

  双赢!

  “老哥,该说的我说了,你自己考虑考虑。对了,这我旗下的公关公司,擅长网络营销造势。”

  说到底这都是捷径。

  电影质量才是正途,沈善登回了工作室。

  也没忘给马有德介绍生意。

  《督公》上映在即,沈善登不用演了。

  而且这批水军也快瞒不住,以往是干港台,他们开盒不太容易。

  沈善登现在把学院派,还有一批养殖生物得罪狠了。

  在一些圈层,开盒太简单了。

  于东接过名片,他也是《督公》出品方,知道顺为和沈善登关系匪浅。

  呆坐了有二十多分钟。

  看了看时间,下午三点多了,吩咐司机。

  “去找姜文,再约太合和英煌等出品方。”

  找到姜文,在其他出品方到来之前,于东先和他沟通。

  “媒体口碑你也看到了,宣发方向出了问题。”

  姜文皱眉:“我相信观众的审美!观众可以欣赏艺术性更高的电影。”

  如果是之前,于东会产生信心,毕竟这是姜文。

  但现在他只有心凉,他就是被这种自信驱使着掏钱的。

  还是上赶着,用对方的话说,拿钱还要看人,不合胃口还不接受呢!

  于东强打精神道:“我想到了更好的方案。”

  此时于东身上没了丝毫的颓废,信心满满。

首节上一节73/1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