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香喷喷河8号
“现在虽然挂在市工艺服务站底下,名头听着冷清,但手上的活儿一点不含糊。”
“磨锥口、精铰孔、配止口、带导柱的装配……这些都能干。”
“真的?”陈露阳眼睛一亮,
“我之前东奔西跑找了好几圈儿,怎么没人跟我提过这地方?”
“因为你不是圈里人。”
何大华回答,“没人带着,你去十趟也找不着门口在哪。”
“他们主任姓宋,我跟他喝过几次酒。”
说话间,
何大华从抽屉里摸出一支钢笔,在一只牛皮纸信封的背面唰唰写了个地址。
“明天你拿着这个,带上图纸送过去。”
“我回头先给老宋打个电话,你到了就说是我让你去的,找‘宋主任’。”
陈露阳接过信封,低头一看,只见上头写着十几个大字:
“香喷喷河,北里乙8号。”
陈露阳眉头皱了一下:“这地方我听都没听过。”
何大华无奈:“你才来片儿城几天,听说才怪。”
“那地方前身是个旧印刷厂,前头牌子还挂着‘化工印务厂’,门口连个像样的传达室都没有。”
“你去了别找正门,直接从旁边那道窄巷子进去,敲后院那个生锈的铁皮门,不敲不开。”
陈露阳越听,小眉头就皱的越紧。
“这地方……咋连个正经牌子都不挂?”
何大华笑道:“他们哪是没牌子,是故意不挂。”
“那地方从兵工系统出来的,老底子就讲究个低调保密。”
“早些年,干的活儿都带点‘部件号’,那些不是谁都能看、都能问的。”
“后来单位改制,虽然挂到了市工艺服务站名下,可习气还在。”
“人也不多,就一小拨老技工,活接得少。”
“外头人找不着门,也没人搭理你。”
听着何大华的话,陈露阳还是不太放心。
“那年底了,他们没任务?能腾得出手来帮我试样?”
何大华道:“怎么可能没任务?”
“可他们的任务跟我们不一样,不是拼数量、赶节点的那种大批量,而是单件、精活、急难件。”
“咱们车间里要是一批件精度出问题,改图返工还来得及。”
“可他们那种活儿,零误差、一次过。不行就废,废了就得挨骂。”
“他们的调台调一次,就要对一整个配套组装流程,干一晚上不动地方,是常事。”
“你要是真能把活交到他们手上,那就不用再操心精度配合的事儿了。”
这样我就放心了……
听他这么一说,陈露阳心里踏实不少,眉头也终于舒展开来。
“行,那我明天一早去一趟。”
第二天,天还没完全亮。
陈露阳便拿着地图出了校门。
一路打听带询问,终于找到了香喷喷河,沿着胡同一路寻过去。
何大华的地址虽然写得清楚,
可这一片尽是老房老街,破砖红墙、风吹铁皮,连“市工艺技术服务站”的招牌都没影。
他转了两圈,才在一栋灰扑扑的二层小楼后头,发现一扇褪色的铁皮门。
门口锈迹斑斑,贴着一张歪歪扭扭的白纸。
“闲人免进”。
“是这吗?”陈露阳犹豫了一下,伸手敲了敲门。
“咣咣咣!”
里头沉寂了一会儿,终于传来一串脚步声。
门开了一道缝,一个戴老花镜的中年人露出半张脸,眯着眼看他:
“找谁?”
“大爷您好,我是西山机械何厂长介绍来的,找宋主任帮个忙。”
陈露阳笑呵呵的开口,主动立即递上信封。
“这是他写给宋主任的信。”
中年人接过信封看了眼,侧身让开:“进来吧。”
陈露阳低头进门,一股金属油味扑鼻而来。
这是一个不大的封闭式院子,地面用水泥夯过,上面溅着不少黑油斑和金属粉。
再往里,是一道双开铁门,里面隐隐传出低沉的机床声。
走进去,才是真正的加工车间。
这是个狭长形的老厂房结构,空间虽然不大,但设备却一应俱全。
万能外圆磨、台式钻、精密铣床应有仅有,甚至角落里还有一台进口的二轴小车铣一体机。
几位老师傅正围着工件忙活,没人抬头看他。
陈露阳站在门口,目光飞快地扫了一圈桌台上的零件。
他虽然没有亲自下机床干过活,
但毕竟从小是厂里长大的,平时见到的都是陈大志、金大奎他们打出来的零件。
眼力早就练出来了。
零件好坏一打眼就看得出来。
这些零件外观端正、倒角规整、光洁度极高,一看就是老师傅的手艺。
瞧见这些零部件,陈露阳的心里稍微有了底。
中年人将他领到车间最里面。
屋里,一个身材瘦削、穿着蓝色鸡心领毛衣的老头正听着广播,嘴里哼着戏。
瞧见陈露阳,不等老头开口询问,
陈露阳已经主动热情的上前一步,笑呵呵地鞠了一躬:“宋主任您好!”
“我叫陈露阳,是西山机械厂的何叔介绍来的。”
老头听到何大华的名字,脸一绷,骂咧咧道:
“何大华那个大老粗……又给我扔活儿来了?”
“你要做啥?”
陈露阳瞅着宋主任脑门上那俩大深沟一样的川字纹,赶紧开口道:
“宋主任,我们修理厂和北大搞了一个标准件试点项目,”
“喷油嘴、点火线圈壳、制动推杆这三件,单件我们已经联动技校试做完了。”
“现在卡在组装精配这道,想请您这边帮忙试组一批。”
说着,陈露阳从帆布包里抽出三套图纸,逐一展开。
“我们这批喷嘴最容易卡在锥孔这道,一旦配合不好,整个推杆结构就会失稳。”
“点火线圈外壳和内部芯柱结构,也有对插精度要求;线槽不能打偏,不然绕线会偏。”
“还有制动推杆本体,限位环的位置和深度,对套接精度影响特别大。”
听着陈露阳絮絮叨叨跟老母鸡似的解释,
宋主任不耐烦的皱起眉头。
“你们这个项目,是试验?还是量产?”
“前期是试验,第一批控制在十件以内。”陈露阳答得老实。
一听“试验”“十件”“学校项目”几个词,
宋主任眉头皱得更深了,
脸上写着四个大字:不怎么想接。
“你说的这几道工艺,我们以前接过类似项目。”
“锥面配合我们有专用刀头,限位环也不是啥稀罕活儿。”
“只是我这几天人手紧,几台机子都转不开身。”
“你这量又小,干起来真不落账。”
眼见宋主任脸上的“拒绝”都快要脱口而出了,
陈露阳刚要开口再劝一劝、打个感情牌。
就听宋主任嘀嘀咕咕骂了几句,随后道:
“既然你是何大华那老东西推荐来的,我们也不能太不给面子,回头他又说我不讲情分。”
“这样吧,”
“明天你把试件也带来,我先看看材料成色和你们车的活干得怎么样。”
“合适,我让人开机试一套;不合适,你也别往下费劲了。”
“行!”陈露阳眼睛一亮,赶紧点头,
“好嘞宋主任,我明儿一早就过来。”
……
第二天一早,陈露阳背着帆布包出了门。
别看制动推杆被誉为“中小型件”,但是零零总总的部件加起来也有10来斤,顶的上一袋半大米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