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夸得头曼哈哈大笑,当即请椒离、陈平众人进到王庭。
王庭内,头曼早已让人准备好了酒宴,采用的是分餐,匈奴和大秦众人分宾主落座。
随行而来的大秦军士已被安排到王庭其他地方用食,连马也被妥善安置。
头曼未问使团此番出使之事,椒离、陈平也有意没提,吃着匈奴特色食物,欣赏匈奴女子舞蹈,一场酒宴宾主尽欢。
直到酒宴结束,椒离、陈平等已离去,但宫殿内酒香肉香未散,头曼坐在位子上,一扫在酒宴上高兴酒醉的模样,闭着眼睛,可脸上的严肃沉重一眼可见。
殿内还有人在,刚陪同参加宴会的匈奴各部头领,以及匈奴使团的一些人。
头曼忽地睁开眼睛,问道:“冒顿究竟为何而死?”
匈奴使团早派人回来向他禀告过冒顿已死,但说的不详细,未讲清前因后果,他还是想知道他的好大儿冒顿究竟是怎么死的。
尽管他不是很喜欢冒顿,但不管怎么说,冒顿是他儿子,匈奴太子,总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死在了秦人的地盘。
秦人的确强大,但他也是匈奴单于,岂能儿子死了,都不闻不问一声?
一人道:“单于,冒顿太子是因触犯了大秦一位公子!”
头曼皱了皱眉,他还未说话,一头领却已惊呼道:“太子好生不懂事,在秦人都城还不知收敛,竟敢招惹大秦公子。”
听到这话,头曼看了眼说话的那名头领,虽然他是不大喜欢冒顿,但毕竟是儿子,在秦人的地盘被秦人杀了,现在还要被人之夜说“不懂事”、“不知收敛”……
感情死的不是你们儿子!
这一刻,头曼生出了和冒顿看他们时的情绪,一群虫豸!
但没等头曼感慨完,又有一头领道:“正是,冒顿太子大概还以为他是在匈奴,有单于护着他,我们会让着他,我行我素,才招来此祸患。”
又一人道:“我以前就说太子的脾性太过张扬,绝非好事,现在果真应验……”
还没说冒顿在咸阳是怎么招惹了那位大秦公子,这些人就已经把过错全认定在了冒顿的头上。
头曼也知道这些人为何要这么说,因为都惧怕秦国,担心秦人会以此为借口出兵,征伐他们。
但他也怕啊,如果是在那一战发生之前,他或许还敢和秦人碰一碰,如今雄心不在,锐气已失。
第215章 成为秦人有什么不好?
头曼道:“冒顿得罪了哪位公子?如何得罪?”
匈奴使团的次使叹了口气,道:“回单于,冒顿太子所得罪的并非秦皇之子,而是秦皇之婿。此人名为‘李念’,名动整个大秦,深受秦皇器重,遂赐其公子出身,并将一位大秦公主嫁他为妻。”
并非秦皇之子,亦非大秦宗室,却能被秦皇赐公子出身,嫁女为妻,仅几句话便让头曼等人知道李念在秦皇眼中的份量,而冒顿却招惹到了此人……
但冒顿是怎么招惹到的此人?
没看过使团传回消息的头领猜想:问题大概是出在了大秦公主上,冒顿十有八九向秦皇求请娶一位秦公主为妻,但正好被那位李念公子以为冒顿要跟他抢妻,遂下手弄死了冒顿。
但这个猜想若深想,冒顿为何要求娶秦公主?要是真给冒顿那小子求成了又会如何?
细思则恐,冒顿要真娶到了一位秦公主,那其在匈奴的权势必会暴涨,甚至单于也难再压制他,其执掌匈奴大权可以说已成定局,只是时间早晚。
而如果让冒顿成为了单于,以冒顿对他们的态度,他们还能有好下场?
幸亏那位叫“李念”的大秦公子杀了冒顿,没有让冒顿的计划得逞。
头曼同样想到了这点,他的心绪变得更加复杂,冒顿求娶到一位大秦公主,那对他的威胁显然是最大。
而冒顿为什么要求娶秦公主?
