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194节

  会元啊,礼部会试第一名,虽然没有殿试第一名状元那么名气大,可也是真才实学考出来的。

  “你是福州人?”

  蔡茂春连忙答道:“回殿下的话,臣原籍福州府侯官县。”

  “嗯,福建是个好地方,地灵人杰。”朱翊钧点点头,“好了,彝伦堂的大会快要开始,你们赶紧去,不要耽误。”

  “是,殿下。”

  蔡茂春和陆绎行礼后起身,继续赶路。

  此时两人的态度与刚才截然不同。

  陆绎心里无比欣喜。

  老爹,我的亲爹啊,你真是遗泽无穷啊,你跟先皇的交情,皇上没记住,太子殿下却记得真真的。

  妥妥的了!

  只要有太子殿下庇护,皇上惦记陆家也没事。再说了,皇上在紫禁城快活,那有功夫记这些“小事”?

  老爹,回去我一定给你多上香!

  对了,刚才太子殿下叫我多整理老爹的书信手稿,说是事关世庙先皇,什么意思?

  陆绎突然想起,隆庆元年西苑递出旨意,叫翰林院和国史馆,组织人手编写《世宗皇帝圣训宝录》,还特意成立敬一阁,指定翰林院掌院学士、太子宾客张四维为敬一阁学士,主持此事。

  明白了!

  太子殿下这是叫自己在先父的书信手稿里,找些展现世庙先皇仁德英毅的书信笔记出来,提供给敬一阁作为佐证。

  殿下,放心!臣回去马上,翻箱倒柜,掘地三尺地找。先父伺候先皇这么多年,又一直公忠体国,肯定留下类似的书信笔记。

  嗯,自己也要好好练一练书法了。

  蔡茂春也听出朱翊钧的点拨,赶紧去找你的福建同乡李贽李卓吾去,投入他的门下。

  他只是举人,自己可是会试会元,投在他门下会遭人嗤笑。

  那又如何!

  闻道有先后!

  太子殿下已经点出,卓吾先生有资格广收门人故吏,有开宗立派的资格,自己现在不赶紧投奔过去,再晚点怕是连靠前一点的位置都挤不进去了。

  太常寺!

  蔡茂春心头一动,想起最近传得沸沸扬扬的整饬吏治、中枢改制传闻,心有所悟。

  卓吾先生能自创一套广收欢迎的新学,学问肯定没得说,只是他做官就有点稀松了。现在他名为太常少卿,实际上是太常寺一寺之长,因为西苑特意把此前的太常卿给挪走了。

  王国光改任太府卿,魏学曾接任太仆卿;参倒严世蕃、打响倒严第一炮的邹应龙任大理卿;原南京兵部尚书刘采出任光禄卿;礼部侍郎、协理理藩院事方逢时出任鸿胪卿。

  太常寺、太仆寺、大理寺、光禄寺、鸿胪寺,再加上新设的外朝太府寺和内廷少府监,蔡茂春琢磨出些东西来。

  卓吾先生执掌的太常寺,大有可为!

  蔡茂春和陆绎进到彝伦堂,堂前空坪上坐满了人,文武官员们在小吏的引领下,按照各部院寺和各府卫,在空坪上各区域的小凳子上坐下。

  蔡茂春跟陆绎拱手告别,跟着小吏走到了礼部区域,在一张小凳子上坐下。

  前后左右都是礼部的同僚,或虚情或真意地拱手问候了两声,蔡茂春举目一看,满满当当足有上千人,前面高一点的露台上,坐着侍郎、寺卿、副都御史以及都指挥使、都督佥事以上高官。

  正前面,看到放了一个一人高的架子,上面支着一个铁皮大喇叭,几个官员站在一边,商量着什么。

  蔡茂春侧身向身边亲近的同僚打听:“到底干什么,有消息传出来吗?”

  “大家还是一头雾水。不过听说是咱们礼部同僚,在理藩院办差的叶男兆和宋思文主持这次大会。”

  “他俩?”蔡茂春大吃一惊,再举目向远处的堂前露台看去,那几个站在一起的官员,看上去有两人确实像叶梦熊和宋应昌。

  “就是这两位!不得了啊,嗖地一声就窜到我们前面去了,再过两年,我们这老家伙,以后上朝的时候,只能看到他们的屁股了。”

  同僚满腹牢骚地感叹,他是嘉靖三十五年的老进士,比自己还要早一科,官阶跟自己差不多,肯定满腹牢骚。

  蔡茂春看着远处的两人身影,听说叶梦熊是海瑞被先皇下旨贬至到岭南“思过读书”时认识的,被举荐给了太子殿下。

  宋应昌据说是同为余姚,跟其父为同窗的徐渭推荐。

  一入西苑,立即飞黄腾达。

  蔡茂春心更热了,散了会自己就去太常寺拜访卓吾先生去!

