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去往异域,既是为探异域国邦境况,也是为带回异域作物利我大秦。”
为让医者们知道异域行的重要性,愿意去往异域,李念道:“如有一名为‘棉花’的作物,以其织成衣,保暖效果极佳,若能有一件,纵在燕赵之地,也能无惧苦寒。”
印度确实有棉花产出,但原产于印度的棉花是一种粗绒棉,由于产量低、纤维粗短,不适合机器纺织,在后世已逐渐被淘汰。
后世主要用的是长绒棉和细绒棉,但这两都产于美洲,如今根本到不了,只能先找印度的棉花用用,有总比没有好。
听到李念话后,众医者先惊后喜,再激动起来,如果真有这样的作物,那带回来,能让很多人免于冬日之寒,在冬季活下来。
此乃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如何不能往?
纵使会死在路上,他们也愿去,当即有医者便要起身向李念主动请求去往异域。
李念道:“诸位勿急,此去山高路远,在途中可能遭遇各种凶险,甚至会将性命丢在路上,连尸骨也运不回故土,诸位要好生考虑清楚!且正因途中凶险很多,最好是身体健壮者前往。”
闻言,一些年纪很大的医者和女医者露出遗憾之色,李念这话显然是将他们给排除在了外。
但想想又觉得应该的,前往异域的路途遥远,凶险未知,他们要是不够健壮,反而会拖累出行的队伍。
李念又道:“除以上这些外,还有些事也得有劳诸位,咸阳不久将会立军校,也须得诸位前去授学。”
军校,应是和他们医者学宫一样之物,也是这位公子谏言秦皇建立一座专门培养将军的学宫?
日后的将军也要从学宫中产生了吗?那岂不是将有源源不断的将领?
不过,要让他们去军校教授,那应是教授在战场救急的手段。
其实,医者们不知道他们不仅要给军校的学子授课,还要给海军学堂、始皇选到咸阳的那批聪慧稚子授课。
海军日后要在海上航行,必须备有医者,也需海军将士有一定在海上急救的知识。
而那些稚子则是李念正式的第一批学生,大秦未来的种子,十分宝贵,自然也要掌握一些医学知识,让他们在遭遇某些情况时,能自救或者救人。
在李念接见众多医者,说要选拔一些医者随行去往异域时,已经有一支大秦的使团抵达“异域”。
说是“异域”,实则一点也不异,在后世乃为华夏之土,只是在此时被匈奴给占领,暂不属于大秦疆域。
这支使团正是大秦派出回访匈奴的使团,他们随回程的匈奴使团一道启程,在今日抵达了匈奴头曼城。
看着不远处的匈奴王城,本次出使的主要负责人椒离对一旁的副使陈平道:“此城虽不比咸阳,却也别有一番风格!”
陈平仔细看了几眼头曼城,又再看了几个地方,以不轻也不重的语气道:“此城易守难攻,建此城者必为知兵之人,险要处皆有重兵看守,若想攻取,上策为不战而屈人之兵,中策为从内破之,下策才为以力破。”
这话让椒离侧目,他这个副使怎么看到人城池,第一时间想的是怎么把人城给夺了啊?
他忙向四周看了看,幸亏周围暂时没有匈奴人在,万一给匈奴人听到了,他们这次可是要和平出使,不是来杀人夺城的。
第213章 椒离 陈平使匈奴
注意到椒离的动作,陈平笑道:“大使尽管放心,平不会妄来,坏了大事!”
听了陈平话后,椒离才松了口气,这人长相俊美,看起来挺正气的一人,可有时蹦出来的话挺吓人的。
椒离知道这人和他那位刘老哥一样,也是陛下在称帝大典之前,特意派人请到咸阳来观礼的,今次随他出使匈奴。
一路上,此人话不多,但语出必惊人,且往往能直指问题要害,足可见其才。
实际上,此次派使团前往匈奴,嬴政最先想到的是用刘季为使者,刘季他那种独特的与人交际能力,以其为使,说不得能给大秦带回了极大的利益。
但嬴政又想到“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刘季可是他的极品吉祥物,世间仅此一只,万一折在了匈奴,他到哪去再找一只?
