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渔猎日常 第214节

  “乖乖,这儿还有条大马鲛鱼。”李父激动的上前,“我好多年没看到这么大的马鲛了。”

  李二哥见马鲛鱼还在挣扎,担心的上前,“阿爸,你腿还没痊愈,小心点,别摔了。”

  “放心,四五十斤重的鱼,我随便抱。”李父拿起木棒在鱼头上敲了一下,高兴的抱着马鲛鱼放血去了。

  “阿乐叔,你看那条大鱼绿的多好看。”王新城指着一条大鱼,喊了起来。

  抱着鱼的陈永威见后忙道:“阿城,那鱼死掉了,赶紧抱过来放血。”

  “没死!”李父乐呵呵的说,“那是鬼头刀,这种鱼狡猾狡猾的,还会装死骗人。”

  李长乐扭头看到一条一米多长的鬼头刀鱼,一动不动的躺在甲板上,鱼身那艳丽的绿色,在朝阳下闪耀着令人目眩的绿光。

  李二哥笑着点头,“对,这种鱼死后颜色是暗灰色,不是这种鲜艳的绿色。”

  鬼头刀学名:鳅。体延长、侧扁,头部较大,背部很窄、鱼体向后逐渐变细,形似铡刀,成鱼头背几呈方形,锐齿外露,属于又丑又凶的那种。

  鬼头刀喜欢躲在漂浮物下面捕食,一开始,渔民们以为它忌讳阳光,喜欢在阴凉处栖息,给它起名“阴凉鱼“。

  其实它们是选择背光的地方藏起身来,然后等待鱼儿路过,便出其不意地袭击捕食。

  当它不慎落入海豚口中时,便立刻装死,因其狡猾的捕食方法,和逃生办法又被称为海中狐狸。

  “乖乖!鱼还会装死?”

  王新城有点不信,拿着棍子上前在它大大的方脑袋上敲了一下,鱼身猛地弓起,鱼尾一扫差点扫在他头上。

  他接连退了几步,有些后怕的看着在鱼堆里摆动鱼尾的鬼头刀,“伐得了!这家伙真的会装死!”

  几人见他躲开“哈哈”大笑起来,李长乐笑道:“阿城,以后要小心点了,海里的鱼跟陆地的野物一样,也长有脑子的。”

  陈永威竖起了拇指,“杀甲!连鱼都晓得装死骗人。”

  李大哥听到笑声也从驾驶室走了出来,看到甲板上的鱼获也高兴不行,决定再往前走拖一网,再倒回这片海域下延绳钓,时间刚合适。

  “阿乐,赶紧把渔网上的挂着的鱼取下来,抖干净,趁现在还不热,再拖一网。”

  “好嘞!”

  几人将渔网拉开,这才看到上面挂着带鱼、塌鱼皮等,把鱼从网眼上取下来,将渔网抖干净,李父一边打网囊底部的绳结,一边告诉李长乐三人注意事项。

  这些活李长乐早就会干,他嘴上应着,两眼看着几座岛礁,想着回来在这儿放延绳钓,岛礁下面值钱的鱼获应该也多。

  拖网放下海,李大哥启动渔船前行,大伙儿开始分拣鱼获。

  王新城和李父、李二哥腰间绑着一大把麻绳,将张牙舞爪的螃蟹五花大绑。

  这些家伙也不看看都到哪儿了,不想着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还竖着大鳌、瞪着绿豆小眼干仗。

  螃蟹绑好后和鳗鱼还有一些不容易死的鱼获送入活舱,养个几天还是没问题的。

  一大一小两条金枪鱼,估计有四五百斤,鬼头刀一条一百来斤的样子。

  大马鲛有四条,大的那条估计有七八十斤,最小的四五十斤,鱼头鱼尾各一刀,堆在一旁等血放干净后,直接推进货舱。

  陈永威和王新城看到死翘翘的鬼头刀鱼,真的不绿了,变成了灰色,也觉得稀奇。

第305章 白龙王

  十斤以上的大米鱼两筐,十斤以下的有五六筐,三斤以上的银鲳鱼一筐半,两斤以上的有两筐,两斤以下,六两以上的有五六筐。

  李父把一筐四五两重的小鲳鱼提到货舱边上,冲下面码竹筐的李二哥喊:“阿安,这种的单独放,到码头卸下来送回去杀了晒头。”

