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26节

  这时候刘封在自己的屋内,同潘璋一起吃饭。

  吃了一半,听见刘备派人来传召,心里有些奇怪。

  不过他却是没有耽搁,直接丢下饭碗就走,能在吃饭的时候让大耳哥派人来找,应该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商量了。

  很快,刘封就见到了刘备。

  看到刘封,刘备脸上浮起笑容:“封儿近前来坐,为父有事想听听你的意见。”

  刘封近前行礼,然后跪坐下来:“父亲,不知是何要事?”

  刘备斟酌了下后,开口解释道:“就在刚才下值之后,儒林从事韩循单独求见为父,并向为父提议派人前往西京拜见天子,并述忠义之心。

  他说当今天子虽年少却神明,为父又是汉室宗亲,必能得天子赞赏。其后封官拜爵,更可受朝廷封拜徐州牧之职。”

  “为父觉得这韩循所言甚有道理,只是子仲、元龙都脱不开身,长史曹宏又告病在家。恰好治中之位还空着,为父考虑了下,有意准备以长文为使,拜为治中,再以韩循为副使,前往长安拜见天子,为为父谋求徐州牧,封儿你意下如何?”

  刘封闻言,先是愣了一下,随后陷入思考。

  片刻之后,刘封失笑起来:“父亲,你可清楚这个韩循是哪边的人?”

  刘备有些惊讶,仔细想了想后答道:“此人乃是丹阳人,也是陶公带来徐州的老部下。其儒林从事之位也是陶公在时所辟。只是其人一向低调,与丹阳老乡走动也不多,为父以前倒是从未有注意过他。”

  刘封听完,顿时冷笑起来:“韩循此人非蠢即坏,他这计策看似很好,实则漏洞百出,更有可能藏着阴私鬼祟的阴谋,想要坑害于您。”

  闻言,刘备顿时脸色一变。

  他知道自己儿子说话向来有的放矢,难道自己真的被这韩循给骗了?

  “封儿,这是何意?”

  刘备压住内心的焦急,看着刘封,等着后者给他解释。

  “父亲,也亏的是你先找了我商量,若是陈功曹先知道此事,必请您立斩韩循。到那时候,事情可就要闹大了。”

  刘封的话让刘备更为紧张起来,能让陈元龙开口喊杀的,那一定是出大问题了。

  刘封上前给刘备剖析起来:“今天子远在西京,虽名为皇帝,可朝廷大权尽数落在了李、郭汜等凉州武人手中。”

  “关东诸雄,尤其是河北袁冀州与凉州武人势不两立,至今仍被朝廷打为逆贼。”

  “其官职也多为互表自立,毫无朝廷背书。”

  “父亲你接任徐州牧,立时就与袁冀州和解,结为盟友。”

  “在如此情况之下,您派人前往西京叙述忠心会是一个什么结果?”

  “别说李、郭汜等人了,甚至就连天子都不会相信你,而袁冀州则要开始怀疑你有背盟之举。”

  “您此举既讨好不了天子和凉州武人,却又得罪了袁冀州和曹兖州,凭空树敌,莫过于此。”

  “更糟糕的是,您的徐州牧乃是自表,完全是徐州各派势力相互妥协之下,共同让步的产物。不论是法理还是程序,都无朝廷背书,在这种情况下,托词道路险阻尚可维持颜面和权威。

  可如果您派了使者前往西京,却最终没能带回徐州牧的任命,甚至朝廷另外委任了一名徐州牧,到那时候,父亲你又如何自处?”

第44章 韩循该死

  “您如果不认,那您就是彻头彻尾的逆贼了,届时徐州境内各派都有正当的理由反对您。

  周围的诸侯更可以以此为借口讨伐您,在这内忧外困之下,您能在徐州坚持多久?

  又如何能以徐州为根基发展壮大?

  可您如果认了,那徐州这片基业就要立刻拱手让人。

  您到时候,不但徐州丢了,豫州也回不去了,那您还有什么立足之地呢?

  这种情况下,到时您是认朝廷的任命,还是不认朝廷的任命呢?”

  刘封的话如一击洪钟,炸响在刘备的脑海里。

  这不是刘备真的愚蠢,而是视野、经验和情报所限。

  刘备没有意识到,他和袁绍结盟之后,在汉献帝那可就是叛逆了。

  袁绍由始至终没有承认过汉献帝,在最开始,袁绍就是坚决的少帝派,为了阻止董卓废少帝,他甚至不惜与董卓兵戎相见。

  逃出洛阳之后,哪怕董卓已经换帝成功,可袁绍依旧不认汉献帝。

  为此,他在河北甚至还想拥立刘虞当皇帝。

  在某种程度上,汉献帝甚至要比李、郭汜等凉州武人还要痛恨袁绍。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作为铁杆反贼袁绍的盟友跑去上京,还能有什么好果子吃?