这可是世上独一无二的汉高祖,尽管是未成版,但也是全服仅有,肯定不能丢了。
一番思考后,嬴政还是舍不得让刘季冒险,遂选了大典前去沛县邀请刘季的椒离。
为让椒离出使顺利,嬴政还特意配了一个陈平。
因为据他从李念那得到的史料,这个陈平在大汉开国天团中属于智谋极高的一人,让其随行出使,既可在使团遇到事时出谋划策,同时也是锻炼陈平的能力。
如今的大汉开国天团已经不是沛公的啦,而是他嬴政的,连沛公都得给他做事。
所以,在嬴政的特意安排下,陈平便同椒离出现在了这。
和椒离一边聊着,陈平一边在思考这几个月的事。
遥想几月前,他还是一乡民,但如今已参加过秦皇称帝典仪,受过秦皇召见,今日更是被秦皇任命为出使匈奴的副使。
可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典范,前途远大,若不出意外,日后必会成为大秦之重臣。
陈平曾想象过自己飞黄腾达的一天,但没想过发生得这么突然,一切发生得太快,让他感觉恍如一场梦。
正在这时,一队匈奴人过来,让陈平收敛思绪看了过去。
只见在一队匈奴骑兵的护卫下,十几名匈奴人骑马而至,这些匈奴人几乎都是中年,应当便是匈奴这一代的核心统治者。
这些人看到大秦使团后,一个个脸上都露出笑容,连在最前疑似为匈奴单于的那人也脸带豪迈的笑容。
这让陈平在心里越发加深了他对匈奴的判断,这一辈的匈奴人被李牧将军打断了脊梁,根本称不上草原上的狼群。
连狼王都是条狗,狼群还如何凶狠得起来?
陈平这时想到在咸阳传得人尽皆知的一天传言:李念公子为舜英公主一怒杀冒顿。
他早先便在想其中另有隐情,现在也终于可确定了:李念公子杀冒顿,可能是有出于为了舜英公主的原因,但恐怕也有想提前除掉匈奴下一代王的心思。
李念公子可能觉得冒顿是个人物,如果让其成为匈奴单于,将会重塑匈奴脊梁,带领匈奴从狗再变成狼,不利于大秦。
‘但李念公子所谋划的没错,若平处于李念公子位置,也会如此为之。’
一群狗肯定比一群狼更好对付,如果可以,就尽量让匈奴永远成为一群对大秦无害的狗。
这也正是他们今次出使的目的,既要从匈奴这获得对大秦有用之物,也是来帮助这群匈奴之犬巩固好的地位,不要被底下那些年轻的匈奴狼崽子给掀翻了。
看到那些匈奴头领脸上不得不挤出,像是因畏惧而生出的讨好笑容,陈平更加满意了。
在椒离和陈平打量这队匈奴人时,头曼和一众匈奴头领也看到了他们。
当看到护送使团的大秦铁骑时,头曼等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一年的战场,见到了在李牧统领下的那支恐怖赵军。
不,这秦军恐怕要更加恐怖,因为他们打败了拥有李牧的那个赵,将赵的国土归纳进了他们的疆域。
骑在马上的秦军只有一百多人,但给他们的感觉却像是铁铸,整齐列队在那,仿佛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岳。
也唯有如此之军,方可击败那赵国,他们匈奴铁骑是万万敌不过。
绝不能和大秦开战,如若开战,他们只有败亡一途,败得还将比几十年前更惨。
头曼和一众头领心中暗暗想到,脸上的笑容也越发“真挚”起来。
走到近前后,头曼向椒离和陈平行礼,以别扭的雅言道:“头曼见过大秦使者!”
其后的匈奴头领也有样学样。
瞧匈奴人蹩脚生疏的模样,明显刚学不久,是专为迎接他们所学,由此也可看出如今的匈奴确实不行。
当然,心中这么想,面上不能表露出来,椒离和陈平还礼:“大秦椒离(陈平)奉秦皇之令出使贵部,见过单于和诸位。”
说出这句话时,椒离和陈平都生出一种特别的荣誉自豪感,他们来自于一强国,就算是匈奴单于见到他们,也得恭恭敬敬行礼!
这大概也是汉朝使者们的想法,老子背靠大汉,蕞尔小国,有种来弄死我啊?
