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43节

  祁子和正色道:“世界上多的是这种情况,大明是绝无仅有的。”

  “安平侯在大同一书里说过,生存与发展是一种奢侈,只是身处其中的人毫无所觉罢了。”

  “只有走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才知道此乃至理名言也。”

  苟飞跃恭敬道:“是,学生受教了,所以我们才更应该珍惜得来不易的一切。”

  祁子和有些狂热的道:“是的,我们要保护大同,保护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苟飞跃重重点头,看向不远处的苟不凡、小溪和驴子,心中暗暗发誓要守护这一切。

  之后驻军千户段海峰和当地土人首领,一起接待了窦大冲等官吏。

  苟飞跃等人,则被暂时安置在了一处空地,驻军也拿来了早就准备好的食物。

  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大家都非常开心,紧绷的精神也放松下来。

  且末算是沙漠绿洲,地处车尔臣河畔,准却说就是因为这条河才有了这片地方。

  其地域广阔,但人口是真的少。

  目前总共一千一百零九户,七千四百四十五人,兵六百一十六人。

  牲畜以羊、驴为主,少有牛马这一类的大型牲畜。

  生产力非常低下,只有几间铁匠铺子和木工铺子。

  至于医疗,则只有几个本地的草郎中,医术甚至不如大明的赤脚郎中。

  主要农作物是小麦。

  但他们是纯粗放式耕种,就是开垦一块地,随便把种子一撒。

  除了干旱的时候浇水,不做其他任何照料,草甚至比庄稼长的都高。

  (这种情况,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普遍存在。)

  了解过这些情况,苟不凡等人都气的直跳脚。

  “果然是蛮夷啊,白瞎了这么好的地。”

  汉人移民的到来,对当地百姓来说也是一大新闻,他们纷纷走出家门看热闹。

  一开始双方都心有忌惮不敢接触。

  后来尝试着聊了一下,发现对方没有恶意,就渐渐放下了戒备,开始进行交流。

  语言不通不是问题,可以用手比划。

  窦大冲指了指人群,问道:“你看出了什么?”

  苟飞跃想了想,说道:“蛮夷也并非都如我们想象中的野蛮。”

  窦大冲又指了指另一个方向,问道:“你再看看那边。”

  苟飞跃抬头看去,发现在人群的另一端,也站着一些人。

  这些人衣着华丽头戴八角帽,脸上没有喜悦,只有阴霾与愤怒。

  他好奇的道:“这些人衣着整洁,是当地的官吏吧?”

  窦大冲颔首道:“是的,他们是当地的统治者,也就是所谓的贵族和宗教领袖。”

  苟飞跃不解的道:“为何他们看起来不高兴的样子?”

  窦大冲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问道:“你猜猜。”

  苟飞跃思索道:“他们似乎是因为我们和当地百姓交流,感到不开心。”

  窦大冲只是点点头,没有回复。

  但这个肯定依然让苟飞跃信心大增,继续说道:

  “以前这些百姓都听他们的,他们可以为所欲为。”

  “我们到来……我懂了,大明在这里建立统治,影响到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内心是抗拒的。”

  “但又畏惧大明的兵威不敢反抗,只能在背后使小手段。”

  “他们能用的手段不多,最多也就是挑唆当地百姓不遵朝廷命令。”

  “可是一旦这些百姓与大明百姓接触多了,就不会再听他们的话了。”

  窦大冲赞许的道:“果然聪明,侯爷说过,百姓是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心思的,也没有反抗朝廷的想法。”

  “只是他们世代跟随部族酋长生活,千百年养成的习惯,让他们听从于酋长的话。”

  “这些酋长就不同了,他们想高高在上,自然不愿意接受朝廷的统治。”

  “他们就会告诉百姓,朝廷是邪恶的,是来抢他们女人粮食的,大家要站出来反抗。”

  “百姓没有分辨能力,只能听从他们的。”

  “我们教化蛮夷的时候,就要根据这一点制定政策,进行区别对待。

  “无差别的进行打击,只会将百姓彻底推到他们那一边,最终变得不可调和。”

  “这些年朝廷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效果非常好。”

  苟飞跃一脸受教的道:“原来如此,侯爷真是无所不知啊。”

  窦大冲笑道:“那是,侯爷可是天下第一智者,聪明着呢。”

  苟飞跃深以为然的点头,然后小声问道:

  “朝廷准备怎么处置这些人?就任凭他们这样?”