  银鲳鱼只要过6两价格就会翻一倍,六两以下的才一两角钱一斤,晒成头一斤能多挣几角。

  “晓得了!”李二哥和王新城在满是冰块的货舱里面,忙着把一筐筐鱼获码放好。

  四指宽的大带鱼半筐,二指以上和三指以上的各有两筐、二指以下的小带鱼,捡到活的直接扔回海里放生,死的留着做饵料。

  不值钱的小杂鱼挑出来做饵料,各种虾、水潺、塌鱼皮、大头梅、一两斤重的小米鱼、小黄鱼等杂鱼一起,用耙子推进货舱冰冻保鲜。

  五个都是干活利落的,还是花了一个多钟头才把甲板上的鱼获分拣好,有的送活舱养起来,大部分送到货舱冰冻保鲜。

  全都收拾干净后,这才开始打扫卫生。

  这年头海洋还没遭受污染,像塑料袋、方便饭盒等乱七八糟的垃圾,一点都看不到。

  只有拖网拉上来的海草,还有分拣鱼获产生的垃圾,打扫后用洋撬铲起来倒回海里,打水把甲板冲洗干净,正式作业后的第一网,圆满完工。

  李父揉揉伤腿,李长乐上前扶了他一把,“阿爸,等阿城熟悉大船作业,再找一个新手,还是留你在家帮忙。”

  李父踢踢腿,“不碍事,就是蹲久了有点麻木。”

  李长乐看着逞强的李父,笑道:“阿爸,我们都走了,万一家里有人要干货,你在家也可以帮忙送货过去。”

  李父想了一下,“那也要等你们找到合适的人手,我才放心丢手。”

  “好,找到人手再说。”

  “阿乐!”李父拉着他问,“那些大鱼能卖多少钱一斤?”

  李长乐回想了一下,“上百斤的金枪鱼上次卖的一块五一斤,几十斤的马鲛一块,三斤以上的银鲳鱼两块五。

  两斤以上的银鲳鱼一块八,十斤以上的大米鱼和大带鱼一块,小的四角、六角都有。”

  李父听后在心里把那些大货加起来默算后,咧嘴笑的见牙不见眼,“好好好,这下我就放心了。”

  李长乐笑道:“你担心这趟出来会亏本啊?”

  “怎么不担心,光柴油钱和那两车冰块就三千出头,加上其他开支,不愁才怪。”

  李长乐没想到老父亲真的在为这些事发愁,“放心,我昨天就算过了,我们作业七个小时,油耗将近三百块,不算留下晒干货的海货,除了开支也有五百多的赚头。”

  “那就好,我就怕你们换大船,到时候还没小船挣得多。”

  “我准备那么多柴油,是以防万一的,咱们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开着船跑啊!”

  “我又没用过机器,都是靠双手摇,靠撑杆撑船,哪晓得你油耗多少。”

  “这就叫青出于蓝胜于蓝!”李长乐嬉皮笑脸的揽着他肩膀,“证明二老会教孩子,把我们教的这么成器,年纪轻轻的就买大钢船给你开。”

  “吃柴坯,又往自己脸上贴金!”李父冲他翻了个大大的白眼,想想忍不住又笑了起来。

  “阿爸你饿不饿!我去看看阿城做好饭没?”

  “去吧!我看看你大哥去!”

  李长乐点点头,摸着饿得“咕咕”叫的肚子朝船舱走,没走两步,王新城就端着一锅年糕出来,招呼大伙儿吃饭。

  陈永威端着筲箕出来,里面放着蒸热了的方糕,还有用豆酱、肉碎、葱头炒制的肉酱。

  几人就着肉酱吃了两个方糕,这才端起年糕吃了起来,放了小鹰爪虾、蛤蜊、小塘菜、肉丝的年糕吃着又鲜又糯。

  这次带了四五斤五花肉,船舱里有冰块,将猪肉冻里面,也不怕猪肉变质。

  李二哥吃饱喝足后,去换李大哥来吃饭,王新城抢着刷锅洗碗,李长乐几人休息了半个小时,起网的号子就吹响了。

  陈永威颠颠的上前将拖网扎紧挂在吊钩上,大伙儿看着比刚才鼓的更大的网袋,大伙儿都欢呼起来。

  “东升号鱼获满舱!东升号鱼获满舱!”

  李大哥还是第一次参与起网,看着鼓鼓的网袋激动的不行,“阿乐,我解一网试试。”

  “好,你先看看再动手!”

  “放心,老渔民了!”李大哥上前先查看后,这才解开了渔绳,数不清的鱼虾蟹一股脑涌出了网袋。

  一条两三米长,比成人手腕还粗的红鳗鱼从网袋里窜了出来,在甲板上快速游走,没见过的肯定以为是一条红色的大蟒。

  只见张着长满锯齿的尖牙,扭动着蟒蛇一样的鱼身在甲板上横冲直撞,想逃回熟悉的大海。

  要是被它撞上,以它能把人手指头轻松嚼烂的惊人咬合力,就算隔着塑料筒靴,也能在腿上留下几排血洞洞。

  陈永威眼疾手快,拿起抄网对准鱼头网了过去,红鳗在网兜里扭动了几下,竖起脑袋就往抄网外面窜。

  他急忙将抄网倒扣在橡皮桶里,就近站着的李长乐伸手将桶盖盖上。

  李父听着被红鳗撞的砰砰作响的橡皮桶,笑得嘴都合不拢了,“这家伙真猛!”

