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是个规模巨大的市场,但这个市场基本被外国厂家瓜分了。
华夏的汽车公司就算努力花钱做研发,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赶上人家上百年的积累。
所以想要成为全球第一流的厂商,最好的办法就是弯道超车。”徐良解释道。
“电动汽车?”
徐良点头后道:“这些年,我一直让南孚电池进军锂电池产业链,就是为了打基础。
现在它已经是车用锂电池和手机用锂电池领域,仅次于比亚迪的国内第二厂商。
但仅有电池还不行,还要研发电控和电机。
接下来火炬的汽配业务,除了火花塞、活塞销、车灯车镜、刹车系统和车用空调外,核心的研发方向就是电池、电控和电机。
所以南孚电池是肯定要整合的。”
姜晓阳沉吟片刻后,没好气道:“我这边好不容易给汉华企业管理部增加了一个‘禹王环保科技公司’,你后脚就把我培养了四年的优质资产‘南孚’给挖走了。
你是不是该补偿我一下?”
“你想怎么补偿?”徐良微笑道。
“当然会找一家优质企业,填补南孚的空缺。”
徐良本打算找个借口拒绝,但脑海里灵光一闪。
“这样吧,我把‘昆仑’给。”
“鸿蒙旗下的昆仑电脑?”
徐良笑着点了点头,“昆仑电脑这两年在雷俊的带领下发展的非常快,尤其是中低端电脑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8%,在华夏和东南亚加起来,年销量近160万台。
是内地仅次于联想、神舟的第三大电脑品牌(之所以是第三,主要是昆仑的销量中有一半都来自东南亚)。
今年进入MP3领域后,凭借新颖的设计,上市的第一个月就创造了10万台的销量。
预计到年底,昆仑的总收入能突破70亿华夏币。”
“既然昆仑发展的这么好,你怎么想把它从鸿蒙切割?”姜晓阳疑惑道。
“鸿蒙主要是以软件为主,而昆仑是做硬件的。
当然,最主要的是,鸿蒙的手机系统一旦研发成功,面向的将是全球的手机厂商,昆仑只是其中之一。
两者天然不适合待在同一家公司。
否则就会有矛盾。”
徐良希望走的是Google安卓的道路,而不是苹果的道路。
所以,昆仑绝不能留在鸿蒙。
否则鸿蒙要博爱,昆仑要专情,两者天然尿不到一个壶里。
“你要是真舍得,汉华当然没问题。”姜晓阳道。
“凭借昆仑的体量,一个南孚不够,怪兽饮料也一起分割出来吧。”徐良微笑道。
姜晓阳微微一愣,瞬间反应过来。
“你想把它跟康师傅整合?”
徐良也知道隐瞒不了,干脆承认了。
“同为饮料公司,两者整合,可以资源互通。
康师傅获得进入美国饮料市场的渠道,而怪兽饮料则可以获得华夏和东南亚市场的渠道。
双赢。
晓阳,公司不是越多越好。
抓大放小,才是王道。”
“我又没说不给,你抢着跟我说这么多道理干嘛?
还有,我都跟别的女人一起在床上伺候你了,当然不会跟玉会争风吃醋。
事实上,自从我生了孩子后,我们联系的更多了。
一些经营上遇到的问题,不好跟下面说,但我们两个人却可以一起商量。
所以你大可不必解释这么多。”姜晓阳道。
徐良心里松了口气。
“你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
不过,如果我说……把富华也分离出来呢?”
姜晓阳脸上笑容一滞。
“你确定?”
看着女人危险的眼神,徐良果断摇了摇头。
“我就是这么一说。”
“哼。最好是这样。”
她可以容忍像南孚电池、怪兽饮料这样的公司分离出去。
但像富华地产这种资产近百亿美元的行业巨头,坚决不允许。
“不同意就不同意吧,好歹把南孚和怪兽饮料给抠出来了。”
徐良心道。
在株&洲停留了一个星期,又发展了几个火炬集团内部底子不干净的中高层后,孙国珍回到了魔都。
站在泰华中心(魔都环球金融中心)67层,东方聚合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办公室的落地窗前。
孙国珍凝望着蜿蜒流淌的黄浦江。
脑海里思绪翻腾。
心中总有一股不好的预感。
半个月前,赵国栋几乎每两三天就给他打一个电话,询问‘湘火炬计划’的进展。
而这半个月里,加起来的电话还不到三次。
而且几乎都是自己主动。
这种明显的变化,让他总觉得哪里不对。
还有就是JP摩根、高盛、复星集团这些原本对湘火炬感兴趣,而且给了他许诺的企业巨头,在这半个月里也有一点偃旗息鼓的意思。
“这中间一定发生了什么?
但,到底是什么呢?”
他百思不得其解。
半响后,找不到答案的他拿出手机打了过去。
过了好一会才接通。
“你好,这里是JP摩根华夏公司总裁办公室,请问您是哪位?”
听到是一个女人的声音,孙国珍心中一沉,但还是快速回道。
“我是东方聚合投资公司总裁的大卫孙,想跟克里斯先生通电话,我们之前有过联系。”
“孙先生你好,克里斯先生正在开会,等会议结束,我会把您的来访转达。”
孙国珍脸色难看的挂断了电话。
第810章 族谱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打了,但得到的结果都一样。
他隐隐能感觉到,自己好像被抛弃了。
又给高盛的人打去电话。
这次出于预料的接通了。
“贝尔德先生,您好。我是东方聚合投资公司的大卫孙。”
“亲爱的大卫,我当然记得你。
上次我们在西部矿业的投资上合作的很愉快。”
松了口气的孙国珍迅速道:“贝尔德先生,上次我们聊过湘火炬,现在我已经有一定的把握把湘火炬从红岩手里买过来,不知道贝尔德先生有没有兴趣?”
“湘火炬是一块优质资产,我们当然有兴趣。
不过我也知道红岩背后的徐良先生不缺资金,更不缺背景。
所以,孙先生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买过来?”
“贝尔德先生,在华夏真正能决定一家企业归属的从来不是钱,而是政治。
我已经打通了最顶层的赵氏家族,他们在内阁和地方都有非常大的能量。
另外我还在湘火炬内部发展出了一些不愿意屈从红岩的高层。
他们答应闹出一点乱子。
对华夏这样高度追求稳定的国家,纷乱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只要有了这个,赵氏家族就会顺势出手,逼着徐良把湘火炬交出来。
到时候,高盛只要多花几千万,最多不超过两亿华夏币,就能把湘火炬从赵氏家族手里买过来。”孙国珍道。
“很优秀的办法。
如果孙先生的计划能够视线,高盛很愿意接手湘火炬。”约翰贝尔德道。
孙国珍心里松了口气。
快速道。
“贝尔德先生,我们能否签一个简单的协议来确定这件事?”
“很抱歉孙先生,我没办法给你保证。
毕竟,湘火炬的一切都来自于你自己的陈述,而我看不到丝毫成功的可能。
所以我只能等你真的把湘火炬从红岩手里买过来后才会签合同。
当然,如果成功的话,钱不是问题。”
“我明白了,贝尔德先生。
我会尽快让您看到您想要的结果。”
“对此我非常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