  “诸公,各位同僚!”叶梦熊走到铁皮大喇叭前,大声说道,“学生与思文兄奉令旨主持召开这次大会,两刻钟后即将开始。

  这次大会,非常重要,也非常严肃。赵中丞和吴右副丞已经奉令旨,纠察此次大会风纪。”

  赵贞吉坐着不动,由右副都御史吴昌站起身,严肃地对众人点点头,背书表示叶梦熊说得都是真的。

  叶梦熊等吴昌坐下,继续说道:“都察院选出四十位御史,分坐各处,如朝会例,凡有违反风纪者,皆记录在案,会后将列章弹劾。”

  啊,搞得这么严肃!

  众人马上神情一肃。

  叶梦熊说道:“学生和思文在左厢房设了饮水处,摆有凉开水十几桶以及饮具若干。洗换方便之处在右边,有指示牌。

  现在大会还未开始,诸公和各位同僚可自行去饮水或方便。”

  哦,搞得像模像样啊!

  过了两刻钟,宋应昌示意旁边的小吏擂鼓。

  咚咚鼓声响毕,会场一片寂静,叶梦熊大声道:“现在大会正式开始!”

第272章 这是一次敲敲打打的大会

  叶梦熊继续说道:“诸公,各位同僚,大会第一项,由内阁次辅、吏部尚书李先生给大家讲话,大家欢迎!”

  他率先在台上鼓掌,坐在最前面的阁老、尚书和侍郎们也跟着鼓掌。

  掌声传到下面空坪,掌声陆续响起。

  “怎么现在朝会改这样了?”旁边嘉靖三十五年老进士同僚好奇地问道。

  蔡茂春轻声答道:“听说西苑开会都是这样,兄台你看,阁老、尚书他们都习惯了,我们也要跟着习惯了。”

  “不可思议。”同僚摇了摇头。

  李春芳提着衣襟走到前台喇叭后面,叶梦熊站在他旁边,帮他调整了一下大喇叭的高度。

  “诸公,各位同僚,今天大会是奉太子殿下令旨,由理藩院、吏部和都察院联合主持召开,是一次教育大会,也是一次警示大会。”

  李春芳用白话开场,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在东海之滨,大明藩属国朝鲜,发生一次大事件,数十万暴民起事,汇集成三股,一路烧杀抢掠,最后攻陷了王京汉城。朝鲜国主仓惶逃至江华岛,托以大明翼护之下。

  暴民乱军攻陷王京后,自立称伪,屠戳百姓的同时大肆捕杀宗室勋贵,文武官吏以及儒生文士,死者数以万计。朝鲜两班,为之一空。

  乱军还趁势攻打江华岛,被我大明水陆两师大败,不敢再西窥。初步统计,朝鲜此次大乱中,军民死伤十万余。

  此外宗室外戚和两班官员被杀一千七百家,男女一万五千口;地方豪右世家、儒生名士被杀二千一百家,男女三万九千口,其余胥吏军校无以数计,预估在五千到八千家,男女五万左右。

  八成以上是满门灭绝,极其惨烈!”

  众人面面相觑,无不骇然。

  朝鲜的这些暴民乱军可真狠啊!

  清贵士林之辈,居然被杀了近十万人,岂不是朝鲜菁华被屠戳一空?

  李春芳还在巴拉巴拉地说,一口气说了大约两刻钟,最后总结道。

  “现在朝鲜乱军依然占据王京以及五成以上州县城池,朝鲜国主用血笔写了国书,派遣了哀告使来我朝,泣血哀求国朝派水陆大军,平定此乱。

  太子殿下正在与督办处和内阁合议,不日即有结果出来。

  这次朝鲜民乱,无比惨烈,又近在咫尺,对我国朝来说,可谓是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有着极大的教育和警示作用,故而太子殿下出令旨,召开此次大会!”

