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狗一边给小狗子使眼色,让他找机会跑,一边用身体挡住他不让捕快看到。
他老命一条皮粗肉糙,到监狱里最多吃点苦头,只要咬紧牙关不说,用不了几天捕快们就会将他放出来。
只要小狗子不被抓走就行。
李捕快和他打了多年交道,岂会不知道他打的小九九,没好气的道:
“别搞小动作了,要是真想抓小狗子,你以为之前他能跑的掉?这次是好事。”
老狗并不相信他的话,笑道:“看您说的,我哪敢在您面前耍小九九啊。”
说话间,已经不少人围在周围看热闹。
李捕快无奈的道:“真是好事……算了直接和你说吧。”
“朝廷刚刚灭了察合台国,把西域给打下来了,这事儿你知道吧。”
老狗很是疑惑,这和我有啥关系:“听说了听说了,咱们大明王师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皇上英明神武……”
李捕快使劲捏了捏拳头,好不容易才忍住揍人的冲动,继续说道:
“朝廷需要迁徙人口去西域种地,不论是何身份,愿意去的给入籍,还给发一个日本女人当婆娘。”
“咱们哥儿几个就想到你了,你就说这是不是好事吧。”
入籍?老狗眼睛顿时就瞪大了,激动的道:
“真的能入籍?”
李捕快肯定的说道:“这还能有假,榜文都贴出来了,不信你问问周围的老少爷们。”
这时周围人也知道发生了什么,纷纷出声帮捕快证实。
“是真的,朝廷公文都贴出来了。”
“我们刚从凤阳过来,现在那边已经见不到乞丐了。”
眼见众人都如此说,老狗终于不再怀疑,噗通跪在地上朝洛阳方向磕头:
“皇上恩典,皇上恩典啊。”
小狗子也连忙跟着一起跪下磕头。
见此,周围人也纷纷赞颂天子圣明,如何如何好之类的。
之后老狗又给李捕快三人磕头,感谢他们能想到祖孙俩。
李捕快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不禁提醒道:
“那可是西域,非常遥远荒凉,发配犯人都走不了那么远,你可要考虑清楚了。”
老狗没有丝毫犹豫:“去,只要能入籍,别说是西域,就算是殷洲我们爷儿俩也去。”
李捕快也不再多说,当下就带着他们去了抚孤院,将他们交给了这里的管事。
管事倒也没有嫌弃他们,先是带他们去洗漱,又换了一身全新的衣服。
虽然是最粗劣的麻布制作的衣服,还有些不合身。
可这依然是他们这辈子第一次穿新衣服,把两人都高兴的不行。
只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福利远不止这些。
第二天管事再次找到他们,要为他们登记姓名年龄之类的,这就是入籍了。
只可惜,老狗当了一辈子乞丐,并不知道自己姓什么。
管事对此早有预料,就问他想姓什么。
老狗倒是想说姓朱,但那是皇家姓氏,他不敢开这个口。
想到自己一直被人喊老狗,他心中一动道:
“听说有个姓氏是苟,不知道真假?”
那管事笑道:“你倒是不忘本,确实有苟这个姓氏,还是个古姓。”
老狗高兴的道:“那就姓苟吧,名字您看着随便写就好。”
那管事想了想,说道:“你们两个这一番也是际遇不凡,你就叫苟不凡吧。”
“至于你孙子……俗话说,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就叫他苟飞跃吧。”
“希望他能不辜负这一番际遇,将来能有一番作为。”
老狗……不,苟不凡大喜道:“谢官爷。”
于是管事就将他们的名字写了下来,至于年龄,苟不凡的实在不知道就写了个五十,苟飞跃就写了个十一岁。
几日后他们爷俩就拿到了户籍,把爷儿俩高兴的抱头痛哭。
等兴奋劲儿过去,苟不凡又悄悄的询问管事,婆娘是咋分的。
他倒不是想给自己讨媳妇:“我都快入土了,有心无力啊。”
“就是……我那孙子才十一岁,不会不给他分吧?”