但不得不说,这种在异国番邦当贵宾、当人上人的感觉确实舒坦。
椒离和陈平还礼后,头曼笑着邀请道:“诸位使者,我已在城里备好酒宴,还请入城。”
经由翻译,椒离和陈平听懂了头曼之意,点了点头,随头曼入城。
一边走,头曼一边和椒离、陈平等人介绍头曼城:“说来会建此城,也是我见南方城池雄壮奇伟,才决定修建……”
看得出来,此城虽不同于大秦和其他各国城池,但有很多地方明显有借鉴采用。
进入城中后,街道已被头曼早早安排人肃清,只有立于街道两旁的匈奴士兵,却没有一个匈奴民众。
不过,椒离和陈平还是能感到有目光从街道两旁的房屋中传出。
陈平循着感觉看去,只见一扇门的门缝被迅速掩上,但他已经看到了那道目光的主人。
那是一个躲在门后的匈奴少年,看他的目光中既有好奇忌惮,也有愤怒、不服,以及一种跃跃欲试。
陈平心道一声“有趣!”,他身边一名匈奴头领注意到他的变化,赶忙询问。
经由翻译后,陈平笑着回道:“告诉他,我只是想到了一件有趣事罢了。”
第214章 匈奴的矛盾
陈平并未说谎,他确实想到了有趣的事,只是这件有趣的事刚刚发生。
那匈奴少年目光中的好奇在于他是秦人,对一个十多岁的匈奴少年来说,秦人属于传闻中的存在,从未见过,今日见到,有些好奇实属正常。
忌惮依旧在于他是秦人,匈奴曾被赵人收拾得很惨,几十年不敢南望,也只敢趁大秦灭六国时,偷摸占了河套地区。
匈奴少年肯定听过他们匈奴惨败给赵人的故事,而赵人又败给了秦人,如此比较下来,会生出忌惮也就不足为奇。
但愤怒、不服和跃跃欲试就有趣了。
愤怒和不服应当在于头曼为迎接他们,净街将其等赶回家里,不准出门,
这种事对年长者来说不会太当回事,但少年正是不知天高地厚之时,会觉得凭什么要因为一群秦人便将他们赶回家里,对自家同族不怎么样,却对外人这么好。
会觉得他们的单于和头人们没骨气,在秦人面前卑躬屈膝,就像一群在讨主人欢喜的猎犬。
他们匈奴男儿当是草原上的狼,怎么能变成在他人面前摇头摆尾的犬?
何况只听说过秦人的威名,但又没真正较量过,他们匈奴男儿未必不如秦人,单于和头人们怎么能怕成这样?
跟秦人较量过一场再怕也不迟,所以匈奴少年又跃跃欲试。
陈平推测着匈奴少年的想法,心中冒出一句话:初生牛犊不怕虎。
‘不过按匈奴人的说法,应当是初生狼崽不怕虎。’
依旧不断有从街道两边房屋中的目光落在身上,其中像方才那名匈奴少年一样的,陈平感觉到了不少。
但这并未让陈平担忧,反而很高兴,因为这代表匈奴年长一代和少壮一代的割裂。
匈奴年长一代失去雄心壮志,只想安分踏实地过好现在的日子,而少壮一辈却初生狼崽不怕虎,什么都不怕,什么都敢尝试。
两代人间会彼此相看两厌,偏偏最有意思的是少壮一辈尚未成长起来,如今掌握匈奴大权的是年长一代。
少壮一辈会觉得年长一代占着茅坑不拉屎,阻碍了匈奴的发展,还打压他们,不想让他们掌权,且年长一代现在享用的一切都是他们年轻人弄来的,老家伙们不劳而获。
年长一代则认为少壮一辈少不更事,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什么都不懂。
想到这,陈平又想到了李念杀冒顿的那个传言,‘李念公子当真天纵其才,他定是知晓匈奴局势,才诛杀了冒顿。’
‘若不除冒顿,待其回归匈奴后,必为少壮派之首领,在匈奴年轻一辈的支持下,冒顿极可能会成为匈奴下一代单于。’
‘而冒顿一旦成为单于,匈奴少壮派也会掌握匈奴大权,那么匈奴便会恢复野性,从现在这条暮年的犬变为一头年轻的狼,极可能会成为大秦的祸患。’
他现在感到的这些目光中已经含有敌意、不服和跃跃欲试,要是等这些人掌握匈奴实际权力,其等会以何种态度对大秦,只怕不会太友好。
‘对大秦而言,自然还是匈奴为犬更好。’
不觉间,大秦使团已跟着头曼等人到了城中的单于庭。
头曼高兴地和使团众人介绍,这头曼城是他的得意之作,花费了不少精力和心血才得以建成,开匈奴未有之先例。
椒离和陈平看着眼前的单于庭,和这座城一样,明显借鉴了中原的建筑,只是又融入其他元素。
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头曼如此礼待他们,椒离也以礼回之,笑道:“单于这王庭虽不如咸阳皇宫壮阔,却也别有一番风格,既不失单于王者之威,又不乏精美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