  有心人开始明白了,眼睛不由地向坐在前台的内阁首辅徐阶身上瞟。

  李春芳退下后,叶梦熊继续说道:“现在请朝鲜哀告使郑仁弘先生,给大家详细讲述朝鲜此次大乱的实际情况。”

  郑仁弘上台来,先对着紫禁城方向跪拜行礼,又对着内阁、尚书等人长揖行礼,礼毕后才走到大喇叭跟前。

  还没开口,已经是泪流满脸,哽咽着说道:“此次大乱,我朝鲜元气大伤。儒林士子被屠戳一空.呜呜”

  郑仁弘说吏曹判书金某某,是他的科试老师,已经六十多岁,乱军杀入王京,某某来不及逃脱,只能闭门阖家躲在宅院里,结果被乱军闯入,上至六十多岁的某某,下至几岁的幼童,被屠戳一空。

  女眷被奸淫,家产被分掠.

  议政府右议政尹某某,一家老小三十几口,被乱军所杀,暴尸在野外,被野狗饿狼啃食,尸骨无存。

  成均馆大提学,朝鲜名士大儒李某某

  说到这个名字,空坪上一些翰林不由动容变色。

  这位朝鲜大儒的名声,也传到大明,被一定程度上认可,视为圣教和阳明心学在朝鲜的传播者。

  居然也惨遭毒手!

  郑仁弘继续往下说,说这位大儒李某某被五马分尸,活活虐杀,首级被挂在汉城东门城楼上,风吹雨打。

  叶梦熊和宋应昌对视一眼,他们能获得江华岛最新最真实的讯息。

  其实这位朝鲜大儒李某某,和许多官员名士们,在乱军攻破汉城第一时间,向他们曾经痛骂的千古逆贼李赞道投降。

  李赞道“即位自立”和“建元称伪”还是这位朝鲜大儒领衔,带着一群降臣操办的。

  不仅如此,这位大儒还把自己的爱妾、女儿和儿媳一并献给李赞道、朴仁勇和崔光中三大贼首。他的儿子更是一马当先,带着乱军进王宫,拘捕拷打宗室外戚,四处查抄财物。

  乱军在江华岛大败,精锐损失殆尽,李赞道、朴仁勇和崔光中三人为了平息内部怨气,振奋士气,以出卖情报、外通大明、伺机作乱等罪名,把这位朝鲜大儒连同大部分降臣降将全部虐杀。

  郑仁弘春秋笔法,给朝鲜小朝廷挽回颜面,叶梦熊和宋应昌在现场也不吱声。

  但是宣教局主编的《朝鲜戊辰之变纪实》的书册,正在印刷,不日刊行。

  书册里会详细讲述前后过程,以及把朝鲜君臣在这次戊辰民变中的丑态揭露得淋漓尽致,相信大明百姓们会很喜欢看。

  郑仁弘把惨状说了两刻钟,最后按耐不住哭倒在地上,不停地磕头,连声哀嚎道:“请天朝出兵,救藩属朝鲜万民于水火之中。”

  徐阶没有出声,众人看向督办处总督戎政、兵部尚书胡宗宪。

  他脸色如常,一声不吭。

  现在朝鲜这锅汤,火候还没到。

  火候没到,有些条件就没法水到渠成地叫朝鲜君臣答应。

  再熬一熬吧!

  叶梦熊和宋应昌连忙上前,把郑仁弘扶下台去。叶梦熊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走上前台继续说道:“现在请太常少卿李先生给大家总结朝鲜戊辰之变的教训,大家欢迎!”

  掌声中,李贽拿着一卷纸走到铁皮喇叭后面。

  “诸公,各位同僚,朝鲜戊辰之变,如此惨烈,究其根源,到底为何发生呢?”李贽也是白话开场,开始像在一念堂和金台馆讲课一样,对着上千文武百官讲述起来。

  “据理藩院得到的资料,朝鲜有田地一百五十五万结。他们计量田地与我大明不同,一结为年产二十石粮食的田地。他们的亩产量一年在两石左右,折算下来大约有田地一千六百万亩左右,每年产粮三千一百万石。

  根据我们的调查,朝鲜男女老少人口在六百万左右,其中有三分之一为奴婢,依附在两班官宦、世家豪右门下,备受欺压。

  朝鲜科田制荒废,一百五十五万结田地有七成以上掌握在两班官宦和世家豪右手里,他们欺压佃户、逃避田赋。一半以上的田赋压在只有三成田地的自耕农和小地主身上

首节上一节194/8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