明显也是冲着他来,想早点把他这个父亲干下去,好自己上位。
匈奴使团次使又道:“秦皇极为看重李念公子,更在秦皇诸子之上。冒顿太子并不知李念公子跟秦皇之女已有婚约,在朝见秦皇时向秦皇求娶一位大秦公主。”
“而秦皇虽有许多女儿,然现今适龄出嫁者只有一位,即要嫁于李念公子的那位。”
还真是一个美妙的巧合,如果有两位秦公主待嫁,也不至于让冒顿丢了性命。
偏偏只有一位,冒顿就成了黄泥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
“李念公子当时也在朝堂之上,在冒顿说出求亲之言后,整座宫殿瞬间安静……”
回想起当时的情况,匈奴次使至今心有余悸,本来气氛和谐、温暖如春的宫殿像是刹那到了冰天雪地,冷得吓人。
大秦众臣不笑不言,在等那位公子开口,秦皇也在看那位公子之意。
大秦君臣等一人,唯有那位李念公子!
要是那时他们敢多说几句,绝对也会步冒顿太子后尘。
“那一刻,仿佛到了草原最寒冷之时,大雪覆没草原,天地尽皆封冻,直到李念公子起身说话。”
一头领迫不及待道:“李念公子说了什么?”
匈奴次使道:“李念公子说以一女子换大秦太平,他颇觉耻辱,他更说秦要做到……”
匈奴次使看了眼头曼和众头领。
见他如此,头曼道:“你尽管说,不会因你之言而罪!”
得了单于的保证,匈奴次使这才道:“李念公子说大秦要做到: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不称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说完这番话,匈奴次使偷偷看了看头曼和众头领的脸色,只见众人的脸色都不太好看。
因为这话简直戳他们心窝子,包括头曼。
还是由于和李牧那一战,那次战败不仅打碎他们的雄心壮志,也让匈奴元气大伤,而伤了元气的匈奴,可不是一个好欺负的小可怜?
如东胡、扶余、月氏等国,可不会因为匈奴元气大伤就同情怜悯匈奴,待匈奴友善,而是趁匈奴病,逮着可劲儿欺负。
头曼等人也知道他们元气未复,不好再跟这些国家开战,只能捏着鼻子认了,送美女的美女,割牧场的割牧场,赔牛羊的赔牛羊。
在本该发生的历史上,这种情况甚至持续到了冒顿杀爹夺位之后。
东胡王向冒顿讨要千里马,给,东胡王要冒顿老婆,还是给。
当然,这其中也有冒顿想要麻痹东胡王,给自己争取整顿匈奴实力的原因,但从头曼那开始,匈奴就已经有了弱时装孙子,割地赔款送美女的优良传统。
不过,冒顿和头曼不同,冒顿是装孙子,而头曼装了太多年,逐渐真成了孙子。
匈奴次使现在说出李念这番话,让头曼和众位头领感觉在指名道姓说他们,话里说的那些,他们几乎全犯了!
殿内陷入沉默,过了好会儿后,还是头曼打破了沉默,叹道:“此言虽好,却有些不切实际,世上有几国能做到?那李念公子说后,秦皇是何反应?”
后一问引来殿内所有头领关注。
能说出那番话的那位李念公子只怕不好相与,对他们匈奴可能怀着极深的恶意,偏生此人还颇受秦皇器重。
匈奴次使道:“秦皇当即拒绝了冒顿太子的求亲。至于李念公子,单于和众位头领可放心,李念公子虽说过‘不和亲、不赔款’那番话,公子对我等其实颇为友善。曾召见我等,亲自讲说我等的起源和历史。”
听到这话,头曼和众头领才安心了一些,要是李念是个铁血皇秦党,非要消灭他们这些番邦异族,那麻烦就大了。
不过,李念对他们友善……
友善到把冒顿给杀了?
但他们没心情关注这,更在意李念讲说匈奴的起源和历史,一头领问道:“李念公子对我等起源和历史也有了解?他是如何说的?”
匈奴次使道:“李念公子说匈奴并非异族蛮夷,亦为华夏之一。华夏即是像秦、齐、楚、燕、赵、韩、魏,虽各自立国,征战不已,但都属于华夏,为同族兄弟。”
“据李念公子说,我等先祖是夏后氏,因而也是华夏。只是离开故土太久,已经忘记了本来的出身,李念公子说,他很希望我等能重归华夏。”
说完这番话后,次使偷偷看了眼头曼和众头领,却见头曼神情和方才一样严肃沉重,不知在想什么,那些头领却似有意动,但又有些挣扎和不甘。
见到双方的神态不一样,次使知道他的话起作用了,他什么也没多做,只是按刘老哥所言原原本本复述李念公子的话罢了。
但回归华夏,也即是成为秦人,有什么不好呢?
能穿上那些好看柔滑的衣,能吃上那些美味的食物,能住进那宽敞好看的房屋,能和秦人一样抬起胸膛做人。
要是他们是秦人,东胡人和月氏人还敢欺负他们?
