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72节

  至于说地方郡国,那就更没有长枪方阵的存在了,毕竟大部分内地的地方郡国,就连最基本郡卒都没有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因此东汉末年,军阀四起之后,绝大部分军阀都是菜鸡互啄,就是这个原因。

  大家都是从头开始学兵书练兵,有经验的凤毛麟角,昌一介泰山贼寇哪里懂得长枪方阵的厉害。

  古代不像现代,能有各种完整的书籍传承,古代的许多技巧都会因战乱而失传。

  像长枪方阵这种,等一代人死绝了,就很可能没人会练了。

  唐代陌刀的失传,也是这种情况的典型,既因为会打造的人死绝了,也同样是因为环境变化了,陌刀不再适合战场,或者性价比极低了。

  这些东西想要重新回到历史舞台上,必须要等聪明人再次“发明”,又或者恰好从故纸堆里发现,再加上当时的环境又恰好适合了,才会重新被流传开来。

  事实证明,长枪方阵确实又有了新的作用,虐菜的效果简直一流,对上轻装甲士卒的冲击,简直就是砍瓜切菜一般的效果。

  这让原本就对长枪阵信心十足的刘封更为信心爆棚了,觉得可以继续优化长枪方阵,并且不断尝试新战术思维。

  当然,刘封信心再足,也会有担心这一战会不会输了。

  但他还是决心打这一战,如果能胜,就说明他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今后的大战、恶战会更多,现在低劣的战争不去试错,难道去高烈度大战争中试错?

  更何况这次还有刘备的亲卫部曲兜底,是再好不过的机会了。至于阵亡牺牲的将士,刘封会为他们哀痛,会记住他们的牺牲,会善待他们的家属,却绝不会后悔。

  因为说后悔都太虚伪,毕竟慈不掌兵。

  现在证明了长枪方阵的好用,这条路走的对,那么后续诸多的配套战术就可以跟上了。

  比如重装长枪方阵,斜线战线,楔形阵突击,花色长枪方阵等多种好用的配套战术没开始训练呢。

  这次回去之后,有了足够的练兵时间,可以挑选一个先练习起来了。

  当天夜里,刘封不但没有离开休息,反而全程熬夜陪护,直到天亮后,才离开伤兵营。

  刘封不睡觉,徐盛和潘璋自然也不能自个去休息了,坚持要陪在他的身边,任凭他驱赶都没用。

  晚上闲着无聊,三人复盘起今天的战斗来。

  潘璋有些弄不懂,不明白两军刚刚碰上的时候,刘封拒绝了主动出击,而是选择了坐视对方披甲休息之后再行大战。

  刘封顿时听乐了,给潘璋解释道:“文有所不知,战场之上,最为重要的便是战机,可战机也分真战机和假战机。”

  “真假战机?”

  这下不只是潘璋听不懂了,徐盛也一脸懵逼,好奇的等着刘封继续解释。

  刘封直接拿潘璋刚提起的事情做例子:“就拿你刚才所说的例子,对方远道而来,又没披甲,确实看起来像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战机。可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假战机。”

  “为什么?”

  潘璋并非不服,而是真没听懂,徐盛也一样。

  刘封开始启发他们:“你们想,当时我军已经披甲完毕,而对方是轻装状态,两军之间足足有两里地的距离,我们如果要维持着阵型突袭昌,这两里地最少也要走一刻钟,而且士卒甲胄在身,又要举着五米的长枪,还得维持阵线,必然消耗大量体力。”

  “装备皮甲,尤其是非全甲,一柱香的时间都要不了。一刻钟的时间,足够昌的部队披甲之后再休息上好一会了。”

  “如此一来,真到了接敌的时候,以逸待劳的就不是我军,而是昌军了,我们反而成了劳师远来的疲军。”

  “况且昌军的应对方法还不只是这一种,对方还可以直接掉头就跑,别人是轻装,又只有两千人,速度要比我们快的多,也灵活的多,可以进退自如。”