  窦大冲只是冷笑道:“怎么可能。”

  但他话也只说到了这里,就不再继续往下说了。

  苟飞跃心里和猫爪的一样,却也不敢过多追问。

  他深知,自己实质上也只是个普通百姓罢了。

  不能仗着别人高看自己一眼,就不识好歹。

  不懂分寸只会让人讨厌,最终失去一切。

  当地土人首领虽然很不想见到土民和汉人移民交流,却也不敢站出来阻止,只能在一旁着急。

  本来窦大冲他们决定,就在这里停留三天,让大家好好歇息一下,顺便在县城补给一些物资。

  现在发现了这样的意外效果,就决定多停留几天。

  而且他还鼓动大家,多和土人交流交流。

  当地土人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这里,对外面一切都很好奇,自然也乐于和移民交流。

  双方很快就打成了一片。

  当地土人首领们,那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不敢有丝毫的不满。

  那一千驻军虽然不多,却能轻松将整个且末反复碾压无数遍。

  他们可不敢在明军眼皮底下搞小动作。

  很快,双方百姓就开始了以货易货的交易。

  当地百姓拿出了自己的商品,从汉人移民手里换取所需货物。

  事实上,汉人移民也没什么货物可言。

  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盐巴、咸菜,但数量也是有限的。

  而且还要自己留一些,不能全部拿来兑换。

  即便如此,也让他们换到了一些想要的东西。

  苟不凡就用半斤盐,换了几只鸡苗、鹅苗、三只兔子和两只羊羔。

  “等到了家,把这些都养起来,每年能多收入不少钱。”

  “到时候小溪在家照料它们,咱爷俩出去操弄土地。”

  “用不了两年,咱们的日子就能富足起来了。”

  苟飞跃脑海里,情不自禁的浮现出一副,男耕女织、鸡鸭成群、牛羊满圈的画面。

  其他各家也都类似,用不多的盐巴和咸菜,换取了一些家禽幼苗。

  移民一直在这里呆了八天,好好的和这里的百姓交流了一番。

  增加了双方的了解,缓解了土民对大明的惧怕情绪。

  碍于天气越来越冷,百姓们也迫切希望早点见到新家,窦大冲才决定带领大家出发。

  西域民风也确实淳朴,只是几天时间,当地百姓就对移民生出好感。

  见到他们要离开,就有好客的土民迁出自家的驴车,表示送大家一程。

  结果其他土民百姓一看,也纷纷迁出自家驴车要帮忙。

  盛情难却,窦大冲只得同意。

  于是大家都坐上了驴车,或者骑上了驴,一路慢悠悠的向着新家园而去。

  他们前脚刚走,驻军千户段海峰就回到军营,小心翼翼的进入一处营帐。

  营帐内又一名四十岁左右的男子,正是西域锦衣卫百户皮诚。

  虽然段海峰是千户,皮诚只是百户,但双方的身份地位却是截然相反的。

  此时皮诚正拿着一本书翻阅,看起来文静儒雅。

  见段海峰进来,他放下手中的书,问道:

  “移民出发了?”

  段海峰回道:“是,刚刚出发,很多当地百姓去送。”

  他就将情况详细讲了一遍。

  听完后,皮诚赞叹道:“果然如侯爷所说,普通百姓才是最简单的啊。”

  段海峰也露出敬仰之色,侯爷永远都是那么睿智,他的话总是没错的。

  还是那句话,军人提起侯爷那就默认是陈景恪。

  读书人称呼他,一般用安平侯或者陈侯。

  这时,皮诚又说道:“拿出一些物资,等送人的百姓回来,发给他们作为奖励。”

  “要大张旗鼓的去做,务必让所有人都知道,帮助汉人的,汉人不会忘记他们。”

  “是。”段海峰应了一句,然后迟疑的道:

  “既然百姓心向朝廷,是不是可以动手清除那些逆贼了?”

  皮诚摇摇头,说道:“不急,再让移民和当地百姓多接触接触。”

  “况且朝廷的派遣的官吏还没到,暂时还需要他们来干活。”

  “只要他们没有公开叛乱,暂时无需理会。”

首节上一节843/9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