也只有单于和头领们才不甘心……
第216章 为冒顿彻底盖棺定论
对单于和头领们为何不甘心,次使心里很清楚,无非是担忧回归后,将影响他们的地位权势。
在现在的匈奴,他们是最顶层的统治者,往上再无他人,整个匈奴都由他们说了算。
但如果回归大秦,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们头上会多出一堆比他们权势更大的人,像秦皇、那位李念公子、秦人重臣。
到时,这些人要约束他们,给他们下令,他们是听,还是不听啊?
他们本来在匈奴说一不二,潇洒快活得很,现在却多了一群能对他们指手画脚的活爹,谁会愿意?
而且,回归大秦,秦皇会不会让他们交出手里的权力?
万一交出权力后,秦皇还想要他们的命,又该如何?
就算秦皇不让他们交出权力,也不要他们的命,反倒依旧让他们治理匈奴,可那时的匈奴人还会像今天一样好治理?
头曼和众头领虽不知“宁为鸡头,不为凤尾”这句话,却也懂这道理。
但如果他们有朝一日失势,大秦愿意接受他们,庇护他们,那再重归那什子华夏,也不是不行。
你知道的,我只是生在匈奴,长在匈奴,在匈奴做事,但我心里一直心慕大秦。
不少头人心中都生出了这种想法,李念公子所说的那番话不能在匈奴中推行,但也不能拒绝,万一某天要用得到呢,甚至现在就可以安排一些人先到大秦去。
头曼扫了眼诸位头领,见有些人闪躲他的目光,立马懂了那位李念公子为何要说匈奴也为华夏之一,希望他们重归华夏的用意。
这是要使他们从内部分裂,让他们难以团结一心,这些头领中肯定已经有人想着要亲近大秦,给自己留退路。
解决方法也简单,禁绝次使告知的李念之言,以铁血手段肃清那些可能有异心的头领,但这么做的后果……
头曼只是想了想,便知道他不能这么做,且不说能否肃清得掉那些有异心的头领,关键是可能把秦人得罪狠了。
如果早在二十年前,他也许还有魄力和胆识去做,可如今,他虽称不上垂垂老矣,却也再无当年的心气胆魄。
头曼选择避而不谈,既不否定,也不肯定,装作不知那便没有烦恼,而且说不定他以后也要走上这条路呢,可不能在现在把路走绝。
‘那李念看似对我等友善,实则藏有祸心,此人远在秦地,可其一番话便使我等离心,确为大才。此人如此算计我等,定是因冒顿!’
头曼忍不住想起他已死的好大儿,觉得要不是冒顿跑去跟秦皇求亲,得罪了李念,李念又岂会算计他们?
那孽子死就死,偏偏还给他惹出这么大个祸,完全忘了出行前,他曾特意交代“若你在秦地惹出祸来,我不会保你!”
头曼道:“如此说来,李念公子对我等的确颇为友善,冒顿之死纯粹是因其擅闯大秦禁宫,与李念公子应是无关。诸位以为如何?”
这番话落,殿内众人看向头曼,心道:单于这是要将冒顿太子之死盖棺定论了啊,但那死的可是单于您的儿子,您就不计较了?
不过想想冒顿和单于之间那复杂的父子情,众人又觉得能理解,冒顿曾非常得头曼宠爱,但随着冒顿逐渐长大,越来越有自己想法后,头曼便开始既忌惮欣赏,又有些厌恶冒顿了。
大概是因为他从冒顿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一样的意气风发,一样的雄心壮志,一样的认为自己能带领匈奴强盛……
人往往会讨厌的跟自己相似的人,尤其是如果自己失败了,看见对方比自己更优秀,更有未来时,会更加讨厌。
头曼意气风发的年少时已经过去,冒顿却还有光明的未来,且冒顿比他在同样年龄时更加出色。
一头领道:“单于所言甚是,李念公子与我等如此友善,又岂会谋害冒顿太子?定是冒顿太子不懂事,犯了大秦律法。”
其他人也出声附和,将冒顿之死一事在匈奴也定论,日后口径统一为冒顿是年少轻狂,在秦国触犯了秦律而亡。
看着头曼和众位头领为冒顿之死盖棺定论,殿内的匈奴次使等人心中生出一些复杂的感受:冒顿可是他们匈奴的太子,就这样被当作弃子给放弃掉,这就是国小力微的悲哀!
要是大秦的公子死在了异国,甭管是何原因,秦人应当都不会妥协,会起百万秦军而讨之,让那一国付出代价。