  “因此,这种战机就是假战机,除非会缩地成寸的法术,一下子飞到敌人眼前,不然根本就把握不了。”

  潘璋和徐盛若有所思,有些明白了刘封的意思。

  刘封总结性道:“所以你们以后在战场上发现战机,一定要评估自己是否能够把握得了这个战机,如果把握不了,那就是假战机。”

  天亮之后,刘封带着部队开始回师。

  同时,他已经提前派出信使前往襄贲县和郯城报捷。

  鲁肃此时已经暂时离开了岗位,担任关羽那一路的参军北上开阳了。

  因为没有主簿、功曹等官员的缘故,因此县中的事务被委托给了先前表现出色的长吏金睿。

  很快,信使就将刘封大破泰山军,生擒昌,俘获上千的消息带给了金睿。

  同时而来的,还有刘封的一封书信。

  当第三天,刘封带着徐州军回到襄贲县的时候,远远的就看见数百名老人、妇孺站在城门外欢迎他们。

  这些妇孺老幼手里捧着各色篮子,里面放着一些鸡蛋、蒸饼、饵、糍粑等汉代便捷的食物。而几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手里更是捧着醪糟,旁边一群孩童手捧木碗。

  刘封等人很远就看见了城外的百姓,徐州军有些讶异,不知道这些人出城做什么。

  古时并非没有百姓喜迎王师凯旋的事迹,但那绝大多数都发生在长安,洛阳这等都城,迎接的也是远征敌国归来的中央军。

  像丹阳兵这种地方武装,别说是喜迎王师了,平时百姓看见他们不躲着走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刘封勒停马匹,掉头朝着面前的徐州军大声喊道:“徐州军的将士们!看见那些百姓了吗?他们是来迎接你们的!”

  “你们身上的衣服,你们口中的饭食,你们病痛时的药材,都是来自于百姓的耕种。没有他们的辛勤劳作,就没有你们的饭食粮饷!”

  “同样,也正是你们的浴血奋战,奋勇杀敌,才让他们能够安心耕种,享受安宁。”

  “你们中许多人或许还不明白这里面的道理,但是不要紧,现在,你们有足够的资格去享受百姓的爱戴,享受百姓的拥护,享受百姓的赞誉。”

  “这是你们英勇奋战所赢得的,你们配得上这一切!”

  的确如刘封所说的那样,虽然这一批徐州军,是跟他朝夕相处了一个多月,也在潜移默化里,被他洗脑了一个多月。

  但最明显的效果也只是军纪变得严明了起来,士卒更加服从军官的命令了。

  可为什么要这么做,许多士卒还是有些不明白的,他们只是本能的觉得刘封对他们好,他们就要报答刘封。

  既然刘封要他们遵守军纪,那他们就遵守军纪。

  刘封要他们令行禁止,那他们就令行禁止。

  只是今天,看着这些老幼妇孺们,冒着寒冷的天气出城迎接。

  不少人的心里都有些堵的慌,可这种淤塞并不难受,让他们全身上下有些舒爽。

  “现在,都把胸膛给我挺直了!”

  “你们可是刚刚打了大胜仗,痛击了顽敌,保护了徐州百姓。”

  “现在,就让他们看看你们浴血奋战的结果!让他们看看你们击败收降的贼寇!”

  “出发!”

  刘封一声令下,徐州军继续前进。

  只是比起先前来,徐州军像是又完成了一次小小的进化,整个军队的士气、斗志和精气神发生了一种奇妙的蜕变。

  这种蜕变的效果暂时还不明显,但的的确确又与先前产生了不同。

  这种玄妙而不可言的变化,就连刘封本人都没能发现。

  当徐州军靠近后,妇孺老幼们却还是有些不敢靠近,但与以前害怕的躲避逃走相比,无疑也是巨大的进步了。

  只有其中几个老人,捧着手中的醪糟奉献到刘封的马前。

  刘封翻身下马,伸手把几位老人搀扶起来。

  “老丈,快快请起。”

  “你们如此这般,岂不是要折煞了我。”