管事的笑道:“放心好了,你孙子要是再小两岁还真不好说,但他十一岁就没啥问题了。”
“朝廷规定,十六岁以下的女娃不能婚配,可以给你孙子分一个十六岁的。”
苟不凡大喜道:“大五岁好,大五岁好,大的知道心疼人。”
他有自己的担忧。
要了一辈子饭一身的毛病,去西域又路途遥远,还不知道能不能熬到地方。
就算命硬到了地方,估计也没几年好活了。
到时候留下年幼的苟不凡,他自然不放心。
真能分个大五岁的孙媳妇,正好可以照顾苟不凡,他死了也能放心了。
又过了几日,他们和后续送来的人一起,被送到了凤阳抚孤院。
凤阳可是凤皖行省的省会,又是大明中京所在,比徐州还要繁华几分。
看的众人是眼花缭乱。
在凤阳抚孤院住了几天,陆续又来了一些人,都是要去西域的。
而且这些人大多都是光棍汉,拖家带口的极少。
苟不凡和苟飞跃爷孙俩是乞丐出身,本就眼活嘴甜,很快就与众人相熟,倒也混的很开。
又过了半个月,抚孤院总人数达到了一百五十六人。
又有官吏过来,给他们所有人都发了一个批条,并一再叮嘱:
“这个条子上面盖的是户部大印,后面凭借此条分配土地和女人,千万别弄丢了。”
苟不凡等人都小心翼翼的将条子贴身藏好。
第二日,又有官吏过来,说是要带他们出发。
众人步行来到码头,乘船进入大运河并一路北上。
苟不凡和苟飞跃还是第一次乘船,都非常兴奋。
几日后他们进入黄河,发现河面上有一支巨舰组成的船队,一眼望不到边。
这一幕深深震撼了众人。
没多久就有小道消息传来,这些船是去日本运人的,也就是说去运他们婆娘的。
这让众人看向船队的眼神都变了。
苟飞跃目光里也充满了期待。
船逆黄河而上,经广通渠进入长安,在这里已经汇聚了上万人。
接着他们就在官吏的带领下,来到一片黄土地上。
这里的大地被雨水冲刷出一道道沟壑,远远看去犹如伤痕。
官吏很快就给他们分配了任务。
明年初才会出发去西域,在此期间他们先在这里植树种草。
美其名曰是对他们的考验。
日本婆娘是那么容易就能讨到的?
西域不要懒人,在这里都坚持不下去的人,也别去西域了,直接哪来的回哪去吧。
对于这个说法,没有人怀疑,更没有人敢反抗。
大家都按照分组各自忙碌起来。
第529章 盛世
徐州自古以来就是北方交通枢纽,历代大规模征战五十余次,就是最好的证明。
元末,元廷为了镇压农民起义,曾在徐州屠城,并将徐州降格为县。
明朝建立后,老朱重新将这里升格为府,并迁徙百姓定居。
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已然是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盛况。
这天黄昏,百姓纷纷开始回家,街头店铺也开始收拾残局准备歇业。
刘家脚店的掌柜刘大根,正拿着算盘计算今天的营收。
这时伙计过来说道:“掌柜的,折箩已经收拾好了,您看怎么处置?”
折箩就是可食用的剩饭剩菜。
刘大根头都没抬,下意识的道:“先打两碗给老狗送过去,剩下的大家分了吧。”
那伙计笑道:“您看您又忘了,老狗和小狗子早就去西域了。”
刘大根这才抬起头,失笑道:“你看我都糊涂了,那就大家分了吧。”
伙计高兴的道:“诶,谢谢掌柜。”
大明百姓的日子确实好过了,这一点从越来越多的折箩菜,以及掌柜的愿意把折箩菜分给伙计,就能看出来。
搁在以前,客人恨不得把盘子都舔干净,哪会有剩余。
偶尔有剩下的,掌柜的也会自己收起来吃,或者拿去卖钱,是舍不得送人的。
不过日子好过也只是相对而言,对大多数人来说,也只是勉强温饱,还远未到富裕的程度。
刘家脚店,从名字就能看出来,不是什么高档饭店。
就是给过往脚夫提供歇脚吃饭的地方。
这里的饭菜自然也没有多奢华,就是普通的粗茶淡饭。
不过毕竟是开店的,饭菜也不能太不像话,油盐还是放的比较足的,还会有一些碎肉菜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