  李长乐高兴的点头,“我们抓到好几次红鳗了,数这次的最大。”

  片刻后,剩余的半袋鱼获被吊钩吊起,只见数不清的亮闪闪、银晃晃的白练倾泻而出。

  在场的几人全都瞪大了眼,看着甲板上银光闪闪的鱼堆,“怎么这么多带鱼,这是遇到带鱼群了啊?”

  李大哥说道:“这些带鱼是最后出来的,可能是在刚才起网那片海域拖到的。”

  “啧啧,可惜了!”陈永威啧啧有声,“要是有透视眼,看到水下有带鱼群,我们就在那片海域拖,还不用走这么远。”

  李长乐瞥了他一眼,“有透视眼还捞鱼啊?海底那么多金银财宝,咱们捞金银财宝去喽!”

  一条大带鱼滑到王新城脚下,他激动的冲李大哥喊:“姑丈,带鱼王、带鱼王来了!”

  几人扭头,看到一条约有4、5米长,五十多厘米宽、背鳍呈红色,小头小嘴,模样显得有些怪异的大带鱼。

  “白龙王。”李父嫌弃的上前一把抓住还在扭动的大带鱼,“怎么把这东西拖上来了?阿乐,阿平快来把它放回海里去。”

  “哦哦!”李长乐看后也觉得奇怪,怎么把这家伙拖上来了?

  白龙王是这边的人对它的称呼,这种带鱼的学名叫勒氏皇带鱼,一般生活于50~200米左右的海里。

  旧时认为皇带鱼在地震来临前,才会游到浅层海域,所以又有人称之为地震鱼。

  古人认为是不祥之兆,抓到后立马放生。

  李长乐记得他们这些年,他们这边根本就没发生过地震,就算有可能也是那种没啥震感的小地震。

  “我来!”陈永威上前抓住大带鱼,将它放回海里,这才问李父,“阿堂伯,这是啥鱼?”

  李父说道:“旧时的人说只要捕捞到这种带鱼就会地震,我们以前也有捕捞起来过,还有人煮了吃过,肉质又粗又腥,一点都不好吃,抓到后一般都放回海里。”

  “真的会地震啊?”王新城惊讶不已。

  “不会,生产队的时候抓到过几次,煮了吃了也没地震过,要不怎么晓得这东西白长这么大,鱼肉一点都不好吃。”

  李父担心几人心里想着这事,宽慰道,“我想着今天才把船接回来,才让你们赶紧放了的。”

  李大哥提着竹筐过来,冲李长乐说道:“阿乐,一口气跑了六七个钟头了,我们就停在这里休息个把小时,把船开回刚才起网那片海域下延绳钓。”

  李长乐点头,“我也想说回那片去下钓。”

  李二哥熄火抛锚后也来帮忙分拣鱼获,看到这么多带鱼,一个个都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看看,包公鱼。”李父一手抓住一条约两三斤重,尾部和斜带上长满黑色斑点,肉滚滚的鱼获朝活舱跑。

  包公鱼学名:花尾胡椒鲷,因其第二条斜带上方,背鳍和臀鳍上均散布许多大小不一的黑色圆点,特别是尾鳍上圆点较密集,状似散落的黑胡椒而得名。

  包公鱼喜栖息于水质清澈、藻类丛生的岩礁海区,吃起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这年头的包公鱼全是野生的,后世有海水养殖品种。

  接着陈永威也抓住了一条包公鱼,还有一条四五斤重一条的石斑鱼。

  李长乐和李大哥、王新城忙着抓螃蟹,最烦就是这东西,喜欢到处跑不说,还要费劲巴拉的将它们绑起来。

  “哈哈,又是一只黄油蟹!”李长乐举着一只在阳光下显得橙黄通透,连蟹钳都渗透了蟹黄的青蟹,嘴角咧到了耳后根。

  李大哥扭头看了看,“好肥,都有一斤多了吧?”

  “还有一只大的!”李长乐得意的抓起竹筐里那只,“这两只有三斤多,八块一斤哦,两只黄油蟹就是二十多块。”

  王新城看后从竹筐里翻出两只,“阿乐叔,你看它们是不是黄油蟹?”

首节上一节214/2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