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9 第1337节

  走进大厦后,徐良才发现,这栋楼名为大厦,其实是个商住两用楼。

  进进出出的有购物回来提着大包小包的大爷大妈,还有西装革履、衣着光鲜的白领,看起来稍稍有些杂乱。

  他们两人乘坐电梯来到二十楼,一走出电梯,映入眼帘的是一家公司的前台,文化墙上写着某某杂志社。

  徐良和李金玲刚跨进大门,就被杂志社的前台小妹起身给拦了下来。

  “你好,请问你们找谁?”

  前台小妹语气很温和,可眼神却不停地在徐良和李金玲身上打量。

  李金玲顿时愕然。

  这两年她跟大老板走到哪里都是隆重迎接。

  被前台拦住还是第一次。

  “我们是……”

  徐良拦住她后笑道。

  “请问大疆创新公司是在这吗?我们和王韬先生约好了在这里见面。”

  “原来你们找小王啊,这会儿估计他还在仓库里捣腾他那堆玩具呢,我带你们过去吧。”

  前台小妹便热情的在前面带路,领着徐良二人往公司里面走去。

  其实前台小妹是真的不认识徐良,她每天上班刷剧还嫌时间不够呢,哪有时间关心一年一换的首富是谁。

  再加上徐良很少接受媒体采访,很多人都只知其名,却不识其人。

  杂志社并不大,开放式办公区散落着十几张办公桌,每个人都在埋头写写画画。

  有人抬头看到了徐良,嘴巴张得老大。

  然后他擦了擦眼睛,却发现徐良早已走远了。

  他立即拍周边同事。

  “喂,你们看见没有,刚刚那个人是不是徐良啊?”

  “谁是徐良啊?”

  “我去,徐良你都不知道,首富先生啊!”

  “不会吧,你应该是认错人了吧?徐良会来我们这?”

  “他们往仓库那边去了。”

  ……

  穿过杂志社的办公区,前台把徐良带到了最角落里的一个仓库。

  仓库的门是闭着的,前台小妹上前敲了敲门,十分熟稔的用粤语喊道。

  “王生,王韬,有人内啊。”

  半晌后,一个睡眼惺忪的青年拉开了大门。

  徐良看着面前这个二十多岁的青年,邋里邋遢的模样,跟十几年后那个人们口中“统治全球500米以下低空的男人”,简直是判若两人。

  穿着一身皱巴巴的鸿星尔克运动服,油光可鉴的头发一绺一绺的贴在额头上,鼻子上还架着一副圆框眼镜,活脱脱的宅男模样。

  “王生,这位先生说是跟你约好,来找你的。”前台说道。

  王韬打量了穿着针织衫外套的徐良两眼。

  “先生,我们有约吗?”

  他记得自己没跟什么人约过见面。

  “能进去说吗?”

  看他们一行人穿着打扮也不像是坏人,王韬便点了点头。

  “你们进来吧。”

  “谢谢。”

  前台小妹虽然有点好奇,但也没多问。

  砰,房门关闭。

  一群前来探寻真伪的杂志社员工来迟一步。

  屋间内的光线有些阴暗,徐良打量了一下四周。

  没发现一个能采光的窗户,全靠头上的白炽灯照亮整个房间。

  房间面积也很小,估计还不到20平方米。

  房间内摆放着几张简陋的工作台,上面放着有电脑、模型飞机以及各种零件,角落里还有两张上下铺床位。

  看见有人进来了,床上躺着的三个人立即手忙脚乱的开始穿外套。

  李金玲忍不住皱了皱眉。

  臭袜子的味道,泡面的味道,男人身上的油灰味夹杂一起,简直让人无法忍受。

  她也很难相信这样的公司有什么投资价值。

  “你……你是徐良?!”

  一个带着黑框眼镜的年轻人瞬间激动起来。

  “你认识我?”徐良笑道。

  对方连忙双手伸了过来。

  “徐先生,您好,你是我的偶像!”

  徐良笑道:“你还没告诉我你的名字。”

  “我叫卢志辉,非常非常荣幸见到您!”