  确实,之前陶谦玩了一回,在赵昱和王朗的建议下,派了赵昱出使长安,大获成功。

  不但带回了升陶谦为徐州牧,安东将军,还赐封陶谦溧阳侯,同时又任命赵昱为广陵太守,王朗为会稽太守的诏命。

  可陶谦是谁?陶谦是袁术的盟友,是表面上支持中央朝廷的军阀,最重要的是,陶谦和袁绍尿不到一个壶里,两人之间还有仇怨。

  陶谦在汉献帝眼里也好,在凉州武人眼里也好,都是值得拉拢,可以拉拢的好对象。

  这才是陶谦轻而易举就赢得了朝廷赏赐的根本原因。

  可即便这样,朝廷依旧给陶谦势力里埋了沙子,任命了赵昱为广陵太守,以分陶谦之势,又任命了王朗为会稽太守,分离陶谦麾下的人才。

  而现在,关中地区已经打的一团狗脑子,李、郭汜先和马腾、韩遂、刘焉火并,打赢了之后,又开始内讧,先是鸿门宴宰了樊绸,然后又吓跑了张济,最后李、郭火拼。

  这种情况下,使者能不能活到长安,还得打个问号。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刘封他很清楚,明年曹操就去迎接天子了,等到天子到了许昌,曹操立刻就会主动的给刘备封官赐爵,毫无半点风险。

  多等一年,就能毫无风险的获得更多。

  而现在却要冒丢失徐州的风险,千里迢迢的送礼物去长安,这如果不是蠢到极点的话,那么就只能是有人想要挖坑坑害大耳哥了。

  也不一定,也有可能这并不是想故意坑害刘备,只是他们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无所谓刘备的下场而已。

  不过不论是哪一种可能,韩循这个人都不能用了,而且还得好好查一查,他背后到底有没有人指使。

  如果单单只是蠢还可以原谅,如果是坏的话,那真是欺负刘家不会动刀子了吗?

  “韩循该死!”

  刘备怒发冲冠,宛如猛虎怒目,百兽臣服。

  一旁的刘封都被这突如其来的肃杀气势给吓了一大跳。

  毕竟大耳哥也是征战沙场半辈子的豪雄,光他亲手格杀的敌人就何止百人?

  只是刘备平时将这种杀伐隐藏在了求贤若渴之下,其实他骨子里也是个暴脾气,一言不合就翻脸的类型,可不是演义里那个唯唯诺诺,只会掉眼泪的受气包。

  历史上真正鞭挞督邮的可不是张飞,而是他刘封的这位霸气老爹。

  当时刘备甚至想直接抽死那督邮,反而是张飞在一边苦劝,最终才保住了督邮一命。

  刘封都有些心疼自己张三叔了,明明不是自己打的,自己还是和事老,结果还背锅上千年,难怪脸黑的跟锅底似的,肯定是背锅背多了的结果。

  不过罗贯中也不全是胡编乱造,他只是巧妙的采用了嫁接的手法,将刘备对待贤才时的态度极端化,掩盖住了刘备的暴脾气,使得仁厚变成了刘备的脸谱罢了。

  眼下,刘备是动了真怒了。

  他确实不擅长政治斗争,哪怕再有天赋,这方面也需要长时间积累的经验、看问题的高度,以及丰富的阅历和情报信息。

  而这三点,刘备一个都不具备,自然就轻而易举的被人引进坑里了。

  刘备后怕的看了看刘封,幸好自己有儿子在,一想到丢失徐州的结果,他就不寒而栗。

  别看接任徐州之前,刘备几次谦让,那是实在没信心,而不是真不想要。

  要知道在这之前,刘备亲自治理的只有一个县,还是临时超阶提拔加代理。

  后来挂的平原相那只是遥郡,相当于挂个级别,实际上连平原县都丢了。

  这让他一下子突然接掌诺大的一个徐州,几百万人口,刘备心虚是必然的。

  可刘备想要的心,也是真切的。

  看看他推辞之后,假惺惺的提议袁术,就知道刘备有多少小心思了。

  可别小看这推荐,很多人看不出大耳哥推荐袁术有多阴险,甚至有少数天性善良的人还以为刘备是真心推荐袁术。

  可实际上,刘备这波推荐袁术是有着很深的目的性的,他真是的目的是在逼人站队,而且逼迫的还是大佬下邳陈家。

  很多人不知道,下邳陈家和袁术是有仇的,而且还是大仇。

  下邳陈家最有名的,自然是陈、陈登父子俩。

  可那是后人的眼光,在东汉末年群雄讨董那会儿,真正有名的是陈的堂弟,陈登的叔叔,陈球的亲儿子陈、陈琮。

  这两位可不像陈,早就当上了两千石的大官,而且还是兄弟俩一起出任。

  一个是汝阴太守,一个是扬州牧,结果都是被袁术给灭了。

  偏偏这两人还都逃回到了下邳,陈家能和袁术善罢甘休?

  更别说引袁术入徐州任徐州牧了。

  不过刘备当时也是想的太美了,最初的时候他还以为自己接任的是一个完整的徐州。

  等到上台之后才发现是这么个烂摊子。

  今天三更!

  各位读者老爷们多多支持!

  求追读,求投资,求月票,求打赏。

  老大爷感激不尽!

第45章 举荐太史

  “封儿,那以你之见,这个韩循可能够杀掉?”

  刘备原先想直接一刀砍了韩循,可发现刘封并没有赞同的意思,话到嘴边,就改成了疑问句。

  “可以杀,但不能现在就杀。”

  刘封心里也来气了,他想看看究竟是这个韩循自己谋划的,还是有高人指点。

  “父亲可答应他,只是拖着不办,以观其变,另外暗中派人监视韩循,看他同谁往来密切。”

  刘备明白过来,知道刘封的计划是引蛇出洞,顿时大为心动。

  “好!就依封儿之言。”

  商定完这事,刘备得知刘封午饭都只吃了一半,便让他留下陪自己一起用膳。

  “正好孩儿也有事想要来找父亲。”

  “哦?”

  刘备一边吩咐近侍把饭食端上来,一边问道:“是有何事?”

  刘封答道:“孩儿知道父亲身边缺少人才,求贤若渴。于是这几日一直在苦思冥想,想要替父亲解忧。

  所幸还真让孩儿想起了几人,才能卓著,刚正不阿。

  父亲此时正缺才俊,当可征辟他们以补不足。”

首节上一节26/1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