  几个老丈顺势而起,拍马的话不要钱的送上。

  “小公子少年威武,文武双全,竟已能统兵保境安民,真乃是我等黔首之福啊。”

  “对啊对啊,小公子武运长久,将来必定封侯拜相,直入神京。”

  “先前屯田,也得小公子照料,若非公子父子,我等俱是道旁饿殍也。”

  这些老人的赞誉虽然像是彩虹屁,但里面的情感却是发自肺腑的。

  毕竟的的确确是刘备父子俩在徐州搞屯田,不但给了他们一个活命的机会,更给了他们一个未来的希望。

  现在刘封又亲自带兵击退想要入寇襄贲、兰陵、承县,洗劫钱粮,掳掠百姓为奴的泰山贼寇,这又何异于恩同再造?

  没错,刘封早在动手之前,就已经让金睿先散播谣言,渲染泰山贼寇要来抢劫了。

  现在的战事,更说明了先前的消息是可靠的,真实的。

  那这些百姓又如何能不感激涕零。

  刘封手握其中最年长者粗粝的手掌,回身指着徐州士卒道:“长者此言差矣,真正拯救尔等的,非我父子,实是徐州士卒也!”

  刘封此言一出,不但妇孺老幼都愣住了,就是徐州军士卒也懵逼了。

  这话咋听不懂捏?

  刘封继续说到:“若不是这些勇士从军,随我浴血奋战,视箭矢如雨而不退,面刀枪如林而奋进。若是只靠我父子俩,纵是三头六臂,又如何能击破泰山贼寇?如何能保境安民,如何能护得大家周全?”

  “是以,此战最大的功臣,乃是我徐州军士卒也!”

  “父老乡亲们,缘何不谢真正的功臣,而只谢我一人焉?”

  刘封的话说完,声音还在旷野中回荡,久久不能平息。

  妇孺老幼们面面相觑,这些话是他们第一次听见,居然还有将军推功给士卒的。

  可刘封说的好有道理啊。

  终于,在场的妇孺老幼们一个接着一个,都弯曲下腰杆,朝着徐州军士卒慢慢鞠躬参拜!

  看着面前的百姓们对着自己大礼参拜,徐州军阵营中出现了一阵慌乱。

  别说是徐州军了,就是队伍里的泰山军们也是看的目瞪口呆。

  一种酸酸涩涩,却又带着微微的酥麻感觉,在这些士卒们的心里翻涌。

  而泰山军的士卒们,更多出了一种羡慕的感情。

  面对着徐州百姓们的感谢,泰山军们只有面红耳赤,满心羞愧,对于身旁趾高气昂的徐州军羡慕不已,恨不能以身代之。

  就是徐盛、潘璋,也有了不小的触动。

  他们一个是豪强大家,一个是乡间游侠,平时哪里会把普通百姓放在眼里。

  对于他们来说,百姓不过牛羊也,用来耕地产出粮食的。

  即便平时被百姓害怕畏惧,甚至背后咒骂,他们即便知道了,也只会是得意的大笑。

  因为百姓的害怕咒骂,不就恰恰证明了他们的强大吗?

  可现在,这种想法有了一些变化,原来被百姓爱戴的感觉这么舒服,原来为民而战,是如此的畅快酣畅。

  徐盛看过一些书,感觉更深一些,联想起武王伐纣,光武复汉,都打起吊民伐罪的旗号,是否是为了眼前这一幕呢。

  “乡亲们都请起吧!”

  刘封也看见了徐州士卒们的复杂情绪,趁机大声下达命令:“全体都有!行军礼,拜谢百姓!”

  徐州军如今虽然还达不到如臂指使的地步,但令行禁止已经完成的很好了。

  在听见了刘封的命令后,自徐盛、潘璋起,所有士卒以右手锤击左胸口。

  这年月,地方军哪有什么军礼可言,这个动作是刘封特地为徐州军设计的。

  简单干净又好学,相当方便,于是很快就被刘封所部普及。

首节上一节72/1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