  徐良微笑着点了点头,跟王韬几人握了握手后。

  卢志辉连忙拿过几个板凳。

  “徐先生,我们这里条件简陋,要不我们还是换个地方吧?”

  “没关系,这里就挺好。”

  “我从朋友那里听说你们是做无人机的,能给我看看你们的产品吗?”徐良继续道。

  “当然没问题。”

  卢志辉连忙从工作台上抱过来了一架模型直升机递了过来。

  徐良把直升机拿在手中把玩,不时高举起来,通过灯光的照射,观察各个部件之间的焊接。

  “这架飞机被你们拆了无数次了吧?”

  卢志辉:“您好眼力,我们现在的工具比较粗糙,不能精确到具体力度,只能靠手来感受。”

  徐良点点头,继续观察,片刻后:

  “还用了螺丝胶。”

  “螺丝有时候会松,所以需要加螺丝胶防止松动,但是会有一个问题,如果要拆,这个螺丝会卡在里面拧不出来。

  于是老王就去香港买了一堆的螺丝胶回来,有弱中强几种不同强度。

  螺丝按照拆的频率,使用不同强度的螺丝胶,飞机上的几百颗螺丝,就是这样一颗一颗地按照不同要求拧上去的……”

  卢志辉很健谈,顺着螺丝胶的话题,他快速讲清了他们公司目前的现状,以及遇到的一些研发难题。

  “王韬,你们这公司刚成立是吧?”

  徐良转而问道。

  “刚成立一个月。”

  刚成立一个月的大疆公司,就是一个手工作坊、实验室。

  没有任何的成果。

  而且现在团队的四个人中,只有王韬一个人懂无人机,其他三个人都是门外汉。

  “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一直在这间仓库里搞研发?”徐良问道。

  “暂时是这样,现在还有很多技术没吃透,以实验为主,不对外销售产品。”

  刚出校门的王韬还是老实孩子,虽然想争取汉华的投资。

  但还不会撒谎。

  “那你的公司怎么生存?”

  “这家仓库是我舅舅的,外面杂志社也是他开的,房租不要钱。”

  “那员工薪资待遇呢?购买实验器械也得花钱吧?”

  王韬满不在乎道:“我妈给我投资了200万港币,应该能撑到我们把产品做出来。”

  徐良没有感到太意外,事实上,王韬家庭条件很不错,父亲是工程师,母亲原来是位教师,后来成为了小企业主,舅舅又是杂志社老板。

  大疆头几年蒙头搞研发,没有收入的时候,全靠家里的支持才存活了下来。

  徐良笑了笑,“那你想过没有,员工对公司的期望值?”

  王韬淡淡道:“如果他们嫌公司不好,走就是了。”

  看着卢志辉三人眼神中露出的不满,徐良笑了笑。

  他前世没和王韬打过交道,但也听说了此人不懂人情世故,爱憎分明,经常在公开场合爆出出格言论。

  就像现在,你在外人面前把别人说的一文不值,谁还给你卖命?

  不过老王虽然不是一名合格的CEO,但搞技术绝对没得说。

  在港科大准备毕业课题时,王韬决定研究遥控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

  其实,很少有本科生自己可以决定毕业课题的方向,大多由导师指定课题。

  但王韬意志坚定,找了两位同学去说服老师同意他们的研究方向。

  在他和同学的软磨硬缠下,导师终于松口答应了。

  为此,王韬申请到了学校1.8万港币经费,这期间他不惜逃课,每天熬夜到凌晨五点,这种状态持续了5个月,终于完成了毕业课题。

  然而,演示的时候,飞机还是从半空中掉了下来,王韬毕业设计勉强只得了一个C。

  不过却因祸得福,获得了港科大机器人技术教授李泽湘的欣赏,推荐他读研究生。

第1123章 有理想的宅男

  在大疆的发展过程中,李泽湘也给王韬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成立公司后,王韬就更疯狂了。

  经常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尤其喜欢晚上工作。

首节上一节1337/17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